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资料
印度资料

印度的历史印度这一名字的来源?哈纳帕文明英国殖民者与印度独立运动“印度”一名来自印度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
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称为天竺、贤豆等。
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后在其著作中始称印度,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灿烂辉煌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
但在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哈拉帕文明逐步消亡。
约公元前14世纪,来自中亚地区和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西北部地区征服了当地土著,于公元前1000纪初期在印度逐步建立奴隶制国家,从而形成高度发达的文明。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其中以甘地为首的不合作运动为民族主义事业赢得群众支持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印度终于独立。
之后经过两次印巴战争,南亚次大陆形成了目前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
目前,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也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
印度的宗教孔雀王朝——佛教、耆那教笈多王朝——印度教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如今的宗教分布?公元前6世纪之后,印度进入了十六大国时期,内战频繁,并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统治地位的沙门思潮,佛教、耆那教随之兴起。
内部的纷争也招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帝国、马其顿——希腊人先后于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攻入印度西北部地区。
公元前324年孔雀王朝在驱逐了马其顿在印度西北部地区的驻军后统一了北印度,伟大的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力推广佛教。
孔雀王朝于公元前185年灭亡,印度再次陷入混战时代。
公元一世纪前后,大月氏的贵霜部落首领丘就却建立贵霜帝国,至公元三世纪再次分裂为若干小国。
直到公元4世纪,古代印度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兴起,带来了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印度文化资料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长期发展的积淀物, 存在着产生、形成和发展、丰富的过程。
不仅对本民族的过去有所反映, 也是现在、未来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决定着该民族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和侧重面。
印度文化博大精深, 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 印度文化在众多领域的辉煌成就, 以及独特的价值观念、思想体系、生活方式和强大的辐射力, 使其在世界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隶属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人、达罗毗荼人、印度的雅利安人和阿尔卑斯迪纳拉人的多样人种, 涵盖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奥亚语系和汉藏语系的繁杂语言, 拥有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鲁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拉贾斯坦族、旁遮普族等人口超过千万以上的众多民族,使印度社会呈现传统与现代交织、发达与原始混杂、文明与落后并存、富豪与赤贫同在的特殊景象。
宗教是印度人的生活信仰, 更是生活方式, 乃至生活的全部, 而且是一个流变、传承的历史过程。
阿育王大力提倡和保护佛教; 旃陀罗%笈多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使印度教文化达到全盛; 阿克巴大帝推行伊斯兰教, 并吸收各宗教建立了神一教! 。
他们使宗教在印度大地上盛行,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 也使印度成为宗教的沃土。
耆耆那教、锡克教在印度本土诞生; 基督教、拜火教由境外传入, 使印度成为宗教博物馆! 。
在印度, 既有推崇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的婆罗门教; 讲求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说!, 竭力宣传众生平等! 、生死轮回! 的佛教; 也有力倡极端苦行! 、决不杀生!的耆那教; 企图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融为一体!, 严格要求教徒蓄长发、戴发梳、戴钢镯、穿短裤、佩短剑! 的锡克教; 还有亲证梵我同一!、追求精神解脱! 和轮回业报! 、践行瑜伽! 的印度教; 虔信真主安拉!的伊斯兰教; 笃信上帝万能! 的基督教∃∃宗教的繁杂、信仰的不同、教义的差别, 使印度始终处于教派纷争的混乱状态, 并成为印度社会整合的最大绊脚石。
地理总结知识点印度

地理总结知识点印度1.地形和地势印度地势起伏较大,有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和印度半岛等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包括珠穆朗玛峰,而印度的南部和东部则主要由平原和丘陵地区组成。
这种地形差异导致了印度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
2.气候印度的气候主要由季风和地理位置决定。
印度季风在夏季从印度洋吹来,给南部地区带来雨季。
在冬季,东北季风会从喜马拉雅山脉吹来,给北部地区带来干燥的冬季。
印度的气候多样性给农业、生态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例如,印度的南部和东北部主要种植稻米,而北部地区更适合小麦和棉花的种植。
3.自然资源印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和农产品。
这些资源对印度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印度也面临着自然资源利用不当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4.居民和城市化印度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语言的国家,拥有数十种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人口密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特别是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等大城市。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印度的城市面临交通、环境和住房等方面的挑战。
