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置
浅谈城市道路雨水口

浅谈城市道路雨水口摘要:雨水口是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的重要设施。
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出现内涝现象,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
因此本文针对雨水口布置问题浅谈几点意见,以致雨水口能够发挥正常作用,使城市排水流畅。
关键词:雨水口现状问题雨水口布置排泄能力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初始设计,一般布置在道路交叉口、道路最低点及道牙边,使其能及时的收集路面雨水并排入雨水管渠内。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井篦、井筒及连接管。
雨水口虽小,但是布置不当造成的危害却很大,如果长期积水会造成如下危害:1、沥青路面如果长期积水会导致沥青材料潮湿损害、模量减少及抗拉伸强度降低。
2、积水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车辆通过时会形成水渐以及车轮打滑现象等,使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
3、积水过深会导致道路两侧建筑受到危害、居民受到损失。
因此雨水口的位置在城市排水设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雨水口存在的一些问题1、部分雨水口采用平箅式收水。
暴雨时雨水排除不及时,产生积水现象。
经常挟带树枝泥砂等杂物,平箅式易被堵塞。
2、为便于收集雨水,雨水口设计时采用雨水口井圈低于该处道路路面(3O毫米)。
但施工时施工单位经常将井圈做得与路面相平,降低雨水口的泄水能力。
造成下雨时雨水很难进入雨水口。
3、有些地方采用防盗式雨水口,雨水箅子与井筒连接在一起,无法开启。
导致井筒内不好清淤,暴雨时排水不畅,形成积水。
4、道路的低洼路段及道路交叉口处的雨水口布置不当,均会造成排水不及时,形成积水。
二、雨水口的形式1、平箅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
平箅式雨水口又分为偏沟式和地面平箅式。
偏沟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2、立箅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而许多城市道路加铺沥青层后导致立箅断面减小很多,影响收水能力。
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采用平箅(偏沟)式较好一些。
三、雨水口布置位置1、一般道路雨水口的布置:道路雨水口应该首先布置在道路最低点、道路的汇水点上,其次再布置在无障碍通道的上游、人行横道的上游、公共汽车停靠站的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市政道路雨水口设置问题浅析

市政道路雨水口设置问题浅析1、雨水口设置存在的问题雨水口起截流并泄除雨水的作用。
雨水口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道路雨水及时顺畅排除、雨水冲刷携带的杂物的截留,间接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和城市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
雨水口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雨水口堵塞、雨水口设置位置不当、设置数量不足等造成的地面积水。
本文试图从雨水口泄水能力、雨水口形式、雨水口设置方式等方面简要分析地面积水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供有关人员参考。
2、雨水口泄水能力图l边沟式雨水口布置示意图2i求解图如图l和图2所示,道路纵坡为iy,横坡为ih(均设为等坡)。
当iy、ih较小时,路面实际坡度约为I,可表示为(1)式:(1)则,某雨水口接纳的雨水包括Q1和Q2,Q1为该雨水口集水面积上单位时间雨水量,Q2为上游雨水口未及时排除的雨水量,则需排除的雨水量Q可表示为(2)式:Q= Q1+ Q2一Q3 (2)其中Q3表示该雨水口不能及时排除的水量。
设雨水口能排泄的雨水量即泄水能力为Qr,则保证泄水通畅必须满足(3)式:Qr≥Q(3)若每一雨水口泄水顺畅(Q2=O,Q3 |=0)。
则有Qr≥Q1。
Q1是该雨水口上游雨水量,它取决于设计暴雨强度.汇水面积、路面纵坡及街沟积水的过水断面。
雨水口泄水能力Qr,与什么因素相关呢?下面从图3进行分析。
图3表示标准图~5’235中雨水口(边沟单篦式),l为篦长,b为篦宽,在雨水口长度方向,集雨水的长度为(2+l)米,宽度方向尺寸为(O.5+b)米。
从雨水沿地面流线看。
长方向一侧集雨水量Q1l可表示为(4)式:Qil= Q1×图3边沟单篦式雨水口示意其中L为雨水口间距。
由于(2+ l)相对L而言很小.因此.进入雨水口的雨水量主要是从雨水口宽度方向,即宽度方向的集雨水量口Q1b。
为:Q1b=Q1一0lt≈Q1 (5)绘出雨水口的纵向剖面,如图4所示。
设雨水口行近流速为vc雨水口处流速为v,雨水过雨篦孔流速为vk,雨水行近积水深度为hc.雨水口上水深为hk.雨篦孔长为lk.宽度为bk.宽度方向篦孔个数为nk,实际过水的雨篦孔长为lw.如图5所示。
浅析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置

浅析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置摘要:本文主要从设计角度出发,对雨水口的设置原则、型式及间距的确定进行叙述,从细节着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布设雨水口,消除地面积水的影响。
关键词:雨水口雨水口间距道路红线宽度城市雨水口随处可见,它们就在路边栅条状铸铁篦子下,起截流并泄除雨水的作用,是收集地面雨水的重要设施。
