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一、数据分析类公式1.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总和÷样本数量在数据分析中,计算平均值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中位数公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为两等分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对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更具有稳定性。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就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对于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众数公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频率出现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

众数可分为单峰众数和多峰众数。

4.极差公式极差表示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百分位数公式百分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一些百分比位置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n,取第p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n+1)×p/100。

6.方差公式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Xi-平均值)^2]÷样本数量7.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开方二、比例计算类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所占数÷总数)×100%在数据比较和分析中,百分比是比较常用的计算方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相对大小。

2.比例公式比例=(所占数÷总数)×比例基数比例基数可以是任意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增长率公式增长率=(现在数值-原始数值)÷原始数值×100%增长率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增长或减少幅度的指标。

增长率为正数表示增长,为负数表示减少。

三、概率计算类公式1.概率计算公式概率=事件发生数÷总样本空间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2.基本概率公式在等可能的情况下,基本概率可以通过统计总数和事件发生数来计算。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在行测中,公式是解题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掌握行测中常用的公式,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下面是行测中常见的几类公式及其应用。

一、百分数公式1.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相互转换关系:小数=百分数÷100,分数=百分数÷100。

例如:80%=0.80,20%=1/52.若一个变量y与它的百分数x成正比,则有以下关系:y = kx ÷ 100,其中k为比例系数。

如果变量y与x成反比,则有:y = k ÷ x。

3.百分数的连乘与连除: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

例如:75%×50%=(75×50)÷100=37.5%;80%÷20%=(80÷20)×100=400%。

二、利息计算公式1.简单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其中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利息计算为:利息=5000×0.05×2=500元。

2.复利的计算公式:复利=本利和-本金,其中本利和为P(1+r/100)^t,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复利计算为:复利=5000×(1+0.05)^2-5000=525元。

三、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1.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例如:如果小明骑自行车以20km/h的速度骑了2小时,则他所走的距离为:距离= 20 × 2 = 40km。

四、比例相关问题中的公式1.比例的计算:若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为a:b,则有a/b=c/d;若已知a/b=c/d,且已知其中一个变量的值为x,则可以根据比例计算其他变量的值:a=x×c/d,b=x×d/c。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到稳又快,基本来说我们需要25分钟内做完20道小题,因此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

截位直除法是非常实用的,截位指的就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保留的是有效数字。

例如一个分数13674879,他们的首位分别是4与1,截位直除就是将式子变成144879。

一、基期与现期 今年比前年。

比字后面是基期,前年是基期。

二、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率r=基期基期—现期 三、基期量=现期-增长量 基期量=r+1现期量 四、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五、一般增长率 一道题目中问到增长或下降了百分之几、几成、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都是问的增长率 r=基期量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基期基期—现期 六、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r+1现期×r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七、现期比重=总体部分 占字前面的量是部分,占字后面的是总体。

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重八、基期比重=B A ×ab ++11 A :部分的现期量 B :整体的现期量 a :分子的增长率 b :分母的增长率九、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基期比=B A -B A ×a b ++11=ab a B A +-⨯1若a 大于b,比重上升,若a 小于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十、现期平均=个数总数=BA 十一、基期平均=ab B A ++⨯11 十二、平均数的增长率=bb a +-1 a 为分子增长率,b 是分母增长率 十三、现期倍数=B A 基期倍数=a b B A ++⨯11十四、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求增长率R=r1+r2+r1×r2 当r1与r2绝对值均小于百分之十时,r1×r2可忽略十五、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十六、间隔基期量=间隔增长率现期量+1。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

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在行政执法和管理中,数据分析和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分析调查数据、评估趋势,还是进行预测和制定决策,都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公式和方法。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平均值计算公式(Mean)平均值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值=总和/数据个数2. 中位数计算公式(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计算公式如下:中位数=(第(n+1)/2)个数据(当n为奇数)中位数=(第n/2)个数据与(第(n/2)+1)个数据的平均值(当n为偶数)3. 众数计算公式(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中的典型值。

计算公式如下: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4. 方差计算公式(Variance)方差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分散性。

