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组织流线图

合集下载

单元7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

单元7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原则
合理安排售车站售检票、出入口及楼梯的 位置, 行人流动路线简单明确, 尽量减少客 流交叉、对流。
完善车站内外乘客导向系统的设置, 使乘 客快速分流, 减少客流聚集和过分拥挤的 现象。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原 则
3. 乘客能够顺利地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换 乘 过程中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要严格分开,以 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的行驶不受干扰。 4. 满足换乘客流方便、安全、舒适的基本要 求。如: 适宜的换乘步行距离、恶劣天气下的 保护、全天候的连廊系统,对残疾人专门设计 无障碍通道;又如适宜的照明、开阔的视野以 及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等。
七.客运组织设备、设施的运用
1.自动扶梯的运用 2.导流辅助设施的运用
7.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客流组织 办法
一.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 1.按照换乘地点的不同划分
1 付费区换乘 2 非付费区换乘
2.按照线路走向和交织方式不同 划分
2.按照线路走向和交织方式不同 划分
1 站台直接换乘。 2 站厅换乘。 3 通道换乘。 4 站外换乘。 5 组合式换乘。
单元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
教学目标:
1.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原则。 2. 掌握车站日常客流组织的办法。 3. 掌握车站大客流组织办法。 4. 掌握车站疏散程序中站务人员作业程序。 5. 掌握车站清客程序中站务人员作业程序。 6. 建议学时: 12学时
7.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概述
四.换乘站客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1)换乘行走距离

指乘客完成整个换乘过程行走的平均距
离。换乘行走距离小, 换乘效率高, 反之亦然。
(2)换乘时间

指乘客在站内完成换乘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包

交通建筑设计原理(火车站)

交通建筑设计原理(火车站)

2
流线组织的原则
组织流线以进站和出站分开为基本原则;旅客流线 与车辆流线要分清;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要分开;一 般旅客与贵宾和专用旅客要适当分开;职工出入口与 旅客出入口也要分开。
3
流线设计的要点
流线设计首先要分清进出站的顺序,做到流线简捷、 通顺,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迂回,力求缩短旅客的 流程距离。
逐渐进入站房,进程较为缓慢、流量比较均匀,持续时间长。
(2)出站交通流的特点:人流密集,时间集中,要求短时间内快速 疏散。但出站交通流有间隔性。
2、广场交通组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处理好广场和城市干道的连接
a. 控制广场通向城市道路交叉道口的位置、数量和开口宽度。 ① 广场通向城市道路的交叉道口,一般不宜超过2-3处,且两个 相邻的道口之间 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组织车流交织,避 免交叉。如下图所示。
(宽)
电车
小汽车
2.45
(宽)
2.0
(宽)
11.00
(长)
14.75
(长)
5.70 (长)
单位 占地面积 (㎡)
170 —— 220
200 —— 250
25
占地面积包括停车运输和中间通道 三部分合成计算
1.2.2 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
1、广场流线的组成及活动特点
(1)进站交通流的特点:分散的各种人流车流从城市道路陆续到达广场,
概述
交通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职能和形式的变化不 仅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兴衰有很大的关系,而且 也和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密切相连。 19世纪到20世纪初,铁路运输事业十分发达,尤 其是长途客运和货运业务,使铁路客运站的建设日臻 成熟。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起,由于经济、技术结 构的变化,汽车、飞机和铁路展开了竞争,由于城市 规模的不断发展,铁路客运站的效率相对变低,再加 上本身的一些经营和管理问题,使得铁路运输业在欧 美等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开始衰落。与此同时,公路 运输业却伴随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而兴盛起来。尤其 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公路运输在速度上也赶了上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精选全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精选全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第三节 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
人在建筑物内部的活动,物在内部的运用, 就构成建筑的交通组织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相互的联系,二是彼此的分隔。合理的交 通路线组织就是既要保证相互联系的方便、简 捷,又要保证必要的分隔,使不同的流线不相 互交叉干扰。
一般讲,总是将荷载大,人流多的部分布置在下,而 将荷载小,人流量少的置于上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c. 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流线方式: 即既在平面上划分不同的区域,又按层组织交通流 线,常用于规模较大,流线较复杂的建筑物中。
流线组织方式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 基地条件及设计者的构思来决定。一般中小型公共建 筑,人流活动比较简单,多取水平方向的组织;规模 较大,功能要求比较复杂,基地面积不大,或地形有 高差时,常采用垂直方向的组织或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的流线组织方式。
首层平面图) 需有一定数量的文字说明。
交稿时间:6月24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二、交通流线组织的要求
人是建筑的主体,各种建筑物的内外部空 间设计与组合都要以人的活动路线与人的活动 规律为依据,设计要尽力满足使用者在生理上 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因此应当把“主要人流 路线”作为设计与组合空间的“主导线”。根 据这一“主导线”把各部分设计构成一连串的 丰富多彩的有机结合的空间序列。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⑷ 流线组织与出入口设置必须与室外道 路密切结合,二者不可分割,否则从单体平 面上看流线组织可能是合理的,而从总平面 上看可能就是不合理,或者反之。
三、流线组织的方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建设项目地下车库交通组织流线图

