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雨水口设计的探讨

城市雨水口设计的探讨

g l a l sr td i ef l w n s e t: h c t dp st n o u l n es t n e a ai n d sa c f u l u l w s l t e t l i gt a p c s t el ae o i o f l a d t e t gs p r t itn eo l y iu a n h oo wo o i g y h i o g y
t r ug e s na l e t p o u l wh c a v i t r wa e o a e y r if l.I hi a e ,he u b n h o h a r a o b e s ti u fg l ng y, ih c n a o d som trl g c us d b an a1 n t sp p r t r a
和 长 直路 面雨 水 口设 置 间距 2个方 面介 绍 了 城市 雨 水 口的设 置 。 关 键 词 : 水 排放 系统 : 水 口 ; 计 雨 雨 设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TU9 20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7 6 2 0) l 0 4 — 3 1 0 — 7 7(01 0 一 0 0 0
Dic s in o sg fUr a l s u so n De in o b n Gu l y
Li a f n nge g Xi
( ig a e gu nD s nIs t e o,T Q nd o2 6 7 , hn ) Q n do ny a ei tu .L D, ig a 6 0 C ia T g n it C 1
在 四路 分水 的情 况 下 , 以不 设 雨 水 1 四路 汇 可 : 3;
口的泄 水 能力 等 因素 决定 。道 路 上 的排水 汇 合 点 、 水 时 , 排 水 最 为不 利 , 尽 量 避 免 , 果 不 能 避免 , 凹 对 应 如

城市道路雨水生态排水系统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城市道路雨水生态排水系统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计流量 计算 方法单 一 ,与 当今全 球气候 特征 不
协调
我 国普 遍采 用的雨水 设计 流量计 算方法 是
推理 公式 ,该 公式使 用简 单 ,所 需资料 不 多 , 但 是 ,由于公 式推导 的基础 是假 定降 雨强度在 集流 时间 内均 匀不 变 ,即 降雨 为等强 过程 ,且 假 定汇 水面积 按线性 增大 ,及汇水 面积 随集 流
城 市道路 雨水排 放系统 的主要 排水 设施有 雨水 口 ,雨 水管 渠 , 检 查 井 雨 水 提升 泵 站 ,出水 口等 。 随着 城市 经济的 发展 ,城 市道路 积水 所带 来 的影 响也 日益加 大 J ,积水 的存在 造成道 路
车 带在 短 时 间 内加速 道 路路 面 径流 的 形成 ,雨 水 口 设 置缺 乏 科 学性 ,负 荷 较重 ,采 用 的雨 水 设计 流 量 计 算 方法 单一 ,降雨 重现 期 的设 计标 准 未与 上 游建
增 多 ,瞬 间暴 雨强度 较大 ,是暴 雨造成 城市道 路积水 的首要 因素。 2 . 1凸起 式分 车带 为道 路 暴雨 洪 峰流量 形
1 前 言
随着 全球气 候的 变暖 ,极端 气候 的频繁 发
成提供 条件 ,城 市道路基础 设施安全 度降低 目前 ,我 国道路 分车带 均利 用侧石 构筑 , 通 常高 于 行车 道 2 0 ~ 2 5 c m ,形 成 凸起 式分 车 带 ,内填土植 草木 绿化 ,雨水 口靠侧 石设在 行
力的作 用 ,在 已投人使 用 的城市道 路上 ,雨水 蓖 、雨水 口与路 面相接 处 常是常见 的损毁 点 。
而 且 ,或 因设计 不妥 ,或 因施 工不 当 ,造 成雨 水1 2不在路边 低处 , 令沥 青路面 因积 水而毁 。 目前 ,雨水 口的形式主 要有平 篦式和 立篦 式两