雨水口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道路雨水的及时顺畅排除、雨水冲刷携带的杂物的截留,间接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和城市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
路面上汇集的雨水首先泄入雨水口,经过雨水连接管流入道路下面的排水管渠。
而雨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如何正确设置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设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雨水口设置原则1.1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
一般设在下列各处:(1)道路上的汇水点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点的人行横道线的上游处;(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3)广场、停车场的适当位置处;(4)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附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点等处。
雨水口应避免设在建筑物门口,当建筑物门口必须设置雨水口时,应进行特殊处理;(5)其它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1.2道路交叉口的雨水口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1)雨水口的布设应根据道路的竖向设计放在相对最低点,除此之外,雨水口一般放在圆弧切点处,一是好施工放线,另外可以阻止雨水漫过人行横道。
(2)如果是小路口没有竖向设计,可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判断出哪个圆弧上会出现最低点,如果坡度近似,雨水口可设在圆弧中点附近。
2雨水口型式确定雨水口是收集地面径流雨水的主要构筑物。
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布设位置合理与否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保证。
雨水口的布置型式主要有平篦式、偏沟式、立篦式和联合式四类,根据进水篦数目的多少,每一类又可分为单篦、双篦和多篦三种布置形式,应根据流量、道路形式和坡度选用。
(见表一)目前天津市普遍选用平篦式和立篦式,平篦式雨水口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其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泄水能力。
城市建设路面雨水口设计

城市建设路面雨水口设计浅析摘要:在城市雨水排水设计中,设计人员侧重于对雨水管径的计算,而对雨水口的设置很少深入考虑,凭借经验确定布设距离和雨水箅数量。
雨水口位置设置不当、雨水箅数量不足都是造成暴雨时道路路面积水的主要原因。
为此,对道路雨水口位置设置易忽视的问题、雨水口汇水面积的划分、雨水口接纳雨水量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对雨水口的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口;雨水口间距;地面集水时间引言从汇集于路面的雨水通过连接管进入排水管,到雨水口的设计到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涉及雨水口间距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怎样设计才能使城市雨水排泄系统发挥好最佳功效,下面对道路雨水口位置的确定、道路直线段上不宜设置雨水口、雨水口设计与施工、雨水口设计间距计算等问题进行浅析与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雨水口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一、雨水口位置的确定1.1道路曲线上不宜设置雨水口给排水设计手册中指明,转弯曲线段上不宜设置雨水口,但是居民小区中和市政道路上,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是常见现象。
很重要的原因是道路设计人员把区域竖向最低点设置在曲线段上,致使排水设计人员在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
在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收水效果远不如直线段上,雨量较大时会导致雨水口处积水,对行人过马路造成不便。
给排水设计人员设计前应跟道路设计人员沟通,尽量避免在将最低点设置在曲线段上,对于一般道路交叉口处,应根据地势选择性的将雨水箅做为截水口和汇水口。
1.2道路直线段上雨水口设置道路直线段上,最容易忽视在凹点处布置雨水口,部分设计人员对雨水口的设置随意,确定起始雨水口位置后以25-50m顺次设置一对雨水口,没有结合道路竖向,忽视雨水口的收水功能,造成竖向凹型部位处积水现象严重。
在明显道路凹部汇水点处必须设置雨水口,否则会造成积水。
在道路纵坡大的路段,不宜横断路面设置一排雨水口,否则对排水、行车都不利。
1.3雨水口布置原则(1).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暴雨强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道路纵断面坡度、周围建筑地形及排水情况、雨水口的宣泄能力等因素决定。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口设置间距的探讨_1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口设置间距的探讨雨水管渠系统时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的构筑物,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一定距离处。
