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余晓琴-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及要点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国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
其中,真菌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危害物质。
因此,对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就对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讨论。
一、真菌毒素简介真菌毒素是由真菌合成的,具有一定毒性的天然化合物。
在我国,农作物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和致癌物质黄麴酸等。
它们都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肝癌、胃肠道疾病等。
二、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对多种真菌毒素同时进行检测。
但是,液相色谱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存在共淋巴机能和缺乏标准物质等。
2、毒素联合酶法毒素联合酶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敏感度高等特点。
同时它也能对多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和鉴定。
3、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化学分离与检测真菌毒素的通用方法,主要用于含量较低的环境或食品污染样品中真菌毒素分析。
然而,气相色谱法存在检测范围和方法的升级需要等问题。
4、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多种真菌毒素检测,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等特点。
但是,质谱法也存在样品制备诱因较高和高成本等问题。
三、真菌毒素的检测建议1、在生产环节注重卫生和检测最好的方法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防止食品被真菌感染。
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
2、了解真菌毒素的来源和成因了解真菌毒素的来源和成因有助于在食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防止真菌污染。
3、选用适当的检测方法由于不同的真菌毒素在不同的检测方法中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在进行检测和分析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四、结论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检测真菌毒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考虑不同的检测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可靠和有效的检测结果。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中的真菌毒素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真菌毒素是由霉菌等真菌生产的有毒化合物,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如谷物、坚果、蔬菜和肉类等。
这些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以引发食物中毒,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
因此,研究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十分重要。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与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包括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方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等。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方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联用,通过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高技术水平的操作人员,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食品检测。
免疫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抗体与检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测定结合物的含量来判断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存在。
免疫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食品检测。
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基于免疫分析法的商业试剂盒,可以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然而,免疫分析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特异性较低、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等。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兴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分子与检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测定检测物与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变化来检测真菌毒素的存在。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便携、实时监测的优点,并且可以在食品生产现场进行检测。
目前,已经研发出许多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如基于DNA、RNA、抗体和酶等的生物传感器。
这些生物传感器在真菌毒素的检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应用。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正在被研究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与分析,如纳米材料和微流控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成本的优点,有望成为未来真菌毒素检测的重要方法。
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方法

残留 限量
免疫化学分 析方 法, 是 利用抗 原和 体 按不同的步骤 与酶标板表面的抗原反
目前 世界上有1 0 0 多个国家或地区 抗体 的特 异性 反应 为基 础建 立起 来 的 应。 用洗涤的方法使酶标板 上形成 的抗
已经制定了 食品和饲料中 真菌毒素的限量 特异 性高 、 灵敏 度 高、 成 本低 . 对 操作 原一 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 最 后结
直 是制 约真 菌毒 素与人 类疾 病研 究 进 亲和 柱 ( 1 mmu n o a 素典型检测方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I A C ) 、 法包括 : 高 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毛细 管 电泳法 、 液质联 用法等 。 随着科 技 的进 步. 也衍生 出了其他 各种检 测方 化 学 发 光 免 疫 分 析
具 有灵敏 精确 的优 点 , 但普遍 存在 着
维德维康真菌毒素检测解决方案
e . 倒掉板孔中液体 在每孔加入洗涤
以黄曲霉毒素M1 为例介绍维德维康 工作液 充分洗涤4 次;
f 倒 掉 板 孔 中液体 将 酶标 板 倒 置 于
成本 昂贵 操作 繁琐、 人员要求高 耗 费 食品中真菌毒素解决方案 :
s t r l P . 1 C A
,
也 称L a t e r a l —
f I O W C O I I O i d aI g OI d —
主要检 测方法
b a s e d i m mu n o a s s a y
,
俗
食 品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称胶 体金 试 纸条 ) 、 免疫
订了 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 在一定程度上
L i n k e d I m mu n o s o r b e n t As s a y
《食品中真菌的检验》PPT课件

