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的冰心小说

合集下载

冰心《小桔灯》原文

冰心《小桔灯》原文

冰心《小桔灯》原文冰心《小桔灯》原文导语:“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冰心《小桔灯》原文,希望有所帮助!《小桔灯》原文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

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

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

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

”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

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35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 彭家煌、许杰等。
.
• 乡土小说的特色
• 一,坚守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乡土小说家共同 的特色。 他们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善于刻画人 物性格,以坚实的笔触,叙写了家乡农村真实 的状况,揭示了现代文明的“死角”,在表现 农民的善良、纯朴的同时,不回避农民身上的 “劣根性”,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 度和封建文化。
.
• 二,浓郁的地域生活风貌与气息,是乡土 小说又一特色。
乡土小说家把故乡农村的生活风貌带进了中国 现代小说,特别对农村生活的封建遗俗和恶劣 民风,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表现和批判。
许杰
• 许杰(1901-1993), 原名许世杰,字士仁, 浙江天台县城关清溪村 人。20年代主要的代表 性乡土小说有《惨雾》、 《赌徒吉顺》和《出 嫁的前夜》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 20年代 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 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 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最早是以问题小说的面貌 出现的。
•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1923 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
.
• 浪漫抒情派小说的共同美学特征:
•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这派作家多把 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传”,喜用第一人称叙事。
• 2,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 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 和肉欲苦恼),以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 这类小说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 前期创造社的一些小说家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 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 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 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20年代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概述

第三章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第三节郁达夫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20年代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主要作家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新潮》作家群的传统。

鲁迅的一些小说,实际上表现就是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以深刻的反封建的内容和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猛烈地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它是公认的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当然,序言是用文言写成的,旧小说向新小说过渡的痕迹)。

之后,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1926年就出版了《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

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又是中国2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

胡适曾在1919年7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篇题为《一个问题》的小说,写一位青年由于社会和长辈的压力而早婚早育,结果为家庭所累,未老先衰。

作者借这个青年的嘴提出了“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样一个虽似抽象却又与社会发展极有关系的问题。

(喜欢研究问题)陈衡哲1917年6月,她在《留美学生季报》第四卷第二号上发表一篇白话作品《一日》。

反映美国一所女子大学学生们一天的生活,很生动,但属写生、速写一类。

自己说:“既无结构,亦无目的,所以只能算是一种白描,不能算为小说”。

1918年10月,她又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老夫妻》,赞咏家庭温暖。

作品比较平淡,缺乏时代精神,却是《新青年》上刊载的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

1920年,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小雨点》《波儿》。

《小雨点》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

《波儿》描写的是美国一个贫民家庭的生活艰辛,体现了作者对贫病者的深切同情。

《巫峡里的一个女子》诉说的是一个受婆婆压迫,与丈夫逃到山峡里生活,后又失去丈夫的女子的经历,写出了独处者的孤寂、恐怖和恍惚。

《西风》童话。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代女作家:陈衡哲端庄秀丽,一股书卷气直面袭来。

冰心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冰心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冰心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她的作品不仅畅销于国内外,也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冰心的一生中,她创作了众多精美的作品,其中一些成为了她的代表作品。

下面将为您介绍冰心的几部代表作品。

1. 《繁星·春水》《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真情实感的语言描写了上海滩以及那里的人们的生活。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苦难的女主人公孟姜敏的成长故事,以及她与爱人之间的爱情和亲情的纠葛。

小说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深刻的剖析,表达了冰心对生活和情感的独特见解,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2. 《雪落香杉树》《雪落香杉树》是冰心笔下的又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香港人民的灾难和挣扎。

故事围绕着一对年轻恋人展开,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许多障碍和考验。

小说既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也是对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生动描绘。

通过这部作品,冰心成功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呼吁人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3. 《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是冰心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广阔的背景和复杂的情节呈现了一个家族的生活历程和变迁。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水边笠翁的人物的故事,通过他的一生展示了中国社会在民族独立和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的巨大变化。

小说以宏大的叙事和深邃的思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演变,引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4. 《三生石》《三生石》是冰心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融入了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通过一块神奇的石头的离奇故事,展示了人生的轮回和命运的无常。

小说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宏大的叙事手法,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追求。

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经历,冰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深感人生无常,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5. 《余华》《余华》是冰心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呈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女性的命运。

冰心的代表作品

冰心的代表作品

冰心的代表作品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冰心的代表作品,欢迎大家阅读!1. 《繁星》《春水》 (诗集)1923,商务。

2 《超人》(、集)1920,商务.3. 《寄小读者》(通信集)1978,北新。

4.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1,开明。

5 《南归》(散文集)1945,北新.6《姑姑》(小说集)1987,北新。

7.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2,北新。

8《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北新.9.《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10.《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11.《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12.《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13.《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14.《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小说集)1943,开明。