5.环境挑战印度面临着许多环境挑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森林砍伐和空气污染。
政府和民间组织正在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6.地缘政治印度的地缘政治位置对其外交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等邻国之间存在着边界争端,印度也积极参与南亚合作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试图在南亚地区发挥领导作用。
7.历史和文化遗产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泰姬陵、古代城市哈拉巴、卡帕拉瓦什和象雕塔。
这些历史和文化遗产对印度的旅游业和国家形象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印度是一个地理、文化和经济上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通过了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和发展状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印度复习课件资料

10月-次年5月 东北季风
旱
降水少
南亚1月风向
降水多
雨 西南季风 6月-9月
南亚7月风向
原因
降水量过于集中 + 年际间变化极不稳定
= 水旱灾害频繁
解决办法:修筑水利工程
可怕的气候
印度春末时节,气温迅速 上升,每年5月,印度的平 均气温在40℃以上,到河 里纳凉几乎成了绝大多数 印度人躲避暑灾的主要办 法。到5月底,气温将会达 到45℃以上。印度将发生 热旱灾害,生产及生活用 水困难、土地龟裂、农作 物不能播种。印度几乎每
恒河平原
德 孟买 干 班
加尔各答
阿
高加
拉
原罗
伯
尔
海
印度洋
孟 加 拉 湾
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置:东临孟__加__拉__湾_、 西临阿__拉___伯__海、南临_印__度__洋__ 地形:北部_喜__马__拉__雅__山__脉__、中部恒___河__平__原___、南部_德__干__高__原______
FF
K
甲
。L
丙
E
Ⅰ
乙
(1)将陆地.海洋.东北.西 南分别填入下面横线上. 印度一月,风从__陆__地___吹向 ___海__洋__,叫___东__北__季风. 印度七月,风从_海__洋_____吹向 _陆__地____,叫_西__南____季风
(2)___西_南_____季风给印度带来了大量降水,但有的年份 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容易造成__旱_______灾; 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容易造成__水___灾, 影响印度的农业生产. (3)印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热__带_季__风__气_候_________.
印度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印度气候类型及其特点1、印度主要气候类型丶这种气候的利弊各是什么?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印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的影响,为旱季.利:(夏季风)雨热同期,东部受海上潮湿气流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不利:(夏季风)易发生旱涝灾害;(冬季风)产生低温天气,容易发生寒潮2、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
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
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
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
特征:1、以三种热带气候类型为主: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岛的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
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热带季风气候2、广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的成因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向北移动);印度北部低气压中心使西南季风势力加强。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年分凉、热、雨三季。
干季:凉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凉爽;热季:每年3-5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炎热;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高温、湿、降水丰沛。
印度的资料

印度的资料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北纬10度至30度之间。
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族等级制度问题较为严重。
印度在软件业出口方面表现突出,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也有快速发展。
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农业由严重缺粮到基本自给,工业形成半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相对比较弱。
印度在梵文中有月亮的含义,是美好的事物的通称。
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等也即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
印度国别资料_部分1

印度印度共和国(以下简称“印度”)拥有将近12亿人口,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国。
82%的居民信仰印度教。
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
中印两国领导人互访密切,双方在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2005年4月,中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签署了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
印度政府已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
印度第11个五年计划(2007年4月~2012年3月)期间,预计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达到5140亿美元。
依据政府发展规划,印度承包工程市场中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电子通信、水利工程、石油化工和纺织业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市场机会。
中国企业已经参与到印度工程承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交通建设、石油化工和电子通讯等领域已经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目前,印度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未来几年将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在今后10年内,印度将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这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遇。
