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验肺事件
案例分析:开胸验肺事件带来的思考

05
案例总结
案例概述
时间
2009年
地点
中国河南省新密市
事件经过
一位名叫张海超的青年因工作导致肺部感染,多次就医未 能确诊。为寻求真相,他到郑大一附院进行了开胸手术以 证明自己肺部的损伤。
影响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于职业病防治、医疗公正 等问题产生了深刻反思。
案例分析总结
医疗公正问题
制度缺陷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事件反思
劳动者权益保护
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开胸验肺事件凸显了劳动者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的权益保护问题。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 重威胁,因此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
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关键环节。然而,开胸验肺事件反映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存在缺陷 和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确保科学、公正、及时地诊断职业病,并给予劳动者应 有的赔偿和补偿。
02 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完善工会维权工作的制度建
设,确保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
03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提
高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推动企 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注劳动
者的健康和权益。
公正性是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灵魂。开胸验肺事件中,由于诊断程序的不公正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 因此,需要完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程序规则,确保程序的公正性,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
加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 透明度
开胸验肺案例分析

开胸验肺案例分析在临床医学中,开胸验肺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严重的肺部疾病。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开胸验肺的应用和意义。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长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右肺恶性肿瘤。
为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和性质,决定进行开胸验肺手术。
手术当天,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医生进行了右侧胸廓开放,并将肺组织暴露在外。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手术操作,发现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肿块,并伴有明显的局部浸润和转移。
经过取材送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肺腺癌晚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开胸验肺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开胸验肺可以直接观察到肺部病变的情况,包括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等,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其次,通过取材送病理检查,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最后,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开胸验肺还可以进行肿瘤切除、肺叶切除等治疗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当然,开胸验肺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手术本身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损伤,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
此外,对于一些体质较弱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更加突出。
因此,在应用开胸验肺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适应症,谨慎权衡利弊。
综上所述,开胸验肺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手术方法,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相信读者对开胸验肺的应用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希望能为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理论思考

鉴 定管理 办法 》 着紧 密 的联 系 。 职业 病诊 断与 鉴 定管 理办 法》 有 《
法 定的 职业 病 诊断机 构 ,职 业 病诊 断 资格 的垄 断性 和缺 乏竞 争
第三 条 : 职业 病 诊断应 当由省 级卫 生 行政 部 门批准 的医 疗卫 生 性 , 郑州 业 病防 治所拥 有 了决定 劳动者 权利 和利益 的生 杀予 “ 让 这种 权力 的垄 断和 高度 集 中可 能带来 职 防所 的腐 败 : 机构 承担 ” 这条 规定 , 。 意味 着 患者 无论 在什 么样 的 医院检 查 , 最 夺 的大权 。 终, 只有 专病 专治 的职 防所 的鉴定 才是 有效 、 合法 的, 是张海 超 在维 护振 东公 司这样 的大 企业利 益和 一个弱 势农 民工利 益之 间, 这
度 有 失公 正 。
关键 词
开 胸验肺
自主性
制度 公 正
中图分 类 号: 9 0 D 2.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90 9(0 01.6 .2 10.5 22 1)1 90 0
张海 超“ 开胸验 肺 ” 件是 发 生在 2 0 年 6月的 一起 农 民工 可 能 : 一 , 事 09 其 是误 诊 。若 是误诊 , 那么 可 以表 明, 防所 诊 断能 力 耿 自戕 维权 事件 。 民工 张海 超 因对 郑州 市职 防所 给 自己的“ 结 有 问题 ,医生 们 的诊 断水 平欠 缺 。尘肺 作 为职 业病 中普 通 的一 农 肺
核” 的诊断 结果怀 疑 , 惜 开胸验 肺 , 不 以证 明 自己是 尘肺 的诊 断真 种 , 不难 发现 , 并 有经 验 的医生 凭胸 片 , 肉眼 就能看 出。 自2 0 且 09 相。 事情 发生 后 , 多媒体 争相 报道 , 众 引起政 府部 门注 意 , 最终 在 年 1 月起 , 海超 先后 在北 京 、 州各 大医 院看过 门诊 , 张 郑 均诊 断为 相关 部 门的干 预下 , 件得 以解 决 。 事
教学案例1:开胸验肺事件

教学案例1:开胸验肺事件【案例呈现】张海超,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
