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流派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关于现实主义的其它代表作品
法国:梅丽美《嘉尔曼》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
莫泊桑《羊脂球》项链等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 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 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 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 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 致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学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 初步的发展,从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 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 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 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 高成就。此外,福楼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 都德、小仲马以及罗曼· 罗兰等人,都带着闪耀着批 判现实主义锋芒的小说涌上文坛,形成了十九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特点: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 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寻求人的 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 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性格
产生的条件: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 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 了进一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 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 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最新版】目录1.19 世纪法国文学的概述2.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3.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4.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正文19 世纪法国文学的概述19 世纪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19 世纪法国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为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19 世纪法国文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派: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初期法国文学的主导流派,其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自然和历史主题,以及对古典主义的反动。
代表作家有雨果、戈达尔、缪塞等。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中叶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其特点是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莫泊桑等。
3.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 19 世纪末法国文学的一种倾向,其特点是强调科学精神和对自然界的研究,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悲观态度。
代表作家有左拉、普罗斯佩·梅里美等。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形式美和象征意义。
代表作家有波德莱尔、魏尔伦、阿波里奈尔等。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1.维克多·雨果:维克多·雨果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等。
3.居伊·德·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是 19 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
4.左拉:左拉是 19 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卢贡 - 马卡尔家族》等。
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法国

派别
代表作家
文学地位
代表作品
作品评价或地位、影响、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
二十世纪
1、削平深度,走向平面。
2、颠覆体裁,解构形式
3、元小说与元叙述
4、宇宙意识与迷宫模式
5、话语的膨胀与扭曲
荒
诞
派
贝克特
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
《等待戈多》《啊!美好的日子》
《等待戈多》情节结构荒诞不经、重复循环,震动了法国剧坛,从而推动着贝克特的戏剧创作走向全盛,表现了西方文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
尤金·尤奈斯库
与贝克特齐名、“不朽者”
《秃头歌女》《上课》《椅子》《未来在鸡蛋中》《新房子》《屠杀游戏》《提皮箱的人》《赴死者处旅行》《犀牛》
是荒诞派戏剧长盛不衰的象征,《犀牛》一方面揭示了现实的荒诞与人性的异化,另一方面影射了法西斯主义在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
马丁·杜·伽尔
1881-1958
法国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
代表作《蒂搏一家》
写了两代人三个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承托尔斯泰,也吸收了意识流小说的技巧,小说中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安德烈·纪德
1869-1951
法国著名作家
小说《地粮》
鼓吹离经叛道,主张凭本能享受生活。
《背德者》
确立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飞行家作家
代表作《夜航》
文学流派
时期
流派特征
时段
代表作家
文学地位
代表作品
作品评价或地位、影响、特征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二十世纪
19世纪法国主要文学流派简介

现实主义文学
在法国,虽然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中期才 被作为美学原则提出来,但是在19世纪30年代 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就在巴尔扎克、福楼拜、 左拉等作家倡导下开始发展。法国的现实主义 作家反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学院主义风气, 提倡作家客观地、无偏见地观察事物,坚持文 艺作品必须反映现代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 目真实地反映和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不使用 艺术手段美化或歪曲生活,也不回避生活中平 淡无奇或消极黑暗的场面。在19世纪中叶,现 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 派,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和文 学作品。这一派作家坚持文学反映现实的传统, 采用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大胆批判资本主 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如斯丹达尔、梅里美、巴 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
1830年以后,浪漫主义有新 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后期 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 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代表作品有雨果 的诗集《惩罚集》 (1853)、《观照集》 (1852)和《凶年集》 (1872)以及小说《悲惨 世界》(1862)。同时还 有,乔治·桑的作品有乌托 邦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 《康素埃洛》。以及欧 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
20世纪法国文学 20世纪的 法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继续 发展,产生了罗曼.罗兰的 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 夫》和马丁·杜加尔的长篇 小说《蒂博一家》等名作。 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 华》所采用的意识流手法, 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 特色。
推荐书目
• • • • • • 《阿拉达》 《沉思集》 《巴黎的秘密》 《包法利夫人》 《约翰·克里斯朵夫》 《追忆逝水年华》
19世纪法国主要文学流派简介 世纪法国主要文学流派简介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的文学流派组成
法国三大文艺思潮

产生于法国的三大文艺思潮(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基本特征:第一,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带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四,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
代表作品: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莫里哀的《伪君子》;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
总体来说,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
它对法国乃至欧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光是在文学上,在音乐、绘画、建筑上也都产生了相应的维亚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绘画、古典主义建筑,并闻名世界。
古典主义是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的再创造,丰富了古典文化的内涵。
但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其明显的局限性,太过严格的创作规范束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后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也都显示出创作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2)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美的主要文学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实主义作家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并倡导社会改良。
基本特征:第一,用文学手法为人们再现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第二,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提出了疑问。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法国

