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投入产出模型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谢识予分章练习题

《计量经济学》谢识予分章练习题

《计量经济学》谢识予分章练习题计量经济学分章练习题第⼀章习题⼀、判断题1.投⼊产出模型和数学规划模型都是计量经济模型。

(×)2.弗⾥希因创⽴了计量经济学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3.丁伯根因创⽴了建⽴了第1个计量经济学应⽤模型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4.格兰杰因在协整理论上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5.赫克曼因在选择性样本理论上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名词解释1.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的⼀个分⽀学科,是对经济问题进⾏定量实证研究的技术、⽅法和相关理论。

2.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个或⼀组⽅程表⽰的经济变量关系以及相关条件或假设,是经济问题相关⽅⾯之间数量联系和制约关系的基本描述。

3.计量经济检验,由计量经济学理论决定的,⽬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

通常最主要的检验准则有随机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和异⽅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4.截⾯数据,指在同⼀个时点上,对不同观测单位观测得到的多个数据构成的数据集。

5.⾯板数据,是由对许多个体组成的同⼀个横截⾯,在不同时点的观测数据构成的数据。

三、单项选择题1.把反映某⼀单位特征的同⼀指标的数据,按⼀定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排列起来,这样的数据称为( B )A. 横截⾯数据B. 时间序列数据C. ⾯板数据D. 原始数据2.同⼀时间、不同单位按同⼀统计指标排列的观测数据称为( C )A.原始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C.截⾯数据 D.⾯板数据3.不同时间、不同单位按同⼀统计指标排列的观测数据称为( D )A.原始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C .截⾯数据D .⾯板数据 4. 对计量经济模型进⾏的结构分析不包括( D )A .乘数分析B .弹性分析C .⽐较静态分析D .随机分析 5. ⼀个普通家庭的每⽉所消费的⽔费和电费是( B )A .因果关系B .相关关系C .恒等关系D .不相关关系 6. 中国的居民消费和GDP 是( C )A .因果关系B .相关关系C .相互影响关系D .不相关关系 7. 下列( B )是计量经济模型A .01i Y X ββ=+B .01i i Y X ββµ=++C .投⼊产出模型D .其他 8. 投资是( A )经济变量A .流量B .存量C .派⽣D .虚拟变量 9. 资本是( B )经济变量A .流量B .存量C .派⽣D .虚拟变量 10. 对定性因素进⾏数量化处理,需要定义和引进( C )A .宏观经济变量B .微观经济变量C .虚拟变量D .派⽣变量四、计算分析题1.“计量经济模型就是数学”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不是数学式⼦,相⽐数学式⼦多了⼀个随机误差项,是随机性的函数关系。

第六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的边际分析

第六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的边际分析
图6-9中的(b),表示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如 何实现成本最小。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切点E是成 本最低点, 切点F是产 量最大点.
条件:MPx1 MPx2
P1
P2
x2
x2
等产量曲 线
E
等成本 线
F
O
x1 O
x1
(a)成本既定
(b)产量既定
图6—9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边际替代率递减 沿着等产量曲线,以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替代另一
种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下降,叫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等成本线 等产量曲线只是说明了生产者为获得一定产量而对要素投

20
100
5.375 5

25
121.875 4.375 4.875

30
135
2.625 4.5
第二节 单项变动要素合理利用
到底25-30之间的哪一点是使得利润最大的点? 该例的生产函数为:
y=3x+0.2x2-0.005x3 根据:yx'= Px / Py =9/3=3 解得: x=26.667 x=26.667是不是生产的第二阶段呢?同学们可以 自己去计算.
由于各种要素在生产中作用不同,要素价格也不同,它 们以不同的配合比例投入生产,经济效益也会不同。前 面说的第一种情况可以按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方法进行 分析,本节研究和分析的重点是第二种情况。
第三节 多项变动要素合理配合
成本最低(或产量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盈利最大的要素配置分析

