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彩现象的形成原理
美术教案《大自然的色彩》

美术教案《大自然的色彩》美术教案《大自然的色彩》1【活动目标】1、发现大自然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2、初步尝试用浮花吸附的手法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并能大胆想象。
3、乐意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审美体验。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对色彩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的的大自然色彩。
物质2、物质准备:希沃电子白板、人手一盆清水、材料超市:纸盘、彩色油墨、吸管、牙刷、排笔等。
3、环境创设:大自然色彩的图片;作品展示台。
【活动过程】一、欣赏大自然色彩图片,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师:最近我们都在玩学做色彩大师的活动,我们也找来了许多关于大自然景色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师小结:原来大自然就像个天然的调色盘,可以描绘出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想留住这些美丽的色彩吗?二、结合希沃白板课件,欣赏彩墨画作品,初步了解彩墨画的创作方法。
1、幼儿欣赏彩墨画作品,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师:今天老师就把自己喜欢的色彩变到了圆盘上,美吗?美在哪里?(色彩,纹理)看上去像什么?2、幼儿观看操作视频,初步了解彩墨画的制作方法。
师:彩墨滴在水中时候轻轻拨动,当你拨动的方向不一样时,产生的纹理也不一样。
我在材料超市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你们想好需要的材料后,就可以拿着篮子去选择。
3、教师提出创作注意点:(1)注重色彩的搭配,并尝试大胆想象。
(2)彩墨要小心使用,避免碰到衣服。
三、幼儿创作彩墨画,教师重点指导色彩的搭配。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交流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师:你喜欢哪幅色彩,美在哪里?变出色彩像什么景色?【活动延伸】1、区域活动美工区:继续开展学做色彩大师的活动,投放纱布、牛皮纸、卡纸、玻璃、宣纸等材料,进一步感受不同材质下所呈现出的多种基理效果。
科学区:投放油和水,探索水油分离的现象。
2、亲子活动:周末与爸爸妈妈继续去户外寻找大自然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活动反思】一、活动由来:在之前美术集中活动和区域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们在色彩的运用和审美上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喜欢把所有的颜色都填进作品中;另一种是只用色彩很单一,大部分孩子都不注重颜色协调。
色彩构成1色彩的产生

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用一 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 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对 理想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 色彩构成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课一起形成一个完整 的构成课程体系,是所有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主干课 程之一。 包豪斯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构成教育的学校,有很多著 名的画家曾在这个学校任教,当1930年这个学校被纳 粹关闭时,流入到世界各地的教员把它的影响带到美 国及世界各地。西方现代艺术院校的基础教育方法越 来越多样化,但都注重思维、审美、创新方面的教育, 便是在包豪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
(四)有彩色与无彩色
当物体呈现出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的黑、白、灰性质时,就为无彩色。
(五)视觉残像
视觉残像是人的 视力对色彩需求的一 种平衡,即色彩补偿 现象。灰色的树干会 显出紫色,这是因为 与树叶的黄色相对应。
二,色彩三属性/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我们视觉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它们是任何色 彩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作为区别不同颜色的标准。
光源色是光源自身的色彩。我们的眼睛能够直接感受霓虹灯、装饰灯的绚丽色彩但过强 的光如太阳光、高亮度的灯光直接进入眼睛是看不到色的。
一天不同的时段中日光色彩的变化对景物颜色的影响,揭示了光源与色彩的关系。
表面色是光作用于物体表面, 物体对其反射而形成的。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最普 通的形式。物体表面呈现不 同的颜色是由于物体表面具 有不同的吸收光与反射光的 能力。