h
16
• 4.将加了样的检验纸片每15片叠放在 一起,放入自封袋中,平放在28-35℃ 培养箱内培养48-72小时。5.霉菌和酵 母菌在纸片上生长后会显示蓝色斑点, 霉菌菌落显示的斑点略大或有点扩散, 酵母菌落则较小而圆滑,许多霉菌在培 养后期全呈现其本身特有的颜色。选择 菌落数适中(10-100个)的纸片进行计 数,乘以稀h释倍数后即为每克(17 或毫升)
h
14
• 2.一般食品选3个稀释度进行检测,含菌 量少的液体样品(如食用纯水和矿泉水等) 可直接用原液检测。将检验纸片水平放台 面上,揭开上面的透明薄膜,用灭菌吸管 吸取样品原液或稀释液1mL,均匀加到中央 的滤纸片上,然后轻轻将上盖膜放下,静 置5分钟。
h
15
• 3.用手指先沿方格区边缘刮一下, 防止水外流,然后再在中间轻轻推 刮,使水分在纸片方格区内均匀分 布,并将气泡赶走。右送检。小量存粮可使用金属小勺采 Nhomakorabeah
3
h
4
二、操作要点
(一)、采样
• 2、海运进口粮的采样:每一船仓采取表层、 上层、中层及下层四个样品,每层从五点 取样混合,如船仓盛粮超过10000t,则应 加采一个样品。必要时采取有疑问的样品 送检。
h
5
h
6
二、操作要点 (一)、采样
3、谷物加工制品(包括熟饭、糕点、面包 等)、发酵食品、乳及乳制品以及其他 液体食品,用灭菌工具采集可疑霉变食 品250g,装入灭菌容器内送检。
3、取1mL1∶10稀释液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
h
10
(三)、培养
倒置于25-28℃温箱中,3d后开始观 察,共培养观察5d。
(四)、计数报告
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 数(稀释度选择和菌落报告方式参考菌 落总数的测定)
食品真菌毒素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食品真菌毒素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食品真菌毒素是指由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这些毒素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如谷物、坚果、水果和蔬菜等。
食品真菌毒素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开发出有效的食品真菌毒素检测与控制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真菌毒素的检测技术食品真菌毒素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技术被应用于食品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基于免疫学原理的ELISA检测技术。
该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与真菌毒素结合,从而定量测定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快速,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高成本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另一种检测技术是基于质谱分析的方法。
质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食品样品中的特定离子质量来确认真菌毒素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
然而,该方法的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等新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些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而且可以实现对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
然而,这些新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改进。
二、食品真菌毒素的控制技术除了检测技术,控制食品真菌毒素的产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有几种主要的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
一种有效的控制技术是通过优化食品加工和保存条件来减少真菌毒素的产生。
例如,在谷物储存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措施来防止真菌的生长和毒素产生。
此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高温处理和消毒等方法来杀灭真菌并降低毒素的含量。
另一种控制技术是使用物理方法来去除或降低真菌毒素。
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等物理方法来杀灭真菌和分解真菌毒素。
此外,一些吸附剂和纳米材料也可以用于吸附和去除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一、前言真菌是微生物中的高等生物,是一类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叶茎,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微生物。
自然界中的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用来加工食品,但在特定情况下又可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
有些真菌本身不仅作为病原体引发人类疾病,其代谢产物真菌毒素(mycotoxins)也对人及动物造成危害。
真菌毒素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人畜进食被其污染的粮油食品可导致急、慢性真菌毒素中毒症。
1.1粮食中典型的真菌毒素1)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和程度随地理和季节因素以及作物生长、收获、贮存的条件不同而异,粮油作物在收获后、贮藏期以及加工后都能受到产毒菌株污染,有时早在作物收获前就已受到了产毒菌株的污染。
1960年在英格兰南部和东部地区,十几万只火鸡因食用发霉的花生粉而中毒死亡。
剖检中毒死鸡,发现肝脏出血、坏死,肾肿大,病理检查发现肝实质细胞退行性病变及胆管上皮细胞增生。
研究发现火鸡饲料中的花生粉含有一种荧光物质,是导致火鸡死亡的病因,并证实了该物质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故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2)赭曲霉毒素最初是从南非的赭曲霉毒株中分离出来的,由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洋葱曲霉(Aspergillusalliaceus)、鲜绿青霉(Pencilliumviridicatum)、徘徊青霉等代谢产生,包括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赭曲霉毒素A是其中毒性最强的物质,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天然污染物。
在一些国家的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率可达2%~30%。
该化合物主要表现为肾脏毒性。
在巴尔干地方性肾病流行区,6%~18%人群的血液中能检出赭曲霉毒素A。
3)展青霉毒素(Pat),又叫棒曲霉毒素和珊瑚青霉毒素,主要是由棒曲霉(Aspergillusclavatus)、扩展青霉(Pencilliumexpansum)、展青霉(Pencilliumpatulium)、曲青霉(Pencilliumaspergillus)等代谢产生的一种免疫抑制剂。
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分析检测T logy科技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中检环贸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供稿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物,它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和饲料中,对人类和动物有害。
一种真菌可能产生多种毒素,多种真菌可能产生同一种毒素。
通常粮食或饲料中的真菌毒素并非单独存在,可能以一种或数种毒素为主,当不同毒素同时存在时,真菌毒素的毒性有累加效应(如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但并非是相加或相乘的关系。
真菌毒素的毒性变化很大,它取决于毒素的种类、数量、摄入量、持续摄入时间、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卫生、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了400多种结构不同的真菌毒素,其中已经被分离鉴定的有2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和T2/HT2毒素等。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天然物中致癌性最强的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也是世界各地农产品及食品中最易受其污染的一种真菌毒素。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谷物供应的25%受真菌毒素污染,这些真菌毒素会通过被污染的谷物、饲料和由这些饲料喂养的动物所提供的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们的食物链,从而对人畜表现出致癌性、遗传毒性和致畸性。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个国家规定了粮食中主要真菌毒素的限量,我国GB 2761-2011也明确规定了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
