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二)-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三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_2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质作用规律一、考情分析(近5年)二、主要知识点三、实例探究1.地壳物质循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交界处有个博乐怪石峪,是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发育最奇怪的怪石群,是由花岗岩石蛋形成奇特象形石景观的集中分布区。
怪石景观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发育而成。
读右图,完成下题。
1. 怪石景观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 褶皱—地壳破裂—岩浆入侵—地壳隆升—风化作用—风力侵蚀B. 地壳运动—褶皱—岩浆入侵—地壳隆升—风化作用—流水侵蚀C. 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岩浆喷出—风化作用—外力侵蚀D. 岩浆运动—断层陷落—流水沉积—风化作用—地壳隆升2. 怪石景观上的孔洞大多朝向()A. 西南方向B. 东南方向C. 西北方向D. 东北方向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2016年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3.外力作用与地貌(2016年全国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四、练习拓展我国某世界地质公园山体的主体部分由花岗岩组成,下图为其第三高峰飞来峰,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3.2 板块构造学说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3.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一、单选题1.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
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在南极大陆由于气温低,地层中不可能形成煤层B.南极大陆地层中可能有煤层,因为南极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气候较温暖,形成了煤层,并保存到了现在C.含有煤层的大陆是从别的地方移动到了现在的位置D.煤层是地球形成早期温度较低时形成的4.不同的岩石反映出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玄武岩反映该地曾有火山活动B.沉积岩能反映古地理环境C.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D.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上往下,年龄从老到新5.有关地球早期大气圈和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出现的时间要早于水圈出现的时间B.水圈出现的时间比大气圈早C.水圈与大气圈在同一时间形成,一起不断演变D.大气圈中的氢和氧结合形成了液态水据地层和化石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6-7题。
6.在某地层中发现了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7.科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 )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8.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环境B.温湿茂密的森林C.热带浅海环境D.湖泊或沼泽9.下列地层中的岩石,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大理岩B.玄武岩C.砂岩D.板岩据地球早期演变的相关知识,完成10-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发掘的交织摆列、近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许月牙形土坑,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图达成以下问题。
( 1)图中适合植树的地址为()A.①B.②C.③D.④( 2)鱼鳞坑有益于物质的()A. 风化B. 侵害C. 搬运D. 堆积2.对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外力作用不停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假如内力作用形成的D.一般来说,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相关3.以下图为“某流域地质结构与地貌表示图”。
读图回答题。
对于图所示地域地质、地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①地为背斜成岭B. ②③处地质结构为向斜C. 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D. 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4.某地发现一个岩石标本,如右图所示,岩石内清楚可见古生物轮廓,经判定其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无脊椎动物种类。
达成以下各题。
( 1)该岩石为()A. 侵入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堆积岩( 2)该岩石形成于()A. 远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重生代5.以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表示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种类,箭头① 一⑦ 表示地质作用,此中⑦ 表示地壳上涨作用,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 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A.甲B.乙C.丙D.丁(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选项是()A. ②一一外力作用B. ③一一固结成岩作用C. ④一一变质作用D. ⑤一一重熔重生作用( 3)对于岩石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类岩石拥有显然的气孔结构B. 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 丙类岩石拥有层理结构D. 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6.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7.以下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 花岗岩、石灰岩B. 大理石、石灰岩C. 石灰岩、页岩D. 页岩、大理岩8.板块张裂地域,常形成( )A. 褶皱山地B. 裂谷C. 山脉D. 丘陵9.读图,回答下题.( 1)图所示景观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散布最典型的是()A.①B.②C.③D.④( 2)形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 流水溶蚀B. 流水侵害C. 风力聚积D. 流水聚积10.澳大利亚大陆属于()A. 亚欧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非洲板块D. 太平洋板块11.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聚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题.( 1)图示地域的流行风向是()A. 东北B. 西北C. 东南D. 西南( 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宽泛散布的地域是()A. 西北地域B. 东南地域C. 东北地域D. 西南地域12.读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处风力侵害作用最激烈B. 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 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 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13.以下图表示某河段在自然状态下河岸的变迁情况。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1:3.3《地表形态的变化》测试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3 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测试一、选择题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3题: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上述四种主要的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4~6题。
4、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5、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6、该景观地貌属于(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冰蚀地貌D、喀斯特地貌7、图中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下列四种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从左到右)相符的是( c )①风力侵蚀作用②流水侵蚀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冰川刨蚀作用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读下图,回答8~10题。
8、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岩浆活动9、甲图中峡谷的成因是()A、断裂下陷B、地壳上升,河流下切C、冰川侵蚀 D、流水溶蚀10、乙图中的山峰为()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角峰读下图,回答11~12小题。