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是对色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
二是案例评析。课程将围绕教学内容列举经典作品或典型作业范例中
绘画色彩知识.1

绘画色彩常识一、光与色的关系自然界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于光的存在而产生,没有光就见不到色彩。
光的光源很多,有太阳光、月光、荧光以及灯光、烛光、电焊光等等。
前者是天然光,后者是人造光,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和光的物理现象的。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太阳光谱的可见光部分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
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
其中蓝色处于青与紫的中间,蓝和青区别甚微,青可包括蓝。
在色彩学上,我们把红、橙、黄、绿、蓝、紫这六色定为标准色。
按光谱序列红色的波长最长,橙色次之,黄、绿、蓝再次之,紫色光波长最短。
它们的波长大约在十万分之八厘米之间,一百万个光波的波长连在一起还不到一米长。
由于光的照射,一切物体才呈现出原来的种种颜色,其原因即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
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在物体上,由于物体质地的不同特性,它必然吸收一部分色光,这反射出来的色光,即是我们肉眼所见物体呈现的色彩。
例如红旗的固有色是红色,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红旗的“红”,是由于太阳光中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色光基本被红布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
绿布则是反射出绿光而吸收了其它六种色光的结果,余此类推。
黑色的物体对色光是基本全吸收,白色的物体则是基本全反射,而灰色则是每种色光有部分吸收与反射。
这里所说的白与黑仅仅是相比较而言,在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
黑有种种不同的黑,若以浓淡论之,有深黑、浅黑,若以色彩的冷热来说,有的黑里带红,有的黑里偏青。
画人像时,头发、眉毛、眼睛虽然同是黑,但仔细观察一下,则各部不一样。
一般来说,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吸收的多,反射的少,这类物体固有色强,如皮毛、丝绒、陶罐、棉布等。
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得少,反射较强,固有色就减弱,如瓷器、金属等。
从以上分析可了解到:色彩一方面凭借光而呈现,同时色彩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
1色彩现象的形成原理

1色彩现象的形成原理色彩现象是由光的特性和人眼感知机制共同作用形成的。
下面将从光的特性、人眼感知机制以及色彩适应等方面详细阐述色彩现象的形成原理。
首先,光的特性对色彩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
根据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可将光分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不同种类。
人眼只能感知到波长在380nm到780nm之间的光,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不同的波长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即光的频谱特性决定了色彩现象的形成。
其次,人眼感知机制对色彩现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人眼感知光的机制是通过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来实现的。
视锥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蓝、绿和红三种颜色的感知。
不同类型的视锥细胞对光的波长有不同的敏感度,其中最敏感的视锥细胞对应着波长为555nm左右的绿色光。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种颜色时,实际上是通过视锥细胞对该颜色所对应的光的波长进行感知和辨别。
此外,色彩适应也是色彩现象的重要原理之一、当我们在改变亮度条件下观察同一物体时,由于色彩适应的作用,我们的眼睛会自动调整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色彩适应主要通过视锥细胞内的色素颗粒进行调节。
当视锥细胞受到光辐射后,色素颗粒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视锥细胞变得更加敏感或迟钝。
通过色彩适应作用,我们可以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依然能够辨别物体的颜色。
此外,色彩现象的形成还与色彩对比原理有关。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同时出现时,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和相互衬托的现象。
根据色彩对比原理,当两种颜色相互衬托时,它们的色彩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即互相增强或抑制对方的颜色。
