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
城市雨水口设计的探讨

g l a l sr td i ef l w n s e t: h c t dp st n o u l n es t n e a ai n d sa c f u l u l w s l t e t l i gt a p c s t el ae o i o f l a d t e t gs p r t itn eo l y iu a n h oo wo o i g y h i o g y
t r ug e s na l e t p o u l wh c a v i t r wa e o a e y r if l.I hi a e ,he u b n h o h a r a o b e s ti u fg l ng y, ih c n a o d som trl g c us d b an a1 n t sp p r t r a
和 长 直路 面雨 水 口设 置 间距 2个方 面介 绍 了 城市 雨 水 口的设 置 。 关 键 词 : 水 排放 系统 : 水 口 ; 计 雨 雨 设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TU9 20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7 6 2 0) l 0 4 — 3 1 0 — 7 7(01 0 一 0 0 0
Dic s in o sg fUr a l s u so n De in o b n Gu l y
Li a f n nge g Xi
( ig a e gu nD s nIs t e o,T Q nd o2 6 7 , hn ) Q n do ny a ei tu .L D, ig a 6 0 C ia T g n it C 1
在 四路 分水 的情 况 下 , 以不 设 雨 水 1 四路 汇 可 : 3;
口的泄 水 能力 等 因素 决定 。道 路 上 的排水 汇 合 点 、 水 时 , 排 水 最 为不 利 , 尽 量 避 免 , 果 不 能 避免 , 凹 对 应 如
雨水口设计缺陷及改进方法

雨水口设计缺陷及改进方法摘要:市政道路的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的构筑物。
雨水口系统包括雨水箅、井筒、连接管三个部分。
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20米左右。
雨水口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道路在暴雨时间,及时就路面的积水排入市政管网工程中,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目前市政道路上雨水口普遍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雨水箅与路面参差不齐、不能及时收集雨水、雨水口下沉、雨水口垃圾堵塞、雨水箅破损等现象屡见不鲜。
在过去的雨水口设计中大多都是通过设计者经验确定和分布的,因此在设计中存在规划不明确,径流量系数不确定和设计降雨强度及泄水量都不够明了。
本文针对雨水口中存在的这些缺陷和因素综合分析,提出雨水口设计的优化方案和缺陷的解决措施关键词:雨水口泄水量雨水箅雨水口间距城市道路排水雨水口设计一、雨水口的型式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箅式、偏沟式和联合式四种。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石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平篦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
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冰冻地区应对雨水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立箅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立篦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有的城镇因逐年维修道路,由于路面加高,使立篦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
偏沟式:一般雨水口的一侧有路缘石的叫做偏沟式,井箅子紧靠路缘石, 收集路面侧的雨水,一般位于路沿石边,排水是通过路边侧石来收集雨水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同时依靠道路平面井和路缘石侧立面的井收集雨水,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城市建设路面雨水口设计

城市建设路面雨水口设计浅析摘要:在城市雨水排水设计中,设计人员侧重于对雨水管径的计算,而对雨水口的设置很少深入考虑,凭借经验确定布设距离和雨水箅数量。
雨水口位置设置不当、雨水箅数量不足都是造成暴雨时道路路面积水的主要原因。
为此,对道路雨水口位置设置易忽视的问题、雨水口汇水面积的划分、雨水口接纳雨水量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对雨水口的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雨水管渠系统;雨水口;雨水口间距;地面集水时间引言从汇集于路面的雨水通过连接管进入排水管,到雨水口的设计到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涉及雨水口间距设计是否合理的问题,怎样设计才能使城市雨水排泄系统发挥好最佳功效,下面对道路雨水口位置的确定、道路直线段上不宜设置雨水口、雨水口设计与施工、雨水口设计间距计算等问题进行浅析与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雨水口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一、雨水口位置的确定1.1道路曲线上不宜设置雨水口给排水设计手册中指明,转弯曲线段上不宜设置雨水口,但是居民小区中和市政道路上,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是常见现象。
很重要的原因是道路设计人员把区域竖向最低点设置在曲线段上,致使排水设计人员在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
在曲线段上设置雨水口收水效果远不如直线段上,雨量较大时会导致雨水口处积水,对行人过马路造成不便。
给排水设计人员设计前应跟道路设计人员沟通,尽量避免在将最低点设置在曲线段上,对于一般道路交叉口处,应根据地势选择性的将雨水箅做为截水口和汇水口。
1.2道路直线段上雨水口设置道路直线段上,最容易忽视在凹点处布置雨水口,部分设计人员对雨水口的设置随意,确定起始雨水口位置后以25-50m顺次设置一对雨水口,没有结合道路竖向,忽视雨水口的收水功能,造成竖向凹型部位处积水现象严重。
在明显道路凹部汇水点处必须设置雨水口,否则会造成积水。
在道路纵坡大的路段,不宜横断路面设置一排雨水口,否则对排水、行车都不利。
1.3雨水口布置原则(1).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暴雨强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道路纵断面坡度、周围建筑地形及排水情况、雨水口的宣泄能力等因素决定。