因此,准确检测真菌毒素含量的技术手段变得极为重要。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比较经典且已经形成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予以实施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质联用法(LC-MS)、薄层层析法(TLC)、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检测条法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定量检测的主要方法,其检测过程一般包括样品粉碎、提取、过滤、净化和进样分析等步骤。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课件

03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 和影响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
自然污染
某些食品在生长、收获或储存 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适宜, 可能会自然滋生真菌,进而产
生毒素。
加工过程
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不严格控 制卫生条件,可能导致真菌污 染。
包装材料
部分包装材料可能含有真菌生 长的营养成分,导致食品在包 装后被污染。
运输和储存
03
04
2.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和种类
3.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05
06
4. 预防和控制真菌毒素的措施
02
真菌毒素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真菌毒素
01
02
03
真菌毒素
是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 产物,可在食品中产生,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威 胁。
产生条件
适宜的加严格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 ,保护消费者健康。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 将有更加有效的技术和方法用于控制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期待
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 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赭曲霉素
总结词:肾脏损害
详细描述:赭曲霉素是一种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粮食、油料等农产品。赭曲霉素具有肾脏毒性,长 期摄入高剂量的赭曲霉素会导致肾脏损害,甚至肾衰竭。
展青霉素
总结词:神经毒性
详细描述:展青霉素是由青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主要污染水果、果汁和酒类等食品。 展青霉素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摄入高剂量的展青霉素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 钝等症状。
不适当的温度、湿度等储存条 件,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有利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浓缩
•抗原被洗脱下来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净化
•测定
•净化效果:耗材验证(载量,净化效果等)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现状
食品真菌毒素不合格突出情况
•总局关于2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16年第 49号):薯类及膨化食品不合格样品1批次:北京锅 巴油炸膨化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检出值为 25.1μ g/kg,标准为20μ g/kg,超标0.3倍。 •总局关于2批次花生油不合格的通告(2016年第9 号):一级压榨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检出值为 79.8μ g/kg,标准为20μ g/kg,超标3.99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5批次花生油不合格 的通告(2015年 第90号):赛金河压榨纯正花生油、 浦生压榨一级花生油、晟凯纯正花生油、惠景园花 生油、晟美鲜顶级纯正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不符合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2、定量法 定量法一般有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以及经典的薄层 色谱法(TLC)等。其中 ,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或紫外检测器法 (HPLC)因其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自动 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国际上得到了最为广泛 的使用。 •3. 确诊法 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 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在多反应 离子监测模式(MRM)对食品中真菌毒 素污染进行检测。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净化
•测定
•采样:采样步骤是真菌毒素检测中最大的变异或误差来源。
•原因:被污染的颗粒在大宗产品中的分布不均匀,尤其是 农产品,少部分颗粒收到真菌毒素污染,但却含有较高的真 菌毒素含量。 •处理:提高采样量能有效降低采样环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7年食品安全国家抽检计划中包含GB 2761中所有真 菌毒素。涉及食品品种有: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罐头、酒类、粮食加工品、乳 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 水果制品、速冻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调味品、 饮料、婴幼儿配方食品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净化
•测定
美国USDA-GIPSA在黄曲霉毒素检测程序手册中规 定了不同批次类型谷物和谷物产品中黄曲霉毒素 检测的最小扦样量。 国际标准组织(ISO)2009年颁布的谷物和谷物制 品的扦样标准中还特别规定了真菌毒素检测时的 扦样程序,被欧盟等同采用。
食品中真菌毒素指标检测关键点 及案例分析
2017年3月
主要内容
1
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现状
2
3 4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概述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案例分析
一、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现状
抽检监测常见真菌毒素类型
•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B2、G1、G2 •黄曲霉毒素M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 •展青霉素(棒曲霉素) •赭曲霉毒素A •玉米赤霉烯酮 •伏马毒素 •T-2毒素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净化
•测定
•多功能净化柱原理
填充材料为反相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及阳离 子交换树脂的混合材料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样品
•净化
•洗涤
•测定
•洗脱
•免疫亲和柱原理
填充材料为结合有真 菌毒素特异抗体的树 脂
真菌毒素抽检中应注意什么?