例如,在红绿对比中,红色和绿色会产生相互衬托的效果,使得它们的颜色更加鲜艳和明亮。
总结起来,色彩现象的形成原理主要涉及到光的特性、人眼感知机制、色彩适应和色彩对比等方面。
光的频谱特性决定了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着不同的颜色,而人眼通过视锥细胞对这些光进行感知和辨别。
色彩适应使得我们能够在不同亮度条件下依然能够辨别颜色。
设计色彩教案1

2016年10月31日第9周第一次课课题:关于色彩授课时数讲课:4课时实训:5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概念,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三属性,进行色彩认知学习。
能力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能运用色彩进行混色调和色彩并置。
德育目标:通过对色彩语言纯理性的系统练习,让学生建立起理性、清晰的色彩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三属性及调和色彩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色彩的三属性,能运用色彩表现出色相环及运用色彩并置来处理画面。
教具:电脑,投影,色彩相关各类图片,优秀作品,色彩范例图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指导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投影放出一张黑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再放一张有色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那张图片更能吸引她们?她们更喜欢哪一张呢?为什么?由色彩的图片引入我们的新课——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单独存在。
(2)关于色彩学习要点:色彩是设计艺术的基础。
1.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它的基本内容:一是气质、精神、意识;二是基本知识和技能。
2.色彩是纯粹的基础的理论和色彩的学习,主要培养对色彩的创造性归纳性运用思维。
3.学习的内容:色彩的类别与属性;色彩的物理原理;色彩的分类与特征、色彩的混色、构成设计色彩、色彩归纳、色彩创作。
二、新课讲解1、色彩的基本原理1.1色彩的产生在完全黑暗中,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是因为没有光线,然而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因为视觉器官不正常,(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
在同种光线条件下,可以看到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能力。
反射光线不同会看到不同的色彩,。
因此,色彩的发生时光对人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国家开放大学《色彩》章节随学随考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色彩》章节随学随考1-4参考答案第一章随学随考1.单一频率的光线作用于人的眼睛时,人便感觉到一种单色性极强的色光。
以下哪种色光波长频率最高()。
A.红光B.黄光C.蓝光D.紫光2.色彩是由原色、()和复色构成的。
A.对比色B.间色C.相似色D.光源色3.三原色包括:红色、黄色、()。
A.绿色B.紫色C.蓝色D.黑色4.色彩的基本性质包括:色相、()、纯度、冷暖。
A.明度B.厚度C.长度D.角度5.写生色彩基本因素包括:()。
A.光源色、固有色、周围色B.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C.光源色、物体色、环境色6.色彩来源于光。
(√)7.色彩静物写生提高色彩感觉能力、是完善人格培养和锻炼生活能力的学习方式、是进行色彩绘画创作的基础条件、是美术专业基础教学的途径手段。
(√)8.复色是泛指两种原色和两种间色以外所有的颜色。
(×)9.纯度(亦称饱和度),指色彩的深浅程度。
(×)10.补色对比中的对比双方为色彩相对立的关系对比(在色环中呈150°~180°角范围)。
(√)11.水粉画颜料分膏状糊状,分()与普通标准型两种。
A.深浅颜料B.水状颜料C.浓缩颜料D.固体颜料12.水粉画笔按照笔锋的材质区分,一般分为()三类。
A.硬笔、软笔、中性笔B.猪豪、羊毫、狼毫C.羊毫、狼毫、人造合成尼龙D.鼠豪、羊毫、狼毫13.水彩画的着色方法()。
A.从上到下B.从下到上C.从深到浅D.从浅到深14.由于水粉画用()作调和剂,可以渲染、渗化,因而能产生透明、润泽、轻快而流畅的效果。
A.亚麻油B.水C.松节油D.调色油15.水粉画颜料中遮盖能力最强的种类有:朱红、钴蓝、粉绿、橄榄绿、赭石、()、熟褐等。
A.柠檬黄B.土黄C.群青D.翠绿16.水粉画大笔(9~11号)用来铺垫大体色块和塑造物体基本色彩关系,用途最广。
(√)17.写生中的灰色与肉色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色感与冷暖变化,用适量的颜料按比例调和的结果往往比现成色更具有现实感。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1)光原色:是光的色相。
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的色彩变得丰富多彩。
各种光原色以色性可分为两大类:暖色光和冷色光。
如太阳光、电灯光、火光等为暖色光;蓝色天光、日光灯的光属于冷色光,一般来说暖色光是物体受光部分变暖,而背光不分成冷色倾向,冷色光则反之。