其使命为及时地将路面雨水收集并排入雨水管渠内。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3个部分。
1. 雨水口设计间距计算《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97)中说明: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雨水口设计多了,造成浪费的同时影响道路的美观;雨水口设计少了,达不到及时收集路面雨水的效果,雨水口设计间距根据道路参数的不同而不同,经过计算来确定。
(1)雨水口泄水能力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道路的坡度,雨水口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关,但一般泄水能力如下:(2)以道路为双面坡,道路两侧设置平箅式单箅雨水口为例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Q=qψ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雨水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取0.9)F-汇水面积(ha)徐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P-----设计重现期,取1年t-----设计降雨历时。
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min);m为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0,明渠折减系数m=1.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对于雨水口来说,t2为0。
即t=t1。
两个雨水口间距30m,地面雨水流速取0.5mls,则t=1min,(地面集水时间t2≥t1,道路设计中,道路纵坡通常小于道路横坡,v1≥v2)计算如下:Q=qψF=340×0.9×F=40(L/s)则F=0.1307(ha)=1307m2 道路宽度为F/30=43.6m结论,道路红线宽度40m左右的雨水口间距宜为30m左右。
浅谈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摘要:雨水口是道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构筑物,雨水口形式、数量及设置位置都会直接影响一条市政道路在降雨过程中径流排放速度和积水程度。
现就雨水口设计中需注意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雨水口形式重现期径流系数位置最低点1、前言雨水口是雨水管道系统中收集雨水的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的一部分。
路面上的雨水首先进入雨水口,再通过收水支管进入雨水管道。
一个雨水系统内管道的流量,泵站的容量固然决定了该区域内的雨水排放效果,但雨水口的疏密程度,摆放位置及采用形式也直接影响了一条市政道路在降雨过程中径流排放的速度和积水程度,并间接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及道路面层、基层的结构稳定。
而在我们以往的雨水口设计和施工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细节,将雨水口作为雨水管道工程中的附属及次要,凭经验沿道路或雨水管道等分地布设雨水口,随意性较大,这样既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也会因此造成路面积水,进而破坏路面机构。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在降雨过程中由雨水口布置不当引起的积水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较为合理的计算及布置方法。
2、雨水口形式的选择雨水口形式有平篦式、偏沟式、联合式、立篦式四种,在道路排水中较为常用的是平篦式、偏沟式和立篦式。
偏沟式、立篦式及联合式适用于有路沿石的道路,平篦式适用于无路沿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积水处。
偏沟式和平篦式雨水口的结构型式、泄水能力及运行情况基本相同。
联合式雨水口结构型式为平篦式与立篦式组合。
平篦式雨水口结构较立篦式简单,施工方便。
但平篦式雨水口位于车行道边缘,若雨水口周边回填不好会对路面结构有所影响,加上车辆的碾压,雨水口及周边道路容易损坏。
施工时可采用5%石屑、40%石粉和10%水泥混合物加强雨水口周边回填,增加周边道路强度。
雨水篦子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满足车辆荷载。
立篦式雨水口的进水栅、井盖位于车行道外侧,不需承受车辆荷载,从而解决井盖破损、遭窃等问题。
同时立篦式雨水口的景观效果较平篦式好些。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摘要: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水口的合理设置对防止路面积水、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城市看海”、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从雨水口设置原则、特殊点雨水口布置及雨水口间距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城市道路雨水口的科学选择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一、前言城市道路排水具体流程为:路面雨水径流→雨水口→雨水连接管→市政雨水管,雨水口主要作用是收集路面径流雨水,雨水口位置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道路排水效果。
排水设计中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纵坡、横断面以及当地经验性做法,选择相应的雨水口类型以及适宜的间距,但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仅根据自身经验或者当地习惯做法等距离布设雨水口,特别是在平原地区,这种现象尤为常见。