建设项目地下车库交通组织流线图

CD
图例
E二3 ’4-咽
小型车位 人防车位 车行流线
说明:
1该项目共设有停车位2723 个, 其中地面停车位122个, 地下停车位2601个。
2.项目共设有两层地下停车 库。
3.地下车库内, 组织双向的 通道宽度均不小于6m, 组织 双向的直线型坡道宽度均不 小于7m, 组织单项的通道和 坡道的宽度均不小于徊, 车 辆转弯半径均不小于6m, 符 合规范要求。
单位名称
COIIPAI\YN/.J旺
项目名称
川剧>CT F飞也豆
建设项目地下车库负 一层机动车交通组织流线图
图号Βιβλιοθήκη 11Dl<.\WI览阳
口u

Mm 恻川
坡道2:该坡道宽7.7m, 连接地下车 库负二层和地下车库负一层, 组织
车辆双向通行, 满足规范《车库建 筑设计规范2015》 4.2.10的要求。
坡道1:该坡道宽8. 1m, 连接地下车 库负二层和地下车库负一层, 组织 车辆双向通行, 满足规范《车库建 筑设计规范2015》 4.2. 10的要求。
坡道3:该坡道宽8.0m, 连接地下车 库负二层和地下车库负一层, 组织 车辆双向通行, 满足规范《车库建 筑设计规范2015》 4.2.10的要求。
G)
图例
E二3
”.......
小型车位 人防车位 车行流线
说明:
1该项目共设有停车位2723 个, 其中地面停车位122个, 地下停车位2601个。
2.项目共设有两层地下停车 库。
3地下车库内, 组织双向的 通道宽度均不小于6m, 组织 双向的直线型坡道宽度均不 小于7m, 组织单项的通道和 坡道的宽度均不小于4m, 车 辆转弯半径均不小于6m, 符 合规范要求。

建设项目内部地面交通组织流线图

建设项目内部地面交通组织流线图
注 E 参考依据《汽车库建筑设 计规范》、 《西安市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 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等.
单位名称
"""田 ...
项目名称 "'""πE皿
建设项目规划总平面图
。1
日期
人行出入口1:人行出入口1宽度为50.0m,专供 行人使用,组织双向通行,满足规范《民用建筑 设计统-规范》4.1.5和《城市交通设计导则一 征求意见稿20150731》4.3.6要求.
2.项目内部道路双向行驶道路 宽度不小于7m、单向行驶道路 宽度不小于4r叫转弯半径均不 小于伽,符合规范要求。
3.项目共设有2723个停车位, 其中地上122个,地下2601个。 东、 西、 北侧地下车库出入口 宽度均都为胁,符合规范要 求。
4.根据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口 的设计及地上消防区域设置情 况进行流线组织, 具体形式如 固所示.
4.根据建设项目机动车出入 口的设计及地上停车设置区 域进行流线组织, 具体形式 如图所示。
单位名称
aJll'AIT IWB
项目名称 "'""πE皿
建设项目内部机动车组织图
06 日期
←一

图例
bci �刷刷
道路
ITTI 绿化用地 E:3 脑棚
E3 用脚匮困地面停辅
E丑幽中线 [£]出入口 医三3 消防帧面 E二3 现棚
|单"位""名..称•
” | 项目名称 IOJl!C'I E幽E
建设项目对外出入口组织分析图
国号
05
日期
←一
言-一-一瓦一再一-了一百

图例
bci �规划翻
道路
Eill 绿化用地 E:3 旧轮麟
E3 用地界线 圆圆地面停车场

旅客站房

旅客站房

流线疏解
• 2.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空间上立体疏解
• 一般将进站流线安排在上层,出站流线安排在下层 • 优点: 避免了各种进出站流线在站房内的交叉,大大方便了进出 站客运组织,而且在站场内以及站前广场上各种流线的交 叉也得到了很好的疏解。 • 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线侧式大型双层客运站房。
流线疏解
• 3.主要进出站流线平面错移、空间跃层式疏解
横向排列候车布置
纵向排列候车布置
客运站房
横向排列候车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旅客候车分 区明确,便于管理,易维 持候车秩序,但旅客步行 距离较长,当旅客聚集量 大时采用。
客运站房
纵向排列候车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旅客步行距 离短,分区明确,旅客在候 车室内无需往返走行,易维 持候车秩序,旅客聚集量大 时可以采用。
北京西客站
采用主、副站房配合相应的站前广场和高架候车 厅的布置形式。北站房为主站房,采取综合楼形 式,分主楼、东西副楼和东西配楼。主楼主体采 用门形结构,其上耸立有四角三重檐尖塔。设有 售票厅、贵宾候车室、乘务员公寓及商业用房等 。东西副楼设行包房、商业、旅馆及部分生活用 房。 南站房为副站房,包括主楼、行包房和信号楼, 主楼设有旅客用房和地区售票中心。
• 北广场位于北站房综合楼北侧,呈650米×70 米带状区域,总占地约5.2万平方米。地面层自 西向东分别为社会车停车场、站前广场、公交 首末站,其地下部分均为停车场,有通道直接 与北站房地下二层连通。站前广场东西两侧各 有螺旋车道通往地上二层平台与北站房的二层 进站大厅连通。东、西人行钢桥往北跨越马路 分别与主楼相对的中裕和瑞海二座大厦相连, 往南至二层平台进站大厅。
客运站房
2.售票处 售票处通常要求布置在旅客流线中靠前且旅客易于找到的明 显地方。 (1)设在综合候车室内 (2)设在营业厅内 (3)在站房外单独设置