曾在当地的振东耐磨材料公司上班3年,2009年1月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
由于原《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工企业“自证其罪”的规定,以及职业病鉴定机构的瓶颈限制等问题,张海超在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且郑州职业病防治所也为其作出了“合并肺结核”诊断的情况下,无奈跑到郑大一附院,“开胸验肺”以求真相。
2009年7月10日,《东方今报》独家刊发了记者申子仲采写的新闻《工人为证明患职业病坚持开胸验肺》。
这个事件被称为“开胸验肺事件”。
2009年7月15日,媒体介入报道。
7月23日,郑州市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否认公司有责任。
7月24日,卫生部督导组介入。
7月27日,确诊张海超为三期尘肺病。
河南省新密市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张海超已开始申请伤残鉴定。
2009年7月28日,河南省卫生厅追究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新密市卫生防疫站等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郑州市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
2009年8月,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批评诊断出张海超“尘肺合并感染”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对其立案调查。
通报称,郑大一附院在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职业病诊断,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
此举迅即引起网络舆论热潮。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文章,称问责“开胸验肺”无助“制度尊严”,惩罚开胸验肺的医院是自取其辱。
随后,“开胸验肺”被网络疯传。
在全国媒体的集中关注下,张海超被认定为“尘肺三期”,获赔61.5万元,张家的低保问题也于当时解决。
张海超事件引起了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0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劳动者求诊无门而被迫“开胸验肺”等情况,新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
开胸验肺案例涉及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开胸验肺作为职业病诊断的一种特殊方法,因其直接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一起典型的开胸验肺案例,探讨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地一家化工厂,员工张某在工厂从事包装工作多年。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张某经常感到胸闷、咳嗽等症状。
在多家医院就诊后,医生均无法明确诊断张某的病情。
后来,张某得知自己可能患有尘肺病,于是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职业病鉴定。
鉴定委员会在审查相关证据后,认为张某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患有尘肺病。
张某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问题分析1. 开胸验肺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依据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临床表现以及医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不能确诊的,应当进行医学观察。
”由此可知,开胸验肺并非职业病诊断的法定程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尘肺病等,开胸验肺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2. 职业病诊断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以罚款。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在开胸验肺过程中,若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1)用人单位是否尽到职业病防治义务在本案中,用人单位未对张某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导致张某无法获得确诊。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法律责任鉴定委员会在审查张某提供的证据后,认为其不足以证明患有尘肺病。
开胸验肺事件的始与末 (2)

开胸验肺事件的始与末1. 引言开胸验肺是一种外科手术,通常用于确诊和治疗肺部疾病。
但是,有时候这种手术也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导致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讨论一起发生在X医院的开胸验肺事件,追溯其起因,并介绍相关的术后处理以及对医院和患者所造成的影响。
2. 事件始事件始于2021年5月某日,在X医院进行开胸验肺手术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
据患者家属陈述,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出现了操作失误,致使患者的肺部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据了解,手术中的操作失误主要是由于医生没有对患者的肺部结构进行足够的评估而导致的。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错误地切开了一个重要的血管,导致大量出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术后处理鉴于手术过程中的失误,医院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处理这起事件。
首先,医院紧急停止了该医生的手术工作,并开始对手术整个过程进行调查和评估。
同时,患者也被转移到了重症监护室,并接受了紧急的救治措施。
经过几天的紧张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此时,医院成立了一个特别的工作组,由专家组成,对此次事件进行详细分析,确定责任,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医院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公开道歉,并承诺对医疗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挖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4. 影响与总结这起开胸验肺事件给医院和患者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患者因为手术失误而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麻烦。
其次,医院由于此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
对于医院而言,这次事件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训。