光源色的强弱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色彩变化,大体来说光原色强,物体固有色则弱,甚至可以完全改变固有色,反之,光原色弱物体固有色则强。
(2)固有色:指物体在较柔和的自然光照射下给人的色彩印象。
固有色分布在受光面中,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固有色也发生变化,因此固有色不会固定不变。
(3)环境色: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由于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的安不,光滑的物体环境色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弱,注意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会加强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时画面更丰富多彩。
二、水粉静物写生的基本技法(一)色彩的使用方法根据各种绘画颜料的性质,色彩的使用,大致可以归纳为色彩的混合,色彩的重置和色彩的并列三种基本方法。
1.色彩的混合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色彩。
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
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
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色彩纯度,以至成为含灰的弱色。
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
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
色彩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
色混合的方法,总是会将色纯度降低,这个方法容易产生使画面色彩发灰,缺乏生气的弊病。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构成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目的一种手段,它是“目的”创造。
首先,来说最基础的,色彩的属性色彩分为两类1无彩色系:黑、白、及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深浅不一的灰色系列,无彩色系没有色相、纯度,只有明度变化。
而明度可以用黑白表示2有彩色系: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再加上它们之间的若干调合出来的色彩。
只有有彩色系才具备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三要素1色相:色相一种属性,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的来划分色光的相貌。
色光因波长的不同,给眼睛造成不同的色彩感觉,而每种波长色光的感知会形成一种色相。
最初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添加一两个中间色,形成12色相环色彩构成首先,来说最基础的,色彩的属性色彩分为两类1无彩色系:黑、白、及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深浅不一的灰色系列,无彩色系没有色相、纯度,只有明度变化。
而明度可以用黑白表示2有彩色系: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再加上它们之间的若干调合出来的色彩。
只有有彩色系才具备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三要素1色相:色相一种属性,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的来划分色光的相貌。
色光因波长的不同,给眼睛造成不同的色彩感觉,而每种波长色光的感知会形成一种色相。
最初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添加一两个中间色,形成12色相环首先,来说最基础的,色彩的属性色彩分为两类1无彩色系:黑、白、及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深浅不一的灰色系列,无彩色系没有色相、纯度,只有明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 亲近的一种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直到17世纪中叶牛顿进行了一系列科学 实验,人们才将色彩界定于“实验的” 科学理论范畴,色彩和光产生 了关系。 牛顿的色彩光学发现,支配了整个20世 纪人类的视觉美术史。 本章着重从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 理性质,即与光、人的关系来讲述色彩。
红色: 兴奋、激动、欢乐、 危险、紧张、恐怖等
黄色:
光明、轻快、丰硕、 温暖、轻薄、颓废等
蓝色: 深远、纯洁、冷静、 沉静、悲痛、压抑等
紫色: 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
绿色: 生命、青春、成长、 安静、满足等
灰色:
平淡、沉闷、寂寞、 含蓄、高雅、安适等
视神经
眼睛,犹如一架天然的照相机, 它的前部(水晶体)的镜头,后部 (眼内腔)就是暗箱,网膜则是 “底片”。光线进入眼睛,通过角 膜、水晶体、水样液和玻璃液,在 网膜上成像。
