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第八章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章节:

●内部控制概论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内容:

一、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

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

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

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2)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

计控制制度两大类。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

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对其货币

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

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从会计角度实施的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除内部会计控制外其他各种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合法合规性原则)。

2、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有

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全员性原则,有效性原则)。

3、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

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4、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成本效益原则)。

5、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

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

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原则)。

6、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

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动态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3.内部控制制度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组织规划控制

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控制;对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二)授权批准控制

1、明确授权批准方式: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2、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

批准的责任;授权批准的程序

(三)文件记录控制

1.建立组织机构职能图和授权审批权限一览表

2.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

3.业务程序手册

4.统一会计政策

5.凭证编号

6.统一会计科目

(四)全面预算控制

1.预算体系的建立,包括预算项目、标准和程序

2.预算的编制和审定

3.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

4.预算执行的授权

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

6.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

7.预算业绩的考核

(五)实物保全控制

1、限制接近

2、定期盘点

3、记录保护

4、财产保险

5、财产记录监控

(六)职工素质控制

1、建立严格招聘程序

2、制定员工工作规范

3、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4、加强奖惩力度

5、对重要岗位员工(如采购、销售、出纳)应建立职业信用保险

机制

6、工作岗位轮换

(七)风险防范控制

1、筹资风险评

2、投资风险评估

3、信用风险评估

4、合同风险评估

(八)内部报告控制

(九)电算化控制

1、一般控制:主要是对电算化系统构成(人、硬件、软件)及环

境实施的控制

2、应用控制:对电算化处理活动进行的控制

(十)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

4.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内部控制设计应该按照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进行,通过对内部控制要素的整合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1、了解和评估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起到促

进或削弱的因素,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首先应当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各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虽然有相同的原则和相近的内容,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对这些原则的使用、内容的融合不同,还是存在差异的,在设计过程当中,要具体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情况来具体设计控制制度,例如:企业的经营性质、企业的组织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各种资源的使用过程和业务流程的不同,个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于人员行为的约束,而股份有限公司等大的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要结合公司治理结构进行。

2、建立内部控制结构。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注意各个控制环

节,注意各个控制环节和组织结构的联系,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效应,同时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要能够有效监督经营活动过程,预防和发现风险并及时纠正。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坚持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首先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然后针对每个业务部门的机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划分企业的组织结构,防止机构之间职能的重叠,以避免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

3、确定各个业务循环的流程。

(1)明确各个业务流程的起点和终点。在持续经营下,企业的各个

业务都是不断循环的过程,要弄清业务流程的循环过程,首先要找到业务流程的起点,按照业务流转的特点,设计出整个流程。

(2)找到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建立的控制制

度之间是广泛联系的,我们可以通过协同控制措施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提高控制效率。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有的是逻辑联系,有的是财务资金联系,还有管理联系等。

4.找到关键风险控制点。内部控制的设计要受到经济性质原则的

制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能抓住关键的控制环节才能够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的控制点是指业务流程和企业经营活动中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要想找到关键控制点,首先要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经营风险排序后确定关键点。

5.内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何?

答:一个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系统在总体上应该是组织规划、项目确定和流程设计三个方面的综合,具有三维立体性。(1)组织规划从组织角度设计内控制度,需要考虑企业的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进而确定企业的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企业是实行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并建立使组织得以运行的保证——经济责任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组织方面设计得好,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2)项目确定所谓项目,是设计内控制度的基本单位,包括人事招聘、危机处理、合同管理、工厂消防、成本控制、财

务预算与预测、采购计划、员工业绩评价等等各个方面。(3)流

程设计在典型的制造业企业中,其经营过程有研究开发、设计、

制造、营销、配运和售后服务等项流程。每项流程,例如制造流

程,包括材料人库、材料存储、材料搬运、加工、半成品搬运、

加工、成品人库存储、成品包装发运等项作业。而每项作业,例如

材料入库,包括卸载、验收、盘点、移动、摆放、记录等项任务特

别重要的是,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完成的,授权和责任在这里可以

体现出来。在流程设计中,就是遵循着这种相对的“流程一作业一

任务”三个因素之间的依次关系进行。

二、实务练习

资料:

某企业领料部门领料时采用一次性“领料单”领料,假如你是该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接到有关领导的指示为企业领料业务设计流程。

要求:

1.采用文字说明法和流程图法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该企业领料业务流程。

2.并就所设计的领料流程具体说明哪些都是内部控制的内容?