医院需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操作规程,并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此外,医院还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事故追溯与纠正机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协商。
对于患者而言,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的医疗过程,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在手术前,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对可能的风险有所了解和预期。
同时,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任何疑问,应随时与医生和医院进行沟通。
对“开胸验肺”事件的哲学反思

追究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 、 新密市卫 生
防疫 站等相 关单位 和 人 员 责任 , 郑州市
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决定 。
200 9 年 8 月 1 日 , 张海超 “ 开 胸验 肺 ” 事件涉及 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公 司
相关责任人 员被处分 , 相关部门对该公
司罚 款 2 5 万 元 。
2 00 9 年 8 月 13 日 . 郑州大学第一
为尘肺 病 。
2 0 0 9 年 5 月 2 5 日 , 郑州 职业 病防
治所 的诊 断结 果 为 “ 无 尘 肺 0 + 期 (医 学
观 察)合并 肺 结 核 ” 。
2009 年 6 月 , 张海超主动爬上 手术
台“ 开胸验肺 ” 。
2 0 0 9 年 7 月 15 日 , 媒体介入 报道 。
200 9 年 7 月 23 日 , 郑州市振东耐
。社会观 察
一 、 事件始末
2 0 0 4 年 8 月到 2 0 0 7 年 10 月 ,张海
超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 司打工 。
2 0 0 7 年 10 月份 ,X 胸片显示 张海超
双 肺有 阴影 ;此 后 经 多家医 院检查 诊 , 断
其患有尘肺病。
2 00 9 年 1 月 , 北 京多家医 院确诊其
4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认 为 :人 民 群 众 是 实践 的主体 ,是历 史的创造者 。 这就要 求 我们在经 济建设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的思 想 , 把人 民 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 “ 开胸验肺 ” 事件的发 生 , 根 源在 于一 些 官员脱离 了群众 , 是 对人 的生命 的极端 漠视 。 “ 邻 里 失 火 , 自查 炉 灶 ” , 事故也 是 一 笔宝 贵 的财 富 。 在 实践 中 ,我们不 妨把 别人 身上 存在 的 问题 , 时 常与 自己 进 行一 下 对 号 入 座 , 认 真 防治类 似 的 隐患 和 苗 头 , 变事后 处 理 为预 先分析 。 只 有 变 被动整治 为主 动管理 , 见微 知著 防 、 微杜渐 , 才能把可 能发生 的各种事故问题 消灭 在萌芽状 态 。 【e 】
开胸验肺案例分析

开胸验肺案例分析开胸验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手术,用于检查和治疗胸部疾病。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开胸验肺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手术的重要性和应用。
患者,男性,45岁,因长期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右肺下叶有明显的实变,且伴有大量积液。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右侧胸腔积液和肺实变。
经过全面评估后,决定为患者进行开胸验肺手术。
手术当天,患者在全麻下被安置于手术台上,进行了标准的皮肤消毒和铺巾。
外科医生进行了右侧肋间切口,并逐层解剖至胸膜。
在切开胸膜后,发现右侧胸腔内积液较多,且有明显的胸膜增厚和粘连。
经过仔细分离,成功找到了病变部位,进行了肺组织的取材和活检。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送检的肺组织证实为腺癌转移灶,且胸腔积液为恶性胸腔积液。
根据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患者被诊断为肺腺癌晚期。
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讨论下,患者接受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和靶向治疗。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开胸验肺在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开胸验肺可以直接观察和取材病变组织,为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通过开胸验肺,可以及时清除胸腔内积液和病变组织,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疼痛。
最后,开胸验肺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开胸验肺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术前全面评估和充分沟通,术中严格操作和密切观察,术后及时处理并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总之,开胸验肺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手术,在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相信读者对开胸验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患者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避免更多的“张海超”出现维权尴尬,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需要尽快完善职业病鉴 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鉴定机构的法律监管
已于近日有国家卫生部派出一位司长带领专家组赴张海超所在地进行诊断,确诊为尘肺病三 期,相关部门表示就此事展开调查。
为维权求医,近两年来张海超花费近 9 万元的医疗费,早已债台高筑。耐人寻味的是,张海 超自知面对的是一家大企业,“我这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也深信在那个企业里与他有相同遭遇 的工友,还另有其人。这种“一个人在战斗”的公民形象,其痛感之深,情何以堪。
开胸验肺
张海超不服。几个月后,他拿着本来要做鉴定的 7000 多元在郑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 开胸肺活检。 他一度以为,只要把自己的胸膛打开,一切都会一目了然。
张海超回忆,最后的结果是,市委书记最后决定,“你也别纠缠了,也别要材料了,单位不 会给你出。我先给你走后门,你先去诊断吧。”于是,他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诊断。
“如果合并成别的,比如肺气肿,我当时就不会有那么大质疑了。”张海超回忆说,这两年 的求医过程中,他做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检查,肺结核始终是重点筛查对象,每项结果都显示成阴 性,且这些材料都提交给了职防所。此外,他还远赴北京,在北医三院、煤炭总医院这类具有资 质的职业病机构做过检查,有时甚至在一个医院挂两个号,就为了“多听听意见”。 “到最后, 意见都一致了,都说肯定是尘肺。”张海超至今仍旧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尘肺,还要按结核 诊治,这不是误诊吗?”
