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验证报告记录

生产工艺验证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责任有限公司毒性饮片(姜半夏)生产工艺

验证报告

报告审批

文件编号STP-YZ-GY-YPB-009-00

起草人毒性饮片车间赵小芳日期

审核人毒性饮片车间吴乐日期生产技术部周志军日期设备动力车间龙志明日期质量管理部贾光荣日期

批准人

生产管理负责人钟广群日期

质量管理负责人简勇学日期

江西欧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

目录

一、验证小组与实施时间 (3)

二、验证报告 (4)

1、概述 (4)

2、验证依据 (4)

3、风险管理 (6)

4、验证过程 (17)

5、工序操作、取样计划及合格标准 (17)

6、工序收得率、物料平衡数据及技术参数 (22)

7、验证过程QA监控 (23)

8、验证过程变更控制 (25)

9、验证偏差分析 (25)

10、验证结果风险分析 (26)

11、验证总评价与结论 (26)

12、再验证计划 (28)

验证小组与验证实施时间

1.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姓名职务部门职责

吴乐组长毒性饮片车间验证总负责。组织开展验证的实施与评估。

赵晓芳成员毒性饮片车间负责验证方案与报告的起草与培训,记录的整理龙志明成员生产部(设备)负责设备的维护与维修,保障验证顺利进行。

周志红成员质量控制室负责验证所需的检验、检验记录与报告相关工作,整理归档

贾光荣成员质量保证室全过程参与验证,负责记录与资料整理,督促小组成员按方案开展验证工作与资料归档

郑嘉成员质量保证室依据方案要求,落实验证工作何金根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艾青青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谢芬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刘兰

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胡小红

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朱运娥

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廖庆梅

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张佩林

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邓玉兰

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陈伟

成员毒性饮片车间相关验证具体工作的实施

2.验证实施时间:

验证实施时间为:2016年月日至月日

验证报告

1.概述

为药品生产各部门提供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以保证生产的饮片批与批之间尽可能地与原设计吻合,证明“姜半夏”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质量要求的产品,验证小组于2016年月日至月日对“姜半夏”工艺按照炙制(姜半夏)生产工艺验证方案进行3个批次的生产验证,确认“姜半夏”按此方案进行生产,产品符合预定用途和质量标准要求,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质量要求的产品。工艺规程及验证方案所述工艺可行。现将验证结果报告如下:

2. 验证依据

2.1验证所需的文件

结论:

文件名称存放地点姜半夏生产工艺规程档案室

半夏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档案室生姜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档案室

白矾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档案室姜半夏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档案室姜半夏饮片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档案室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档案室

润药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档案室

蒸煮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档案室

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档案室

筛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档案室内、外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档案室容器具及 ZYG-500数控可倾式蒸煮锅的操作、

清洁规程、维护与维修规程

档案室QY-300高速裁断往复式切药机的操作、清洁规

程、维护与维修规程

档案室CT-CII热风循环烘箱的操作、清洁规程、维护

与维修规程

档案室塑料袋、编织袋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档案室变更控制管理规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质量风

险管理规程

档案室验证所需相关记录表格档案室

检查人:日期:年月日

2.2物料条件:应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合格物料

物料品名编号批号

各批产品所用物料质量情况

结论20160701 20160702 20160703

半夏

生姜

白矾

塑料袋

编织袋

结论:

检查人:日期:年月日

2.3设备条件

应经确认合格的完好设备。验证生产前确保生产所需设备确认、设备清洁验证完成,计量器具及仪表校验完成。设备性能、技术参数符合工艺要求。

设备名称是否完成确认

厂房是否

ZYG-500数控可倾式蒸煮锅确认与清洁验证是否

QY-300高速裁断往复式切药机确认与清洁验证是否

CT-CII热风循环烘箱确认与清洁验证是否

自动塑料袋薄膜封口机(FRB-12)是否

电子天平(JM-B6002)是否

电子天平(BT500)是否

电子台秤(XK3100)是否结论:

检查人:日期:年月日

2.4环境条件:取半夏净制、浸泡、蒸煮、切片、干燥、包装生产均在一般区进行。生产操作前对各操作间卫生(含设备、地面、墙面、门、窗等)及温湿度进行确认,确保操作间卫生符合好或很好标准要求,确保温湿度控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房间名称温湿度标准温湿度监测结果操作间环境卫生、