第一节宏观环境概念数据: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 人口1,186,200,000 (2008年) GDP1.16万亿美元(2007/08财年) GDP 增长速度9.0%(2007/08财年) 汇率1美元=48.78印度卢比 (2009年8月28日) 外汇储备 2908亿美元(2008年2月) 资源优势: 印度资源丰富,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均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居世界第五位。
产业特点: 农业基本自给,工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 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
一、 政治环境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联邦议会由总统和两院组成。
《印度》PPT (共27张PPT)

当堂检测
D 1.目前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
)
A.美国(
)
A.北回归线经过印度中北部
B.印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C.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D.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
B 3.印度的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
A.平原、山地、高原 B.山地、平原、高原
❖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印度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印 度
目标1:能在地图上找到印度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邻国)
自学指导及自主学习1: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三)地形分布特点
喜马拉雅山 北部喜马拉雅山、
中部 恒河平原 、
德
南部 德干高原 。
干
高 原
印度半岛
半岛
▲世界第一大半 岛—— 阿拉伯半岛
主要河流
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是世界上几个核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全国共建有5个原子核反应堆,用于和平利用核能发电。另外,印度还将核技术应用于国防建设,目前,已发展有若干类型的中短程导弹。印度一直梦想成为南亚的核大国,不过,它的梦想已引起南亚邻国的不安。他们担心印度发展核武器可能将南亚引向战争。
印度是全球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之一,航天技术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印度的空间技术研究始于1962年。在前苏联的帮助和合作下,印度先后建立了若干空间技术研究基地,并于1963年成功发射第一枚火箭,1975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现在,印度将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和自行研究的设备结合,能够发射多种类型和用途的卫星。
但是,尽管“绿色革命”成果巨大,这些成果大部分都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掉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急剧增长的人口已形成尖锐的矛盾。1951年,印度人均占有可耕地0.48公顷,到1981年降到0.21公顷,到1999年,已降到0.17公顷。印度科学家呼吁,要在加速应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尽快地大幅度降低人口增长率。
多少年来,在恒河两岸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民,创造出了世界著名的印度文化。恒河是印度古代文明的摇篮。在占印度人口80%以上的印度教徒心中,对恒河的崇拜,还有一层宗教色彩。关于恒河,有着种种宗教传说。印度教徒称恒河为“圣水河”,认为圣水可以延年益寿,又可洗刷自己祖先的罪孽,是“赎罪之源”。因此,印度教徒一生中最大的宿愿就是到圣河边的圣地朝圣,以喝到无比洁净的圣水,到恒河沐浴以洗刷自己的过失。在恒河与其主要支流朱木拿河汇合处的阿拉哈巴德城,每年举行一次为时两星期的庙会。每年的庙会在1月25日这一天达到高峰,人数之多为世所罕见。据报道,1982年1月25日,印度的男女老少有1 000多万人到这里来洗澡。其中包括著名的宗教领袖和政府官员。早在几天前,人们就在这里搭起供临时住宿的帐篷,沿河两岸可绵延数十千米,蔚为壮观。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4)以马德拉斯—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发展最快的工业区,规模已接近于加尔各答区。区内集中了电力、飞机制造、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以及航空、电子、电机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5)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它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煤和钢铁产量均占全国的3/4,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是内地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乞拉朋齐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东、北、西三面都有高山屏障。这种簸箕形的地形,特别是北面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迫使来自海洋、饱含水汽的西南季风抬升,形成大量的地形雨。
印度的“绿色革命”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耕地面积约有1.6亿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87%,有一半国土已开垦为耕地。全国有近75%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历史: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公元前1500年—1200年,雅利安人开始从西北大规模移入,并逐渐向印东部扩张,在恒河的河套等地建立起城市。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北靠喜马拉雅山,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边和缅甸、孟加拉国接界,东南濒临孟加拉湾,南面隔印度洋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相望,西南临阿拉伯海。由于扼亚、非、欧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要道,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4 000多年以前,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的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繁衍生息,发展农牧业生产,建造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后来的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2300~前1750年的哈拉巴时期,印度人已经在耕作、养殖、纺织、印染、制陶、彩绘、造船、宝石镶嵌和象牙雕刻技术等方面有很高的技艺。
