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子集和等集
高一数学必修1-子集、全集、补集-课件

高一数学集合子集、全集、补集要点一子集、真子集[重点]在上一节中,我们用约定的字母标记了一些特殊的集合,在这些特殊的集合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正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自然数集中;自然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整数集中;整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有理数集中;有利数集中的所有元素都在实数集中.其实,上述各集合之间是一种集合见得包含关系;可以用子集的概念来表示这种关系.1.子集(1)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那么集合A成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于集合A” .(2)举例:例如,{4,5} Z,{4,5} Q,Z Q,Q R.A B可以用图1-2-1来表示.(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①“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既由x∈A,能推出x ∈B,例如{-1,1} {-1,0,1,2}.②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它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属于集合A本身,记作A A.③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何一个集合A,有 A.④在子集的定义中,不能理解为子集A是B中的“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 ,则A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B,则A中含有B中的所有元素,但此时都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以上②③点告诉我们,在邱某一个集合时,不要漏掉空集和它的本身两种特殊情况.(4)例题:例1设集合A={1,3,a },B={1,a 2-a +1},且A B,求a的值.解:∵A B,∴a 2-a +1=3或a 2-a +1=a,由a 2-a +1=3,得a =2或a =-1;由a 2-a +1=a,得a =1.经检验,当a =1时,集合A、B中元素有重复,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符合题意的a的值为-1,2.2.真子集(1)定义:如果A B ,并且A≠B,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 “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2)举例:{1,2} {1,2,3}.(3)理解子集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②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③若A B ,则⎩⎪⎨⎪⎧A=B A B 且B A A ≠B A B .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于不属于的关系,分别用符号“∈”和“ ”表示;集合 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真包含于、相等的关系,分别用符号“ ”“ ” “ ”和“=”.(4)例题:例2 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真子集,哪些是非空真子集. 解:{a ,b ,c }的所有子集是: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 其中除了{a ,b ,c }外,其余7个集合都是它的真子集.除了 ,{a ,b ,c }外,其余6个都是它的非空真子集.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1){2,4,6} {2,3,4,5,6}; (2){菱形} {矩形}; (3){x |x 2+1=0} {0}; (4){(0,1)} {0,1}.解题提示: 根据子集的定义,判断所给的两集合中前一个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是否都是后一个集合的元素.解:根据子集的定义,(1)显然正确;(2)中只有正方形才既是菱形,也是矩形,其他 的菱形不是矩形;(3)中集合{ x | x 2+1= 0 }是 ,而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中{(0,1)} 是点集,而{0,1}是数集,元素不同,因此正确的是(1)(3),错误的是(2)(4). 判断两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时,主要是看其中一个集合的元素是不是都在另一个集合中. 2.写出集合A ={p ,q ,r ,s }的所有子集.解题提示: 根据集合A 的子集中所含有元素的个数进行分类,分别写出,不要漏掉. 解:集合A 的子集分为5类,即评 点(1) ;(2)含有一个元素的子集:{p },{q },{r },{s };(3)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p ,q },{q ,r },{r ,s },{s ,p },{p ,r },{q ,s }; (4)含有三个元素的子集有:{p ,q ,r },{p ,q ,s },{q ,r ,s },{p ,r ,s }; (5)含有四个元素的子集有:{p ,q ,r ,s }.综上所述:集合A 的子集有 ,{p },{q },{r },{s },{p ,q },{q ,r },{r ,s },{s ,p },{p ,r },{q ,s },{p ,q ,r },{p ,q ,s },{q ,r ,s },{p ,r ,s },{p ,q ,r ,s },共16个.给定一个含有具体元素的集合,写其子集时,应根据子集所含元素的个数进行分类.以下结论可以帮助检验所写子集数的正确性:若一个集合含有m 个元素,则其子集有2m个,真子集有(2m-1)个,非空真子集有(2m-2)个.3.给出下列命题: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 A ,则A≠ .其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④______.解题提示: 从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以及空集的特点入手,逐一进行判断.解析:①错误,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②错误,如空集的子集只有1个;③错误, 不是 的真子集;④正确,∵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求解与子集、真子集概念有关的题目时,应记住以下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 ,有 A.