关于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为了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打造良好城市门户形象,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区域交通环境,促使道路升级改造的项目不断增多。
道路的升级改造过程中,现状的市政管线复杂、众多,给工程建设带来了难度。
其中,路面排水是道路升级改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就市政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升级改造;排水;设计引言:如今,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和居民日常出行需求,需对既有道路实施扩宽改造,同时道路存在破损、积水、市政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门户形象,现状破损的旧混凝土路面急需进行道路升级改造,改造将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发生,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本文以东莞某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为例,主要探讨道路升级改造中,排水管线改造须注意问题、前期准备工作及设计要点。
一、现状调研:前期需对现状管线进行摸查工作,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现场测绘成果,并绘制相应的现状管线成果图,确认管线种类及管位。
2、现场踏勘核对管位,并注意观察和记录道路沿线市政设施(例如消火栓、变电箱、架空线等)位置是否阻碍通行,现状井盖、雨水箅的规格、数量及损坏情况等改造内容。
3、与管理单位了解易涝点和积水情况,在雨天进行现场踏勘对积水情况进行确认。
4、与各管线权属单位确认管线位置与尺寸,初步协商关于管线迁改的方案。
1.现状调研结果分析:1、部分路面雨水系统以排水暗沟为主,小部分为雨水管道。
排水暗沟尺寸较小(B*H=600*600为主),过流能力不能满足现状排水要求,且建设年份较久,部分收水口已破坏或杂物堆积无法使用。
同时雨水管道存在淤积的情况。
这些都是导致降雨时,造成路面积水的原因。
2、部分道路现有完整的雨水系统,存在部分雨水口破坏或杂物堆积无法使用的情况。
三、设计原则:雨水管道布置依据道路纵坡并结合实际的地形地势、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基本原则,雨水管收集地面雨水按照就近入河的原则分段排入沿线现状过路箱涵或河道内。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摘要:城市市政道路中的雨水口是排水构筑物,多位于道路行车道的边缘处,车行道、人行道上积存的雨水一般会先集中到雨水口,随后再统一流入雨水管道。
设计雨水口时,泄水能力直接关系到地下排水系统径流量,所以雨水口设置也直接关系到后期清除雨水的成效与道路的安全通行。
为此,雨水口设计是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项目。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引言: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道路积水清除效果,需要做好设计工作,规避雨水淤积带来的影响,提高道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我国洪涝灾害频发。
据统计,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在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大面积植被被水泥、沥青取代,天然的蓄水池被建筑物和构筑物替代,且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程度越来越大,如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和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做法都会不同程度导致下垫面渗透能力降低、雨水汇水量大、速度快,仅依靠管网来疏导雨水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市的扩张增大了地表径流流量,增加了排水难度,导致内涝现象的频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受到内涝威胁的城市有185座。
但自2010年以来,5年中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亿元),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
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因有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内因有城市大量雨水口堵塞,泄水能力不足,导致局部积水。
西方发达国家对雨水口的研究比较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续开始注重对雨水口截污功能的研究。
美国在20世纪中期开始设置截污过滤装置,其诸多道路排水设计手册包含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LID)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等雨水管理理念与技术。
意在减少进入雨水管道中的泥沙杂质含量,降低后期雨水管道清淤成本。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

关于城市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浅析摘要:路面上的雨水首先经雨水口通过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
雨水口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和道路形式确定。
本文就雨水口布置、雨水口泄水能力、雨水口间距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雨水口布置;雨水口间距;泄水能力前言雨水管渠系统是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雨水口是收集雨水管渠系统的附属构筑物。
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一定距离处。
如果路面积水会阻碍道路的通行,导致车辆产生路面滑移,影响交通安全;同时路面如果长期积水也会降低路基土的强度,造成路基路面的整体破坏。
1、雨水口形式的选择雨水口主要有平箅式、立箅式和联合式三类。
平箅式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