表现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情感荒漠
《蝮蛇结》
《苔蕾丝·德斯盖鲁》
被誉为“描写痛苦的大师”
20
世
纪
下
半
叶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
“新寓言派”的先驱
《琴声如诉》《情人》Fra bibliotek具有广泛影响电影《广岛之恋》《长别离》
它们的成功使她跨进电影界并独树一帜
主要小说《阿德里安回忆录》《致命一击》
《熔炼》
《风》《历史》
《农事诗》《有轧电车》
《弗兰德公路》
《弗兰德公路》具有一种特殊的叙事张力
布托尔
是新小说派的一位重要作家和理论家。
《路过米兰》
《陀螺仪》
《变》
《变》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始终把读者作为小说中的角色进行对话。
飞行家作家
代表作《夜航》
文学流派
时期
流派特征
时段
代表作家
文学地位
代表作品
作品评价或地位、影响、特征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二十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不像上半叶那样光彩夺目,但也不断有名家名作出现。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1885-1970
公认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成名作《给麻风病人的吻》
从此陆续写了一系列以中产阶级形形色色的家庭悲剧为题材的小说。
《等待戈多》情节结构荒诞不经、重复循环,震动了法国剧坛,从而推动着贝克特的戏剧创作走向全盛,表现了西方文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过渡
尤金·尤奈斯库
与贝克特齐名、“不朽者”
《秃头歌女》《上课》《椅子》《未来在鸡蛋中》《新房子》《屠杀游戏》《提皮箱的人》《赴死者处旅行》《犀牛》
英国和法国文学:欧洲文学的不同流派