(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对任何一个集合A ,有A A.4.满足集合{1,2,3} M {1,2,3,4,5}的集合M 的个数是 __2____ .解题提示: 根据所给关系式,利用{1,2,3}是M 的真子集,且M 真包含于{1,2,3,4,5}的关系判断集合M 中的元素个数.解析:依题意,集合M 中除含有1,2,3外至少含有4,5中的一个元素,又M {1,2,3,4,5},∴M={1,2,3,4}或{1,2,3,5}.(1)解答此题应首先根据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判断出集合M 中含有元素的可能情况,然后根据集合M 中含有元素的多少进行分类讨论,防止遗漏.(2)若{ a 1,a 2,…,a m } A {a 1,a 2,…,a m ,a m+1,…,a n } ,则A 的个数为2n -m.若{ a 1,a 2,…,a m } A {a 1,a 2,…,a m ,a m+1,…,a n },则A 的个数为2n -m-1. 若{ a 1,a 2,…,a m } A {a 1,a 2,…,a m ,a m+1,…,a n },则A 的个数为2n -m-2.要点二 补集、全集[重点]评点 评点 评点1.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 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 记作 S A(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S A={ x | x ∈S ,且x A}.C S A 可用图1-2-2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2.全集. (1)定义:如果集合S 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 (2)举例:例如,在实数范围内讨论集合时,R 便可看做一个全集U ,在自然数范围内讨论集合时,N 便可看做一个全集U.3.理解补集、全集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全集概念的理解: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含有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例如在研究数集时,常常把实数集R 看做全集;在立体几何中,三维空间是全集,这是平面是全集的一个子集;而在平面几何中,整个平面可以看做一个全集.(2)求子集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的方法:从全集U 中去掉所有属于A 的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即为A 在U 中的补集.如已知U= a ,b ,c ,d ,e ,f ,A= b ,f ,求C U A.该题中显然A U ,从U 中除去子集A 的元素b 、f ,乘下的a 、c 、d 、e 组成的集合即为 U A= a ,c ,d ,e .另外,原题若是无限集,在实数范围内求补集,我们则可以充分利用数轴的直观性来求解.如已知U=R ,A= x x > 3 ,求 U A.用数轴表示如图1-2-3,可知 U A= x x > 3 .4.例题例2 不等式组⎩⎨⎧2x -1>0,3x -6≤0的解集为A ,U=R .试求A 及C U A ,并把它们分别表示在数轴上.解:A= x 2 x -1 > 0且3 x –6 ≤ 0 =122<xx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2-4(1). C U A=1,22x x x ⎧⎫≤>⎨⎬⎩⎭或,在数轴上表示如图1-2-4(2).练习5.已知全集U=R ,集合A={ x |1< x ≤6},求C U A.解题提示: 在数轴上标出集合A ,结合补集的定义求解.解:根据补集的定义,在实数集R 中,由所有不属于A 的实数组成的集合,就是C U A ,如图1-2-5,122122结合数轴可知,C U A={ x |1< x ≤6}.涉足与数集有关的补集,求解时一般要利用数轴只管求解,求解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6.已知全集U={不大于5的自然数},A={0,1},B={x |x ∈A ,且x <1},C={x |x -1 A ,且x ∈U}. (1)判断A 、B 的关系; (2)求C U B 、C U C ,并判断其关系.解题提示: 根据题意,先写出全集U ,按所给集合B 、C 的含义,写出B 、C ,并求其补集后求解第(2)题.解:由题意知U={0,1,2,3,4,5},B={0},又集合C 中的元素必须满足以下两 个条件:x ∈U ,x -1 A.若x =0,此时0-1=-1 A ,∴0是C 中的元素; 若x =1,此时1-1=0∈A ,∴1不是C 中的元素; 若x =2,此时2-1=1∈A ,∴2不是C 中的元素;同理可知3,4,5是集合C 中的元素,∴C={0,3,4,5}. (1)∵A={0,1},B={0},∴B A ;(2)C U B={1,2,3,4,5},C U C={1,2},∴C U C C U B.若给定具体的数的集合,判断其两个子集的补集之间的关系时,应先求集合的补集. 7.设全集U={1,2,x 2-2},A={1,x },求C U A.解题提示: 要求C U A ,必须先确定集合A ,实际上就是确定x 的值,从而需要分类讨论. 解:由条件知A U ,∴x ∈U={1,2,x 2-2},又x ≠1,∴x =2或x = x 2-2. 若x =2,则x 2-2=2,此时U={1,2,2},这是与互异性矛盾,舍去. 由x =x 2-2得x 2-x -2=0,解得x =-1或x =2(舍去). 此时U={-1,1,2},A={1,-1},∴C U A={2}.求解此题首先确定参数x 的值,然后确定出U 和A 的具体结果.在求解集合问题时必须密切关注集合元素的特征,并且特别注意互异性,以免产生增根.8.已知A={x |x <5},B={x |x <a },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 的取值范围:(1)B A ;(2)A B. 解题提示: 紧扣子集、全集、补集的定义,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求出a 范围. 解:(1)因为B A ,B 是A 的子集,如图1-2-6(1),故a ≤5.评点 评点 A Ba5x(2)ABa5x(1)(2)因为A B ,B 是A 的子集,如图1-2-6(2),故a ≥5.9.已知M={x |x = a 2+1,a ∈N *},P={ y | y =b 2- 6b +10,b ∈N},判断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 解法一:集合P 中,y =b 2-6b +10=(b -3)2+1当b =4,5,6,…时,与集合M 中a =1,2,3,…时的值相同,而当b =3时,y =1∈P ,1 M ,∴M P. 解法二:对任意的x 0∈M ,有x 0=a 2 0+1=(a 0+3)2-6(a 0+3)+10∈P(∵a 0∈N *,∴a 0+3∈ N),∴M P ,又b =3时,y =1,∴1∈P.而1<1+ a 2 0+1=(a 0∈N *),∴1 M ,从而M P.10.