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基本常识之:小底火 大作用
炮弹底火原理

炮弹底火原理炮弹底火原理是炮弹发射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炮弹起爆的主要手段之一。
炮弹底火是指炮弹底部的一种装置,它能够引燃炮药来使炮弹在发射时起爆,从而发挥杀伤和破坏的作用。
本文将对炮弹底火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炮弹底火是指炮弹底部的引燃装置,是炮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炮弹发射的过程中,底火将点燃炮弹底部的炮药,这些炮药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能,从而推动炮弹飞行。
除此之外,底火还可以触发炮弹内部的起爆装置,使其起爆从而达到杀伤和破坏的目的。
在炮弹底火中,氧化铅是一种常见的引燃材料,它的化学式为(Pb3O4)。
氧化铅的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的装置,同时在炮弹发射时也能够引燃其他炮药从而起到良好的引爆效果。
此外,氧化铅还具有一定的摩擦敏感性,当发射时,炮弹与炮管之间的摩擦会使其短暂地升温,此时氧化铅会被点燃从而引爆炮药,实现炮弹的发射。
炮弹底火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火管,它是负责引燃底火的器件。
传火管由一种特殊的热敏复合材料制成,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点燃氧化铅,从而引燃炮弹药。
同时,传火管的壳体也必须具有很好的防潮性和耐湿性,以保证良好的传热性能。
在使用炮弹底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底火的质量和结构必须符合规定标准,以保证其能够在发射过程中稳定地引燃炮药。
2. 底火的安装位置和方式也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其与传火管的配合度达到最好的状态。
3. 底火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炮弹起飞后立刻进行“自断”,即底火上覆盖着的注油薄膜和铅丝等余热物资能够避免底火的重复点火,进一步降低炮弹爆炸的风险。
炮弹底火是现代军事中极为常见的使用方式,不仅被广用于曳光弹、穿甲弹等各种类型的炮弹中,而且在国防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在反恐、打击海盗等任务中,炮弹底火可以使炮弹在极端环境下仍能进行起爆,从而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平稳定。
总之,炮弹底火原理及其使用是现代军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轻武器常识_新编大学生军事基础理论教程_[共3页]
![轻武器常识_新编大学生军事基础理论教程_[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6560c33e856a561253d36f1b.png)
轻武器射击
第一节 轻武器常识
一、轻武器的定义
轻武器是指枪械及其他各种由单兵或班组携行战斗的武器,又称“轻兵器”。
主要包括枪械和手榴弹、枪榴弹、榴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和无坐力发射器,此外还有轻型燃烧武器和单兵导弹等。
我国军队主要装备手枪、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火箭筒等轻武器。
二、轻武器的种类
(一)手枪
手枪是用于自卫的短枪管枪械的总称。
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体积小、重量轻、近距离、反应快和便于在狭窄地形上使用等特点,成为轻武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0多年间,我国军队一直以1954年式7.62毫米手枪为制式军用手枪。
54式手枪经过了中印、中苏、中越三次自卫反击战的实战检验,深受官兵喜爱。
我国军队使用的手枪有54式手枪、77式手枪和92式手枪等,如图
7-1
所示。
54式手枪 77式手枪 92式手枪
图7-1 我国军队使用的手枪
(二)步枪
步枪是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其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主要用以发射枪弹,杀伤暴
