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旋转盖注塑模设计
旋钮的塑料模具设计

旋纽模具的设计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材料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热塑性塑料,该塑料具有如下的成型特性:●无定形料、吸湿性大、不易分解。
●质脆、表面硬度低。
●流动性中等,溢边值0.03mm左右,易发生填充不良、缩孔、凹痕、熔接痕等缺陷。
●宜取高压注射,在不出现缺陷的条件下宜取高料温、模温,可增加流动性,降低内应力、方向性,改善透明度及强度。
●模具浇注系统应对料流阻力小,脱模斜度应大,顶出均匀,表面粗糙度应好,注意排气。
●质透明,要注意防止出现气泡、银丝、熔接痕及滞料分解、混入杂质。
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1)塑件的结构分析该零件的总体形状为圆形,结构比较简单。
2)塑件尺寸精度的分析该零件的重要尺寸,如,30.9±0.09mm的尺寸精度为3级,次重要尺寸3.75±0.07mm的尺寸精度为4级,其它尺寸均无公差要求,一般可采用8级精度。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该零件的尺寸精度属中等偏上,对应模具相关零件尺寸的加工可保证。
从塑件的壁厚上来看,壁厚最大处为4.5mm,最小处为2.25mm,壁厚差为2.25mm,较为均匀。
3)表面质量的分析该零件的表面要求无凹坑等缺陷外,表面无其它特别的要求,故比较容易实现。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射时在工艺参数控制得较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
3、塑件的体积重量计算塑件的重量是为了选用注射机及确定模具型腔数。
计算得塑件的体积:V=9132mm3计算塑件的质量:公式为W=Vρ根据设计手册查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为ρ=1.18kg/dm3,故塑件的重量为:W=Vρ=9132×1.18×10-3=10.776g根据注射所需的压力和塑件的重量以及其它情况,可初步选用的注射机为:SZ-60/40型注塑成型机,该注塑机的各参数如下表所示:4、塑件的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情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成型工艺参数可作如下选择,在试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开关外壳的注塑模设计答辩

三、成型零件设计
根据产品尺寸的规格,初选标准模架为 250×250mm 由于该产品侧面上有孔,所以必须采用侧抽 芯机构。
成型零件
采用这样的型芯设计有利于节约材料和方便热 处理。
四、侧抽芯机构
侧抽芯采用斜导柱 与滑块的机构,侧型 芯与滑块用销连接, 开模时在斜导柱的作用 下,侧型芯随滑块抽出。
五、模具的整体设计
根据塑料注射模中小型模架GB/T 12556.11990来选择模架,模具的整体结构如下图:
六、模具的工作过程
模具合模后,注射机将 塑料通过喷嘴进入到模具 的型腔中,然后通过保压 和冷却后开模,滑块在斜 导柱的作用下在导滑槽上 运动,带动侧型芯抽离, 然后顶杆顶出塑件与凝料, 取出后合模,模具选择
产品的体积为4408.91mm3,浇注系统的凝料大约为 塑件体积的0.2~1倍,由于产品的体积过小,考虑到经 济性能采用一模四腔。根据公式选择注射机的最大注 射量: KV注≥4V件+V废 式中:K=0.8 可以得到:V注≥33.0668cm3
所以初选注射量为60cm3的注射机XZ-60/40。
开关外壳的注塑模设计
摘要
塑件工艺性分析 成型设备的选择 成型零件的设计 侧抽芯机构 模具的整体设计 模具的工作过程
一、塑件工艺性分析
1、开关外壳 塑件所使用的材料为ABS,该材料有较好的冲 击强度、尺寸稳定性、电性能、耐磨性。成型 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
2、产品的要求
1、要有较好的耐磨性,表面要光滑,不能出现 熔接痕。 2、要保证产品的成型质量与性能。
开关类电器元件注塑模设计

塑件分析:z该塑件为开关类电器元件,所以要求所选材料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
z塑件面扁平,较薄,有两方孔及较多分布均匀的杆件和细孔,在设计模具时需要用到镶块和镶杆。
所选材料:PET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z典型应用范围汽车工业(结构器件如反光镜盒,电气部件如车头灯反光镜等),电器元件(马达壳体、电气联结器、继电器、开关、微波炉内部器件等)。
工业应用(泵壳体、手工器械等)。
z注塑工艺及模具条件干燥处理:由于PET的吸湿性较强,注塑成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建议干燥条件为120—165℃,4h的干燥处理。
要求湿度应小于0.02%。
熔化温度:对于无玻璃纤维填充的品种为265—280℃;对于玻璃填充的品种为275—290℃。
模具温度:80—120℃。
注射压力:30—130Mpa。
注射速度:在不导致脆化的前提下可采用较高的注射速度。
流道和浇口:可以使用所有常规类型的浇口。
浇口尺寸应当为塑件厚度的50%到100%。
z化学和物理性能 PET的玻璃转化温度在165℃左右,结晶温度范围是120—220℃。
PET在高温下有很强的吸湿性。
玻璃纤维增强型的PET材料,在高温下还很容易发生弯曲变形。
可以通过添加结晶增强剂来提高材料的结晶程度。
用PET加工的透明制品具有光泽度并且热变形温度高。
可以向PET中添加云母等特殊添加剂,使弯曲变形减到最小。
采用较低的模具温度成型非填充的PET材料,可获得透明的制品。
比较:PBT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z典型应用范围家用器具(食品加工刀片、真空吸尘器元件、电风扇、头发干燥即壳体、咖啡器皿等),电器元件(开关、电机壳、保险丝盒、计算机键盘按键等),汽车工业(散热器格窗、车身嵌板、车轮盖、门窗不件等)。
z注塑工艺及模具条件干燥处理: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很容易水解,因此注塑成型前的干燥处理很重要,建议在120℃的空气中干燥6—8h,或者在150℃的空气中干燥2—4h。