答:1、流程图:

文字说明:1.仓库向供料部门、用料部门发料,向财会部门提供相应报价;

2.用料部门向供料部门申请用料,向仓库领料;

3.供料部门审核通过用料部门的申请;

4.财会部门向供料部门提供材料财会信息。

2、反映内容: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企业

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

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

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

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

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仓库材料

明细帐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账员记账;管钱、管物、管

帐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

导指定专人代理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

式移交清单。

三、案例分析

资料:

多尼公司是一家为皮尔.卡丹公司生产服装的公司,其前总裁、财务总监和主计长被起诉利用财务报表进行欺诈。这些管理者编制错误的分录来记录虚假的销售,并隐瞒仓库中的存货量,造成存货已经销售的假象;同时将实际销售订单的时间前移,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这些行为使得公司在一个季度40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中有2500万美元是虚假的。

要求:

1.分析该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存在哪些缺陷?

2.为了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应该强化哪些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措施如何?答:(1)缺陷:

1、在会计控制上存在缺陷。该公司管理者编制错误的分录,记

录虚假销售,造成存货已经销售的假象,提前确认销售收入,

违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不合法的财务行为;

2、在管理控制上存在缺陷。该公司违法行为的发生,均由主要的

管理者操作,表明公司内部没有设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约束

员工财务行为,因此管理者才大胆地违反基本的道德操守。

(2)1、要加强编制会计分录的内部控制。

措施:严格要求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并在其后附上原始凭证。

2、要加强存货业务内部控制。

措施:各种存货的收发,均需以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的凭证为准,

并要及时登记入账

3、要加强销售业务记账程序

措施:采用按产品或劳务类别分别设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

售费用、销售税金等账页和销售汇总表的记账方式。

班级考评:

教师评阅: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理论国外研究状况分析 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内部控制, 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个阶段。 从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 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内部控制在50 年时间内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经历近40 年, 而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只有5 年时间。内部控制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除企业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 外部尤其是政府的推动亦是关键因素。在美国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 80 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 由此成立Treadway 委员会( 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 报告。20 世纪80 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 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SEC 在1980 年的S—X 规则303 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 MD&A) ”的信息。MD&A 要求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相关的当前和未来的流动性和其它情况, 所以要求向公众提供更多未来经管责任的情况,

包括内部控制等内容。“安然”事件发生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7 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 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等。 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 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COSO 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 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高研究水平。此后发布的其他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 如加拿大的COSO, 英国的Cadbury, 南非的King, 法国的Vienot 等等) 均以COSO 的报告为模本。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银行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也是以COSO 的报告为基础的。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甚至许多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还停留在内部牵制的第一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职责分工、岗位分离、授权授信、内部审计等”, 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根据COSO 报告, 内部控制应理解为: “由管理当局设计( devised) , 董事会核准, 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 maintained) 的, 旨在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pro—cess) ”。可见, 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个过程, 但它本身不是目的; 它帮助实现的是多种既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和相互重叠的目标; 它由人实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 百科名片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目录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涵义 什么是内部控制?理论界存在各种观点。由于表述众多,本文仅选择几个权威定义进行分析。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我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上述三个定义具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将内部控制解释为一种政策或程序(过程);二是都在定义中说明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是都是从审计的角度做出的定义。笔者认为,这些定义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定义出发点过于狭隘。控制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生产控制、人口控制、经济控制、军事控制等,从不同的角度(学科)出发,会给出不同的控制概念。虽然内部控制与审计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论从内部控制的产生,还是内部控制的现实需要来看,内部控制都应该属于管理范畴。“可以肯定地说,内部控制最初是在组织中内生的,而不是外力(外部管制、规范的要求;审计)催生的。”(方红星,2002)并且,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审计需要,而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迫切要求。过去,由于一直把内部控制与审计相联系,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如果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把它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相信内部控制必然会得到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从而自觉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2、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客体。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既应该有施控主体,也应该有受控对象(客体)。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的客体是人、财、物及其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组合关系和组合形式。这一点几乎没有争论。存在争论的主要是内部控制的主体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主体是单位经营者。但是,经营者如何界定,又存在五种观点:①包括董事长、总经理;②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③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党员班子;④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党委班子、监事会成员;⑤包括董事会成员、总经理班子、党委班子、监事会成员、工会主席。第二种观点认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群众在内的所有员工都构成内部控制的主体,单位中每一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同时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课题组,2001);第三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主体既包括所有者(股东),也包括经营者,分为两个层次(阎达五、宋建波,2002)。但有的学者将董事会纳入所有者范畴,有的学者则将董事会作为经营者;第四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主体包括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职工四个层次(郑石桥等,2000)。 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主体,首先必须区分单位内部控制主体和单位外部控制主体。我们可以借鉴财务会计(外部会计)和管理会计(内部会计)的划分方法,股东(或股东大会)属于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只能作为单位外部的控制主体。股东、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加以解决。不能混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