上述做法忽略了道路与排水专业的相互结合,造成道路雨水口布置过密或者过疏、特殊点雨水口布设不合理,道路低洼地局部积水现象司空见惯,影响人民出行安全与便捷。
因此,在排水设计中雨水口间距的合理计算、道路特殊点雨水口设置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详细阐述雨水口的设置原则、特殊点布设及雨水口间距计算。
二、雨水口位置设置原则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纵横坡度、周边街坊及建筑情况、下垫面条件、周边绿化、当地暴雨强度以及雨水口实际泄水能力等因素决定。
【1】雨水口应避免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沿街单位出入口下游、道路分水点(道路相对高点)、人行横道下游等;道路汇水点(凹竖曲线实际低点)、人行横道上游、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近、沿街建筑出入口上游以及仅靠地面径流的沿街建筑物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汇水点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加密雨水口或者改用多箅型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处应按道路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雨水汇流或漫流进入交叉口。
三、特殊点雨水口布置【2】1、一般道路直线段雨水口设置道路纵坡设计时变坡处需要设置竖曲线,道路上坡路段变为下坡路段、下坡路段变为上坡路段分别会形成凸点(相对高点)、凹点(相对低点)。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摘要: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合理的设计雨水口,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值得被重视的部分。
文中就工程设计中雨水口的一些工程设计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雨水口道路排水设施工程设计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随着城市雨水管道设计不断更新,及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要求不断提升,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现状大部分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设计标准已经偏低,无法满足排水需求。
一、雨水口的形式按照排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四种:平箅式、偏沟式、立箅式、联合式。
按照箅数可以将雨水口可以分成三类,具体为单箅、双箅、多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流量、道路形式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使用。
按照选用侧墙材料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砖砌体、混凝土模块砌体、预制混凝土三种雨水口。
按照箅子所使用的不同的材质可以将雨水口分为三种,分别为球墨铸铁、钢格板、复合树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配套使用。
雨水口箅子按箅条布置方向分为竖条和横条两种,由设计者选择使用(建议选择开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根据雨水口的各种形式的优缺点,本文做了各种形式的简要比较表,详见下表:表1雨水口各种形式比较表二、在工程中雨水口的布置形式探讨1.现状雨水口普遍存在问题(1)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对于雨水的用途不了解,也不知道雨水口受到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也不能够准确的辨别雨水口与污水口。
超过70%的居民将垃圾倒入雨水口。
极少数的市民意识到这种做法会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
(2)雨水口堵塞严重,大部分雨水口被枯叶,沙土,以及垃圾堵塞,无法有效的收集路面的雨水。
(3)雨水口的设置未根据实际道路或是广场地形地貌增加,导致低洼处雨水口较少,无法排泄路面雨水。
(4)很多城市的污染物都是通过雨水口进入河湖水体,而城市的管理者面对如此形势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置
摘要:本文主要从设计角度出发,对雨水口的设置原则、型式及间距的确定进行叙述,从细节着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布设雨水口,消除地面积水的影响。
关键词:雨水口雨水口间距道路红线宽度
城市雨水口随处可见,它们就在路边栅条状铸铁篦子下,起截流并泄除雨水的作用,是收集地面雨水的重要设施。
雨水口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道路雨水的及时顺畅排除、雨水冲刷携带的杂物的截留,间接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和城市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
路面上汇集的雨水首先泄入雨水口,经过雨水连接管流入道路下面的排水管渠。
而雨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如何正确设置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设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雨水口设置原则
