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花卿》教学
赠花卿幼儿园大班教案

赠花卿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花卿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设计的教学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二、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花卿幼儿园大班的教学环境和规则。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3.增强大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1.学生对花卿幼儿园大班教学环境和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班级的期望和展示自己的观察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遵守花卿幼儿园大班的规则。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方法1.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环境和物品,引导学生对花卿幼儿园大班的认识和了解。
2.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制作一份简短的PPT介绍花卿幼儿园大班的教学环境和规则。
–通过图片和文字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2.学习活动–游戏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游戏,如追逐游戏、记忆游戏等,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观察环节:带领学生参观大班的教室、图书角、游戏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所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拓展活动–手工制作环节:通过提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物品或手工艺品,并展示给同班同学。
–学生展示环节:提供一些话题,如“你心目中最好玩的大班活动是什么”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总结回顾–整理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集体回顾和总结,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赠花卿》的教案设计范文

《赠花卿》的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花卿》。
(2)理解诗歌的背景,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想象、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和意象。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背景和意象的理解。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赠花卿》。
2. 参考资料:关于《赠花卿》的背景资料、诗歌的翻译和解析、相关古诗词。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诗歌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关键点。
6. 课后作业:(1)背诵《赠花卿》。
(2)写一篇关于《赠花卿》的作文,可以是抒发对友谊的感悟,或是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7. 板书设计:《赠花卿》背景:唐玄宗时期,诗人赠诗给好友花敬定。
意象:花、酒、月、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象征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赠花卿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赠花卿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赠花的背景和意义;2. 学习赏析古代赠花诗作;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古代赠花诗作的理解;2. 学生对古代赠花诗作的赏析能力;3. 学生对古代赠花诗作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诗人的思想和艺术追求的理解;2. 学生对古代赠花诗作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学生参考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师生一起品味画中的花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花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了解赠花的背景(10分钟)向学生介绍古代诗人赠花的背景和意义:在古代,赠花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思念的方式,通过花卉的美丽和芬芳来寄托心中的情感,写诗赠予他人。
解释给学生相关的古代赠花诗作,以及赠花的礼仪等。
3. 赏析古代赠花诗作(30分钟)选择几首古代赠花诗作,给学生展示诗作的文字,并配以朗读。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和感受这些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作的理解和感受。
4. 培养赠花诗作的鉴赏能力(20分钟)学生在课前可以自行搜集赠花诗作的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评价和指导。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诗作,培养他们对于赠花诗作的鉴赏能力。
5. 创作赠花诗作(40分钟)根据上述赠花诗作的赏析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赠花诗作。
六、教学总结:在这堂课上,学生通过赏析古代赠花诗作,了解了古代诗人赠花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古代赠花诗作的赏析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和艺术追求,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诗歌才能。
《赠花卿》的教案设计范文

《赠花卿》的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介绍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赠花卿》诗歌产生的历史环境。
解析诗歌中的政治寓意,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1.2 作者介绍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社会责任感。
分析作者在《赠花卿》中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的首、颔、颈、尾联的特点和联系。
理解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2 诗歌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花、鸟、山水等,理解其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解析其艺术效果。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赠友情的意义分析诗歌中赠送花卿的意义,理解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
探讨友情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思考友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2 人生哲理的思考从诗歌中提炼出的人生哲理,如对人生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等。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诗歌教学活动设计4.1 朗读与鉴赏设计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组织诗歌鉴赏活动,引导学生从意象、修辞等角度分析诗歌的美学特征。
4.2 创意写作设计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以《赠花卿》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赠友诗歌。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意写作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能力。
5.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诗歌与文化背景关联6.1 诗歌与历史的关系分析《赠花卿》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诗歌与历史的关联。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去英雄的怀念。
6.2 诗歌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解析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官场腐败、人民疾苦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赠花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中,《赠花卿》作为一首经典的唐代诗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感受诗歌韵律之美的良好契机。本案例围绕《赠花卿》这首诗歌,通过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创意表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育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感悟诗人的情感,以及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享受诗歌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例如,一组探讨诗中的自然景象,一组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另一组讨论诗句的修辞效果。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我会巡回指导,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同时,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赠花卿》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从这首诗中提炼出对自然美、友情、人生哲理的感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5.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赠花卿》与其他古诗词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传递的友谊、尊重等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赠花卿》教学课件