法定确诊
开胸验肺事件
这 个 真 实 的 故 事 令 人 心 碎 。张 海 超 的 被 迫 自 救 ,更 像 在 拿 健 康 甚 至 生 命 冒 险 ,赌 自 己 没 病 (肺 结 核 ),而 是 社 会 (郑 州 职 防 所 )有 病 (“ 误 诊 ” )。郑 大 一 附 院 的 诊 断 也 证 明 张 海 超 是 对 的 。不 幸 的 是,由于无权做职业病鉴定,该院的诊断只能作为参考,一切还要看郑州职防所是否会“持之以 恒”地继续“误诊”。据说,在开胸后张海超曾找过新密市信访局,答复是他们只认郑州市职防 所的鉴定结论。
第6页共8页
律师说法
开胸验肺事件
河南世纪通律师事务所的赵书瑞律师介绍了职业病诊断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后指出,职业病 鉴定的规定不利于职工举证,给我们劳动者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也就为后面的诊断治疗造成了阻 碍。另外在企业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方面也存在卫生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以致屡屡出现劳 动者在工作当中受到伤害的事情。
另一方面,则是法治与社会之阙如。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类似个案时有发生?为什么自救 者时常走投无路,不得不采取极端方式?为什么原本由全社会担负的自救成本,却要由一位孤苦 无告的农民承担?在人类还没有完全放弃“以暴易报”的思维前,人们在张海超身上也看到了一 种 “ 让 人 含 泪 的 暴 力 ” ,一 种 并 不 施 害 于 他 人 ,而 是 加 诸 自 身 的 暴 力 。为 证 明 自 身 清 白 (得 的 是 职 业病而非普通的传染病)而“开胸验肺”,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残”?
索赔之路
这个内向安静的小伙子觉得自己被企业欺瞒了。这时候,他已经被病痛折磨了两年
张海超
。他决定先确诊再索赔。不过,当他前往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求诊时,振东公司却拒绝出具有关 张海超的职业健康监控档案等相关材料。而这些材料是做职业病鉴定所必需的,缺了这些,职防 所拒绝作诊断。
无奈之下,张海超走上了上访之路。因去的次数太多,“信访办的人看见我,大老远就把玻 璃门关了”。到后来,新密市的市委书记先后接访了 3 次,张海超也没拿到完备的材料。
2009 年 6 月的一天下午,他异常平静地对麻醉师说:“麻烦您转告主刀大夫,把我开了胸之 后,要注意我那肺上到底是啥。” 5 个多小时后,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身 上缠着绷带的张海超醒来后,絮絮叨叨说了好多话。一名参与手术的大夫第一时间赶来告诉他: “我们已经看了,你那就是尘肺。”
此时的张海超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他早就弄清楚了《职业病防治法》 ,知道自己 可以通过依法申请鉴定对职防所的诊断作出评判。原本,他已经向郑州市卫生局申请鉴定,并且 在 2009 年 6 月 9 日上午带着卫生局的文件去找了鉴定委员会。
“职防所的几名工作人员却都劝我放弃鉴定。其中一个人说,想推翻我们那个结论,你是不 好办的。”张海超说,“我这才发现,鉴定委员会与职防所在同一栋楼里。” 不过,郑州市职防 所业务科长光在省否认了这个说法,他认为该机构工作人员不可能说这样的话。
职防所则有不同意见。他们更强调资质,面对媒体的采访,被授权的发言人光在省捧出一堆 用笔勾画过的材料,向记者们证明:其他医院作出的诊断不合法。 “我觉得就张海超这个事,是 一个向老百姓宣传普及相关知识的好机会。”他说。 据光在省介绍,尽管目前张海超一事是做鉴 定还是复检尚没有定论,但职防所非常重视。这几天,张海超当时在职防所内诊断的材料被重新 取出,所内专家以及省内专家一起进行了一次内部的会诊。 而一份《尘肺病理诊断标准》规定, 只有外科肺叶切除标本和人死后的尸体解剖才能作为参考依据,至于张海超的“开胸验肺”,被 特地注明不作为参考标准。
张海超
开胸验肺事件
张海超
张海超,河南省新密市工人。2004 年 6 月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 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作。工作 3 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 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得以被鉴定,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 求真相,这位 28 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悲壮之举揭 穿了谎言。 其实,在张海超“开胸验肺”前,郑大一附院的医生便对他坦承,“凭胸片,肉眼就能看 出你是尘肺”。