塑料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概述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塑料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概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塑料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摘要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设计产品名称风扇按钮,选材料为聚氯乙烯,因为产品的需求,我们选择采用一模四腔的排列方式,根据模具结构,我们应用推杆推出工件方法。
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塑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CAD的学习,可以建立较简单零件的零件库,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斜顶机构AbstractThe plastics industry is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industries on the one category, while the injection mold is one of the type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understanding of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is very significant.The name of the skeleton design products, choose materials for the PP, because the demand for the product, we choose a two-cavity mold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mold structure, we applied the lateral type Pulling Mechanism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the lifter body .Through this design, injection mold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of some of the details of the note issue,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mold; by learning CAD, parts can create simple parts library, so as to effectively increase efficiency.Key words: lateral type core-pulling mechanism lifter bodies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7194582" 绪论PAGEREF _Toc327194582 \h 1HYPERLINK \l "_Toc327194583" 第1章塑件的工艺分析PAGEREF _Toc327194583 \h 3HYPERLINK \l "_Toc327194584" 1.1 塑件的材料 PAGEREF _Toc327194584 \h 3HYPERLINK \l "_Toc327194585" 1.2 工艺分析PAGEREF _Toc327194585 \h 5HYPERLINK \l "_Toc327194586" 第2章拟定模具结构形式PAGEREF _Toc327194586 \h 6HYPERLINK \l "_Toc327194587" 2.1 分型面的确定PAGEREF_Toc327194587 \h 6HYPERLINK \l "_Toc327194588" 2.2 确定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 PAGEREF _Toc327194588 \h 6HYPERLINK \l "_Toc327194589" 第3章浇注系统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89 \h 9HYPERLINK \l "_Toc327194590" 3.1 主流道设计 PAGEREF _Toc327194590 \h 9HYPERLINK \l "_Toc327194591" 3.2 分流道设计 PAGEREF _Toc327194591 \h 9HYPERLINK \l "_Toc327194592" 3.3 主流道剪切速率的校核PAGEREF _Toc327194592 \h 10HYPERLINK \l "_Toc327194593" 3.4浇口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93 \h 10HYPERLINK \l "_Toc327194594" 第4章成型零件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94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5" 4.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595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6" 4.2 成型零件钢材选用 PAGEREF_Toc327194596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7" 4.3 动模的大小 PAGEREF _Toc327194597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8" 4.4 主要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的计算PAGEREF _Toc327194598 \h 12HYPERLINK \l "_Toc327194599" 4.5 侧抽芯结构的设计 PAGEREF_Toc327194599 \h 14HYPERLINK \l "_Toc327194600" 4.5.1 斜导柱的典型机构尺寸 PAGEREF _Toc327194600 \h 15HYPERLINK \l "_Toc327194601" 4.5.2 抽拔力PAGEREF _Toc327194601 \h 15HYPERLINK \l "_Toc327194602" 4.5.3 抽芯距的计算PAGEREF_Toc327194602 \h 15HYPERLINK \l "_Toc327194603" 4.5.4 斜导柱所受弯曲力的计算PAGEREF _Toc327194603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4" 4.5.5 斜导柱直径的确定PAGEREF _Toc327194604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5" 4.5.6 斜导柱长度的计算PAGEREF _Toc327194605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6" 4.5.7 滑块的设计PAGEREF_Toc327194606 \h 16HYPERLINK \l "_Toc327194607" 4.6 模架的确定 PAGEREF _Toc327194607 \h 17HYPERLINK \l "_Toc327194608" 第5章推出机构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08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09" 5.1 推出机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PAGEREF _Toc327194609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10" 5.2 脱模力PAGEREF _Toc327194610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11" 5.3 推杆的结构的设计 PAGEREF_Toc327194611 \h 19HYPERLINK \l "_Toc327194612" 5.4推杆的安装PAGEREF _Toc327194612 \h 20HYPERLINK \l "_Toc327194613" 5.5 推出形式的确定PAGEREF_Toc327194613 \h 20HYPERLINK \l "_Toc327194614" 第6章注塑机的校核PAGEREF_Toc327194614 \h 21HYPERLINK \l "_Toc327194615" 6.1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PAGEREF_Toc327194615 \h 21HYPERLINK \l "_Toc327194616" 6.2 注塑压力的校核PAGEREF_Toc327194616 \h 21HYPERLINK \l "_Toc327194617" 6.3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PAGEREF _Toc327194617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18" 6.3.1 模具闭和尺寸与注射机模板尺寸和拉杆间距相适应PAGEREF _Toc327194618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19" 6.3.2 模具闭合高度校合PAGEREF _Toc327194619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20" 6.4 开模行程的校合PAGEREF_Toc327194620 \h 22HYPERLINK \l "_Toc327194621" 第7章导向机构和调温系统的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21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2" 7.1导向机构的设计PAGEREF_Toc327194622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3" 7.1.1导向总体设计PAGEREF_Toc327194623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4" 7.1.2导柱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24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5" 7.1.3导套设计PAGEREF _Toc327194625 \h 24HYPERLINK \l "_Toc327194626" 7.2 调温系统的设计PAGEREF_Toc327194626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27" 7.2.1设计原则PAGEREF _Toc327194627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28" 7.2.2尺寸大小PAGEREF _Toc327194628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29" 7.2.3布置PAGEREF _Toc327194629 \h 25HYPERLINK \l "_Toc327194630" 总结PAGEREF _Toc327194630 \h 26 HYPERLINK \l "_Toc327194631" 致谢PAGEREF _Toc327194631 \h 27 HYPERLINK \l "_Toc327194632"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7194632 \h 28 HYPERLINK \l "_Toc327194633" 附件一英文文献翻译 PAGEREF_Toc327194633 \h 29绪论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所以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开关旋转盖注塑模设计