他一生写诗1500多首, 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与“诗仙”李白 并称“大李杜”。他曾在成 都居住,写了很多与成都有 关的诗,成音乐
赠 花 卿
成都武将
花敬定
唐
赠花卿
(唐)杜甫
音乐
锦城丝管日纷纷,
锦官城,指成都 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半入江风半入云。
入江风:飘到江上,指乐声悠扬清越。 入云:飞入云端,指乐声高亢嘹亮。
此曲只应天上有,
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人间能得几回闻。
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前两句写见闻,从侧面反映出花敬定享乐无度,肆无 忌惮。 后两句写感受,看是称赞乐曲如同仙乐,实则暗示花 敬定已经越轨了,用了只准皇帝听的音乐。
赠花卿初中教案

赠花卿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花卿》;1.2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1.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2.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感受作者对花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3.2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身边人的情感态度;3.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的文学鉴赏知识;2. 学生准备诗歌的文本和字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 教师简要介绍《赠花卿》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情况;3. 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2. 学生通过字典查阅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理解其含义;3.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诗歌的心得和感悟。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如比喻、拟人等;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诗歌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花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悟;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身边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背景、修辞手法和意境的重要性;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3.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赠花卿》的教案设计范文

《赠花卿》的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花卿》。
(2)理解《赠花卿》的诗意,体会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赠花卿》。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友谊,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赠花卿》。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分析。
(2)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友谊吗?友谊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导入《赠花卿》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友谊的珍贵。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赠花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巩固拓展(1)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珍惜友谊。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珍贵,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赠花卿》。
2.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赠花卿》。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正确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4. 学生能够珍惜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ppt课件
[古诗今意]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 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内才有, 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
ppt课件
经典赏析
《赠花卿》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出自
《杜诗详注》约作于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
ppt课件
把握主旨
锦官城武将花敬定因平叛有功,曾 放纵部下大肆掠夺东蜀。他本人更是居 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歌舞升平。杜 甫赠送的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 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ppt课件
通感,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使各种 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 等多种感官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比如:
ppt课件
ppt课件
“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通感 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 家的家宴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 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 们切实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 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 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情趣。
ppt课件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下积累杜甫的诗作
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 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 是说人间很少pp听t课件到。
赠花卿
(唐)杜甫
音乐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官城,指成都 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入江风:飘到江上,指乐声悠扬清越。
入云:飞入云端,指乐声高亢嘹亮。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人寻味。
ppt课件
这首绝句是为赠送花敬定而作, 内容是赞美花家所演奏的音乐。其中 “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 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郊外 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 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 之美。
整首诗围绕音乐,或作具体形象 的描述,或记述自己的遐想,有虚有 实,巧妙地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听。
ppt课件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前两句写见闻,从侧面反映出花敬定享
乐无度,肆无忌惮。
后两句写感受,看是称赞乐曲如同仙乐,
实则暗示花敬定已经越轨了,用了只准皇帝
听的音乐。
ppt课件
• 资料拓展1:花卿:花敬定,成都尹
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判立过功。但他 居功自傲,骄纵不法,放纵士卒明目张 胆抢夺掳掠。而且还目无朝廷,目无国 法,违规享用天子音乐。 • 资料拓展2:唐朝有明确的国家法令, 有的音乐只允许帝王之家拥有,如果有 人私自享用了,那其就是目无国法。
ppt课件
成都的雨 成都的景
成都的花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好雨知时节, 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四娘家花满蹊,
当春乃发生。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朵万朵压枝低。
随风潜入夜, 窗含西岭千秋雪, 留连戏蝶时时舞,
润物细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门泊东吴万里船。 自在娇莺恰恰啼。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创作于盛唐时期,七言绝句。相传杜甫常常到
各地游览,某天在花卿的府上听到悠扬动听的
乐曲,杜甫十分感叹,故即兴挥毫写下了这首
诗,称赞乐曲是人间难得一闻的天上仙乐。
《赠花卿》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
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
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
赞誉到了极度。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
赠花卿
杜甫(唐)
ppt课件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 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 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 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 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 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500多首,有 《杜工部集》, 他曾在成都居住,写了很多与成都 有关的诗,成都的“杜甫草堂”就是纪念他的 。
ppt课件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 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 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 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 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 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 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 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 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 塘月色》)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 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3、你笑的很甜。
ppt课件
本诗中“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 江风半入云”就用了通感的修辞。
“锦城丝管日纷纷”,纷纷,本意是 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看的 见摸的着的具体事物,这里却用来比作摸 不着看不见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 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 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悠扬 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ppt课件
成都的音乐
赠
花
卿
成都武将花敬定
ppt课件
唐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花卿:花敬定,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 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 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