城市建设路面雨水口设计

城市建设路面雨水口设计

城市建设路面雨水口设计浅析摘要:在城市雨水排水设计中,设计人员侧重于对雨水管径的计算,而对雨水口的设置很少深入考虑,凭借经验确定布设距离和雨水箅数量。

雨水口位置设置不当、雨水箅数量不足都是造成暴雨时道路路面积水的主要原因。

为此,对道路雨水口位置设置易忽视的问题、雨水口汇水面积的划分、雨水口接纳雨水量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对雨水口的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口;雨水口间距;地面集水时间引言从汇集于路面的雨水通过连接管进入排水管,到雨水口的设计到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涉及雨水口间距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怎样设计才能使城市雨水排泄系统发挥好最佳功效,下面对道路雨水口位置的确定、道路直线段上不宜设置雨水口、雨水口设计与施工、雨水口设计间距计算等问题进行浅析与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雨水口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一、雨水口位置的确定1.1道路曲线上不宜设置雨水口给排水设计手册中指明,转弯曲线段上不宜设置雨水口,但是居民小区中和市政道路上,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是常见现象。

很重要的原因是道路设计人员把区域竖向最低点设置在曲线段上,致使排水设计人员在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

在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收水效果远不如直线段上,雨量较大时会导致雨水口处积水,对行人过马路造成不便。

给排水设计人员设计前应跟道路设计人员沟通,尽量避免在将最低点设置在曲线段上,对于一般道路交叉口处,应根据地势选择性的将雨水箅做为截水口和汇水口。

1.2道路直线段上雨水口设置道路直线段上,最容易忽视在凹点处布置雨水口,部分设计人员对雨水口的设置随意,确定起始雨水口位置后以25-50m顺次设置一对雨水口,没有结合道路竖向,忽视雨水口的收水功能,造成竖向凹型部位处积水现象严重。

在明显道路凹部汇水点处必须设置雨水口,否则会造成积水。

在道路纵坡大的路段,不宜横断路面设置一排雨水口,否则对排水、行车都不利。

1.3雨水口布置原则(1).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暴雨强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道路纵断面坡度、周围建筑地形及排水情况、雨水口的宣泄能力等因素决定。

城市道路雨水口间距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雨水口间距设计探讨

F ——设计汇水面积 , h m 2 , 即路面设计排水宽 度 X雨 水 口间距 ; Q ——暴雨强度 , L / s ・ h m 2 。 2 . 2 中 山市 暴 雨 强度 公 式 中山市城市道路 的雨水设计重现期 一般采用
1 ~ 2 a即 :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1 9 作者简介 : 曾新 民( 1 9 5 5 一 ) , 男, 湖南 祁 阳人 , 高级 工程 师 , 副 总 工程师 , 从 事给排 水工 程设 计和 技术管 理工 作 。
( p = l a ) Q = 3 7 5 F ( 4 )
( p = 2 a 1 Q = 4 2 7 F ( 5 ) 按 单蔑 双 侧 布 置 , 2个 雨 水 口实 际泻 水 能 力 为
2 . 1 雨 水 量 计算 公 式
Q = ( P q F 路 面 = 0 . 8 5~0 . 9 0 ; ( 1 )
2 4 m和 3 6 m三种 ; 大于等于 4 0 i n 时, 有4 0 I T I 、 5 0 m
2 0 1 3 年4 月
防洪排水 1 1 7
卧龙屯小流域 水土 保持综 合治理措施
周 颖
( 东 港 市水 土保持 局 ,辽 宁东港 1 1 8 1 0 6 ) 摘 要 : 2 0 1 0 年辽 宁省东 港市 卧龙 屯小流 域列为 国家水 土流失重点 治理 区。该 文介绍 了其水 土保持综合 治理 的措 施 。科技人 员
1 雨水 口间距设计 中存在 的 问题
近年 来 , 城 市 内 涝 的消 息 常见 诸 报端 。造 成 内 涝 的原 因有 多 种 , 如: 排水设计 标准偏低 ; 排 水 系
q = 2 0 8 2 . 7 3 0 / ( T + 6 . 2 0 ) 蛳 ( p = l a )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摘要:城市市政道路中的雨水口是排水构筑物,多位于道路行车道的边缘处,车行道、人行道上积存的雨水一般会先集中到雨水口,随后再统一流入雨水管道。

设计雨水口时,泄水能力直接关系到地下排水系统径流量,所以雨水口设置也直接关系到后期清除雨水的成效与道路的安全通行。

为此,雨水口设计是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项目。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引言: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道路积水清除效果,需要做好设计工作,规避雨水淤积带来的影响,提高道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我国洪涝灾害频发。