产业关联分析

产业关联分析

(3)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横行与纵列的平衡关系:
总产出(Xi) =总投入(Xj)
由(5—2)式和(5—4)式可得:
= n X ij + Y i
(5n—5X)ji +Di +Vi +Mi
总横行的总j =产1 值和总纵列的总j产=1 值平衡关系
即方程组(5—5)中的n个方程(i=1,2,…,n)连加起来。
表6—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产出 投入
中间产品
产产 业 业 ……
12
产 业
n
小 计
物 质 消 耗
毛 毛 附 加 值
产业1 产业2
…… 产业n 折旧 劳动报酬 社会纯收入
总产值
X11 x12

x1n
X21 x22 …
x2n
……… …
xn1 xn2 …
xnn
D1
D2

Dn
V1
V2

Vn
M1 M2 … Mn X1 X2 … Xn
双向联系:先行产业部门与后续产业部门互为提供
产品的生产过程。如煤炭 电力。
多向联系: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
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又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 产过程。如煤炭 钢铁 矿山机械化 煤炭的生产过 程。
第6页,共55页。
6.1.3 产业关联类型
(2)按产业联系深度划分:
直接联系:两个产业部门间直接提供产品,
Xj
第25页,共55页。
5.2.4 投入产出模型
(2) 完全消耗系数
一种产品(j)的完全消耗是指它对某种产品(i)的直接消耗和全 部间接消耗的总和; j产业产品对i产业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就 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和,以 bij来表示

投入产出模型课程设计

投入产出模型课程设计

投入产出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学生能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特定经济系统的生产过程和相互依赖关系;3. 学生能运用相关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投入产出数据分析,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Excel等,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分享、交流、互助;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了解国家经济政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经济学知识领域的一门实用课程,旨在通过投入产出模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投入产出模型基本概念:包括生产部门、使用部门、中间消耗、最终需求等;2. 投入产出表的构成与解读:分析投入产出表的结构,掌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3. 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方法:学习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计算方法;4.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如产业链、区域经济、环境影响等;5. 教学案例:结合课本案例,讲解投入产出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6.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进行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第六章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第六章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第六章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简介第一节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简介1、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管理和统计资料主要是以行政区划来进行的,所以所谓地区投入产出模型,指的是按行政区划(省、市、自治区)为标准而编制的各种投入产出模型。

其编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地区生产的全貌2)了解本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3)为制订地区战略,加强地区综合平衡提供一种分析的工具4)能丰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内容5)可以反映某种经济政策对地区经济变化的影响2、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1)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调入、调出的数量所占比重较大,亦即调入、调出数量的变化将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增大。

因此,一般来说,在处理调入、调出的方式,与其全国模型中处理进出口的方式有所不同,即应该采用较为详细的处理方法来对待。

2)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中部门(或产品)的分类,应该比全国表更细。

正是由于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上述两个特点,使得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应相对全国表来说将更加复杂些。

3、地区投入产出表的表式1)简单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这个表与前面的典型投入产出表十分相似,只是在最终产品部分增列了调入与调出两栏,当然由于这种表式对调入、调出的处理过于简单,难以体现上述地区表的特点,因此,一般不太采用。

下面介绍这种表式:简单的地区价值投入产出表2)较详细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这种表式是典型的地区投入产出表,主要又两部分组成:一是反映本地区生产产品供本地分配使用及用于调出与进口的情况;二是反映从外地调入产品在本地的具体使用情况,这里既包括在生产中的使用情况(4部分),又包括用于消费与计量的情况(5部分)。

同时,1、4、6部分说明了本地区生产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3)全面反映地区调入、调出情况的表这种表式是在上述地区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调入产品的产地、调出产品的目的地也反映出来的表式。

通过它,可以为建立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或模型打下基础。

投入产出分析第六章 动态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第六章 动态投入产出表

投资品,资本系数
;第二类部门的产品不能用
作投资品,其对应的资本系数全为零。
因此B通常是奇异矩阵(不可逆)。
投入产出分析
2020/9/29
9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处理方法是通过行调整把B分成四块:
相应地,
由式(7)得: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由此得出: ❖ 解得:


根据上面两个公式可以逐年正向地推出所有规划年度的总产出向量。
➢ 此外,还可采用正向和反向同时推算,通过调整中间某个 年份的参数使之联结的办法进行求解。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动态逆及其经济解释
1.在各年度结构系数矩阵A和B不变情况下 一般的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矩阵形式为:

,则:
(8)
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中,为了在第 m 年得到单位最终净产 品,不仅第 m 年有关部门的产量要有所增加,而且还会影
门产量的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为
,以及第1年最终
净产品对第1年各部门产量的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为Γ-1。 上述
结果可从矩阵求逆的角度得出。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若计划期的长度为m年,则式(8)可写成:
其中,
。矩阵形式为: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令