15.《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散文集)1943,开明。

16.《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诗集)1943,开明。

17.《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18.《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19.《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20.《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21.《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22.《再寄小读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23.《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24.《小桔灯》(小说、散文、合集)1960,作家。

25.《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26.《拾穗小札》(散文集)27.《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28.《三寄小读者》(通信集)1981,少儿。

29.《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30.《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31.《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32.《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塑造《超人》中主人公何彬的形象以及思想性格特征

冰心塑造《超人》中主人公何彬的形象以及思想性格特征

冰心塑造《超人》中主人公何彬的形象以及思想性格特征冰心塑造《超人》中主人公何彬的形象以及思想性格特征引导语:冰心的《超人》以艺术见长,有一个独特的构思.它从何彬悲观厌世超人的表现开场,通过与禄儿的交往,程姥姥对他的启发,逐渐揭示虚无主义的破灭,以非超人的意识而告终,显示了作者独具匠心和高超的才华,那么塑造主人公何彬什么样的形象和思想性格特征呢?我们通过下文了解。

《超人》描绘了二十年代旧中国腐败政治下一个颓丧、孤独的知识青年,作者立意在援救这些可悲的青年.小说开篇就说:“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这个“冷心肠”的“冷”字,是作者苦心用力写的,十分伤心,包含着许多眼泪.何彬在一个旧机关里办事,孤单一人住在一间公寓房子里,屋里冷阴阴的,如同山洞一般.他每天独来独往地住着,没有朋友,没有欢乐,“永远得不着一封信”.一天夜里忽然听到楼下惨叫的声音,他下去看,原来是为厨房跑街的十二岁的禄儿.他听房东程姥姥说,禄儿上午上街时把腿摔坏了,何彬给她一点钞票叫禄儿找大夫治一治.禄儿把腿治好了.给何彬送来一篮子金黄色的花儿,给他留下一封信,说这是自种的花儿,还说,“我有一个母亲,他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何彬捧着花儿,看完信,不禁呜呜咽咽地痛哭起来.他从此搬家走了,给禄儿留下一封信,深深地向禄儿谢罪,“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恶”.他说:“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我给你那医药费,里面不含着丝毫的爱和怜悯,不过是拒绝你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了宇宙和人生,拒绝了爱和怜悯.上帝啊!这是什么念头啊!”最后,他又满怀伤感地说:“天已明了,我要走了.没有别的话说了,我只感谢你,小朋友,再见!再见!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都是好朋友,我们永远是牵连着啊!”他信中还写着送给禄儿一篮用“柔丝,将泪珠儿穿起,系在弦月的两端,摘下满天的星儿来盛在弦月的圆凹里”的金黄色的花儿,含情脉脉地说:“它的香气,就是悔罪的人呼吁的言词,请你收了吧.只有这一篮花配送给你!”髡叽醋鳌冻?恕返氖贝??枪?焉钪亍⒄?胃?艿木芍泄??矶嗲嗄攴⑸?謲种悲观的念头:世界是空虚的,人生是梦幻的.何彬的形象有着典型的意义.作者苦心的用意,在于援救一般颓丧的青年,委婉地告诫青年:徒然烦闷苦恼,想消除社会恶势力,不能实现光明的世界,不如让爱去引导自己的人生.何彬何尝是一个“冷心肠”,外观虽冷,里面却很热,我们看他对穷孩子禄儿,就有一副强烈的同情心,他从禄儿身上受到爱的启发,触起了他长期割断的母爱,他承认禄儿比他“懂得多得多”了,这就击响了他那孤独的丧钟.从表面上看,何彬那独来独往的举止,颇像超人的行径.从整体来看,何彬的超人的行径,不过是一时的心灵的扭曲.《超人》虽然显示给读者,世界是空虚的,无意识的,但仍然有鲜花、阳光和爱.爱,尤其是母爱,是这篇小说的主旨,作者宣扬这样一种消极的爱的观点:“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这样的爱绝不能解决世道的腐败,人和人之间的恶斗.离开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斗争这个大前提,要让何彬脱离虚无主义的厌世思想,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看到光明的前程,这是相当渺茫,不切实际的.《超人》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是,作者不事情节的铺排,而以何彬思想的转化为线索,集中笔墨揭示何彬的内心冲突.作者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何彬与禄儿交往中心灵的搏斗,展示主题,突出人物的性格.作者写了关于母亲的不寻常的梦,所以能打动了读者的心.例如作者写到超人何彬对程姥姥的一段话,内容很平常,却是他虚无观念、孤独伤感的流露,小说未予正面批驳,作者却使何彬从死灰槁木般的转到对母亲的梦,对往昔错误观念的悔恨,读者能对何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超人》以艺术见长,首先在于有一个独特的构思.它从何彬悲观厌世超人的表现开场,通过与禄儿的交往,程姥姥对他的启发,巧设悬念,逐渐揭示虚无主义的破灭,以非超人的意识而告终,显示了作者独具匠心和高超的才华.其间,夜闻凄惨的呻吟声、给禄儿买药、两封裸露肺腑的信等细节,都是很吸引人的.其次是作者的行云流水、清新隽逸的笔锋,引人入胜,令人欣赏耐读.冰心《超人》的阅读感受看过许多版本的文学史,都说冰心的文章如何如何。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 的那时侯,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 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 更勤于这作者的了‛(鲁迅《〈中 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台静农(1903-1991)
(4)许钦文 代表作《鼻涕阿二》、《石宕》