内部控制》课程标准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五年制高职审计专业 《内部控制制度》课程标准 郑丙金 徐州财经分院会计系 二0一二年九月 五年制高职审计专业《内部控制制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在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上,2006年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在这一年,随着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的颁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在经过十多年探索之后的一次大爆发,按照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施行, 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更为重要,会计制度设计显得更有现实意义,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工作不仅有利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有利于企业加强会计管理工作,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点,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显得不太适用。我们提出了以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内部控制制度教学的特点,注重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五年制财经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经济专业教学中属于后期主干课程,专业性较强。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全面树立现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理念,初步掌握从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践活动必须具备会计制度总则设计、会计组织系统设计、会计核算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及具体业务与核算规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能力为主,根据内部控制制度教学的特点,注重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发展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中心,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能够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胜任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一)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1.COSO报告定义内部控制的概念 可靠性以及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2.我国财政部门定义内部控制的概念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定义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 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 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3.内部控制的内含: 一个控制主体: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 三大目标: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目标,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性目标,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 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二)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 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 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内部控制的演变与发展 (一)工作实践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内不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和全面风险控制阶段。 内部牵制阶段 相互核对是此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设定岗位分离是内控的主要方式,这在漫长的几千年内被认为是 一种最实用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案例

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案例 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一、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 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目前较为先进科学的体制,其运作 模式为“三个统一、一个体系”,即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和一套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包括:资金预算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银 行帐户集中管理和现金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资金预算集中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年初审定的财务预算,核定年度 资金额度,集中管理投资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企业战略重点业务 上; 融资集中管理是指企业将银行贷款权、贸易融资权、对外担保权 统一管理起来,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杜绝由于担保而产生的 或有负债; 银行帐户集中管理是对所属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审批制,强制核 销与经营无关或功能重复的银行帐户,并通过安全有效的网络系 统时时监控资金流向,控制业务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现金集中管理的核心为收支两条线,即管理部门按照核定的资金 预算及所属单位申报的资金用款额度,拨付资金; 所属单位的所有收入资金均按规定的上划途径上划至集团公司的

账户内。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利用集 中的闲置制资金可以大量归还外贷资金,内部调剂所属单位的资 金余缺,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将集团内的闲置资金统 一运作,也能大大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财务管理体制确立后,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实施,包括《公司财务管理办法》 《公司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公司产品销售结算管理办法》 《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操作程序》 《银行帐户开立、变更、关闭的审批程序》 《公司债务融资管理办法》 《公司资产管理办法》 《资金审批支付程序》 《网上银行业务使用规定》 《货币资金内控实施办法》 《资金计划管理办法》 《公司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等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二、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人 、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保账,杜绝“小金库”

第二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强调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B.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应当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C.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D.被动的遵守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部控制参与主体的是() A.企业董事会 B.企业监事会 C.政府对企业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 D.企业全体员工 3、关于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对控制目标的实现作用不大 B.企业目标的实现除了受制于企业自身限制外,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C.内部控制无法作用于外部环境 D.内部控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不包括() A.事前控制 B.制度设计、制度执行与监督评价 C.事中控制 D.事后控制 5、在下列内部控制目标中,属于企业获利的基础,同时也是持续经营基础的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C.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6、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是() A.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B.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C.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D.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7、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C.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8、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是() A.资产安全目标 B.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C.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D.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9、在下列原则中,强调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

内部控制设计步骤

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 设计内部控制的步骤,主要是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最终以流程图或调查表的形成加以体现。1.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既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因此,设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然后据以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该控制系统。我们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概括为六项:(1)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3)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4)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5)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6)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项目标均为基本目标或一般目标。在每项基本控制目标下,还可细化为若干具体控制目标。例如,第二项基本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即可分解为:(1)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2)保证会计账簿的准确性;(3)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等几项具体目标。而第(1)项具体控制目标“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又可进一步分解为保证会计原始凭证的准确性、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准确性,第(2)(3)项具体控制目标同样也可分解为若干更具体的控制目标。 2.整合控制流程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