事后反思
由此,也就需要填补相关制度漏洞,把张海超们无奈的个人被迫自救,变成具有制度性保障的依 法“他救”,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比如,在用人单位不愿“自证其罪”的情况下,由政 府相关部门或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其罪,或实行“责任倒置”,并接受社会监督,使职业病患者及 时 进 入 法 定 诊 断 程 序 ;对 不 严 格 依 法 开 展 诊 断 工 作 ,害 怕 承 担 责 任 、回 避 矛 盾 ,甚 至 恶 意 “ 误 诊 ” 的职业病诊断机构,予以公开问责。
一周后,张海超给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打电话。“你们误诊了”,他对一名业务科工作人员 抱怨。 不料电话那头,职防所的工作人员冷冷地告诉他,开刀的医院“没有做职业病诊断的资 质”。
第3页共8页
开胸验肺事件
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病理学证据,就这样被轻易地否定了。不过,媒体记者抓住了这个 新闻,经过一番渲染,张海超的“悲怆之举”,引发了空前关注。
中文名:张海超 出生地: 国籍: 中国 职业:
河南 破碎工
简介
突患尘肺
法定确诊
开胸验肺
索赔之路
孰是孰非
前途未卜
案例分析
第1页共8页
事后反思 律师说法 获得赔偿 事件影响 媒体观点 网上工作室 相关责任人处理 简介
开胸验肺事件
张海超
张海超,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4 年 8 月至 2007 年 10 月在郑州振东耐磨有限 公司打工,做过杂工、破碎工,其间接触到大量粉尘。2007 年 8 月开始咳嗽,当感冒久治未愈, 医院做了胸片检查,发现双肺有阴影,诊断为尘肺病,并被多家医院证实,但职业病法定机构郑 州市职业病防治所下的诊断却属于“无尘肺 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即有尘肺表现。在 多方求助无门后,被逼无奈的张海超不顾医生劝阻,执著地要求“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 实患上了“尘肺病”。2009 年 9 月 16 日,张海超证实其已获得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各种 赔偿共计 615000 元。
突患尘肺
张海超第一次出现咳嗽、胸闷的症状是在 2007 年 8 月。起初当感冒治了很久,挨不住了,去 医院做了个胸片检查,发现双肺有阴影。此后,在河南省的许多大医院里,他相继排除了肺癌、 肺结核等可能,最终,有医生想到了“尘肺”。
第2页共8页
开胸验肺事件
张海超这才想起,可能是自己工作环境的问题引起的,因为在工厂他做过杂工、破碎工,其 间接触到大量粉尘。同村的张喜才也曾在该处打工。2006 年 9 月,张喜才被诊断为尘肺 2 期,过 了不到半年就死掉了。老乡的死当时并没有让张海超警觉。他觉得自己还年轻,更何况,早在 2007 年 1 月,自己曾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还到新密市卫生防疫站拍了胸片,后来也没听说有什么问 题。
第5页共8页
开胸验肺事件
来跑了 4 个月,直到 7 月 8 日,300 元才拿到手。而在媒体集中报道后不久,7 月 17 日晚上,一 位副镇长揣着信封走进张家,村支书进门就说,“镇领导看了相关报道拍案而起,很气愤,也很 伤感。说镇里先拿 1 万块钱给海超,先看着病,维持生活。”
现在的张海超正颓然躺在自家那间旧瓦房里。为了凑够这次的手术费,刚收的小麦当天就卖 了,父亲把 12 只绵羊也都卖了,然后又四处借钱。因为承担不起每天数百元的医疗费用,手术后 一周,他就不得不回到没有空调的家里养伤,每天让村卫生所的大夫输几瓶相对便宜的消炎药。 那条 15 厘米长的刀口暂时没有感染,却长满了痱子。
案例分析
具体到张海超之个案,一方面,表现为相关法律有漏洞可钻。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 规定,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病人的职业史,分析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然而,从实际效果看,用人单位很少愿意“自 证其罪”。如有医生指出,“得了职业病,还得单位开具证明才能鉴定,说是让高污染企业凭良 心办事,其实恰恰给企业留下了能钻的空子”。在切身利益面前,企业良心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