小说集《故乡》书影
许钦文(1897-1984)
其他乡土小说作家

二、乡土小说

定义:20年代小说流派,一批寓居北京、上海 的青年作家,描写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 展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凝滞、落后、愚昧,并 借以抒发自己的乡愁。主要作家有王鲁彦、台 静农、废名、许钦文、许杰、黎锦明等。 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 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 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 侨寓文学的作者。(鲁迅)

3、《倪焕之》,第一部反映 “五四”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 现代长篇小说 ,被称为“扛 鼎之作”。
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绍 钧比较完整地写出了知识分子从 辛亥革命到小说问世前一年的大 革命失败期间的追求与遭遇。
4、叶绍钧小说的艺术特点

(1)对灰色人生冷静的观察和
朴素平实、客观谨严的描写。
(2)对小市民知识分子温婉敦 厚的讽刺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 究结尾的饶有余味。 (4)语言规范,文字整饬、严

(3)《春桃》——畸形人伦关系中凸现的人情 美与独立的人格
3、许地山小说的艺术特色 (1)、富有魅力的异域色彩,如彩云缭绕的瑞 大光塔,碧波翻涌的‚干多支‛,……等,一 切都呈现着浓郁清新的南国风情和异国色彩。 (2)、浓郁的宗教氛围和人生哲理的探究。如 法轮学校、礼拜,涅繁,晚祷,《命命鸟》中 加陵和敏明的以情死为超度等。 (3)、在情节上,大都贯穿着爱情的线索 。 如《命命鸟》中的加陵与敏明、《缀网劳蛛》 中的尚洁与长孙可望、《春桃》中的春桃与李 茂、刘向高等人的爱情纠葛。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1.文学研究会:也称人生派,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经受新思潮冲击并且怀着美好希望觉醒过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通过文艺来表述自己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理想;文学革命的发展也要求在创作实绩上有新的突破。

新的文学社团于是应运而生。

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占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郑振铎先后主编了《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与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介绍研究世界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代表人物: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

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周作人:人的文学《小河》(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谈酒》《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吃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带泪的笑”主要作品:《青年突击队》、《戏剧集》、《女店员》、《全家福》、《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柳树井》、《母鸡》、《四世同堂》话剧《茶馆》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三幕话剧剧本,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焦菊隐、夏淳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等人主演,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年代的冰心小说
内容提要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从年轻时代开始便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进行新文学创作,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其中,以二十年代的“问题小说”尤为引人注目。

她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感染了几代读者,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仅就冰心女士二十年代写作“问题小说”的基本情况及创作成果作一简单的评述,希望能对今天的文学创作有所启示。

正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而且,有的像春花,几番风雨,匆匆凋零;有的似彗星,才华初露,却瞬间即逝。

而冰心却从19岁成名,度过了60多个创作春秋。

她的作品包含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并翻译出版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文笔清新,意蕴隽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她二十年代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小说”。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00年出生于山东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里。

冰心的童年“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

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

我的母亲、父亲、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1这样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为她今后走上文学道路,从事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12年,她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

1913年,随家到北京,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翌年秋进入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接受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1918年,她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后来转学文学,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为她进行新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作为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冰心在“学生自治会里被选为文书,参加文字宣传”,进行“鼓动罢课、罢市和对市民宣传”的工作。

她们“三五成群地挥舞着旗帜,在街头宣传,沿门沿户地进入商店,对着怀疑而又热情的脸,讲着人民必须一致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反对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的大道理。

三三两两抱着大扑满,在大风扬尘之中,荒漠黯旧的天安门前,拦住过往的洋车,请求大家捐助几个铜子,帮我们援救那些被捕的爱国学生。

”她们还“大队大队地去参加北京法庭对于被捕学生的审问”,与此同时,并“开始用白话文写着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发表”。