据统计,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在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大面积植被被水泥、沥青取代,天然的蓄水池被建筑物和构筑物替代,且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程度越来越大,如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和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做法都会不同程度导致下垫面渗透能力降低、雨水汇水量大、速度快,仅依靠管网来疏导雨水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市的扩张增大了地表径流流量,增加了排水难度,导致内涝现象的频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受到内涝威胁的城市有185座。

但自2010年以来,5年中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亿元),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

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因有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内因有城市大量雨水口堵塞,泄水能力不足,导致局部积水。

西方发达国家对雨水口的研究比较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续开始注重对雨水口截污功能的研究。

美国在20世纪中期开始设置截污过滤装置,其诸多道路排水设计手册包含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LID)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等雨水管理理念与技术。

意在减少进入雨水管道中的泥沙杂质含量,降低后期雨水管道清淤成本。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摘要:路面上的雨水首先经雨水口通过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

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和道路形式确定。

本文就雨水口布置、雨水口泄水能力、雨水口间距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雨水口布置;雨水口间距;泄水能力前言雨水管渠系统是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雨水口是收集雨水管渠系统的附属构筑物。

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一定距离处。

如果路面积水会阻碍道路的通行,导致车辆产生路面滑移,影响交通安全;同时路面如果长期积水也会降低路基土的强度,造成路基路面的整体破坏。

1、雨水口形式的选择雨水口主要有平箅式、立箅式和联合式三类。

平箅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

立箅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是雨水沿边沟流来时需要转90︒才能流入雨水口,以致会有水流不畅、进水较慢的情况,布置间距不宜太长。

联合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有雨水箅子,宜用于径流集中且有杂物堵塞处。

平箅式雨水口又分为偏沟式和地面平箅式,偏沟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2、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从理论上说,雨箅的泄水能力可按水力学公式计算。

平箅式的泄水量分两种情况:①当水量不大水深较浅时,可采用自由宽顶堰流公式:,式中:m—宽顶堰流量系数L—雨水箅的长边长度h—雨水箅上的水深划上必须的雨水口,然后根据道路纵横坡度、街道宽度、街面种类、周围地形及排水情况,选择雨水口形式及布设方式。

2.1 一般道路雨水口的布置道路雨水口应首先布置在道路最低点、道路的汇水点上,其次再布置在道路的同一纵坡段上的截水点,相隔一定距离均应设置雨水口。

2.2 道路交叉口雨水口的布置在交叉口范围内布置雨水口时,应不使路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形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摘要: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水口的合理设置对防止路面积水、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城市看海”、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从雨水口设置原则、特殊点雨水口布置及雨水口间距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城市道路雨水口的科学选择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一、前言城市道路排水具体流程为:路面雨水径流→雨水口→雨水连接管→市政雨水管,雨水口主要作用是收集路面径流雨水,雨水口位置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道路排水效果。

排水设计中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纵坡、横断面以及当地经验性做法,选择相应的雨水口类型以及适宜的间距,但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仅根据自身经验或者当地习惯做法等距离布设雨水口,特别是在平原地区,这种现象尤为常见。

上述做法忽略了道路与排水专业的相互结合,造成道路雨水口布置过密或者过疏、特殊点雨水口布设不合理,道路低洼地局部积水现象司空见惯,影响人民出行安全与便捷。

因此,在排水设计中雨水口间距的合理计算、道路特殊点雨水口设置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详细阐述雨水口的设置原则、特殊点布设及雨水口间距计算。

二、雨水口位置设置原则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纵横坡度、周边街坊及建筑情况、下垫面条件、周边绿化、当地暴雨强度以及雨水口实际泄水能力等因素决定。

【1】雨水口应避免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沿街单位出入口下游、道路分水点(道路相对高点)、人行横道下游等;道路汇水点(凹竖曲线实际低点)、人行横道上游、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近、沿街建筑出入口上游以及仅靠地面径流的沿街建筑物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汇水点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加密雨水口或者改用多箅型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处应按道路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雨水汇流或漫流进入交叉口。

三、特殊点雨水口布置【2】1、一般道路直线段雨水口设置道路纵坡设计时变坡处需要设置竖曲线,道路上坡路段变为下坡路段、下坡路段变为上坡路段分别会形成凸点(相对高点)、凹点(相对低点)。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摘要: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合理的设计雨水口,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值得被重视的部分。