1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峡谷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D、沙丘12、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A、半山腰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二、综合题13、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地区,是因________作用强烈而形成,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1第3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1.(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答案】C
【解析】(1)全球分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等六大板块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位于非洲板块
故选C
【答案】C
【解析】(2)N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属于消亡边界 M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属于生长边界
故选C
2.(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2.(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 山间峡谷
B. 山前平原
C. 山间盆地
D. 平缓高原
【答案】C
【解析】(1)从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由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可以得出该处周围高内部地势平坦开阔应为山间盆地
故选C
【答案】A
【解析】(2)“桃花源”环境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处于山间盆地气候相对温暖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与外界交流较少不受外部环境干扰
故选A
3.(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
3.(2)下列地区中图示现象表现最显著的是()
试卷第1页,总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二)-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二)-含答案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二)一、选择题。
(60分,每小题2分)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早期B.中生代C.古生代晚期D.新生代2.最早的动物化石埋藏于()A.太古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古生代地层D.中生代地层3.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A.辽阔的温带草原B.干燥的热带沙漠C.珊瑚繁盛的浅海D.温热茂密的森林4.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于()A.元古代B.古生代中后期C.中生代D.新生代5.原始鱼类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D.中生代中期6.距现在最近的动植物是()A.恐龙、蕨类植物B.哺乳动物、裸子植物C.始祖鸟、蕨类植物D.灵长类、被子植物7.有关地球演化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生代和中生代,植物繁盛,都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第四纪产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C.古生代中后期、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D.元古代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8.在下列地质时代中,形成铁矿的重要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太古代9.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是()A.古生代地层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D.新生代地层10.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它形成的地理环境是()A.高纬度浅海B.温暖深海C.温暖浅海D.陆地湖泊11.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A.元生代——出现了鱼类B.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C.中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D.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12.某地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应为()①元古代地层②古生代地层③大陆沉积地层④海洋沉积地层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3.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是()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4.关于中生代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激烈,形成高大山系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C.蕨类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大发展D.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15.下列不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甲烷D.氢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习题精选六十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习题精选六十八第1题【单选题】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澳大利亚主要位于(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是( )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发生地震、火山喷发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小题。
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组合是( )A、侵入岩;甲B、变质岩;乙C、喷出岩;丙D、沉积岩;丁该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 )A、外力沉积—褶皱运动—壳抬升—外力侵蚀B、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C、岩浆侵入—褶皱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褶皱运动—外力侵蚀【答案】:无【解析】:第4题【单选题】“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C、外力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中所示意山岭是由于( )A、背斜形成B、向斜形成C、火山喷发形成D、断层形成【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背斜和向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岩层向下弯曲B、向斜岩层向上弯曲C、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D、向斜中心部分和两翼岩层都较新【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图示海岸类型为A、基岩海岸B、生物海岸C、淤泥海岸D、三角洲海岸【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
读“山西省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B、乙C、丙D、丁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沿断层线丁处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块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海底岩石年龄最古老的地方是( )A、海沟B、岛弧C、海岭(洋中脊)D、海盆【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人教版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与岛屿,海湾常深入内陆且两岸陡峻,这是某种地质作用形成的海岸景观;北部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形成该种海岸的地质作用和北美洲的哪一项自然地理特征有关( )
A、疆域广阔,气候差异大
B、河川呈放射状,源远流长
C、东西两大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
D、中央大平原北部的五大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
高度在10至100米之间。
下图为山东枣庄市抱犊崮。
抱犊崮是国家级山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十几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擎天一柱一指峰展示了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美丽的石钟乳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抱犊崮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树,但在抱犊崮南侧的山谷下方,分布着山东省罕见的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杂木林。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一外力侵蚀一隆起抬升