目录前言--------------------------------------------------------------------------------------------1 一塑料制品的工艺性分析------------------------------------------------------------ -3 二注射机型号的初步拟定---------------------------------------------------------------4 三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6 四模具结构方案确定---------------------------------------------------------------------7 五浇注系统设计---------------------------------------------------------------------------8 六温度调节系统--------------------------------------------------------------------------11 七顶出机构的确定-----------------------------------------------------------------------12 八其它系统与结构-----------------------------------------------------------------------12 九模具中相关的校核--------------------------------------------------------------------14 十模具的工作过程-----------------------------------------------------------------------15 十一模具的装配--------------------------------------------------------------------------15 十一结束语----------------------------------------------------------------------------------18 十二附录----------------------------------------------------------------------------------19 附录一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卡片附录二成型零件零件图附录三模具总装图前言时间过的很快,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经过三年的学习,本人对模具的操作和设计有了一定得基础认识,为了检验自己,此次我的设计课题是开关上的旋转盖。
毕业设计——旋钮的注塑模设计

毕业设计——旋钮的注塑模设计旋钮的注塑模设计【摘要】本篇论文为关于旋钮注塑模的设计,以生产产品的数量及工艺等要求来确定用注射成型的方法来生产。
因为旋钮需要生产的数量太多,所以要求再设计时应注意要有较高的注射率,同时使用的系统要有自动脱模的功能,而且对塑件的表面要求很高,不能有损伤,如果塑件的表面要求不是很高的话可以采用侧浇口,同时要有自动脱模的功能。
对于模具的型腔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一模两腔平衡的装置,并采用侧浇口浇注结构,对于模具的推出结构采用四推丝杆的推出机构。
模具的设计中应具有冷却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塑件的工艺性能。
【关键词】:成型工艺分析;注射机的选择;模具设计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七)模架的选择 (6)四、模具的总装图 (7)总结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引言旋钮在现代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家庭生活以及工业加工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
由于旋钮在生活中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所以得保证它所使用的材料对人体无害,采用材料为PMMA。
同时它的设计应该让人们使用方便,根据市场的需要一般它的外表也要设计的合理美观赏心悦目。
其一般都是用注塑模来制造的,因为注射模制造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用塑料来作为旋钮的材料也使得材料使用相对于其它材料来说更为轻便。
对于从生产方的角度来说,它们不仅要考虑到市场以及消费人员的利益,同时也得考虑到自己的生产成本,再从产品设计、材料到生产需要全面考虑以生产出经济适用的产品。
一、旋钮塑件的工艺分析(一)塑件成型工艺分析零件图纸:如图1-1图1-1产品名称:旋钮产品材料:聚丙烯材料特性:该产品具有无毒、无味、强度和刚度均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抗疲劳的特点,聚丙烯在高温的情况下还具有电性能和绝缘性,同时也不受温度的影响,它适合用于耐腐蚀和绝缘的零件。
一般常见的腐蚀溶剂对其基本不起作用,且还可以用与制作餐具。
材料成型性能:聚丙烯因其是结晶料,吸湿性也比较小,所以它容易发生融体的破裂,聚丙烯也不能长时间的与热金属接触,否则会致使聚丙烯发生分解。
旋钮外壳注射模具设计说明文书

旋钮外壳
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
设计人:
指导教师:海初
设计时间:2011年12月一、塑件图
材料:ABS
生产批量:10万件
塑件具体尺寸见三维图。
塑件为旋钮盖子,要求下端能放入杯体即可。
由于盖子本身具有一定柔性,故对上盖精度要求不高,对密封性无要求。
二、工艺性分析
材料性能
取收缩率为0.5%
2、塑件分析
(1)形状特性
体积=3824.757361687 mm^3面积=7848.654803147mm^2质量= 0.030091264 kg
塑件形状较为规则,易于成型。
(2)厚度分析
塑件平均壁厚0.95,最大壁厚1.02,塑件局部壁厚均匀。
ABS极限流动长度与塑件厚度的比值为250:1,塑件最大流程与壁厚大约在54:1.25,流程中无尖锐拐角,故注塑时流动性较好。
(3)拔模分析
塑件外表面侧壁拔模角为3度,表面侧壁拔模角为3度,满足脱模要求。
塑料旋钮模具设计

引言模具制造是重要的工业基础,目前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和加工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是依靠模具成型的。
用模具成型的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无法比拟的。
且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
通过设计可以使我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进一步掌握注射模具设计和成型零加工工艺方法;提升测量、绘图、查阅资料、应用专业软件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是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和造就我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逻辑的思维方式、求时的工作作风及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从而增强我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