•方法选择 •实验安全 •实验操作要点 •食品分类判定 •样本污染不均匀 •不合格原因分析排查 •区域性,季节性,品种等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方法选择
•第三法
•第四法
•第五法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方法选择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安全
pH值。 •溶剂系统:
•温度:
•提取方式: •食品基质: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净化
•测定
•除去干扰杂质,保留待测组分
真菌毒素含量低,前处理多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柱进行富集净化。 净化柱:谷类、豆类及种子类
免疫亲和柱:香辛料、加工食品、其他多功能柱净化不充分的样品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人机料法环 •人:标准培训;检验技术掌握;人员防护; •机:方法的选择;分方法讲解。 •料:不同公司免疫亲和柱使用时要看说明,以便达到最好 的效果;免疫亲和柱柱效,每批次都要验证,批间差异, 载量和亲和效果;固相萃取柱:柱效和载量;酶联免疫试 剂盒:批间差异,比对及阳性验证。标准品不同品牌和类 型的比较; •法:方法适用范围;酶联免疫筛查;基质干扰,条件随色 谱柱检测效果调整;不同方法比对; •环:独立区域操作
一、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现状
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
•规定真菌毒素种类: 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M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展青霉素 赭曲霉毒素A 玉米赤霉烯酮
•
一、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现状
食品真菌毒素抽检不合格情况
•2016年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中,生物毒素污染 占不合格样品的1.1%。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小麦粉中的黄 曲霉毒素B1连续三年抽检合格,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B1抽检合格率三年逐年提高。
以黄曲霉毒素B1为例:
1)强致癌性物质,使用时应谨慎,建议选用液体标准品。 2)实验使用的器具,前处理使用的小柱,样品等,丢弃或者清洗前应使用浓度为 0.5-1.0%(v/v)的次氯酸钠浸泡2小时以上。 3)从洗脱液除去溶剂时,有时黄曲霉毒素会附着在容器上,建议使用硅烷处理过的 容器。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食品真菌毒素不合格突出情况
•
一、我国食品中真菌毒素现状
总局有关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风险解读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类(AF)
•黄曲霉毒素B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 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饲 料真菌毒素法规报告中显示,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规定以外,全球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的限量范围为1-20ppb,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围为 0-35ppb。
食品基质复杂,干扰成分各异 涉及食品品种,样品制备有差异 批量检测耗时,检验系统维护 过程控制加强,防控漏判误判 检测方法更新,方法证实要求 样本均匀性问题,复检风险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参考的标准及法规
GB5009.1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征求 意见稿) GB/T27404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 化检测 GB/T32465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内部质量 控制要求 GB/T6379系列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 欧盟及CAC相关指南
真菌毒素理想的检测方法,应该是先 进、快速、灵敏、准确、经济、简单、 安全的。 真菌毒素实验室检测方法一般分为 1、快速筛选法 2、定量法 3、确证法
•1. 快速筛选法
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普遍的真菌毒素 快速筛选法有荧光光度计法和酶联免疫 法。前者常常结合免疫亲和柱净化使用 ,是美国AOAC的标准检测方法,以黄 曲霉毒素检测为例,它可以 检测黄曲霉 毒素总量达到2ppb以下,符合欧盟的指 令要求。缺点:假阳性率高。
二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概述
•主要使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薄层色谱法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液相色谱法及液质串联法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间接ELISA法 •荧光光度法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项目检测
•花生及其制品? •瓜子? •豆瓣酱?(辣椒原料,工艺?) •复合调味料? •蒸肉米粉? •芝麻酱? •普洱茶? •牛奶(黄曲霉毒素M1)?
•应用篇
含黄曲霉毒素样品
玉米、花生、花生油,坚果和干果(核桃、杏仁)、大米 、其它食用油 其它粮食(麦类、面粉、薯干)、发酵食品(酱油、食用 醋、豆豉、腐乳制品)、淀粉类制品(糕点、饼干、面包 、裱花蛋糕) 牛乳及其制品、黄油、新鲜猪组织(肝、肾、血、瘦肉)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净化
•测定
颗粒样品的粉碎和进一步混合非常重要。
例:GB5009.22-2016项下规定了样品采样量及制备方式
三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的难点和关键点 实验操作要点
•采样制备 •提取 •净化
•测定
•影响因素
•待测毒素的性质:提取酸性真菌毒素,通常需提高溶剂体系中水相
二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概述
标准整合更新: 1. 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 G族的测定 2. GB 5009.2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 测定 3. GB 5009.2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杂色曲霉素的测 定 4. GB 5009.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 定 5. GB 5009.11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 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 6. GB 5009.1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7. GB 5009.1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 8. 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 测定 9. GB 5009.24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