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共9张PPT)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共9张PPT)ppt

氧化还 原反应
复分解 反应
(7) NaOH + HCl = NaCl + H2O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 反应的关系:
化 学 非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氧化 还原 反 应 置反换反应应 复分解反 应
表格
基本反应类 型
反应实例
点燃
化合反应 3Fe+2O2 = Fe3O4 CaO+H2O = Ca(OH)2
分解反应 2H2O 电=解2H2↑+O2↑ CaCO3 =∆ CaO+CO2 ↑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
NaCl+AgNO3=AgCl↓+NaNO3 复分解反应 BaCl2+H2SO4=BaSO4↓+HCl
是否氧 化还原
反应

不是
是 不是
关系
20、不要相信普通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您必须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而奋斗。如果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那就快点改变自己。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0 0 点燃 +3 -2 (1)4Al + 3O2 == 2Al2O3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O2 是氧化剂 Al是还原剂
Al2O3既是 氧化产物又
升 失 氧 还 降 得 还 氧 是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1
(2)2H2O2
=M=nO=2
-2
2H2O
+
0
部分是 部分不 是
同上
是 都是

不是
都 不
不是 是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电子得失(或

《氧化还原反应》 讲义

《氧化还原反应》 讲义

《氧化还原反应》讲义一、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世界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学反应。

简单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元素的氧化态(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降。

例如,氢气(H₂)和氧气(O₂)反应生成水(H₂O),氢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2 价,这个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导致了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以金属钠(Na)和氯气(Cl₂)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为例。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其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Cl⁻),其化合价从 0 价降低到-1 价。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从钠原子转移到了氯原子。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双线桥法用于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我们以铜(Cu)和硝酸(HNO₃)反应生成硝酸铜(Cu(NO₃)₂)、一氧化氮(NO)和水(H₂O)为例。

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3Cu + 8HNO₃= 3Cu(NO₃)₂+2NO↑ +4H₂O然后画出双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相应的元素,桥上标明电子的得失和数目。

铜元素失去 2×3e⁻,氮元素得到 3×2e⁻。

2、单线桥法单线桥法则是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箭头从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总数。

比如上述反应,单线桥可以这样表示:3Cu → 2NO 6e⁻四、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其他物质,自身被还原;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其他物质,自身被氧化。

例如,在反应 2H₂+ O₂= 2H₂O 中,氧气(O₂)是氧化剂,氢气(H₂)是还原剂。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中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核心口诀:
“升失氧做还原剂,降得还做氧化剂”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做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做氧化剂(有氧化性)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三大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3.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大规律
①守恒规律:三大守恒(见上)。

②强弱规律: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③优先规律: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时,加入一种氧化剂,会先与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
应。

④价态规律:(1)价态归中,简记为“只靠拢,不交叉”。

称为价态归中反应。

(2)歧化反应,“中间价→高价+低价”。

4.单线桥、双线桥的画法举例
1。

人教必修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人教必修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20世纪初的疑问?
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失去e-
Na
Cl
失去e-
得到e-
Na+ [ Cl ]-
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电子的得失
Na+ Cl -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符号表征: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的表示方法
化合价变化
锌元素化合价 升高 氢元素化合价 降低
氧化 反应 还原 反应
锌原子失电子 氢离子得电子
电子转移
宏观特征
Zn + 2H+ = Zn2+ + H2↑
氧化还原反应
微观本质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双线桥法 符号表征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归纳总结
得氧失氧角度 化合价升降角度 电子转移角度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失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 失去氧的反应 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得到电子的反应
氧 化 还 原 得 氧 失 氧 同 时 化合价升降同时发 得失电子同时发
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即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 时
探究二
反应实例
点燃
Cu + Cl2 = CuCl2
CaO+H2O===Ca(OH)2
高温
CaCO3 === CaO + CO2↑

第2章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

第2章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

△ 4. (1)MnO2+4HCl2e (浓)=====MnCl2+Cl2↑+2H2O

(2)Cl2+2NaOH===NaCl 得到 e-+NaCl 失去 e-O+ H2 O 思考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 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 3讲
6.能运用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进行氧
化还原反应计算。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 3讲
系列丛书
考向分析
1.本讲高考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规律、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 计算,题型有选择和填空两种,以填空为主。 2.本讲内容与能量变化、电化学有较强的关联性, 与他们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 3讲
系列丛书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 3讲
系列丛书
4.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
用单线箭头从被氧化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 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 不需注明得失。如MnO2与浓盐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 和数目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第二章
第 3讲
系列丛书
6.依据反应中能量变化判断
H2+X2===2HX;ΔH1<0
H2+Y2===2HY;ΔH2<0 若ΔH1<ΔH2,则X2的氧化性比 Y2的氧化性强; X-的 还原性比Y-的还原性弱。