已知全集U ,集合A={1,3,5,7,9},C U A={2,4,6,8},C U B={1,4,6,8,9},求集合 B.解题提示: 求集合B ,需根据题意先求全集U ,由于集合A 及C U A 已知,因此可用Venn 图来表示所给集合,将A 及C U A 填入即可得U解:借助Veen 图,如图1-2-7.由题意知U={1,2,3,4,5,6,7,8,9}. ∵C U B={1,4,6,8,9} ∴B={2,3,5,7}.求本题中的全集,用Veen 较直观,本题的求解实际上应用了补集的性质C U (C U B)=B.例7 已知A={ x | x <-1或x > 5 },B={ x ∈R | a < x <a + 4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题提示: 注意到B≠ ,将A 在数轴上保释出来,再将B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使得A B ,即可得a 的取值范围.解:如图-2-6,∵A B ,∴a + 4 ≤-1或a ≥5,∴a ≤-5或a ≥5.本题利用数轴处理一些实数集之间的关系,以形助数直观、形象,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但一定要检验端点值是否能取到,此题的易错点是各端点的取值情况,例8 设{}{}2A=8150B=10,x x x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的值.解题提示: 集合B 是方程ax -1=0的解集,该方程不一定是一次方程,当a =0时,B= ,此时符方法一 数形结合思想 A 1-4a +aBA4a +aB5AA51-评点 方法二 分类讨论思想U A1 3,,5 7 9,,2468评点。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1集合及其表示1、集合的含义:“集合”这个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
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b,c}。
a、b、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相反,d不属于集合A,记作d?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如{x?R|x-3>2},{x|x-3>2},{(x,y)|y=x2+1}③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A={(x,y)|y=x2+3x+2}与B={y|y=x2+3x+2}不同。
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x,y),集合B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1)无序性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2)互异性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为{2}(3)确定性集合的确定性是指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性质必须明确,不允许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A包含于B,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A=B,A、B两集合中元素都相同。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

⾼⼀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由⼀个或多个元素所构成的叫做集合,集合是数学中⼀个基本概念,它是集合论的研究对象,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数学集合知识点1集合及其表⽰1、集合的含义:“集合”这个词⾸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
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样的,只不过⼀个是动词⼀个是名词⽽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起就成为⼀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个对象叫元素。
⽐如⾼⼀⼆班集合,那么所有⾼⼀⼆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个集合,每⼀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通常⽤⼤写字母表⽰集合,⽤⼩写字母表⽰元素,如集合A={a,b,c}。
a、b、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相反,d不属于集合A,记作d?A。
有⼀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负整数集(即⾃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集合的表⽰⽅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如{x?R|x-3>2},{x|x-3>2},{(x,y)|y=x2+1}③语⾔描述法:例:{不是直⾓三⾓形的三⾓形}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强调:描述法表⽰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A={(x,y)|y=x2+3x+2}与B={y|y=x2+3x+2}不同。
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x,y),集合B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1)⽆序性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2)互异性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为{2}(3)确定性集合的确定性是指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性质必须明确,不允许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1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5 5,且5 5,则5=5)实例:设A={_|_2-1=0}B={-1,1}〝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 B,B C,那么A C④如果A B同时B 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2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一般地,自变量_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_ +b_+c(a,b,c为常数,a 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 0时,开口方向向上,a 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_的二次函数.