由控制点组成。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加以整合。 3.鉴别控制环节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错弊因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控制点按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而论,可以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为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那些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控制点,则力一般控制点。如材料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对于保证材料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实物安全性等控制目标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是材料采购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审批”、“签约”、“登记”、“记账”等控制点,即是一般控制点。需要说明的是,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个控制点在此项业务活动中是关键控制点,在另外一项活动中则可能是一股控制点,反之亦然。 4.确定控制措施控制点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实现的。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手续等,通常被概括为控制措施。如现金控制系统中的“审批”控制点,就设有:(1)主管人员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2)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字或盖章;(3)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等控制措施。银行存款控制系统的“结算”控制点则设有:(1)出纳员核查原始凭证;(2)填制或取得结算凭证;(3)加盖

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提纲.doc

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提纲 提纲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剧增,单纯依赖原有的内部控制理念已难以应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理念需要得到创新。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控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一)控制环境得到改善 (二)控制风险加大

(三)控制活动发生变化(四)信息与沟通方便快捷(五)监控任务增加 五、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一)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二)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三)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四)科学技术的创新六、创新点

1.建立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针对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对企业的控制,分成两个方面:外部和内部。外部控制是来自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控制。它要维护的是社会公众、债权人、行业和国家的利益。我国重新修订实施的《会计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有权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这是从会计角度对企业实施的外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来自企业管理部门的控制。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视角观察,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不同。 (一)根据权限特征,分为股权控制和经营管理权控制 股权控制,是指企业资产所有者在股权结构中,占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份额,以确立自己的企业所有者地位,从而获得企业经营的根本决策权。经营管理权控制,是指企业所有者通过选择经营者和职能管理者来贯彻其意图、落实其目标、维护其利益。

内部控制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 策划书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2013级会计七班 组长:李新茜(2443) 组员:田泽珂(13)、刘紫琳(14)、姚正文(27)、付璐璐(5761)、盘清扬(4430)、梁婷(31)、胡悦(23)

内部控制理论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内部控制的涵义 什么是内部控制?理论界存在各种观点。由于表述众多,本文仅选择几个权威定义进行分析。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人员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我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上述三个定义具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将内部控制解释为一种政策或程序(过程);二是都在定义中说明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是都是从审计的角度做出的定义。笔者认为,这些定义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定义出发点过于狭隘。控制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有生产控制、人口控制、经济控制、军事控制等,从不同的角度(学科)出发,会给出不同的控制概念。虽然内部控制与审计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论从内部控制的产生,还是内部控制的现实需要来看,内部控制都应该属于管理范畴。“可以肯定地说,内部控制最初是在组织中内生的,而不是外力(外部管制、规范的要求;审计)催生的。”(方红星,2002)并且,我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审计需要,而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迫切要求。过去,由于一直把内部控制与审计相联系,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如果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内部控制,把它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相信内部控制必然会得到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从而自觉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的概念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首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和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但基本上都没有突破会计控制的范围。1992年COSO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但COSO内部控制框架流程与内部控制目标之间存在着逻辑缺陷,致使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概念被质疑,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实际上,COSO内部控制框架仅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控制导引,各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内部特征以及外部环境要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不同地区中的企业需要界定内部控制的边界,并基于此设计相应的内控模式、机制、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高效的内部控制①。因此,无论是基于理论层面还是实物层而,重视对内部控制本质、边界和目标等基本属性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内 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既有文献针对内部控制本质及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层次是从企业系统和整体效率的视角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内控系统的构成单元和子系统。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或子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而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分的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和企业管理控制;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而单独界定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层级所确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会一计控制等概念,I-!前比较成型和有影响力!、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自华,高_立(2011)’‘在困内外相关研究的琴础_上,指出无沦从历史发展、时间考察还是理论逻辑方而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陷入了一个为不能存在的系统寻找独立存在的理由的尴尬境地。ICI此,应该尽早用“内部拄制”取代“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杨清香(2010) `"利用马克思认识论,对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或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内部控制的其他概念或理沦要素都是根据内部控制的木质演绛推论出来的。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认为目标是构建内部控制概念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尽管实用,Eli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李连华,2007)0 组织理论是内部控制研究范畴内的重要理论支撑,诸多文献围绕组织内部关系和契约展开对企业内部打制的研究。谢志华(2009)‘、认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关系,即契约关系和平等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内部控制的木质表现为企业组织体系中各种相关的平等利益工体之问的相压制衡和各科层权利主体依_}二而F的监督。而且制衡是监督发抨效l1!的从础。李志斌(2009 ) '}"运用组织fil:会学的规则理沦解释了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他认为内部控制在组织内部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法”,足管理权威的来源之一。而竹理权威体系既包括纵向等级制权威体系,也包括横向平行权威体系。一可以石出,卜述两者的观点具有4定的相似性。部分学者还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刘明辉,张宜t } ( 2002 )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弥补企业契约不完备性,保i} I: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林钟高,徐虹,吴玉莲( 2009 )‘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J性足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国外有关学者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为: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以及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彼此相互影响。针对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观点,其一,公司治理影响内部控制;其二,内部控制影响公司治理;其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下面针对上述本文总结的研究路径,结合具体的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Cadbury, Hampell以及Turnbull报告共同构成了英国三个重要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研究。英国学者指出了上述观点,即“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应由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护以及评价;独立董事制及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起监督和协调作用。而美国有关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着彼此,特别是在SOX法案404条款的提出之后,利益相关者便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