第七章。
“底”火--凸缘式(rimfire ammunition)底火

底火凸缘式(rimfire ammunition)底火一、伯丹底火Berdan火台由弹壳底部加工而成, 然后再钻两个小的传火孔. 我国部队几乎全是使用这种底火.优点是火台坚固, 可以有效的支撑底火; 缺点是更换底火比较麻烦(重复使用弹壳的话).二、博塞克底火弹壳底部只有一个大的传火孔, 火台由铜片冲压加工而成, 于铜帽组装成底火后再安装到弹壳上. 欧美国家习惯使用这种底火.优点是更换底火方便, 只需要从传火孔捅出旧底火; 缺点是火台不如伯丹式的坚固, 容易压塌, 击发药不敏感的话会产生瞎火.三、边缘发火弹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结构, 一直沿用至今. 就是在突出的弹壳底缘直接装入击发药. 运动枪弹还在使用这样的底火, 结构简单.由于击发药装在边缘, 所以击针也是偏离中心的, 所以叫"边缘发火". 这样的枪支是不允许抠空枪的, 击针会因为撞击枪管尾部而折断. 训练时也必须装入空弹壳.历史与展望目前仍然生产的底缘底火式子弹凸缘式底火是两大底火形式中其中一种型态的底火,因此使用这种底火的子弹又称为凸缘式底火子弹。
“凸缘”之定义来自于弹壳底板与弹壳本体的直径比,亦及弹壳底板直径大于弹壳者即称为“凸缘”(rimmed);若弹壳底板直径与弹壳本体直径相等,则称为“无缘式”(Rimless)。
凸缘式底火中的汞盐引爆药位于弹壳底部的底缘内侧,靠击槌“打击”弹壳底部的底板(包括外缘)达成击发;中央式底火则是靠撞针“撞击”弹壳底部中心的底火而击发,两者主要差异在此。
由于凸缘式底火子弹的弹壳并不像中心式底火有可分离(包括可重新更换)的底火杯,因此无法重新装药(Reloading)再度使用。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型态的底火,不过基于现实的要求,包括射手对于便利性、耐用性以及安全性的需求,因此现今仍旧被大量使用的底火形式主要只剩下凸缘式底火与中心式底火。
历史与展望凸缘式底火起源于1857年当时的.22 BB子弹;这种子弹简单到弹壳里面连火药都没有,纯粹依赖击槌在底火上来一记就发射出去了,可以想像威力不会比空气枪的子弹好多少,所以只能用来作室内射击练习。
边缘发火枪弹,中心发火枪弹,都是啥啊?一篇文章捋清楚

边缘发火枪弹,中心发火枪弹,都是啥啊?一篇文章捋清楚这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
我们知道枪弹在枪械中是由击针撞击底火,点燃发火药,再点燃发射药,产生高压燃气把弹头打出去的,那么击针撞击的这个底火到底是什么东西,里面是什么结构呢?以及为什么有些枪弹比如5.6mm小口径运动步枪弹弹壳底部没有底火,击针是打在弹底侧面的呢?今天这篇文章送给萌新枪械爱好者,讲一讲枪弹的底火。
现代枪弹主要的击发方式有两种,一种叫边缘发火,Rimfire;一种叫中心发火,Centerfire。
区分边缘发火和中心发火的标志就是看子弹弹壳底部,中心有一个底火火帽的就是中心发火,没有专门的底火火帽,平底,但有一圈突出的底缘的,就是边缘发火。
最左侧的.22LR(5.6mm小口径运动步枪弹)就是边缘发火,其他枪弹都是中心发火。
边缘发火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定装弹发火形式,这类枪弹没有独立的底火火帽,是在弹壳底部折出的边缘里压装少量击发药,发射这类枪弹的武器击针是偏置的,打在弹壳底部边缘。
击发药的主要成分是雷汞,现在也用叠氮化铅等无腐蚀成分。
无论什么成分的击发药都非常敏感,遇到击针打击就能发火点燃弹壳里的发射药,把弹头打出去。
边缘发火枪弹击发药压在弹壳底部周围一圈底缘里,击针打在弹壳底部一侧,右边图箭头指出的就是击针凹痕。
发明边缘发火枪弹的是一个叫路易斯·尼古拉斯·福楼拜(Louis-Nicolas Flobert)的法国人。
1845年,福楼拜为王公贵族老爷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室内娱乐射击的微型枪弹,叫做福楼拜枪弹(.22BB)。
这种子弹威力极小,小到连发射药都没有,仅仅靠弹壳底缘里那一点击发药爆燃的力量推出弹头。
福楼拜枪弹的弹头是一个小圆球,初速、动能都很低,和气枪差不多,用于室内打靶,或者射杀老鼠和甲虫取乐。
左右两发就是.22BB福楼拜弹,这是边缘发火弹的鼻祖,作为对比,中间两发分别是较短的.22Short和较长的.22LR可能是觉得这种圆头福楼拜弹威力实在太小了,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尖头福楼拜弹,弹头改为一个小圆锥,弹壳稍许拉长了一点点,除了击发药外还有微量的发射药,这种枪弹叫.22CB。
底火

现代主要有3种
一, 伯丹底火Berdan
火台由弹壳底部加工而成, 然后再钻两个小的传火孔. 我国部队几乎全是使用这种底火.