(11)
即为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动态逆:
一、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二、多年时滞和多次性投资的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 实际上,当一个工程项目开始建设时,首先进行建筑工程 ,然后再投入各种机器设备,最后进行设备等的安装和投 入流动资产。所以dij通常会随着投资提前期s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考虑投资的部门产品构成系数随投资提前期变化, 即将dij变为dij(s) ,则多年时滞和多次性投资的动态投入产 出模型可以进一步表示成: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4)第2章农业生产现状分析 (4)2.1 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4)2.2 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5)2.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5)第3章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理论 (6)3.1 优化原则与方法 (6)3.1.1 优化原则 (6)3.1.2 优化方法 (6)3.2 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模型 (6)3.2.1 投入产出模型 (6)3.2.2 多目标优化模型 (7)3.2.3 系统动力学模型 (7)3.2.4 灰色预测模型 (7)第4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7)4.1 农业产业布局现状 (7)4.1.1 地域分布特点 (7)4.1.2 产业结构现状 (8)4.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8)4.2.1 优化资源配置 (8)4.2.2 发展优势产业 (8)4.2.3 延伸产业链条 (8)4.2.4 调整产业结构 (8)4.3 产业结构调整案例与启示 (8)4.3.1 案例一:某省蔬菜产业优化升级 (8)4.3.2 案例二:某地区畜牧业转型升级 (8)4.3.3 案例三:某省渔业资源整合与开发 (8)第5章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9)5.1 种植业现状分析 (9)5.1.1 地理分布特征 (9)5.1.2 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 (9)5.2 种植结构优化策略 (9)5.2.1 调整种植结构,促进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协调发展 (9)5.2.2 发展特色种植,提高农业产值 (9)5.2.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9)5.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10)5.3.1 家庭农场 (10)5.3.2 农民合作社 (10)5.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0)第6章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 (10)6.1 畜牧业现状分析 (10)6.1.1 生产规模与布局 (10)6.1.2 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 (10)6.1.3 政策环境与市场状况 (10)6.2 畜牧业结构优化策略 (11)6.2.1 优化区域布局 (11)6.2.2 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11)6.2.3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11)6.2.4 促进产业链延伸 (11)6.3 生态养殖模式推广 (11)6.3.1 政策支持与引导 (11)6.3.2 技术创新与应用 (11)6.3.3 完善产业链条 (11)6.3.4 建立示范园区 (11)6.3.5 加强宣传与培训 (11)第7章水产业生产结构优化 (12)7.1 水产业现状分析 (12)7.1.1 概述 (12)7.1.2 生产规模 (12)7.1.3 产业结构 (12)7.1.4 资源利用 (12)7.1.5 生态环境 (12)7.2 水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12)7.2.1 调整养殖品种结构 (12)7.2.2 发展绿色养殖 (12)7.2.3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12)7.2.4 促进产业融合 (13)7.3 水产养殖新技术应用 (13)7.3.1 生态养殖技术 (13)7.3.2 智能养殖技术 (13)7.3.3 育种技术 (13)7.3.4 饲料及添加剂技术 (13)第8章农业区域布局优化 (13)8.1 农业区域布局现状 (13)8.1.1 地理分布特征 (13)8.1.2 产业结构现状 (13)8.1.3 存在问题 (13)8.2 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策略 (14)8.2.1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14)8.2.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效益 (14)8.2.3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14)8.2.4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 (14)8.3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14)8.3.1 发展优势产业 (14)8.3.2 培育特色农业 (14)8.3.3 推广高效农业模式 (14)8.3.4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4)第9章农业生产支持政策与措施 (14)9.1 政策体系构建 (14)9.1.1 政策目标 (15)9.1.2 政策框架 (15)9.1.3 政策措施 (15)9.2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5)9.2.1 评价指标 (15)9.2.2 评价方法 (15)9.2.3 评价结果 (15)9.3 政策优化建议 (15)9.3.1 完善政策体系 (15)9.3.2 调整政策方向 (15)9.3.3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16)9.3.4 强化政策监管 (16)9.3.5 优化政策实施流程 (16)9.3.6 增强政策适应性 (16)第10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施与保障 (16)10.1 实施步骤与策略 (16)10.1.1 制定详细的调整规划 (16)10.1.2 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16)10.1.3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16)10.1.4 推广适用技术与模式 (16)10.1.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6)10.2 风险评估与应对 (16)10.2.1 市场风险 (17)10.2.2 技术风险 (17)10.2.3 政策风险 (17)10.2.4 自然风险 (17)10.3 保障措施与长效机制建立 (17)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7)10.3.2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7)10.3.3 加强监测与评估 (17)10.3.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7)10.3.5 深化农村改革 (17)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

