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答案

合集下载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

1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的洋流方向是()。

•A、从北向南••B、从南向北••C、台湾海峡以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南由北向南••D、台湾海峡以南由南向北,台湾海峡以北由北向南•我的答案:B2有机物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

•A、氢、氧、钙••B、钙、氧、碳••C、氢、钙、碳••D、氢、氧、碳•我的答案:D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B、忽略了均衡的调整••C、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D、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我的答案:C4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风化比较强••B、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C、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D、泥流阶地比较常见•我的答案:B5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7%••B、11%••C、23%••D、38%•我的答案:D6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A、海拔高度••B、地面起伏••C、地貌部位••D、板块区域•我的答案:D7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采用()的观点和方法()。

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B、系统的、微观的、区域联系的••C、微观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D、系统的、综合的、微观的•我的答案:A8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台湾••B、东北•我的答案:B9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方面。

•A、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我的答案:C10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耿庆国••B、何祚庥••C、任振球••D、汪成民•我的答案:C1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先升后降••B、现降后生••C、升高•降低•我的答案:B12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世界大陆的位置向东偏移••B、东非大裂谷逐渐缩小••C、欧亚与北美洲版块背向运动••D、澳大利亚版块向东北方向漂移•我的答案:D1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环境地学考试复习2013(重点版)解析

环境地学考试复习2013(重点版)解析

第一章在环境科学中所讲的环境也称人类生存环境,是指以人群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层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换句话说,以人类为中心,人以外的充满着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空间、条件和状况,即为人类环境。

从环境地学研究的角度,可以将地球环境系统分解为生态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在这个系统中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遵循以下规律:木桶定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原理相互依赖性和不可替代性环境地学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地系统的组成、结构、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地球科学一系列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人-地系统的科学。

环境地学并不是研究人-地系统的全面性质,而只研究自然环境作用于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作用于环境而引起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反馈的那部分内容。

环境地学研究的起步必须立足于坚实的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结合室内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资料,运用综合比较研究法和相关分析研究法,才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角度把握环境系统过程与功能时空分异规律。

图片中子解的常识:叠层石,由古老的蓝绿藻和沉积物所形成,1800Ma;三叶虫,兴盛于寒武纪,5亿年;恐龙兴盛于珠罗纪、白垩纪,绝灭于第三纪开始0.65亿年。

第二章太阳系是由恒星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

按照2006年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新的定义,太阳系中共计有八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按照最新的行星定义,原来的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在广阔的恒星世界中,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壮年星。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黑子是指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是光球表面剧烈旋涡状气流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活动的重要标志。

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

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

第二章1.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系统。

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智慧圈。

2. 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向1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不仅是研究现代的,而且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同时对今后21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全球性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全球性气候(包括古气候)、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等等,并且对这些全球性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预测。

2.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高原与北部毗邻的沙漠、岩溶石山区、南方贫瘠的红壤区以及西部高寒地区。

因此,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1. 淡水资源危机正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展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新的一轮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同时迅速建立多种水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研究制图、预报网。

全国统一环境水文地质监测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的科学依据。

环境地理学考试试题

环境地理学考试试题

环境地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A 热带雨林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地中海气候2、地球上的水圈中,储量最大的是()A 海洋水B 冰川水C 地下水D 河流水3、以下哪种地貌类型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A 喀斯特地貌B 黄土地貌C 丹霞地貌D 雅丹地貌4、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生物C 地形D 母质5、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A 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城市生态系统6、大气中的臭氧层主要位于()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7、以下哪种污染物属于一次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硫酸C 光化学烟雾D 酸雨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持续性原则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 俄罗斯B 加拿大C 中国D 美国10、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1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 二氧化碳排放增加B 甲烷排放增加C 氟利昂排放增加D 以上都是1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数据采集B 数据分析C 数据输出D 实地测量13、以下哪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A 洪涝灾害B 干旱灾害C 台风灾害D 地震灾害14、人口增长模式中,“高—高—低”模式对应的是()A 原始型B 传统型C 现代型D 过渡型15、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 以上都是16、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的灵活性最强?()A 公路运输B 铁路运输C 水路运输D 航空运输17、工业区位选择中,原料指向型工业的特点是()A 靠近原料产地B 靠近市场C 靠近劳动力丰富地区D 靠近科技发达地区18、以下哪个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A 美国中部平原B 澳大利亚东南部C 中国东北平原D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19、以下哪种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A 黄山B 张家界C 故宫D 桂林山水20、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人口压力过大B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_____和地核。

(完整word版)长沙理工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完整word版)长沙理工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023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2008年1月16日)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2、城镇体系 3.、邻里4.基本经济活动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