英国和法国文学:欧洲文学的不同流派欧洲文学有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流派,其中英国和法国文学是其中的两大代表。
这两个文学传统虽然都属于西方文化,但是在风格和传统上有诸多不同之处。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英国和法国文学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
一、英国文学1.莎士比亚时期戏剧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了英国文学的代表作。
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风格更加注重内涵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是娱乐,也是思想的探讨和生活的反思。
2.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主义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个流派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在体验的表达,它对自然和神秘主题的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比如湖畔派的彭述士、科尔里奇和劳顿等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3.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涵盖了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多种文体。
英国小说在这个时期内达到了巅峰,代表作品包括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
这个时期的小说注重以“中产阶级”为主要主人公,描写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
二、法国文学1.古典主义法国文学在古典主义时期达到了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风格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注重对于人的理性性格和社会道德的探讨。
莫里哀和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拉孔布都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
他们的作品风格沉静、深邃、清晰,致力于提高人类伦理道德水平。
2.浪漫主义法国浪漫主义为古典主义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注重自我表达、情感、个人体验、自由与奇异,强调对艺术家的冲动和创造力的重视,标志性作家有雨果、拜伦等人。
相比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更加独具创造性和个性特点,也更为复杂。
3.实用主义小说20世纪初期,法国文学在小说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法国文学流派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
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
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
"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
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
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
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
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
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
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
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
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
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
“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
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
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
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
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
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
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
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
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
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
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
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
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
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
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著。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
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
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
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
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
百科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
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
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
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
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
早在18世纪末,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发表小说《保尔和薇吉妮》(1787),也是以海外风光为背景,描写一对少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曾经引起文学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
从圣皮埃尔到夏多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已从孕育达到成熟的阶段。
1802年,夏多布里昂发表中篇小说《勒内》以多愁善感的抒情格调,塑造了所谓“浪漫主义的忧郁”的典型人物形象。
大致与此同时,斯塔尔夫人也接连发表她的文学论述《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1800)、《论德国》(1810)和小说《黛尔菲娜》(1802)、《高丽娜》(1807)等。
《论德国》着重介绍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上述两作家都是浪漫主义的倡导者。
夏多布里昂的散文富于抒情诗的节奏,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早期浪漫主义是指1830年以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当时最吸引读者的是抒情诗。
拉马丁在1820年发表的《沉思集》,也曾经风靡一时。
1823年这位诗人发表《新沉思集》,1830年发表《诗与宗教的和谐集》,都是风靡一时的作品。
此外,还有雨果早年的诗集《颂诗与长歌》(1826)、《东方吟》(1829),维尼的《古今诗稿》(1826)、《命运集》(1864)等,也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件大事。
这部剧本并未演出,重要的是它的序言。
作者从美学观点论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例如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等等。
1830年以后,浪漫主义有新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后期浪漫主义。
后期浪漫主义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代表作品有雨果的诗集《惩罚集》(1853)、《观照集》(1852)和《凶年集》(1872)以及小说《悲惨世界》(1862),乔治•桑的作品有乌托邦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康素埃洛》(1842~1843),欧仁•苏的小说《巴黎之神秘》(旧译《巴黎的秘密》)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上的种种矛盾。
浪漫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重要流派,后来产生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都导源于浪漫主义。
但是19世纪法国文学杰出的成就却是现实主义。
从时间上说,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和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
巴尔扎克总称《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陆续发表于1830至1848年之间,和后期浪漫主义的许多重要作品同时出现。
后期浪漫主义之所以有积极的倾向,原因之一在于它本身开始产生了现实主义因素。
巴尔扎克纪念像法国洛罗•吉罗东出版社提供巴尔扎克以外,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红与黑》(1830)的作者斯丹达尔和《包法利夫人》(1857)的作者福楼拜。
人们也常常把梅里美列为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并不具体结合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
巴尔扎克能透过社会现象,暴露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也就是金钱的关系。
因此《人间喜剧》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
浪漫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主要有雨果的正剧《爱尔那尼》(1830)、《吕伊•布拉斯》(1838),维尼的《夏特东》(1835),缪塞的别具一格的喜剧,以及大仲马的历史剧等。
福楼拜曾经指出,艺术所追求的只应当是美学上的完满的表现,也就是“美”,艺术可以置一切道德上、政治上的考虑于不顾。
这种观点导致以追求形式完美为唯一目标的理论,也就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
曾经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热烈拥护者的诗人戈蒂耶,1835年发表了小说《模斑小姐》,他在序言中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套理论。
戈蒂耶的诗集《珐琅与玉雕》就是这套理论的实践。
从此开始诗歌单纯地追求形式完美的趋向,形成称为“帕尔纳斯”(或译为高蹈派)的诗派。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古代诗篇》(1852)和《蛮族诗集》(1862)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锦幡集》(1893)的作者埃雷迪亚,以及《在公主的花园里》(1893)的作者萨曼等,他们都是脱离实际,寄身于象牙之塔的诗人。
与帕尔纳斯派诗歌几乎同时,在小说领域内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潮流。
文学史上往往把龚古尔兄弟和阿尔丰斯•都德等都列为自然主义小说家,其实他们的创作并不符合自然主义的理论。
最主要的自然主义作家是左拉。
他的代表作是总名为《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871~1893)的20多部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小酒店》(1877)、《萌芽》(1885)等,中国已有译本。
左拉在1866年发表的《小说的定义》中宣称:“科学进入我们这些小说家的领域,现在我们是在分析人们的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
”这里所谓“科学”是指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
自然主义不但分析作为生物现象和生理现象的个别的人,也要分析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但是他们认为决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也就是生物学与生理学的观点。
莫泊桑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时被列入现实主义作家行列,有时又被称为自然主义小说家。
从他在10年间完成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的实践考察,他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而不是自然主义。
19世纪法国文学最后一个流派是象征主义诗歌。
这种新倾向与帕尔纳斯派有密切关系。
象征派的先驱、诗集《恶之华》(1857)的作者波德莱尔,把他的诗集献给帕尔纳斯派诗人戈蒂耶。
象征派诗人主要是马拉梅、魏尔兰和兰波。
象征派和帕尔纳斯派相同之点在于追求形式的完美,两者的区别在于象征派诗人较多地抒写个人的感觉与情绪,追求音乐的美感;而帕尔纳斯派则相反,强调描写客观现象,追求造型美,诗人自己毫不透露个人情怀。
象征派在法国诗歌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它是现代派诗歌的第一阶段。
19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世纪中,法国发生几次重大政治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工人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这种斗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在复辟王朝时期有著名平民歌手贝朗瑞,巴黎公社时期有《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路易丝•米歇尔、诗人克莱芒、小说家瓦莱斯等。
二十世纪20世纪是帝国主义战争频繁和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时代,这种形势反映在法国文学上,表现为作家辈出,流派纷呈,但是缺少强大的主流。
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等,都曾经风靡一时,而转眼间已成明日黄花。
象征主义Le Symbolisme在法国文学史上,象征主义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象征主义流派,二是指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它的广泛深远的影响。
象征主义流派出现于1886年。
先是诗人勒内·吉尔发表了一部《言词研究》,诗人马拉梅为它写了前言。
这部论著试图系统地肯定自从波德莱尔以来在诗歌艺术上陆续出现的新倾向和新成就。
稍后,巴黎有一个原籍希腊的年轻诗人,笔名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称号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