女更衣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男更衣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缓冲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浸泡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蒸煮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切制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干燥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筛选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包装间≤30℃、35~75% 很好□好□一般□差□

2.5人员条件:在岗人员应均经过GMP知识、药品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经过岗位SOP及工艺规程专业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上岗,并能严格按岗位SOP进行操作的熟练工人。

岗位名称人员名单是否经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前处理、炮制岗位廖庆梅是□否□

黎素梅是□否□

张佩林是□否□

谭青香是□否□包装岗位刘兰是□否□

刘拾香是□否□结论:

检查人:日期:年月日

3. 风险管理

此产品工艺验证过程中风险管理采用失败模式(FMEA)效果分析工具,通过对失败模式产生结果严重性、可能性、可检测性来评估风险,失败模式(FMEA)合进地对得杂过程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在总结重要的失败模式、引起这些失败的因素和这些失败潜在后果方面,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本风险评估所用的方法遵循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技术,它包括以下几点:

3.1 风险识别:识别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工艺操作或数据完整性的风险。

3.2 风险鉴定:包括评估先前识别风险的后果,其基础建立在严重程度、可能性及可检测性上。

3.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识别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

3.3.1 严重程度(S):测定风险的潜在后果,主要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病患健康及数据完整性的影响。严重程度分为10个等级,如下:

表2 严重程度的10分制

结果结果的严重性描述得分

无警告的严重危害在没有任何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

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极其严重的失效模式

10

有警告的严重危害在有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

极其严重的失效模式

9

非常高造成生产线的较大破坏,可能造成1 0 0 % 的产品报废,使产品或系统丧失

主要功能的失效模式。顾客非常不满

8

高造成生产线的较小破坏,可能需对产品进行挑选、有部分需报废。导致产品

或系统降级工作。顾客不满意

7

中等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有部分产品需报废(但无需挑选)。顾客感

觉不方便

6

低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需对1 0 0 % 的产品进行返工。顾客感觉到

有些不满

5

非常低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可能需对产品进行挑选,部分产品返工。大部分

顾客可以发现这些缺陷

4

较小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部分产品需进行返工。一半的顾客可以发现到缺

3

非常小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的破坏。部分产品需进行返工。但很少有顾客可以发现到

缺陷

2

无无影响 1 注:表中的“顾客”一词可以是内部顾客,例如下一个工序,也可以是最终用户。

3.3.2 可能性程度(P):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工艺/操作复杂性知识或小组提供的其他目标数据,可获得可能性的数值。为建立统一基线,建立以下等级:

表3 可能性程度的10分制

失效发生的可能性失效的几率举例得分非常高:几乎不可避免失效

≥1/2 -10

1/3 -9

高:反复发生的失效1/8

每日发生

8 1/20 7

中等:偶尔发生的失效

1/80

每月发生

6 1/400 5 1/2000 4

低:相对很少发生的失效1/15000 - 3

非常低:相对非常少发生的失效1/150000 - 2 微小的: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失效≤1/150000 仅发生过一次 1

3.3.3 可检测性(D):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现的可能性,定义如下:

表4 可检测性的10分制

可检测性在发生之前通过过程控制可以检测出缺陷的可能性大小得分绝对不可能完全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10 可能性极小目前的方法几乎不可能检测出失效模式9 可能性小目前的方法只有极小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8 可能性很低目前的方法只有很低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7 可能性低目前的方法有较低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 6 中等可能性目前的方法有中等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 5 中等偏上的可能性目前的方法有中等偏上的可能性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 4 可能性大目前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的可能性大 3 非常大的可能性目前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失效模式的可能性非常大 2 几乎肯定能目前的方法几乎可以肯定的检测出失效模式;有可靠的检测方法 1 3.3.4 RPN(风险优先级数)计算及风险评定

3.3.

4.1 风险优先级数(RPN )=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定性(D)

3.3.

4.2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矩阵

表5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矩阵

风险行动RPN

高此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

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验证

应首先集中于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行。

由严重程度为10导致的高风险水平,必须将其降低RPN至不

大于70。

RPN>100

或严重程度=10

中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

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所采用的措施可以是规

程或技术措施,但均应经过验证。

100≥RPN>70

低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RPN≤70 3.4半夏姜制工艺流程及风险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