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目录一、课题设计二、塑件工艺分析1.材料的选择及成型性能分析2.塑件尺寸精度分析3.塑件表面质量分析:三、模具的结构设计及注射机的选取1.选择注射机2.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3.模具结构设计4.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设计5.推出机构设计6.导向机构7.温度调节系统设计8.模具与注射机的相关参数校核9.模具的工作原理四、模具的工作过程一、课题设计某企业设计的一种塑料旋钮,材料是用黑色塑工程塑料制成,现在要为旋钮设计注射模具。
二、塑件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如下表一所示表一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料品种使用温度稳定性性能特点成型特点黑色塑小于70度化学稳定性比较好,并且有高频绝缘性能强度较好,并且有一定的耐磨性,但耐热性比较差。
流动性和成型性优良,故成品率高,并且易出现裂纹,所以脱模斜度不宜过小,由于热膨胀系数高,塑件中,不宜有嵌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1 一塑料制品的工艺性分析------------------------------------------------------------ -3 二注射机型号的初步拟定---------------------------------------------------------------4 三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6 四模具结构方案确定---------------------------------------------------------------------7 五浇注系统设计---------------------------------------------------------------------------8 六温度调节系统--------------------------------------------------------------------------11 七顶出机构的确定-----------------------------------------------------------------------12 八其它系统与结构-----------------------------------------------------------------------12 九模具中相关的校核--------------------------------------------------------------------14 十模具的工作过程-----------------------------------------------------------------------15 十一模具的装配--------------------------------------------------------------------------15 十一结束语----------------------------------------------------------------------------------18 十二附录----------------------------------------------------------------------------------19 附录一成型零件加工工艺卡片附录二成型零件零件图附录三模具总装图前言时间过的很快,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经过三年的学习,本人对模具的操作和设计有了一定得基础认识,为了检验自己,此次我的设计课题是开关上的旋转盖。
开关上的旋转盖为本次的设计课题,其成型难度较小、模具结构简单、对初学者了解设计过程和成型工艺、一些设计参数有更清楚的认识本次设计产品,首先要了解其结构形状特点,根据其结构形状特点来制定设计内容、步骤。
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产品各方面得要求,使模具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
此次设计要用到PRO/E、AutoCAD、Wore 用PRO/E进行零件图实体造型、然后分模制造,再把它调入CAD进行模具各系统的设计,零件的产品说明书用Wore进行编制等。
此次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汪老师和李、陈同学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再次感谢你们的帮助。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点。
开关上的旋转盖注塑模设计高模20班赖辉林一、塑料制品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图1塑件塑件的材料采用聚氯乙烯( PVC),属热塑性塑料,比重:1.38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0.6-1.5% 成型温度:160-190℃特点:力学性能,电性能优良,耐酸碱力极强,化学稳定性好,但软化点低. 该塑料具有如下的成型特性:●无定形料,吸湿小,流动性差.为了提高流动性,防止发生气泡,塑料可预先干燥.模具浇注系统宜粗短,浇口截面宜大,不得有死角.模具须冷却,表面镀铬。
●由于其腐蚀性和流动性特点,最好采用专用设备和模具。
所有产品须根据需要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助剂。
●极易分解,在200度温度下与钢.铜接触更易分解,分解时逸出腐蚀.刺激性气体.成型温度范围小。
● 采用螺杆式注射机喷嘴时,孔径宜大,以防死角滞料.好不带镶件,如有镶件应预热。
● 要求塑件精度高时,模具温度可控制在50~60C ,要求塑件和光泽耐热时,应控制在60~80C 。
表1-1 PVC 塑料主要的性能指标二 、注射机型号的初步拟定1、估计塑件体积按塑料所示尺寸圆筒等部位的简化计算:塑件的体积为V=78503mm =7.853cm查书得PVC 的密度为1.25g/3cm所以单件塑件的重量为 M=1.25×7.85=9.8125g2、选择注射机根据工厂现有的条件,并考虑到该制品的结构特征,这是初步选择HS235A 型注塑机,该注塑机的技术参数如下表2.1所示表2.1 HS235A注塑机的主要参数表3、模架的选定根据塑件选定模架为:CI/2525 A67-B56-C90如图2-1所示。