计算公式如下:方差=(∑(数据-平均值)^2)/n5. 标准差计算公式(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方差6. 百分位数计算公式(Percentile)百分位数表示一组数据中有多少比例的数据小于或等于一些特定的值。

计算公式如下:第p百分位数=(p/100)*n7.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取值范围为-1到1、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Σ((x-平均值(x))*(y-平均值(y)))/(√(Σ(x-平均值(x))^2)*√(Σ(y-平均值(y))^2))8. 回归分析计算公式(Linear Regression)回归分析用于建立一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计算公式如下:Y=a+bX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a是截距,b是斜率。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一、概述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和热议。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诸多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其中,数学实在是行测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的公式更是让考生头疼的部分。

我们特整理了以下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数量关系题目公式1. 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 = 总值 / 个数2. 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多者 / 较少者3. 反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少者 / 较多者4. 增减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增加 = (增加值 / 原值) * 100百分比减少 = (减少值 / 原值) * 1005. 资料图计算公式根据柱状图、折线图或饼状图进行计算6. 存在关系计算公式混合物的平均浓度 = (已知浓度1 * 体积1 + 已知浓度2 * 体积2) / (体积1 + 体积2)三、判断推理题目公式1. 判断题公式真命题的否定为假命题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2. 排序题公式正序排列:A<B<C逆序排列:A>B>C3. 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物品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公式1.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2. 词类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3. 词语搭配正词相反:冷热、高低动名结合:吃饭、送信五、综合分析题目公式1. 逻辑判断公式A→B 非B→非AA→B 非A→非B2. 选择判断公式对A的肯定是否定了B的否定3. 数字推理公式数字之和、差、乘积、商之间的规律4. 资料分析公式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表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六、总结以上整理的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只是行测知识点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能让考生更快地应对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综合分析等题目类型。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现期比重= ×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21.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基期比重= ×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比重比较
22.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现期比重=
分数打下比较
23.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 ×x%
特殊分数法,当 %可以被视为 时,公式可以化简为
增长率计算
13.已知基期量与增长量
增长量=
截位直除法、插值法
14.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15.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
= -1
代入法
增长率比较
16.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基期量=现期量-N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3)化同法。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基期量×x%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核心公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核心公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核心公式总结1. 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1+增长率)2.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3.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 4. 平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n 5. 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6.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100%=(现期量基期量−1)×100% 当增长率˂5%时,现期量1+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现期量−现期量×增长率7. 间隔增长率r = r 1 + r 2 + r 1×r 28. 平均增长率:如果n 年的增长率分别为r 1、r 2……r n ,则平均增长率r ≈r 1+r 2+⋯+r n n如果 A 的增长率为 a%,B 的增长率为 b%,那么A B 的增长率为:a%−b%1+b%末期值=初期值×(1+平均增长率)n ,n 为相差周期数 9. 年均增长率r =√现期量基期量n −1(n 为间隔年限,n=末年-初年)10. 初/基期量=末期量-nx ,这个求解过程是一个逆向的求解过程,所以这时候用的是一个减法11. 末期量=初/基期量+nx ,其中n 代表的是增长的年份,具体计算就是两个年份之差12. 平均数增长率=a%−b%1+b%(1+a%1+b%−1) 13. 翻番:末期量基期量=2n ,翻了n 倍14. 比重=部分/整体×100%15. 现期比重/倍数= A B16. 基期比重/倍数= A B ×1+b%1+a%17. 两期比重变化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A B −A B ×1+b%1+a%=A B ×a%−b%1+a% 18. 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总面积 19. 每平米多少钱=总额总面积乘5=除2(除5=乘2),乘25=除4(除25=乘4),乘125=除8(除125=乘8)50%=12,33.3%=13,66.6%=23,25%=14,75%=34,20%=15,16.7%=16,14.3%=17,28.6%=27,42.9%=37,12.5%=18,37.5%=38,62.5%=58,11.1%=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长贡献率