第六章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
Chapter6 - 21/55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
•产业结构形成理论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 •产业结构效应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分析理论 •产业结构政策理论 •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等
Chapter6 - 22/55
Chapter6 - 18/55
第六章 理论发展
邓宁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 发展》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著作。 拉尼斯与费景汉(又称约翰· 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 费) 学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二元结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部门存在隐性失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0, 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三阶段,农业中产生剩余,可满 足非农部门消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工业转移;工业开始 为农业提供装备,二部门共同发展。
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 性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 —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 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投资》等。
Chapter6 - 19/55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丁伯根(NP19**)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 的产业结构理论。 他把政策分为三种:数量政策、性质政策 和改革,其中性质政策就是要改变结构(投入产出表)中的一 些元素。 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认为先 进部门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完全不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 是可替代型的,因资本不足而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而先进 部门采取资本密集型技术,具有固定投入系数的生产函数。主 要论著包括《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 原则、问题与政策》。 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筱 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胜彦、佐 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6-8 用不同标度在同一个坐标内绘制曲线
y1 2e
0.5 x
sin(2 x) 和
y 2 1.5e
0.1x
sin x
MATLAB 7.X程序设计
20/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6.1.4 极坐标系绘图
Polar:极坐标系绘图函数 polar(theta,r) 在极坐标中绘图。向量theta的元素代表弧度 参数,向量r代表从极点开始的长度。

MATLAB 7.X程序设计
14/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4 在区间 0 x 2
内,
(1)绘制曲线 y 2sin(2 x) i3sin(3x) 。
y 2sin(2 x) i3sin(3x) 的实部 (2)绘制 和虚部对应图形。
MATLAB 7.X程序设计

符号 . o x * d v ^ < > p
8/33
MATLAB 7.X程序设计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1绘制行向量( 1 8 6 5 4)的图形。
例6-2 在区间
1 x 4
0.5 x
内, 。
绘制曲线
y 2e
lg(2 x)
MATLAB 7.X程序设计
9/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MATLAB 7.X程序设计 6/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绘图函数的常用的线形含义 类型 实线(默认) 点线 点划线 虚线

符号 : -. -7/33
MATLAB 7.X程序设计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绘图函数的常用的数据点形含义
类型 实点标记(默认) 圆圈标记 叉号形× 星号标记* 钻石形标记◇ 向下的三角形标记 向上的三角形标记 向左的三角形标记 向右的三角形标记 五角星标记☆
3 ezpolar
ezpolar : 在极坐标系中绘制图形 ezpolar(f) 功能:绘制极坐标曲线 rho=f(theta),缺 省值范围为 0 2 。 ezpolar(f,[a,b]) 功能:绘制极坐标曲线 rho=f(theta),范 围为[a b]。

MATLAB 7.X程序设计 24/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12
绘制
y x x x 20
3 2
的对数坐标图并于直角线性坐标图进行比较。

例6-13 正弦函数的一维插值函数插值方法 的对比。
MATLAB 7.X程序设计
25/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MATLAB 7.X程序设计 4/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3)plot(x1,y1,’s1’,x2,y2,’s2’…,xn,yn,’sn’) 功能:绘制(xi,yi,’si’)对应的二维图形。 S是表示所绘图形的线形、点型和颜色的字符串。 函数调用格式中的S是线形、点型和颜色的组合 字符,默认值为b-.(蓝色实线实点标记)。
MATLAB 7.X程序设计 16/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axis (’off’) 关闭坐标系统。 axis (’on’) 显示坐标系统。 box 坐标形式在封闭式和开启式之间切换指令。 box on命令使坐标形式呈封闭形式 box off命令坐标形式呈开启形式。

MATLAB 7.X程序设计
图。
MATLAB 7.X程序设计
22/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6.1.5 对数坐标绘图
半对数和对数坐标系绘图函数: semilogx, semilogy, loglog 格式: semilogx(x,y) 功能: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图,x轴用以10为底的 对数刻度标定。这类似于plot(log10(x),y),但是对于 log10(0)不能给出警告信息。

MATLAB 7.X程序设计 27/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14 绘制正弦、余弦、双曲正弦和 双曲余弦三角函数的图形。
MATLAB 7.X程序设计
28/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15
绘制下列函数的图形。
2
(1) (2)
f ( x, y) x y 1