文中就工程设计中雨水口的一些工程设计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雨水口道路排水设施工程设计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随着城市雨水管道设计不断更新,及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要求不断提升,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现状大部分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设计标准已经偏低,无法满足排水需求。

一、雨水口的形式按照排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四种:平箅式、偏沟式、立箅式、联合式。

按照箅数可以将雨水口可以分成三类,具体为单箅、双箅、多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流量、道路形式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使用。

按照选用侧墙材料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砖砌体、混凝土模块砌体、预制混凝土三种雨水口。

按照箅子所使用的不同的材质可以将雨水口分为三种,分别为球墨铸铁、钢格板、复合树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配套使用。

雨水口箅子按箅条布置方向分为竖条和横条两种,由设计者选择使用(建议选择开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根据雨水口的各种形式的优缺点,本文做了各种形式的简要比较表,详见下表:表1雨水口各种形式比较表二、在工程中雨水口的布置形式探讨1.现状雨水口普遍存在问题(1)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对于雨水的用途不了解,也不知道雨水口受到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也不能够准确的辨别雨水口与污水口。

超过70%的居民将垃圾倒入雨水口。

极少数的市民意识到这种做法会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

(2)雨水口堵塞严重,大部分雨水口被枯叶,沙土,以及垃圾堵塞,无法有效的收集路面的雨水。

(3)雨水口的设置未根据实际道路或是广场地形地貌增加,导致低洼处雨水口较少,无法排泄路面雨水。

(4)很多城市的污染物都是通过雨水口进入河湖水体,而城市的管理者面对如此形势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研究
雨水口是城市道路收集雨水的专业设施,其设计的位置以及数量都会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有效处理雨水的能力,由此可见,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计工作非常重要,设计人员必须要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暴雨发生时,城市道路上不会出现大量积水问题,但是,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城市道路雨水口时,往往都是凭借以往的设计经验,控制雨水口的间隔距离,导致城市道路上面的雨水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标签: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
城市道路雨水口是通过专业的雨水管道以及合流管道等,对城市路面上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其實际上是依附于管道系统的构筑物。

首先雨水口会将路面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然后连接雨水管道,将雨水直接排到下水道内做进一步的处理。

所以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的位置就逐渐凸现出来,只有设计好雨水口的具体位置,才能使雨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进而避免城市道路上出现大量积水,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1 雨水口位置设计的现状
1.1 城市道路直线段
在城市道路上开展设计雨水口的工作时,选取地段是设计工作中的重点,其中最科学、最合适的路段就是直线段,但是部分设计人员选择在直线段上设计雨水口的时候,经常会漏掉凹点位置,甚至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雨水口时,对其进行任意安插,并在任意安插的基础上,每隔25m设置一个雨水口,在设置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雨水口的收水功能,致使道路上的凹型位置出现积水问题[1]。

1.2 城市道路曲线段
结合城市排水设计图纸,从中可以看出,在城市道路的曲线段上,不适合设计雨水口,特别是转弯处的道路上。

但是在部分城市中,位于居民住宅区域以及市政道路等区域,这些曲线段上经常会出现雨水口的设计,而原因就是设计人员在曲线段上设置了竖向低点,这给设计排水系统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干扰,最终导致工作人员直接在曲线段上设置了雨水口。

在曲线段上进行雨水口的相关设计,其能够达到的收水效果远远比不上直线段上雨水口的收水效果,一旦发生暴雨,就会致使雨水口的雨水不能得到及时处理,道路路面上出现过多积水,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

2 雨水口设计的原则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道路的竖向、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等情
况,考虑暴雨强度、路面种类、道路坡度以及路面宽度等等。

尤其是在道路排水的低洼处、汇合点以及转弯切点等位置都应设计雨水口,如建筑物收集雨水落水管位置,居民住宅的出入口位置以及道路十字路口位置等等,都需要设置雨水口。

但是不能将雨水口设计在建筑物的进出口与分水点等位置上,除此之外,十字路口在设计雨水口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雨水的流向问题,也就是考虑道路的位置、高度与宽度,并结合未来道路的发展趋势,再做进一步的设计[2]。

3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计步骤
3.1 计算来水量
城市道路雨水口计算水流量的公式是:Q=Χ*q*F
其中Χ、q以及F分别表示径流的系数,降雨的强度,还有汇水的面积。