图2模架示意图三、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1、工作部位尺寸:型腔径向尺寸:L+&z/m0=[(1+s)Ls-X△]+&/0型腔深度尺寸:H+&/m0=[(1+s)Hs-X△]+&/0型芯径向尺寸:L0/m-&z=[(1+s)Ls+X△]0/-&z型芯高度尺寸:H0/m-&z=[(1+s)hs+X△]0/-&z中心矩尺寸:Cm+/-&z/2=(1+s)Cs+/-&z/2式中:Ls塑件外型径向基本尺寸的最大尺寸(mm) Ls塑件内型径向基本尺寸的最小尺寸(mm) Hs塑件外型高度基本尺寸的最大尺寸(mm) Hs塑件内型深度基本尺寸的最小尺寸(mm) X修正系数取0.5~0.75Cs塑件中心距基本尺寸的平均尺寸(mm)△塑件公差(mm)型腔尺寸型芯尺寸四、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1、分型面的确定塑料在模具型腔凝固形成塑件,为了将塑件取出来,必须将模具型腔打开,也就是必须将模具分成两部分,即定模和动模两大部分。
定模和动模相接触的面称分型面。
通常有以下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处最大的轮廓处寸的最大处。
(2)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要求(5)便于模具加工制造(6)成型面积的影响(7)有利于提高排气效果(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分型面的选择原则,结合制品的结构形状,该塑料饭盒的分型面设计如图3-1所示图3 产品分型面示意图2、型腔的布置方案与确定型腔的布置方案常用的有两种,第一种方案为平衡式,该方案特点是从主流道到各型腔浇口的分流道的长度,截面形状1尺寸均对应相同,可实现均衡进料和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
第二种方案为非平衡式,该方案特点是从主流道到各型腔浇口的分流长度不相等,因而不利于平均衡进料,但可以缩短流道的总长度,为达到同时充满型腔的目的,各浇口的截面尺寸制作不相同。
该模具布置为一模四腔,平衡式布置如图3-2所示图4平衡式示意图本塑件在注射时采用一模四件,即模具需要四个型腔。
综合考虑浇注系统、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拟采用下图所示的型腔排列方式。
由于采用一模四腔,塑件形状又较为普通,故在塑件底部采用成型顶杆顶出,但为平衡顶出力,在塑件内圈(即型芯处过渡浇口位置上开设2个的圆形顶杆),为适应模具自动化的生产,采用自动复位的弹簧先复位机构,使模具顶出完毕后能自动复位五、浇注系统的设计普通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
浇注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对塑件性能、结构尺寸、内外在质量等影响很大,而且还与塑件所用塑料的利用率,成型生产效率等有关。
因此浇注系统的设计是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设计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a)了解塑料的成型性能和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b)采用尽量短的流程,以减少热量与压力损失;(c)浇注系统设计应有利于良好的排气;(d)防止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e)便于修整浇口以保证塑件外观质量;(f)浇注系统应结合型腔布局同时考虑;(g)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
1)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是浇注系统中从注塑机喷嘴与模具相接触的部位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塑件熔体的流动通道。
根据设计手册查得0型注射机喷嘴有关尺寸如下:喷嘴前端孔径:d0=φ4mm喷嘴前端球面半径:R0=18mm为了使凝料能顺利拔出,主流道的小端直径D应大于注射喷嘴直径d。
D=d+(0.5~2)mm=φ4+2=φ6mm该主流道设计为圆锥型,锥角为3度,内表面的粗糙度Ra0.8微米。
该模具的主流道如图3-3所示。
图5主流道示意图2)冷料穴与拉料杆的设计对于依靠顶针脱模的模具常用Z字型拉料杆,当前锋冷料进入冷料穴后紧包在拉料杆的Z字头上,开模时,便可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
球头拉料杆固定在动模一侧的型芯固定板上,并不随脱模机构移动,所以当推件板从型芯上脱出制品时,也将主流道凝料从球头拉料杆上硬刮下来。
3)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在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小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熔体温度的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小流道的容积。
圆形和正方形流道的效率最高,当分型面为平面时一般采用圆形的截面流道,但考虑到加工的方便性,可采用半圆形的流道。
一般分流道直径在3-10mm范围内,分流道的截面尺寸可根据制品所用的塑料品种、重量和壁厚,以及分流道的长度由《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2卷中图9.2-12所示的经验曲线来选定,经查取D’=5.6mm较为合适,分流道长度取L=13mm从表9.2-14中查得修正系数f L=1.02,则分流道直径经修正后为D=D’f L=5.6×1.02=5.712,取D=6mm综合考虑以上的内容和要点,结合制品结构形状,该模具的分流道如图3-4所示。
图6 分流道示意图4)浇口的设计根据浇口的成型要求及型腔的排列方式,选用侧浇口较为合适。
侧浇口一般开设在模具的分型面上,从制品的边缘进料,故也称之为边缘浇口。
侧浇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优点是截面形状简单,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
缺点是在制品的外表面留有浇口痕迹,因为该制件无表面质量的特殊要求,又是小型制品的一模四腔结构,所以可以采用侧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