优点是火台坚固, 可以有效的支撑底火; 缺点是更换底火比较麻烦(重复使用弹壳的话). 二, 博塞克底火
弹壳底部只有一个大的传火孔, 火台由铜片冲压加工而成, 于铜帽组装成底火后再安装到弹壳上. 欧美国家习惯使用这种底火.
优点是更换底火方便, 只需要从传火孔捅出旧底火; 缺点是火台不如伯丹式的坚固, 容易压塌, 击发药不敏感的话会产生瞎火.
三, 边缘发火弹
其实这是一种古老的结构, 一直沿用至今. 就是在突出的弹壳底缘直接装入击发药. 运动枪弹还在使用这样的底火, 结构简单.
由于击发药装在边缘, 所以击针也是偏离中心的, 所以叫"边缘发火". 这样的枪支是不允许抠空枪的, 击针会因为撞击枪管尾部而折断. 训练时也必须装入空弹壳.。
军用火工品技术作业(二)

《火工品技术》作业二1111030126 胡世裕1.底火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底火的作用:底火是由撞击火帽和点火药构成的组合体。
是一种复合的引燃装置,由火帽、传火药和其他零件构成,装于药筒底部,是点燃发射药装药的火工品。
在射击时底火中的火帽首先接受火炮撞针的冲能而发火,产生的火焰点燃底火中的装药,由装药产生比火帽火焰大得多的火焰来点燃发射药。
底火应具备的技术要求:(1)足够的感度。
底火不允许瞎火,这是底火的最基本的性能。
(2)足够的点火能力。
这是保证弹丸的内,外弹道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3)足够的机械强度。
这里的强度包括底火底部不被击针打穿的强度,底部抗张变形的强度。
(4)上膛安全,使用安全。
这一要求是为了保证炮弹上膛时,不会因为受惯性震动早发火而提出的。
现在评定此性能的方法是通过同样重量的假弹,在底火各自使用的火炮和击发条件下,进行规定次数的反复上膛来鉴别,因此他与弹重,上膛次数以及弹簧的抗力大小有关系。
(5)底火的密封性好。
要求底火浸水试验后发火正常,通常是在100—120mm 深水中浸泡24h,然后分析底火中黑火药的含水量或进行发火试验。
(6)运输、处理、使用的安全性;长贮不变质。
2. 影响底火感度和点火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底火的点火能力主要取决于底火中点火药的成分和质量,黑火药传火较快,点火效果较好,广泛的用作底火中的点火药。
有时也用高能点火药作为底火的点火药,这种药剂点火猛度高,适用于低温,高装药密度下的点火。
底火感度决定于其中所用的撞击火帽的发火感度。
撞击发火和针。
刺发火都属于机械发火机理,除了击针因素外,凡是影响针刺火帽感度的因素都将影响撞击底火的感度,此外,影响底火感度的因素还有火台的形状和撞针的突出量和形状。
火台尖,尖端面积小,火台材料的硬度高,火台与底火结合紧密,底火的感度就增加。
撞针突出量大,打击到底火后,火帽底部凹入量就大,撞击剧烈,感度增加。
当撞针直径较小时,在同样撞击条件下,凹入深度更大,感度就越高。
轻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轻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轻武器的工作原理取决于具体的武器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轻武器的工作原理:1. 手枪:手枪是一种短管轻便的枪械,使用底火击发弹药。
底火包含在弹头底座或弹壳底部,当击发击针时,撞击底火引起化学反应,产生高热和气体,将子弹推出枪管。
2. 步枪:步枪是一种长枪支,使用枪榴弹或单发子弹。
单发步枪的工作原理与手枪类似。
而自动步枪则由枪机控制自动连续射击。
枪机工作原理中最常见的是气动式和气体抽取式。
气动式步枪利用枪口处燃烧的火药产生的气体通过活塞推动枪机后座,回座后重新装填新的子弹。
气体抽取式步枪利用高压气体经过枪口前部的受限孔,推动活塞或直接推动枪机后座,完成射击和装填动作。
3. 冲锋枪:冲锋枪是具备自动射击功能的轻型枪械,使用手枪口径的子弹。
大多数冲锋枪采用短行程活塞系统,即在枪管后部附近由子弹的火药气体推动枪管上的活塞,推动枪机后座。
活塞回位后,自动从弹匣装填新的子弹。
4. 轻机枪:轻机枪类似于冲锋枪,但设计更大、更重,并配备枪托和更大容量的弹药供给系统。
它们通常使用中口径的子弹,并采用自动射击和持续射击模式。
轻机枪工作原理通常是通过气动式或气体抽取式系统实现。