B、海相沉积一隆起抬升一外力侵蚀
C、隆起抬升一流水沉积一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一海相沉积一隆起抬升
抱犊崮南侧的山谷下方能够生长常绿阔叶树种天然杂木林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谷所在纬度低,属于亚热带②山谷降水丰富,土壤肥沃
③山谷海拔低,气流下沉增温作用④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练习(二)
一、选择题。
(60分,每小题2分)
1.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早期
B.中生代
C.古生代晚期
D.新生代
2.最早的动物化石埋藏于()
A.太古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古生代地层
D.中生代地层
3.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A.辽阔的温带草原
B.干燥的热带沙漠
C.珊瑚繁盛的浅海
D.温热茂密的森林
4.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于()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后期
C.中生代
D.新生代
5.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6.距现在最近的动植物是()
A.恐龙、蕨类植物
B.哺乳动物、裸子植物
C.始祖鸟、蕨类植物
D.灵长类、被子植物
7.有关地球演化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生代和中生代,植物繁盛,都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第四纪产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C.古生代中后期、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D.元古代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8.在下列地质时代中,形成铁矿的重要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太古代
9.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10.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它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A.高纬度浅海
B.温暖深海
C.温暖浅海
D.陆地湖泊
11.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A.元生代——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C.中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D.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12.某地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应为()
①元古代地层②古生代地层③大陆沉积地层④海洋沉积地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是()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关于中生代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激烈,形成高大山系
B.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C.蕨类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大发展
D.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15.下列不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氢
在山西某煤矿区,某同学被邀请下矿井参观,在矿灯照耀下,看见夹在岩石地层中的巨厚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回答16~19题。
16.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大约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第三纪
D.新生代第四纪
17.该地质时代最繁盛的动物是()
A.三叶虫、珊瑚B.鱼类
C.哺乳类D.恐龙
18.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温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半干旱的黄土高原
D.温热的森林地区
19.该地区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地质时代是()
A.太古代B.元古代
C.古生代D.中生代
20.关于新生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了大规模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B.出现了大量的较高级的裸子植物
C.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D.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21.下面大陆漂移示意图中,表示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22.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由地壳组成的
B.大陆漂移说认为,陆地是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漂浮在“硅镁层”之上
D.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23.关于全球地质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底岩石的年龄都小于大陆岩石的地质年龄
B.一般海底岩石越靠近大洋中脊地质年龄越小
C.喜马拉雅山是由地壳水平运动而上升形成的
D.深海沟附近几乎都伴有火山、地震
24.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的生长边界是海岭和海沟
B.板块的消亡边界是造山带和裂谷
C.冰岛和红海均处于生长边界上
D.智利多地震是因为它处在板块内部
2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板块俯冲
C.板块张裂
D.板块碰撞
26.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都认为()
A.板块作水平运动
B.大洋地壳、大陆地壳都作垂直运动
C.可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
D.海底岩石年龄很轻,不超过2亿年
27.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28.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读图完成29—30题:
29.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30.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水、气
二、综合题。
(40分)
31.读六大
板块示意
图,回答下
列问题:(18
分)
(1)板块张裂区,常形成____ __ 或___ ___ ,如___ __ 、___ ___的形成。
(2)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___ ___ 和____ __ 。
(3)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往往形成 ______、海岸山脉和______ 如______ 。
(4)板块构造理论已用来解释______ 、______ 的形成与分布以及______的生成和分布。
(5)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①冰岛地热资源异常丰富的原因是:__ 。
(2分)
②台湾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 。
(2分)
③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由于:____ 。
(2分)
32.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_。
(2)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 __。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33. 已知甲图中所示地区位于我国湿润区某地,ab=ac=4Km,回答问题:(12分)
(1)河流流过陡崖时,最容易观察到的地理现象
是:
A. 冲积扇
B. U形谷
C. 喀斯特溶洞
D. 瀑布
(2)该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
A. 雨水补给
B. 地下水补给
C. 冰雪融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其径流量变化随的变化而变化。
(3)在①处修建水库大坝后,其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D
7、A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B 17、D 18、D 19、C 20、A
21、D 22、D 23、A 24、C 25、C
26、A 27、D 28、B 29、B 30、B
二、综合题。
31.(1)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2)山脉喜马拉雅山
(3)海沟岛弧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4)火山、地震、矿产
(5)①地处大西洋火山带,地热资源丰富,
②地处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交汇地区;
③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
32.(1)向斜;向斜成山。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3)甲;丙。
33. (1) D
(2) A 、降水量
(3) 调节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