(21)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
增长贡献率 =
拉动增长
(22) 如果 B 是 A 的一部分, B 拉动 A 增长 x%
x% =
B的增长量 A的基期量 A B
(23)某部分现期量为 A,整体现期量为 B (24)某部分基期量为 A,增长率 a%,整体基 期量为 B,增长率 b% (25)某部分现期量为 A 增长率 a%,整体现期 量 B,增长率 b% 比重计算
x% = N
B −1 A
代入法或公式法
r3 = r1 + r2 + r1r2
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最终增长大于 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 长率之和
r% =
A × a % + B × b% A+ B
r % = a% +
B(b% − a%) A+ B
则 rA 介于 rB 和 rC 之间
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
增长率 =
截位直除法
(15)如果基期量为 A,经 N 期变为 B,平均 增长率为 x% 增长率计算 (16)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 增长率分别为 r1与r2 , 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 长率 r3 (17)合成增长率:整体分为 A、B 两个部分, 分别增长 a%与 b%,整体增长率 r% (18)混合增长率:整体为 A ,增长率为 rA, 分为两个部分 B 和 C,增长率为 rB 和 rC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考点 已知条件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 x%
计算公式
基期量 = 现期量 1 + x% 现期量 1+ M
方法与技巧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基期量计算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 M 倍
基期量 =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 N
基期量 = 现期量 - N
尾数法,估算法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 大, 增长率相差不大, 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现期比重 = 基期比重 = 平均数 =
A B A × (1 + b%) B × (1 + a%)
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 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 重大于基期比重。 (方法为“看”增长率) 凑整法
平均数计算 直接读数类
n1 + n2 + ⋯⋯ nN N
综合分析题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 N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 x%
尾数法,估算法 尾数法 特殊分数法 ( 1) 特殊分数法, 当 x%可以被视为
1 时, n
增长量计算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 x%
增长量 =
现期量 × x% 1 + x%Leabharlann 公式可被化简为: 增长量 =
现期量 ; 1+ n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 x%
比较: 基期量 =
现期量 1 + x%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 x%
现期量 = 基期量 + 基期量 × x% = 基期量 × ( 1 + x%)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 M 倍
现期量 = 基期量 + 基期量 × M = 基期量 × ( 1 + M) 现期量 = 基期量 + N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增长量 = 基期量 × x%
增长率比较
(19)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
比 较 增长率 = 大小比较
现期量 代替增长率进行 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 基期量
发展速度
(20)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发展速度 =
现期量 = 1 + 增长率 基期量 部分增长量 整体增长量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一般先计算 断大小 一般先计算 断大小
现期量 1+ n
( 2 ) 公 式 可 变 换 为 :
增长量 = 现期量 ×
x% 1 + x%
, 其 中
x% 为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 1 + x%
大的情况下,增长量一定大。 (13)已知基期量与增长量
增长率 =
增长量 基期量 现期量 - 基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4)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A A 1 + b% - × B B 1 + a% A 1 + b% = (1- ) B 1 + a% A a% - b% = × B 1 + a%
( 1) 先根据 a 与 b 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 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2)答案小于丨 a-b 丨 (3)估算法(近似取整估算)
(27)某部分现期量为 A,整体现期量为 B 比重比较 (28)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 量为 A,增长率 a%,整体现期量为 B,增长率 b% (29)已知 N 个量的值,求平均数 (30)方法:读题做标记,辅助工具(直尺) (31)四项基本原则:题干短原则,不计算原 则(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 ,信息易得原则,简 单计算原则
现期比重 =
A × (1 + a%) 现期比重 = B × (1 + b%) A 1 + b% 基期比重 = × B 1 + a%
两期比重差值计算:
A ,然后根据 a 和 b 的大小判 B A ,然后根据 a 和 b 的大小判 B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
(26) 基期比重-现期比重: 某部分现期量为 A 增长率 a%,整体现期量 B,增长率 b%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 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 A,经 N 期变为 B,平均 增长量为 x
x=
B− A N
直除法 ( 1) 特殊分数法, 当 x%可以被视为
1 时, n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 x%
现期量 增长量 = × x% 1 + x%
公式可被化简为: 增长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