5. 狙击步枪:狙击步枪是专门设计用于远程精准射击的步枪。
它们通常使用大口径子弹。
狙击步枪的工作原理与步枪类似,但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有效射程。
一些常见的工作原理包括气动式、气体抽取式和短行程活塞系统。
这些是轻武器的一些常见工作原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武器制造商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因此,具体的工作原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枪械来确定。
底火

英文名称是“artillery primer”,是配用于炮弹的底火。它是装在炮弹药筒底部,用于输出火焰点燃发射药装药或传火药的部件。
编辑本段发展
底火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这一时期,西方科学家J.孔克尔研制成功了一种灵敏度 底火
和火药力都比较高的雷酸汞,为底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817年,英国人研制成功了用铜盂、雷酸汞等材料制造的底火,并很快被用于各种弹药,这就是最早的底火。到1840~1842年间,底火被应用于枪弹和小口径炮弹,从而出现了枪炮后膛装填的定装式弹药,并促进了身管武器的快速发展。自1900年,在底火生产中采用无氯酸钾击发药,1970年英国研制成功了“伊蕾”装药,使底火的生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工艺性也进一步完善。 枪弹底火的历史比底火的历史要短一些,它随定装式枪弹的诞生而出现,并随定装式弹药结构的不断完善而发展。枪弹底火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但估计至少也有一个多世纪了。 随着底火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其结构不断改进,总体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另外,由于高新技术在武器弹药上的应用,高新技术弹药、新概念弹药的出现与蓬勃发展,对底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枪弹底火
英文名称是“cap”或“ignition cap”,是配用于枪弹的底火。它是体积比较小,安装在枪弹药筒底部, 底火
由输入的机械能或电能刺激发火,用于点燃枪弹发射药装药的部件,有些国家也称之为“火帽”。枪弹底火是枪弹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一般是直接压入枪弹药筒的底部。
针刺底火
针刺底火一般由壳体、针刺药、加强帽等组成,由针刺刺激发火后点燃引信的传火系列,主要用于引信 底火原理
(用于枪弹的针刺底火尚不多见)。针刺剂是由四氮烯、叠氮化铅、氯酸钾、三硫化二锑和硝酸钡等机械混合而成的药剂。典型产品有美国的M106式针刺底火、MK102-1式针刺底火,我国的HZ-2式针刺底火等。HZ-2式针刺底火,又称为“二号”,是我国现生产和装备的针刺底火之一,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1966年完成设计定型。由紫铜壳体、针刺剂(含雷汞)和紫铜加强帽等组成。其直径3.05mm,高3.2mm。要求输入的发火能量是用质量200g的落锤,以自由落体形式撞击平头击针,落高为40mm时,发 火率应高于99.5%;环境适应性要求是将其在室温16℃~35℃、相对湿度不低于95%的条件下放置3小时,用质量200g的落锤,以自由落体形式撞击平头击针,落高为40mm时,发火率应不低于90%;输入的不发火能量是,用质量 100g的落锤、落高为5mm时,发火率应低于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典型的国产伯丹式底火——底-18在56式步枪弹上装配时的状态,注意火台就是弹壳本身的一部分。
通常一发完整的枪、炮弹,由弹丸、发射药、弹壳和底火四部分组成。