网膜中有三种锥体能分别由红、 黄、蓝三种色光的刺激引起兴奋。 三种锥体不同的兴奋量在大脑皮 质中综合,便有如颜料的调配一 般,产生各种各样的色彩感觉。
合色现象
人长时间受一种颜色所刺激,视觉 神经就需要它的补色相平衡并由此而 产生对它的补色的特别敏感。这种现 象就是色彩的错觉想象。 长时间在红色(暗室)的环境中工 作,一闭上眼睛,立刻会感到眼前一 片绿色。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 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蓝中灰带橙味
红中灰带绿味
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地位。
由于色彩产生的不同联想并在特定情况 中长期使用某种色彩约定俗成,也是色彩具 有了一定的象征性。
幽静
古朴
温馨
朴素 雅致
安静
深沉
温暖
清凉
儿童用品以鲜亮的色彩为主
Hale Waihona Puke 女性用品色彩以明快为主男 士 用 灰 品 色 则 系 以 及 深 白 色 色 系 系 为 主
对所有色光几乎全部吸收的就呈 黑色,全部反射的则呈白色,等量的 部分吸收、部分的反射即是灰色。所 以,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对不同波长的 色光反射与吸收的选择性所决定的。 用不同物质制成的颜料、染料或 涂料也都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色光
黑色 全部吸收
白色 全部反射
第二节 色彩现象的生理性质
光还必须作用与人的健康的视 觉器官——眼睛。色光(包括光 源或物体反射光)射向我们的健 康的眼睛并通过视觉神经传到支 配大脑的视觉中枢,才能使人产 生色彩的感觉。这就是色彩现象 的生理性质。
可 见 光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作了一 个非常著名的试验,他把太阳光引进 暗室,通过三棱镜分光,白光被分解 成红、橙、黄、绿、青、紫等顺序的 色光带,即使牛顿的白光分光光谱。
牛顿试验
牛顿试验
色 光 带
在可见光中:
红光波长最长, 紫光最短, 黄光适中。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任何物体, 都对色光具有选择的吸收、反射或 透射的本能。当白光照射到不同的 物体上,由于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 不同,一部分色光被吸收,另一部 分色光被反射,就呈现出千差万别 的物体色彩。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色彩的物理、生理和心理 性质,了解色彩的形成原理,及人对色彩 的认识,明了色彩与人的关系,并可利用 些原理合理利用色彩,美化生活。 教学难点: 色彩物理性质,生理性质 教学重点: 色彩心理性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色彩现象的物理性质 色彩现象的生理性质 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
第一节 色彩现象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与人的视觉 器官以后,大脑必然导致对不同的 色彩产生某种情感活动,不同的色 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性情和行动, 这是色彩现象的心理性质。
几种常用色彩的情感功能
红色:兴奋、激动、欢乐、危险、紧张、恐怖等 橙色:渴望、健康、跃动、成熟、向上、等 黄色:光明、轻快、丰硕、温暖、轻薄、颓废等 绿色:生命、青春、成长、安静、满足等 蓝色:深远、纯洁、冷静、沉静、悲痛、压抑等 紫色:庄严、幽静、伤痛、神秘等 黑色:深沉、庄严、阴森、沉默、凄凉等 白色:纯洁、朴素、轻盈、单薄、哀伤等 灰色:平淡、沉闷、寂寞、含蓄、高雅、安适等
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 光便没有色彩。因此,研究光的物 理性质是理解色彩现象的本质表现。 光的物理性质决定于振幅和波长 两个因素。波长的不同区别于色相 的差别,振幅的差别则造成色相明 暗的区别。
波长以nm(毫微米)计算,只 有从750到350nm之间波长的光,才 能引起人的色彩感觉,这段波长叫 可见光谱,统称为可见光。
橙色: 渴望、健康、跃动、 成熟、向上等
黑色:
深沉、庄严、阴森、 沉默、凄凉等
白色:
纯洁、朴素、轻盈、 单薄、哀伤等
不同波长的色光,会对人的视觉中枢产 生不同的刺激,因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
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 文化素养、生活环境 等的差异,对色彩会产 生不同的联想。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 的联想。
人具有一定的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 能力,这种特殊的能力,在视觉生理上 的反映叫做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现象有:
a、明暗适应(也叫明度适应)
b、远近适应(也叫距离适应) c、颜色适应。
网膜中的三种锥体,既能各自单独引 起兴奋,由单色光产生色彩感觉;又有协 调工作,由组合色光产生色彩感觉。这样, 视觉既有辨色能力,也有合色能力。 人的眼睛经过长期的锻炼,可以分辨出 更为细致的色彩差异,这种现象就是视觉 的辨色能力所致。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点移 至适当远处,终于混成一色,这种现象证 明了视觉所具有的合色能力。点彩派绘画 就是运用了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