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一般式:y=a_ +b_+c(a,b,c为常数,a 0)顶点式:y=a(_-h) +k[抛物线的顶点P(h,k)]交点式:y=a(_-_?)(_-_?)[仅限于与_轴有交点A(_?,0)和B(_?,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h=-b/2ak=(4ac-b )/4a_?,_?=(-b b -4ac)/2aIII.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_ 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IV.抛物线的性质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_=-b/2a.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_=0)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 )/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 =b -4ac=0时,P在_轴上.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3一.定义与定义式:自变量_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_+b则此时称y是_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y是_的正比例函数. 即:y=k_(k为常数,k 0)二.一次函数的性质: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_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_+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2.当_=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_轴和y轴的交点)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_,y),都满足等式:y=k_+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_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当k 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_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_的增大而减小.当b 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当b 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 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 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点A(_1,y1);B(_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_+b.(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_,y),都满足等式y=k_+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_1+b ①和y2=k_2+b ②(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_1-_2)2.求与_轴平行线段的中点:|_1-_2|/2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4.求任意线段的长: (_1-_2) 2+(y1-y2) 2(注:根号下(_1-_2)与(y1-y2)的平方和)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4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_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_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_轴,永不相交.(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8)显然指数函数_.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5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1)△ 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 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高一作文他生气了800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本来是美好快乐的,可因为一件事,一切都变得不再那么美好借物喻人作文600字高一闻着春的气息,听见春的脚步,看见春的身影.已是六年级的毕业班学生,随之而来的压力高一作文开学第一天优秀范文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这一天是令人激动的,是崭新的一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开学第以生活启示为题的作文高一在生活中启示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受到启发.我也是这样,就在今天我受到了蚂蚁的启示。
高一数学知识点集合论

高一数学知识点集合论集合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元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将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集合概念和运算规则。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高一数学中的集合论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集合与元素在集合论中,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元素组成的整体。
一个集合可以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集合A = {1, 2, 3}表示由元素1、2和3组成的集合A。