1.1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
一般设在下列各处:
(1)道路上的汇水点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点的人行横道线的上游处;
(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3)广场、停车场的适当位置处;(4)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附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
低洼点等处。
雨水口应避免设在建筑物门口,当建筑物门口必须设置雨水口时,应进行特殊处理;(5)其它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1.2道路交叉口的雨水口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1)雨水口的布设应根据道路的竖向设计放在相对最低点,除此之外,雨水口一般放在圆弧切点处,一是好施工放线,另外可以阻止雨水漫过人行横道。
(2)如果是小路口没有竖向设计,可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判断出哪个圆弧上会出现最低点,如果坡度近似,雨水口可设在圆弧中点附近。
2雨水口型式确定
雨水口是收集地面径流雨水的主要构筑物。
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布设位置合理与否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保证。
雨水口的布置型式主要有平篦式、偏沟式、立篦式和联合式四类,根据进水篦数目的多少,每一类又可分为单篦、双篦和多篦三种布置形式,应根据流量、道路形式和坡度选用。
(见表一)
目前天津市普遍选用平篦式和立篦式,平篦式雨水口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其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
响泄水能力。
立篦式雨水口适用于快速路等高等级道路,不影响行车,但道路多次维修路面加高,则使其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
立篦式雨水口设置在人行道边上,便于清捞垃圾,但是,由于雨水汇入时需要转90o角度,才能进入雨水口,以致水流不畅,进水较慢,容易使路面积水。
3 雨水口间距
道路直线段上雨水口的布置应依据暴雨强度、地形及汇水面积经计算确定,完全按道路长度均匀布置,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雨水口的间距不宜过小或过大,间距过大会导致地面积水,间距过小则增加了连接管和检查井的数量,加大工程投资,造成浪费。
雨水口间距一股以25m~50m为宜,布置时应与检查井的布置间距相对应。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且坡段较短时,在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而在道路低端集中汇水区,其雨水口的间距应减小,每个雨水口的蓖数应增多。
在道路的交叉口,若相邻道路坡度均指向交汇点时,转角处必须布置雨水口;若相邻道路坡度均离开交汇点时,则转角处不必布置雨水口;若相邻道路坡度一个指向交汇点,一个离开交汇点,也可参照以上两种情况在转角处布设雨水口。
目前设计人员在布置雨水口的间距时,往往仅对应检查井的位置设置,对于《室外排水规范》中规定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究竟如何控制合适的距离,笔者以平篦式(偏沟式)雨水口为例,结合天津市常见的道路红线宽度通过计算确定:
依据天津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ha.s)
P—设计重现期,采用P=1年
t—降雨历时(min)
t=t1+mt2
t1—地面集水时间,取1 min(即雨水在地面上流行30~40m的时间)
m—折减系数,圆管取m=2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对于雨水口来说t2=0
得出天津地区降雨历时为1分钟暴雨强度q=329.2 L/ha.s
根据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径流系数表二
式中:
Q—雨水口的设计流量(L/s)
q—设计降雨强度,取q=329.2 L/ha.s
ψ—道路平均径流系数;取0.9(见表二)
得出天津地区道路上一个平篦式(偏沟式)雨水口适宜收集雨水的范围是
F=Q/(ψq)=20/(0.9*329.2)=0.0675(公顷)=675(m2)
结合天津市道路的实际情况;40米以下道路仅在车行道两边设置雨水口,40米以上结合道路断面形式在车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下均设置雨水口。
根据以上计算得出天津地区雨水口布置的距离:(单位:m)表三
雨水口之间的最佳布置距离是随着道路设计坡度、红线宽度、雨水口型式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
如果忽略道路坡度对雨水口间距的影响,在雨水口型式选定的条件下,不同道路宽度的最佳雨水口间距是不同的,可通过计算确定最佳距离。
4 总结
雨水口布置的原则是既要满足道路路面积水排放的要求,退水快,不积水;又要不造成浪费,因此须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计算合理确定雨水口间
距和型式。
在工程设计中应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细节着手,这样才能设计合理,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以上仅是笔者对城市道路设置雨水口的一些自我见解,如有不正确处还望批评指正。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