印度的“圣河”──恒河
恒河长约2 700千米,就世界范围来说,还算不上是较大的河流,可是,在8亿多虔诚的印度教徒心目中,它却是条“圣河”。神圣的恒河是他们永恒生命的象征。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流经恒河平原,下游同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冲积成75 0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最后,它奔流泻入孟加拉湾。混浊的江水远离海岸400千米以外,才同大洋激流融汇在一起。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著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印度独立之初,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70%以上。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所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印度还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2000年,软件产业总产值达到83亿美元,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除有政府相关政策保障外,注重人才培养和产品质量是其成功的关键。印度为加速信息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在全国所有邦设立了信息技术学院,并大力鼓励民间办学。在产品质量方面,印度鼓励软件公司提高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印度在发展软件产业上雄心勃勃,计划在2008年将印度建成“世界超级信息大国”。
1967年和1968年,印度开始了“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尤其是对小麦生产进行“绿色革命”的变革,结果粮食总产量一下增加到9 500万吨,1999年已增至1.9亿吨以上。
“绿色革命”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最重要的变化是把原先只适于雨季耕作的夏季作物,改造培育成适于较寒冷和较干旱地区种植的冬季作物,使不适于种植夏季作物的地区变成重要产粮基地。农民现在种植的是能抗倒伏、抗病虫害的高产优良品种。“绿色革命”还使农民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他们采用轮作制,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可收两三种作物,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增加了单位土地的粮食收获量。
(2)以孟买—浦那为中心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1/6,已显著领先于其他工业区。棉纺工业长期居优势地位,占全国30%。此外,机械、化工、炼油等部门在国内均有突出地位,已成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以阿默达巴德为中心的工业区。周围是印度主要棉花和油料产地。以传统工业为主,棉纺织业和油脂工业在国内居首位,水泥、化工两部门地位突出。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乞拉朋齐是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一个山村,但它却因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而闻名于世。那里终日乌云密布,人们上街买东西必穿雨衣,儿童只能在泥水里玩耍,建筑物的油毡上长满青苔,皮鞋隔两天不穿就发霉。1861年这里的年降水量达22 990毫米,这是有降水记录以来,人们记录到的最大年降水量,因而被称为“世界雨极”。其年均降水量达10 000毫米以上。
庞大数量的人口给印度的经济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过去的40多年里,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4倍,但是,人口增长了1倍多,人均国民生不多。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劳动总人口的70%,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印度的工业分布
印度独立之初,工业高度集中在少数沿海大城市。仅孟买、加尔各答和阿默达巴德所在的三个邦,工业产值占全国70%以上。近年,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已有所改善。目前,印度可分为五个比较重要的工业区域。
(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这里是全国最早形成的工业区,近几十年略有衰退。现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1/10。麻纺和机械是本区的两大工业部门。
每到夜晚,溶溶的月光投向花木、水池、塔尖和圆顶上,给白色的陵墓加上一层神秘的光泽,宛如人间仙境。
印度的人口问题
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几十年来,印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印度人口的高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持续偏高有很大关系。首先,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偏低,小农经济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相信人多劳力多才能发家致富,这种观念直接刺激了农民的生育愿望。其次,印度人大部分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这两种宗教都鼓励人们生育。再次,印度存在着森严的种姓制度,全国计有3万多个种姓和亚种姓,这些种姓往往是内部通婚的封闭式社会集团,为了生存竞争,集团内部也对生育持鼓励态度。在这些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印度历来早婚多产成习。
印度”一词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称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的译法,在这以前称天竺。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 560千米,面积约298万千米2(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
印度的“绿色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果。粮食总产量从1950年的5 500万吨提高到1999年的1.95亿吨。其中,水稻产量增加了3倍,小麦增加了近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