集合可以用描述法表示,即通过给出元素的特定性质来确定集合的成员。
例如,描述集合B = {x | x是正整数,且x < 5},表示集合B由小于5的正整数组成。
二、集合的运算1. 并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记作A∪B)是包含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即A∪B = {x | x ∈ A或x ∈ B}。
例如,如果A = {1, 2, 3},B = {2, 3, 4},则A∪B = {1, 2, 3, 4}。
2. 交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交集(记作A∩B)是同时属于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即A∩B = {x | x ∈ A且x ∈ B}。
例如,如果A = {1, 2, 3},B = {2, 3, 4},则A∩B = {2, 3}。
3. 差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差集(记作A-B)是属于集合A但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即A-B = {x | x ∈ A 且x ∉ B}。
例如,如果A = {1, 2, 3},B = {2, 3, 4},则A-B = {1}。
4. 互斥事件:在概率论中,给定两个事件A和B,如果它们的交集为空集(即A∩B = ∅),则称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
三、集合的性质1. 子集: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即A中的每个元素都在B中出现,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例如,如果A = {1, 2},B = {1, 2, 3},则A⊆B。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在高一数学中,我们首先学习的是集合这个知识点,集合看起来简单,其实真要弄明白还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哲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这不仅体现在数学,也体现在如今的交叉学科中...。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_数学集合相关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汇总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汇总高一数学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汇总一.知识归纳: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3)交集:A∩B={x| x∈A且x∈B}4)并集:A∪B={x| x∈A或x∈B}5)补集:CUA={x| x A但x∈U}注意:①? A,若A≠?,则? A ;②若,,则 ;③若且,则A=B(等集)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④A∩CuB =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4篇)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íA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
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
2、数学名词。
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
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
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
高一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A→B。
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唉,五两啊!就当是舍不得孩子掏不着狼吧。谁知道梁公公这个老油条说没说实话,四阿哥才给了半两?不可能吧,那 他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铁公鸡!这还是他自个儿求的赐婚呢,这要是皇上硬下的圣旨,还不才只给壹个铜钱?第壹卷 第七十七 章 失算眼见吕公公出了府,十四阿哥兴奋得立即吩咐府里今天要好好庆贺壹番!十四福晋完颜氏穆哲壹见爷这么高兴,心里 的气真是不打壹处来!这府里又不缺诸人,什么样的诸人爷没有见过,至于这么高兴吗?可是心里再不满意,表面上也不敢再 表现出来,爷的事情她哪里敢说个“不”字?十四阿哥壹见穆哲对他的话磨磨蹭蹭地不赶快去准备,脸上又是壹副不情不愿的 别扭样子,就知道这个醋坛子又在发酸了,于是哼了壹句:“妇人之见!”“爷,妾身就是壹个妇人,难道还能有爷们之 见?”“你懂什么!这伊尔根觉罗氏可是壹个大宝贝呢!”“爷!您这还没有娶进府里呢,就开始偏袒她,将来妾身可是没有 活路了啊!”“你!你嚎什么!你跟八嫂不学点儿好,净学这个!”“哟!这是谁啊!背地里说我什么不学好,净学这个?” 十四阿哥这叫壹个叫苦不迭!八哥八嫂跟他们壹家关系极好,从来都是不用请也不用约,直接上门就来。可巧刚刚接完圣旨, 他们还没回后院呢,就在前厅拌起嘴来。八哥八嫂怎么来得就是这么巧,恰好听到了他训斥穆哲的那句话!他就是跟八哥八嫂 关系再好,这讽刺八嫂的话,还是让他觉得不好意思:“嘻,八嫂这可是听岔了呢,十四弟这不是让穆哲好好跟您学学,也像 八嫂那样,把弟弟这十四贝子府也能够治理得水泄不通!别整天净游手好闲的!”“什么?你小子怎么净变着法子欺负你八嫂? 你不说我治府有方,居然敢说我们八贝勒府是水泄不通?”“八嫂息怒,八嫂息怒,我家爷从来没个正形,这不是见着八嫂高 兴,想跟您斗斗嘴嘛,刚刚还跟弟妹我拌嘴呢!”八福晋郭络罗氏那木泰壹见穆哲出面打圆场,也就懒得再跟老十四斗嘴,直 奔了主题:“行了,老十四,看你兴致还真高啊!还能跟你八嫂嬉皮笑脸呢。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你四哥可是刚被皇 阿玛赐了婚!”“八哥八嫂跟四哥住隔壁,四哥府上什么事情能逃得过您的火眼金睛?不过,皇阿玛又不是给八哥赐婚,您急 什么啊!”“你能不能有点儿正形!说正经事儿呢!”“好,好,正经事儿,您说,这回又是哪个倒霉丫头进了四哥的王 府?”“年氏!”“年氏?哪个年氏?”“就是年羹尧那奴才的妹妹!”“那个年玉盈?不可能,这件事情我早就知道了,他 那个妹妹是年大人的义女,连选秀都参加不了的,怎么……”“什么呀!是年羹尧的亲妹妹,今天刚被皇阿玛摞了牌子就赐给 了四哥呢!”“那,那,他还有壹个亲
高一年级 数学 第一章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 子集和等集 授课者: 朱海棠
问题提出
1.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 2.元素与集合有哪几种关系? 属于、不属于
3.集合与集合之间又存在哪些关系?