MATLAB 7.X程序设计
21/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9 画出心形线 r 3 cos a ) 的 (1 图像。 例6-10 画出星形线

x 3 cos t ,y 3 sin t
3 3
的图像。

例6-11 绘函数
y(t ) e0.2t (cos t i sin t )
ezplot(f) 在 默 认 区 间 -2π <x<2π 和 2π <y<2π 绘制f(x,y)=0的图形。 ezplot(f,[xmin,xmax,ymin,ymax]) 在区间 [xmin xmax]和[ymin ymax]绘制f(x,y)=0的 图形。 ezplot(f,[a,b]) 在区间[a b]和[a b]绘制 f(x,y)=0的图形。 ezplot(x,y) 在默认区间 t [0 2 ] 绘制参数 方程x=x(t)和y=y(t)的图形。 ezplot(x,y,[tmin,tmax]) 在区间 t [tmin tmax] 绘制x=x(t)和y=y(t)的图形。
MATLAB 7.X程序设计
23/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semilogy(x,y) 功能: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图,y轴用以 10为底的对数刻度标定。这类似于 plot(x,log10(y)),但是对于log10(0)不能给出 警告信息。 loglog(x,y) 功能:在对数坐标系中绘图。两个坐标轴 均用以1 0为底的对数刻度标定。这类似于 plot (log10(x),log10(y)),但是对于log10(0)不 能给出警告信息

MATLAB 7.X程序设计
5/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绘图函数的常用的颜色含义 类型 符号 蓝色(默认) b(Blue) 黄色 y(Yellow) 品红色(紫色) m(Magenta) 青色 c(Cyan) 红色 r(Red) 绿色 g(Green) 白色 w(White) 黑色 k(Black)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主要内容:
①二维图形的绘制和辅助操作; ②三维图形的绘制和辅助操作; ③了解特殊图形的绘制函数; ④句柄图形; ⑤图形用户界面。
MATLAB 7.X程序设计 2/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6.1 二维绘图 6.1.1 直角坐标系的二维图形 Plot:直角坐标系的二维图形的绘制函数 三种调用格式: 1) plot(y,’s’) 功能:当y是向量时,元素的序号作为x坐标, 元素值作为y坐标,对应绘制线性直角坐标系 的二维图形。 当y是矩阵时,元素的所在列号作为x坐标, 元素值作为y坐标,分别对应绘制线性直角坐 标系的二维图形,曲线条数等于输入参数矩 阵的列数。 3/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6.1.3 plotyy函数
Plotyy: 用不同标度在同一个坐标内绘制曲线 plotyy(x1,y1,x2,y2) 分别绘制(x1,y1)和(x2,y2)的图 形。其中x1和y1、 x2和y2为对应的向量 或矩阵。

MATLAB 7.X程序设计
19/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MATLAB 7.X程序设计
30/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17 绘制下列函数在区间[-6 6]的 图形。 2 (1) f ( x, y ) x y 1

(2)
f ( x, y ) x x y 4
3 2
MATLAB 7.X程序设计
31/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17/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例6-5 绘制在闭区间 x , 的曲线。 y lg( sin x ) 例6-6 绘制函数y=sinxcos2x的图形。
例6-7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y sin x ,y x ,y tgx
的图像。
MATLAB 7.X程序设计 18/33
6.1.2 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1 图形标记 title(txt) 功能:在图形窗口顶端的中间位置输出字符串 txt作为标题。 xlabel(txt) 功能:在x轴下的中间位置输出字符串txt作为 标注。 ylabel(txt) 功能:在y轴边上的中间位置输出字符串txt作 为标注。
MATLAB 7.X程序设计 10/33

11/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y 2sin(2 x)
例6-3 在区间 0 x 2 和 y 3sin(3x) 。

内,绘制曲线
MATLAB 7.X程序设计
12/33
第6章 MATLAB 绘图 (1)
2 屏幕控制



命令 功能 figure(n) 创建和显示当前序号为n的图形窗口。 clf 清除当前图形窗口的图形。 clc 清除命令窗口的命令。 home 移动光标到命令窗口的左上角。 hold 是否保持当前图形的切换命令。 hold on命令保持当前图形并加入另一个图形, hold off命令 释放当前图形窗口(缺省状态), ishold命令如果当前图形处于hold on状态,则 返回1;否则,返回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