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环境地质选择题

环境地质选择题

环境地质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A. 地震- B. 古生物- C. 矿产资源- D. 水资源2. 环境改变是指什么?- A. 地层变化- B. 过程地貌形成- C. 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状态变化- D. 气候变迁3.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 地貌学和气候学- B. 地震学和火山学- C. 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 D. 地层学和年代学4. 以下哪个是环境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 A. 矿产勘探- B. 建筑工程- C. 河流治理- D. 园林设计5.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 沉积环境的演化- B. 地质历史的重建- C. 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D. 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6. 下列哪种环境地质过程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 A. 风蚀作用- B. 水侵蚀作用- C. 地震活动- D. 洪水灾害7. 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建立地层地球化学模型- B. 探索地下矿产资源- C. 预测自然灾害- D.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 A. 提供资源开发指导- B. 揭示环境演变规律- C. 预测自然灾害- D. 指导污染治理技术9.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古地理环境- B. 灾害地质- C. 地下水资源- D. 气候变化10. 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A. 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分析- B. 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 C.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D. 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

环境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环境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标出的页码只是为方便大家更快找到相关的一些内容,但并不是说只限于这些内容,书本上有些章节的内容也是有交叉的,所以其它页也会有相关的内容,请自己复习时进行综合,有必要也可自己查资料)1-1. 环境地质学的含义是什么? 其所涉及的内容有哪些?p1-31-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4-61-3. 学习、研究环境地质学有何重要意义?2-1.什么是地质环境的容量?什么是地质环境的质量? P112-2.地质环境有那些基本特征?p11-122-3.请阐述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p13-173-1. 请结合土地的基本特性阐述土地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p233-2. 土地开发利用中可能产生哪些方面的负环境效应?p26-364-1. 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40-424-2. 人类活动是如何使地球上的水平衡循环系统发生改变的?p45-47,p138-1414-3. 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有哪些?简述它们产生的原因?p68-764-4.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与地表水有哪些不同?简述地下水污染途径的决定因素有哪些?p42/58-595-1. 矿产资源露天开采会引起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p87-915-2. 地下开采矿山资源会引起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p91-955-3. 矿产资源开采为何会破坏水文地质环境?其具体表现有哪些?7-1. 简述环境工程地质学与传统工程地质学有何不同?7-2.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125-1317-3. 城市地质灾害的特点有哪些?p141-142城市地质环境评价的目的?P248为何要进行地质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工作?p251-2517-4. 请以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阐述跨流域调水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P1457-5. 城市废弃物在进行地质填埋处理时应如何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屏障的作用?p152-153 8-1.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p164你如何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8-2.简述原生灾害效应、次生灾害效应和后续灾害效应的特点8-3.谈谈你怎样认识人类在进行技术应用和资源配置时与地质灾害的协调关系。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和答案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和答案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和答案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与地质作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地质环境的评估、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个方面。

考研题库和答案的编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一、单选题1.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地球内部结构B. 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C.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D. 地球的大气层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A. 地质灾害防治B. 地质环境评估C. 地质资源开发D. 地球物理勘探答案:D3. 环境地质学中的“环境”一词主要指的是:A. 社会环境B. 自然环境C. 经济环境D. 政治环境答案:B二、多选题1. 环境地质学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A. 地震B. 滑坡C. 洪水D. 干旱答案:A, B2. 环境地质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土地利用规划B. 城市防洪设计C. 城市绿化D. 城市交通规划答案:A, B三、判断题1.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对)2. 环境地质学只关注地质环境的保护,不涉及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错)3.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环境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评估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指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通过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为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2. 描述环境地质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环境地质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包括:通过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识别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区域;利用地质学原理,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基于地质环境特征,制定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五、论述题1. 论述环境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环境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通过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地学答案【篇一: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系统。

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智慧圈。

2.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向1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不仅是研究现代的,而且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同时对今后21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全球性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全球性气候(包括古气候)、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等等,并且对这些全球性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预测。

2.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高原与北部毗邻的沙漠、岩溶石山区、南方贫瘠的红壤区以及西部高寒地区。

因此,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1.淡水资源危机正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展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新的一轮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同时迅速建立多种水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研究制图、预报网。

全国统一环境水文地质监测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的科学依据。

加强研究制定节水的法规,研究节水工艺和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陆地水资源演化规律及水资源演化过程的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效应等, 将水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

2.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城市人类活动与之所依存的物质基础—地质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复杂的城市地质环境系统。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依赖性强,人类活动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或影响;另一方面,地质环境承受着人类活动的强烈改造,发生着重大变化,并反馈作用于人类活动。

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都市区和城市连绵带的形成,使城市-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的区域更加广大,矛盾更趋复杂。

第三章1.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2.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内侵蚀强度的大小。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土地盐渍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积聚盐、碱且其含量越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伤害的现象。

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中逐渐富集的结果。

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3.简述荒漠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1气候变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都分布在降雨少、气候干燥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2人类经济活动:其中因草原过度农垦造成的沙漠化面积占25.4%,过度放牧造成的占28.3%,过度樵柴造成的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破坏植被造成的占9%,因自然风力作用造成的只占5.5%。