知识探究(一)
考察下列各组集合: (1)A={1,2,3}与B={1,2,3,4,5}; (2)A= {x | 0 x 1}与B= {x || x | 1, x R}. (3) A={x|x是正三角形}与B={x|x是等腰 三角形}.
A B (或 B A),读作:“A含于B”
(或“B包含A”)
思考4: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 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那么,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用图形如何表示?
A B
思考5:如果 A B,且 B C ,则集合A与 集合C的关系如何? AC
{a}, {a , b}两两之间的 思考6:怎样表述 a , 关系?
a {a}, a {a, b},{a} {a, b}
知识探究(二)
考察下列各组集合: A {x | 3 x 3, x Z }与 B {2, 1, 0 1, 2,3}; (1) 2 A {x | x x 2 0} 与 B {1, 2} ; (2) 2 A { y | y x , x R}与 B { y | y | x |, x R}. (3) 思考1:上述各组集合中,集合A与集合B之 间的关系如何? 相等 思考2:上述各组集合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 集吗?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吗?
3. 5 (1 ).
P12习题1.1A组:
思考题:已知集合A={1,2}, 2 B {x | x ax (a 1) 0} , 若 B A,求实数 a 的值.
包装本身的商品性也越来越显著,它已成为一种不再依附于商品生产的特殊产品,一种所有商品都离不开的、广泛应用的产品。 国科学家研究出一款由电解质制成的环保塑料袋,这种环保塑料袋不但可以被无害分解,而且这款环保塑料袋还能溶于水中。 塑料袋 铝箔袋真空袋 自动包装卷膜 包装袋 / 塑料袋 铝箔袋真空袋 自动包装卷膜 包装袋 mgh70nei 根据科学家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塑料材料做成的产品,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够完全的被分解,将存在地球上好几百年。 根据实际数字显示,有80%使用后的塑料袋,最终与一般垃圾一样被运至垃圾堆田区处理,仅有百分之七的塑料被回收循环使 用。 这种新的环保塑料袋在分解过程不会释出有害的物质,甚至还能分解为昆虫喜爱的天然物质,对保护自然环境起了极大的帮助。
思考3:对于实数 a , b ,如果 a b 且 b a , 则 a与 b 的大小关系如何?
ab
思考4:从子集的关系分析,在什么条件下集 合A与集合B相等?
A B且B A
理论迁移
例1 写出满足 {1, 2} A {1, 2,3, 4} 的所有集 合A. {1,2},{1,2,3},{1,2,3,4} 例2 已知集合 A { y | y ( x 1) , x 0} , 2 B { y | y x x 1, x R} ,试确定集合A与 B的关系.
思考1:上述各组集合中,集合A中的元素与 集合B有什么关系? A中的元素都属于B
思考2:上述各组集合中A与B有包含关系,我 们把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 一般地,如何 定义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为 集合B的子集.
思考3: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我们怎样 用符号表示?
2
B A
B {1, 2, a} ,若 A B , 例3 设集合 A {2, a } , 求实数 a 的值.
2
-1或0
B {x | 0 x a 1}, 例4设集合 A {x | 2 x 1}, 若B A,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a 0
作业: P7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