其中底火又称火帽,顾名思义,就是装在弹壳底部,在机械能或电能作用下产生火焰,进而点燃发射药的“帽”状装置。
与全弹相比,它一般体积很小,但却是枪、炮弹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枪弹来说,除少数特种弹如航空机枪弹为提高可靠性,会采用电击发底火外,一般弹药都采用靠机械能击发的撞击式底火,通常这种能量是
通过击针撞击而输入的。
底火虽然是枪弹上最小的一个零件,可是在弹药发展史上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枪这种热兵器出现起,人们就为解决如何方便、安全、迅速地点燃枪膛里的火药伤透了脑筋,火绳点火、燧石打火方式的共同缺点都是点火时间长,怕潮湿,同时它们无法应用到具体的每一发枪弹上,也就不能解决前装枪最致命的射速问题。
1817年英国人发明的金属火帽改变了这一切,它的传火速度更快,这使得射击精度大大提高,而且它具有优良的可靠性和防水性,同时体积很小,这为枪弹革新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点火源,使得枪弹定装成为可能,进而使枪械出现了质的飞跃。
从最早的金属底、纸质弹壳的定装弹开始,一直到现在,枪弹的四个组成部分一直没有改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小小的底火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我国受德国和前苏联的影响,常用成本较低的伯丹式底火。
图为配用这种底火的国产12.7毫米狙击步弹弹壳。
底火室中央突起的部分即是火台,它是在弹壳成形时,一并冲压出的,因此配用这种
底火的弹壳其传火孔不得不安置在火台两侧。
按结构上的不同,底火可分为伯丹式、博克塞式及边缘发火三大类,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前两种。
伯丹式底火结构相对简单,由底火壳、击发药和盖箔三部分组成,底火壳用塑性和延展性较好的金属片冲压引伸而成,里面压装有击发药,药面盖有锡箔,防止击发药受潮或松散。
底火壳内表面一般涂有虫胶漆,以防击发药与壳体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伯丹式底火所配用的弹壳在底火室中央需要冲压出一个称为火台的突起部分,在击针击发底火时,火台与变形的底火壳共同作用,将底火药“挤”燃。
该底火的缺点是发射后的底火不易卸下,弹壳不能重复使用。
博克塞底火结构稍复杂一些,分为底火壳、火台、击发药和盖箔四个部分。
火台为一个独立的冲成三爪状的金属片,尖部朝向药面,卡在底火壳内,为防脱落还需点胶固定。
配用博克赛底火的弹壳中间没有固定火台,只有一个大传火孔,因此弹壳加工相对简单一些,同时有利于复装使用。
边缘发火属于定装枪弹演变中早期出现的一个特殊变种,并不是枪弹发火原理的主流,目前仅用于威力较小的民用枪弹上。
其特别之处是没有独立的底火部件,击发药装在一体成型的凸缘式弹壳底缘的环形间隙内,发射时击打底缘使其变形,间隙中的击发药就被挤压发火,优点是万一瞎火,将枪弹转个角度后就可以再次击发。
从左至右分别为:美国盐湖城兵工厂生产的9毫米手枪弹、德国DWM公司生产的6.35毫米袖珍手枪弹和美国温彻斯特公司生产的11.43毫米手枪弹。
至少从外观上,是很难区别它们到底采用伯丹式还是博克赛式底火即使是同一厂家的产品,在不同时期也可能采用不同的底火形式。
美国温彻斯特公司生产的民用博克塞底火。
注意火台的特殊形状。
采用边缘发火方式的国产三角牌5.6毫米运动步枪弹
此外还有一类自带火台的复合式底火,典型的如国产底-6底火和猎枪弹用组合底火。
底-6主要用在迫击炮弹基本药管上,也用于40毫米火箭弹、信号弹以及老式的纸壳猎枪弹。
这种底火将底火药、火台包裹在一个坚硬的整体金属外壳中,因此击发力较大,优点是击发药药量足,点火能力强,而且密封性好。
不过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猎枪弹底火则是另外一种结构,是普通伯丹或博克赛底火的延伸,其火台为片状,外有筒形外壳,内部有单独的底火室,其优点是拆装时不会损坏弹壳,有利于提高复装次数。
意大利产12号飞碟比赛用猎枪弹使用的通用底火的完整状态(左上)及其组成部分:外壳(右上)和普通博克赛底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