报审图纸设计要求

报审图纸设计要求

各阶段报审顺序图规划意见书设计方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无图纸、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人防报审消防报审园林报审交通报审一、报审规划意见书:1. 审批同期:28个工作日(受理时间:每周一至五全天)2. 图纸规格:A33. 图纸及文件要求:1)二地权属证明文件2)建设单位对拟建项目情况的说明1份(也可由设计单位写)3)总平面图一份(1:1000或1:500)4)地形图1份(1:1000或1:500,用铅笔画出用地范围)4. 注意问题:1)地形图为测绘院所购蓝图。

2)说明工程位置,标明规划建筑与四周建筑之间的间距、高度及经济技术指标。

3)报审表中设计单位一栏可以不盖章。

报审设计方案:二、1. 审批周期:处审17个工作日,委审30个工作日,对外接待日为每周二、四上午。

2. 图纸规格:A3图纸,二份。

总平面加盖报审章及注册章。

3. 图纸文件要求:(先填日报表并加盖报审章或公章)1)计划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其它计划批准文件1份(不装订)。

2)规划意见书及附图1份(复印件,不装订)。

3)A3图纸,二份。

①设计说明②总平面图(1:1000或1:500)③各层平面图,各向立面图,主要剖面图(1:100或1:200)④透视图(或模型)⑤日照分析(满足冬至1小时,大寒2小时日照)⑥交通分析报告(按规划意见书要求确定是否提供)4. 注意问题:1)总平面为以现状地形图为底的蓝图,用地坐标及尺寸要准确无误。

建筑与四状的关系(性质、层数、距离)标注清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要齐全、准确,建筑物要有编号及高度。

各种配套设施用房要标明并不遗漏(如开闭站、配电室、垃圾楼、热力站及燃气调压站等)。

地下及挑出部分用虚线表示。

2)平面图要注明外包尺寸,并与总平面一致。

每层应有建筑面积及比例。

整个面积的统计要准确。

3)立面及部面图的建筑高度要标注清楚(包括退台部分),并与总平面相对应。

标注各部分材料及色彩。

4)建筑高度不超过规划意见书的10%,并小于3米。

南坪商圈道路交通及交通流线改善设计

南坪商圈道路交通及交通流线改善设计

南坪商圈道路交通及交通流线改善设计一、设计对象概述1.道路交通及交通流线定义“交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在道路设计领域,交通流线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单向交通流的运行轨迹线。

行人,车船,货物,在研究范围内流动的轨迹称之为交通流线。

2.交通流线的组成要素交通流线的组成要素:交通方式、流量(单位时间)、流向(单向、双向)、流距、流速等。

根据调查,南坪商圈的交通方式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流量大概为3500辆/小时;流向为单向;平均流速20km/h。

3.道路交通范围南坪商圈的道路网范围为东起响水路,西到万寿路,南到南城大道,北至南坪东-南坪西路。

整个商圈的交通是一个大循环套着两个小循环,大循环是响水路—南坪东路—南坪西路—万寿路—南城大道—响水路。

小循环是响水路—南坪东路—南坪南路—响水路。

另一个小循环是南坪南路—南坪西路—万寿路—南城大道—南坪南路。

南坪商业圈的交通版图就像一个斜“中”字,就是江南大道、南坪南路穿过由这四条路形成的环道。

其中万寿路、南坪东路、南坪西路、响水路和南城大道是主干道,而江南大道是快速路。

如下图所示(黄色路网区域):图1-3-1 南坪商圈道路网图二、现状问题分析1.南坪现状交通总体情况南坪的商圈实行的是单向交通,为了有效疏解城市干道交通压力,因而实施单行交通组织,充分发挥微循环交通网络效率。

从降低干道及微循环道路饱和度的目标出发,考虑最大期望饱和度的限制要求。

商圈行驶方向是顺着整个商圈逆时针运行。

在大循环中套着两个小循环,其中的主要流量是大循环。

现状交通流线图如下:图2-1-1南坪商圈车辆行驶方向图南坪商圈交通量分布随着道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重庆南坪城市道路交通运行速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低下。

为了更好的了解南坪商圈的流量分布,笔者在本次设计期间对南坪商圈主要路段只要交叉口的流量进行了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