化学必修一 知识讲解_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化学必修一 知识讲解_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2.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升降。

3.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了解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要点梳理】要点一、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特征:化合价有升降。

4.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反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化合反应CO2+H2O= H2CO3A+B=AB分解反应H2SO3=SO2+H2O AB=A+B置换反应Fe+CuSO4= Cu+FeSO4A+BC=AC+B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AB+CD=AD+CB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要点诠释:①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

得氧和失氧观点化合价升降观点电子转移观点氧化反应得氧的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失氧的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氧化、还得氧失氧同时发生,得化合价升降同时发生,得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偏向)同时发生,原关系氧失氧总数相等且升降总数相等且得失(或偏离、偏向)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有氧得失的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评价易于接受,但从形式上认识,具有片面性比得氧失氧观点全面。

但仅从表象上认识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举例要点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四对)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清单

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清单

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清单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初中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复杂而有趣的化学现象。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氧化态的变化、电子的流动等重要概念。

下面是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清单,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1. 定义和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发生还原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基于电子的转移。

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导致了氧化态的变化。

- 在反应中,电子从氧化剂转移到还原剂。

- 氧化剂接受电子,所以其氧化态减小;还原剂失去电子,所以其氧化态增大。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类型3.1 单质的氧化反应- 单质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的过程称为氧化反应。

- 例如:2Mg + O2 → 2MgO3.2 金属的还原反应- 金属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金属的过程称为还原反应。

- 例如:Cu2+ + 2e- → Cu3.3 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还原剂发生反应的过程称为还原反应。

- 例如:2Na + Cl2 → 2NaCl3.4 化合物的还原反应- 化合物中的正离子失去电子转化成原子或负离子,称为还原反应。

- 例如:2AgCl → 2Ag + Cl24.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氧化数和反应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可以通过氧化数进行分析。

氧化数是用来描述原子在某一化合物或离子中带电情况的数值。

- 氧化数的变化反映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 氧化还原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氧化数不变。

5. 氧化和还原的判断-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

通过比较物质中某元素的氧化数变化,可以判断该元素是否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氧化还原反应ppt课件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
0 高温 0
+4
2CuO + C = 2Cu + CO2
有氧参与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1
0
0
+2
无氧参与的反应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019·抚顺高一期末)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解析 A项,氧化性:Z2>W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B项,氧化性:Z2>X2,符合题给信息,反应能发生; C项,氧化性:Y2>W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D项,氧化性:X2>Z2,不符合题给信息,反应不能发生。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3)根据反应的难易(反应条件)比较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A.CaCO3+2HCl===CaCl2+CO2↑+H2O
B.Fe+CuSO4===Cu+FeSO4 高温
C.Fe2O3+3CO===== 2Fe+3CO2 D.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判断正误
(1)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的得失(× )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 (3)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一定发生变化(× ) (4)一个反应中可以只有元素化合价升高,而无元素化合价降低(× ) (5)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②Fe+S
△ =====
FeS
可判断氧化性:氯气__>__硫。
1.下列微粒:①Al3+ ②Cl- ③N2 ④S2- ⑧MnO-4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钻木取火B.青铜器生锈C.燃放烟花爆竹D.利用焰色反应检验Na+解析钻木取火、青铜器生锈、燃放烟花爆竹,都有氧气参与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A、B、C项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2.在下列变化中,按氮元素被还原、被氧化、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大气通过闪电固氮②硝酸分解③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取氨气④二氧化氮溶于水中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答案 D3.(2017·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已知X和Y是两种单质,X+Y―→X2++Y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Y2-是还原产物④X2+具有氧化性⑤Y2-具有还原性⑥Y单质氧化性比X2+氧化性强A.①②③B.①②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解析根据X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X是还原剂,X2+是氧化产物;Y化合价降低被还原,Y是氧化剂,Y2-是还原产物;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正确的是①③④⑤⑥,故C正确。

答案 C4.重铬酸铵[(NH 4)2Cr 2O 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有关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A .分解产物为CrO 3+NH 3+H 2OB .分解产物为Cr 2O 3+N 2+H 2OC .反应中-3价N 元素被氧化,+7价Cr 元素被还原D .反应中-3价N 元素被还原,+6价Cr 元素被氧化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反应中-3价N 元素被氧化,+6价Cr 元素被还原,只有B 正确。