人口的增加,大大加重了对土地环境的压力,导致土地质量退化和沙化。

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土地破坏的重要因素,为了生存,贫穷的人们不得不对自然资源进行盲目开发,对土地进行超负荷利用,导致生态平衡玻坏,形成恶性循环。

防治途径:在于保护天然植被、建立人工植被,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强人工草场生态系统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采取农业、林草、水利和工程等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3简述土地盐渍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西北地区:①含盐分的地表水以地面蒸发消耗为主;②盐分被水带入湖泊和洼地,渗入地下,随毛细作用上升地表;沿海地带:海水入侵或海岸的退移平原地区:河床淤积抬高或修建水库,使沿岸地下水位升高影响因素:干旱气候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地形地貌也影响盐渍化程度。

人为因素:灌溉用水管理不善防治对策1、水利改良采取水利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技术途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渠道防渗、防漏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地下水抬升;2、生物改良3、化学改良4. 改良盐碱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空气、水分状况,增强有益微生物活动,提高肥力第四章1.水体污染源的种类和特性。

主要是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不能完全控制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1工业废水特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废水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带有颜色或异味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净化处理困难2生活污水特性: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

生活污水中99.9%是水,固体物不到0.1% 含氮、磷、硫高,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淀粉、糖、蛋白、脂肪、尿素3农业退水特性:农业污染面广、分散、治理难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化肥和农药含量高2.水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效应。

地下水源枯竭、水体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土壤盐渍化、沼泽化、沙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都是地质环境中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结果。

水在原生和次生环境中,不仅以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变化影响环境,而且还可由其水量、水位、水力坡度和水压力等动力学特征影响环境。

3.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综合防治,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采取技术措施的同时,还应结合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和经济措施。

⑴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减少三废排放;⑵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工业布局;(3)重视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水资源管理。

第五章1 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指所有理藏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可被人们开采利用的矿物质聚集体。

广义的矿产资源指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元素、化合物、矿物和岩石相对富集,人类开采后能得到有用商品的物质形态和数量。

狭义的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产出的物质在地壳中富集成具有开采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形态和数量特征:不均匀性、有限性、相对性、生态性2 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泉水枯竭、河水改道、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矿山剥离堆土及矿渣堆积占用土地;淤塞河道、导致水患和矿山泥石流;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地表植被,形成矿山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等。

3 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矿井热害、地面变形、破坏地下水循环、诱发地震、海水入侵、尾矿堆放污染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和改善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六大原则:1.立法原则 2.生态风险评价原则 3.最少量化原则4.资源化原则5.无害化原则6.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原则5 外排土露天采空区的修复和利用方式答:1如果矿坑与地表或地下水相通,永久被水淹没,面积够大,可将其辟为水库、鱼塘、人工湖泊2对于间歇性被水淹没的矿坑,即可用来储水,灌溉农业,调节小气候,也可回填复垦为农业用地3对于无水采空区,其底板往往是平坦,只要通过实验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采空区植物生长条件,可以再种植4对于覆盖物少的深露天矿坑,通常难找到或需耗资才能找到大量回填材料。

若矿坑处于潜水面以下,给水充足,宜作水库,灌溉农田。

第六章1.温室效应: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上升,发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短波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很强。

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2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3臭氧层空洞: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从而避免紫外线过多对地球生物带来的伤害。

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痕量气体如no。

和氯氟烃等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以致于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

4雾霾:是雾和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霾就是灰霾(烟霞)。

2.煤炭开采利用过程对地质环境产生那些影响?煤炭开采影响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占用土地、酸性矿井水造成的污染、煤矸石堆放以及煤炭焦化造成的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地表植被,形成矿山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等。

最终归结成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烟雾和热污染等危害人类健康3.简述你熟悉的一种新能源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3选1)1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太阳能直接利用的能源系统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是若集中大量地开发利用太阳能,会造成太阳能回流减少,并影响局部环境的气候变化,还可造成雨量减少和生态变迁。

2风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风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当风车布置不当时,也会影响景观。

如果受飓风袭击,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此外,风能集中利用,还会造成风向下游风流减速,影响局部气候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①生物质采伐不当,通常会导致生物质能源枯竭,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减退,破坏生态平衡等;②木材、秸秆等在燃烧时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多换有机物等废气。

第七章掌握:1.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地形地貌的改变、影响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水库岸坡失稳、水库淤积、水库渗漏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大坝下游引水灌溉区土壤盐渍化 2.南水北调工程产生那些环境地质问题?膨胀土土体胀缩,引起地基变形、边坡滑塌等;部分渠线通过砂砾石和岩溶发育的可溶岩地段发生渗漏、渗透变形、浸没,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