2
强烈的时代思潮,把冰心“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她“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

3于是,冰心自觉地在民主和科学旗帜的指引下,以睿智的目光细致的观察社会生活,把当时思想界、知识界关注的诸如“民主自由问题,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问题,教育问题,妇女问题,家庭问题,儿童问题,战争问题,人才问题……”4用小说的形式反映出来。

这些作品便是她独具特色的“问题小说”。

连载于1919年9月18日至22日的《晨报》上的《两个家庭》是冰心的第一篇“问题小说”,作品通过描绘两对青年夫妇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刻画了两位作风不同的家庭主妇带给丈夫和孩子的迥然不同的影响,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女性和婚姻的新见解。

1919年10月7日至11日的《晨报》上,发表了冰心的小说《斯人独憔悴》,作品以“五四”运动为背景,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了父与子之间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进而揭发了军阀官僚卖国投降的行径,暴露了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反映了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

通过这些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要求改革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受思想认识的局限,一时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正确途径。

”5因而,她想要以“人类之爱”来解决矛盾造成的痛苦,这便是她的“爱的哲学”。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冰心论》一文中指出:“冰心女士把社会现象看得非常单纯。

她以为人事纷纭无非是两根线交织而成;这两根线便是‘爱’和‘憎’。

她以为‘爱’或‘憎’二者之间必有一者是人生的指针。

……因为她在家庭生活小范围里看到了‘爱’,而在社会生活这大范围里却看见了‘憎’,于是就发生了她的社会现象的‘二元论’。

”这种“二元论”体现在冰心女士1921年发表的小说《超人》中,极为突出。

这篇以抒情为主导的小说,通过冷心肠的青年何彬心理情绪变化的表述:“我这十几年来,错认了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德……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6抒发了冰心对母爱的纯洁、无私、伟大的赞颂。

她曾想用母爱和童心来医治社会和青年的疾病,使自己的同时代人快乐起来,并使社2冰心《回忆“五四”》
3冰心《从“五四”到“四五”》
4卓如《〈温馨小说·冰心〉序》
5卓如《漫谈冰心的创作》
会朝着健康的方向,逐步走向进步,然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实使她这种天真烂漫的幻想终成泡影。

作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冰心不仅关心家庭和妇女问题,更关注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她在小说《去国》中,通过主人公英士悲伤的哭诉:“我的初志,决不是如此的,祖国呵!不是我英士弃绝了你,乃是你弃绝了我英士啊!”写出了辛亥革命失败后弃置人才、摧残人才的时代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焦虑和对反动当局的强烈控诉。

冰心女士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总是把她的深厚情感,与她所刻画的理想人物的心境,交织融化,汇于一体,因而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温馨的情调,具有独特的美感魅力。

在二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中,她塑造了一系列纯朴、善良、勇敢、聪慧、高雅的人物形象。

她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

如《两个家庭》中的亚茜,冰心女士只用了一句“红袖添香对译书”的妙语,就刻画出亚茜这一既善于料理家务,又有执著事业心的新女性形象。

又如《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的英云是一个志向远大、性格清高,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姑娘,但最终摆脱封建婚姻的枷锁,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殉葬者,冰心笔下的英云只用了“我心中满了悲痛,也不能多说什么话。

……我也算是死了。

”的寥寥数语就写尽了她的悲哀与无奈。

冰心的小说创作充分吸收了诗和散文的优点和长处,因而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倾向。

在艺术表现上,她充分借鉴了诗歌的抒情手法,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例如:在小说《超人》中,作者每当写到“慈爱的母亲”时,都要跟“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月光、星光、泪光”,“花香”等等具体、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十分自然地把主人公置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思绪里,同时也把读者诱导到诗意盎然的情感体验之中,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作者还善于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

冰心在小说《两个家庭》里,就是以“我”为叙事主体,通过“我”的亲身体验讲述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十分逼真、亲切。

此外,作者还多采用时间、空间相结合的两向结构体系,使艺术结构顺畅、协调。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是冰心老人一生信念的概括。

她曾深情地说:“我的确有爱国思想,这是我的父亲培养的”,因此她终生深爱祖国,深爱人民,深爱人类一切美好的事物。

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像儿童一样的纯洁,母亲一样的善良。

所以,她不仅以善良之心直
弱之躯承担起民族大义。

这种无私奉献,默默躬行的爱心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2001.11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名作家名著珍藏本·温馨小说·冰心》巴金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12 《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从书·冰心论创作》吴重阳萧汉栋鲍秀芬编上海文艺
出版社1982.10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冰心》卓如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9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林志浩王庆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冰心传》肖凤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7
《新文学史料》2000年第1期
《新文学史料》2000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