答案 B5.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①H 2SO 3+I 2+H 2O===2HI +H 2SO 4②2FeCl 3+2HI===2FeCl 2+2HCl +I 2③3FeCl 2+4HNO 3(稀)===2FeCl 3+NO ↑+2H 2O +Fe(NO 3)3A .H 2SO 3>I ->Fe 2+>NOB .I ->Fe 2+>H 2SO 3>NOC .Fe 2+>I ->H 2SO 3>NOD .NO>Fe 2+>H 2SO 3>I -解析 ①H 2SO 3+I 2+H 2O===2HI +H 2SO 4中,I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 2SO 3为还原剂,还原性H 2SO 3>I -,②2FeCl 3+2HI===2FeCl 2+2HCl +I 2中,Fe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I 为还原剂,还原性I ->Fe 2+,③3FeCl 2+4HNO 3(稀)===2FeCl 3+NO ↑+2H 2O +Fe(NO 3)3中,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Cl 2为还原剂,还原性Fe 2+>NO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 2SO 3>I ->Fe 2+>NO ,故选A 。

答案 A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Cl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B .在反应KIO 3+6HI===KI +3I 2+3H 2O 中,每生成3 mol I 2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C .根据反应中HNO 3(稀)――→被还原NO ,而HNO 3(浓)――→被还原NO 2可知,氧化性:HNO 3(稀)>HNO 3(浓)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存在H+、Fe2+、Cl-解析在Cl2+2NaOH===NaCl+NaClO+H2O的反应中,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则A项错误;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 A,B项错误;不能根据还原产物的价态确定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实际上氧化性:HNO3(浓)>HNO3(稀),C项错误;NO-3+H+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D项正确。

答案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2+2Br-===2Cl-+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B.2Na2O2+2H2O===4NaOH+O2↑,Cl2+H2O===HCl+HClO,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C.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解析A项Zn与Cu2+的反应为单质被氧化的反应,A错;B项中的两个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错;生石灰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D错。

答案 C8.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2Fe2++SO2-4+4H+B.H2O2+H2SO4===SO2↑+O2↑+2H2OC.I2+SO2+2H2O===H2SO4+2HID.2Fe3++H2O2===2Fe2++O2↑+2H+解析根据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Fe2+<H2O2<I-<SO2,且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A、C、D项反应能够发生,B项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 B9.已知下列反应: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Ⅰ);5Cl2+I2+6H2O===10HCl+2HIO3(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HCl是氧化剂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C.还原性:CoCl2>HCl>I2D.氧化性:Co2O3>Cl2>HIO3解析反应(Ⅰ)中,Cl-失去电子,HCl作还原剂,选项A错误;反应(Ⅱ)中,Cl2得到电子变为Cl-,发生还原反应,选项B错误;根据反应(Ⅰ)可知,Co2O3(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Cl2(氧化产物),HCl(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CoCl2(还原产物),根据反应(Ⅱ)可知,Cl2的氧化性强于HIO3,I2的还原性强于HCl,故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

答案 D10.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

现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氧化性:Br2>Fe3+>I2②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③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④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由已知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及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3+>I2、Br2>Fe3+,故①正确;向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则说明溶液中无I-存在,又氧化性Cl2>Br2>Fe3+>I2,氯气的量不确定,则Br-不一定被氧化,故②错误;③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Fe3+,但不能确定是否所有的Fe2+均被氧化为Fe3+,故④正确;上层溶液中若含Br-,则产生淡黄色沉淀,若含I-,则产生黄色沉淀,由题知只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Cl-,即溶液中的Fe2+、Br-均被完全氧化,故⑤正确。

答案 B11.将1.95 g锌粉加入200 mL 0.1 mol·L-1的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其他物质忽略,则还原产物可能是()A.M2+B.MC.M3+D.MO2+解析恰好完全反应时,1.95 g(0.03 mol)Zn失去0.06 mol电子,则0.02 mol MO+2得到0.06 mol电子,设还原产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n,则0.02×(5-n)=0.06,解得n=2,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12.(2016·西安一中模拟)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Fe2+)∶c(Fe3+)=3∶2,则参加反应的Fe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5∶16C.2∶3D.3∶2解析设反应中生成3 mol Fe2+、2 mol Fe3+,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2+2 mol×3=12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由4H++NO-3+3e-===NO↑+2H2O可知,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是4 mol,与Fe2+、Fe3+结合的NO-3的物质的量为3 mol×2+2 mol×3=12 mol,所以参加反应的n(Fe)=5 mol,参加反应的n(HNO3)=16 mol,故本题选B。

答案 B二、填空题13.Ⅰ.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2-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实验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实验②:向实验①的溶液中加入4 mL 0.5 mol·L-1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

(1)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2-4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4)Cl2、H2O2、ClO2(还原产物为Cl-)、O3(1 mol O3转化为1 mol O2和1 mol H2O)等物质常被用作消毒剂。

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B.H2O2C.ClO2D.O3(5)“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洁厕剂(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不能混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在酸性环境中,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Cl-和H2O;ClO-+2I-+2H+===I2+Cl-+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