立箅式不易堵塞,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是雨水沿边沟流来时需要转90︒才能流入雨水口,以致会有水流不畅、进水较慢的情况,布置间距不宜太长。
联合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有雨水箅子,宜用于径流集中且有杂物堵塞处。
平箅式雨水口又分为偏沟式和地面平箅式,偏沟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2、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从理论上说,雨箅的泄水能力可按水力学公式计算。
平箅式的泄水量分两种情况:①当水量不大水深较浅时,可采用自由宽顶堰流公式:,式中:m—宽顶堰流量系数L—雨水箅的长边长度h—雨水箅上的水深划上必须的雨水口,然后根据道路纵横坡度、街道宽度、街面种类、周围地形及排水情况,选择雨水口形式及布设方式。
2.1 一般道路雨水口的布置道路雨水口应首先布置在道路最低点、道路的汇水点上,其次再布置在道路的同一纵坡段上的截水点,相隔一定距离均应设置雨水口。
2.2 道路交叉口雨水口的布置在交叉口范围内布置雨水口时,应不使路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形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道路雨水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计算雨水量以及科学设置雨水口是确保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和雨水口设置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计算城市道路雨水量是为了合理设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防止因雨水积聚引发洪水和道路积水的问题。
常用的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美国合理公式法(Rational Method)美国合理公式法适用于小流域的计算,通过公式Q=CIA计算雨水量。
其中Q为径流流量,C为径流系数,I为降雨强度,A为小流域面积。
该方法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但不考虑道路汇流、地形和土壤的影响。
2. 美国时序分析法(Sequential Rainfall Analysis Method)美国时序分析法将道路排水系统视为具有一定存储能力的系统,通过分析连续的降雨序列来计算雨水量。
该方法能较好地考虑到道路汇流和排水系统的影响,适用于中等大小城市的道路雨水量计算。
3. 坡面产流法(Runoff Coefficient Method)坡面产流法考虑到降雨在道路上产生的流量和径流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经验系数来计算道路的径流流量。
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和单一类型的道路,计算简单但精度较低。
4. 物理模型法(Physical Model Method)物理模型法通过建立道路雨水模型,考虑道路形态、坡度、排水设施等因素来计算雨水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适用于大型城市和重要道路的雨水计算,但需要较多的细节和数据。
二、雨水口设置雨水口是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主要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
合理设置雨水口可以确保道路畅通和排水效果。
以下是关于雨水口设置的一些建议。
1. 雨水口数量和密度根据城市道路的不同情况和预计的雨水量,确定雨水口的数量和密度。
一般来说,雨水口的数量应根据道路宽度和流量来决定,以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探讨摘要:雨水口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水口的合理设置对防止路面积水、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城市看海”、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从雨水口设置原则、特殊点雨水口布置及雨水口间距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城市道路雨水口的科学选择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一、前言城市道路排水具体流程为:路面雨水径流→雨水口→雨水连接管→市政雨水管,雨水口主要作用是收集路面径流雨水,雨水口位置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道路排水效果。
排水设计中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纵坡、横断面以及当地经验性做法,选择相应的雨水口类型以及适宜的间距,但在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仅根据自身经验或者当地习惯做法等距离布设雨水口,特别是在平原地区,这种现象尤为常见。
上述做法忽略了道路与排水专业的相互结合,造成道路雨水口布置过密或者过疏、特殊点雨水口布设不合理,道路低洼地局部积水现象司空见惯,影响人民出行安全与便捷。
因此,在排水设计中雨水口间距的合理计算、道路特殊点雨水口设置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详细阐述雨水口的设置原则、特殊点布设及雨水口间距计算。
二、雨水口位置设置原则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纵横坡度、周边街坊及建筑情况、下垫面条件、周边绿化、当地暴雨强度以及雨水口实际泄水能力等因素决定。
【1】雨水口应避免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沿街单位出入口下游、道路分水点(道路相对高点)、人行横道下游等;道路汇水点(凹竖曲线实际低点)、人行横道上游、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近、沿街建筑出入口上游以及仅靠地面径流的沿街建筑物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汇水点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加密雨水口或者改用多箅型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处应按道路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雨水汇流或漫流进入交叉口。
三、特殊点雨水口布置【2】1、一般道路直线段雨水口设置道路纵坡设计时变坡处需要设置竖曲线,道路上坡路段变为下坡路段、下坡路段变为上坡路段分别会形成凸点(相对高点)、凹点(相对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