上述计算水流量的公式是通过等流时线法直接计算出雨水径流量的公式,这项计算公式也是当前道路雨水管渠进行计算时经常使用的公式。

其中道路雨水管渠划分汇水面积在计算时,会考虑雨水的进入方式,一类是直接进入管段的雨水口汇水区域;另外一类则是通过支管与连接管进入管段的雨水汇水区域。

3.2 计算排水量
这里计算排水量主要是指雨水口的单个排水量,通过相应公式的计算得出它的排水能力。

Q1=w*α■*k
公式中的Q1、W、α以及g分别表示雨水口可以排泄的流量,实际进水时孔口的面积,以及孔口系数;其中h表示的是雨水口上准许的水头,经常会使用h=0.02-0.06m;k则是表示孔口阻塞系数。

根据各地所在区域具体位置的不同,每个城市的降雨量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在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时,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降雨情况,以及使用的雨水箅厂家给出的产品参数做进一步的核实计算,最大限度地减小误差[3]。

3.3 计算降雨强度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在降水的过程中,道路能够及时地将雨水收集起来,做进一步的处理,以免给人们的正常出行,带来不便,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如果发生暴雨时其强度是否会影响到雨水口的作用。

下面就是计算暴雨强度的公式:
q=167A1(1+ClgP)/(t+b)n
其中P表示设计的重现时间,单位为a;t则是表示设计降雨的历时,单位是min;A1、C、b、n表示的是地方参数。

在选择重现时间之前,设计人员应先
对排水管渠进行计算,充分考虑服务区域的实际地形条件。

但是在道路排水设计过程中,其在选择重现时间的时候,常常会先根据城市的级别以及城市道路的等级等,做出相应的选择。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设计人员的工作观念以及设计原则等存在差异性,致使重现时间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其侧重点也会出现不同,最终给出的重现时间范围也会发生变化。

3.4 计算t
设计人员在对排水管渠进行计算时,其设计的降雨历时是t=t1+mt2。

公式中t1表示道路集水的有效时间,主要指的是雨水在流域内最远位置的地面、道路中的偏沟以及屋脊经屋面最后落到雨水口的所有流行时间;m则是表示延缓系数;t2表示管内雨水的流行时间。

通过了解可以明确,在雨水口进行设计时,管内的流行时间可以忽落不计,进而得出t=t1。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因为雨水口汇流的特点是和城市管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把来水量的计算公式直接用于雨水口单个流量的计算上并不是十分合理。

3.5 计算泄水量
道路雨水口泄水量通过孔口出流进行计算的公式为:Q=μ*ω■。

其中ω、m以及h分别表示雨篦进水孔口面积,孔口的流量系数,还有雨篦上的水深。

立篦泄水量进行计算的公式为:Q=mcb■h1、.5
其中mc表示的是孔口的流量系数;h表示的是雨篦前的水深;b则表示雨篦的孔口面积。

由于孔口流量系数会随着孔口形状、边缘状况以及雨篦厚度等发生变化,再加之实际使用过程中雨水口常会出现堵塞现象,因此雨水口实际泄水能力经常使用下式计算:Q=WC■K
其中W、C、h以及K分别表示雨篦的进水孔口面积、孔口的系数,还有雨水篦上的水深与孔口的阻塞系数。

由于道路雨水口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它的实际排水量与雨篦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

因此,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人员如果不在设计时将道路的实际情况以及雨篦孔口的面积,还有雨篦的粗糙系数考虑在内,而是直接通过参考数据进行设置,常常会使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4]。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城市道路雨水口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设计雨水口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它的重视之外,还需要加强与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人员之前的联系,因为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会与多方面内容有着直接关联,如在雨水口的设计方面、位置的选择、间隔的距离等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城市道路的实际坡度来进行计算。

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道路雨水口时,一定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对道路雨水口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

参考文献
[1]杨洋,陶月赞.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浅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2,2:22-23+67.
[2]陈志.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的探究[J].北方交通,2014,S2:69-71.
[3]余美文.城市道路雨水排水设计若干问题研究[J].给水排水,2015,9:33-35.
[4]陈伟林,俞涛,梅旗伟.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