内部控制理论

现金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以及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差额形成的现金净流量。这里,现金包括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以及能随时变现为确定金额用于支付的其他资产。现金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的。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同时,也日益重视企业现金流的流入和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比获取利润的能力更加重要。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不能实现盈利,那么她必将倒闭;但是,如果一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获取适当现金流,以偿还到期债务,那么,她就面临破产的威胁。如何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运用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来分析如何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第一章内部控制理论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到需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时,形成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就需要一系列严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对这种关系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使这种委托关系得以健康的发展,并使关系双方从中受益。同时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对组织的成员加以规范和约束,以达到组织目标。这样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与此同时,相应的内控理论也逐步得到完善。 1.1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 按照比较权威和普遍的一种归纳,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在20世纪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 1.1.1 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 在这一阶段,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其基本假设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 1宋建波博士在《企业会计控制原理及应用》中将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演变分为三个阶段,而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的郑洪涛博士在2002年1月国家会计学院在成都举办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培训班上将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归纳为四个阶段,本文采纳了郑洪涛博士的归纳。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的结论是:控制强,弱,无控制的控制,无序。新《会计法27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内部控制。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措施控制功能,方法,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比较完整的系统。根据控制的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不同的目的,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与保护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手段,保证经营决策,实施业务活动和促进效率和效能,并影响其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可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来控制。 其目标是确保内部控制单元操作的效率和效果,安全,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职能:一是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合法的金融活动的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实现这些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这不是如何消除其固有的局限性。这种限制也必须明确和预防。主要表现为:(1)在有限的成本效益原则,(2)如果员工有不同的职责忽视控制程序,误判,甚至勾结,内外,往往造成舞弊内部控制失灵,(3)管理人员的虐待,并设立或逾越内部控制的控制被忽视,也可以建立内部控制不存在。 其次,基本结构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执行政策的各种因素,其影响主要反映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来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具体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单位组织结构,职能和管理人员的这些职能,确定的权力和责任的经理的监督和检查方法,工作人员的政策措施来控制,及其实现,这个单位的各种外部业务关系。 (2)会计系统。会计制度是指建立会计和会计监督的程序和方法的商业活动。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该做的: 1,确认并记录所有业务,及时和详细描述经济业务,所以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经济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类。 2、测量值的经济业务,所以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在适当的货币价值。 3、确定时间,生意业务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1.doc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1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 作者:李春献徐华字数:2811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第10期 窗体顶端 所谓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它是企业为管理当局的需要,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和体系。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下属的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协会(IMA)等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并将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五项要素。目前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被认为是权威的专业机构对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最新解释,可以作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理论依据。 一、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每一个企业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

求,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针、措施等。 2 程式定位原则 企业应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做到职、责、权、利相结合。岗位规则程式化,有利于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从而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感。 3 有效性原则 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按规定进行相应的惩处,并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应时修正并完善。 4 健全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要求各子系统的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总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框架设计 1 营造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 企业控制环境包括公司董事会、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哲

中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近况

总之,内部控制体系由上述四个层次共同构成。在四个层次中,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处于最高层次,同时,由于董事会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机构,董事会的内部控制目标代表着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也是其他控制主体的直接或终极控制目标。 基本假设 会计界尚未提出内部控制假设这一命题。笔者认为,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包括单位实体假设、可控假设、复杂人性假设和不串通假设。离开了这些假设,内部控制就不能存在。 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是指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门。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它要求内部控制应当以特定单位或部门的人、财、物及其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组合关系和组合形式进行控制。控制实体由于控制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单位内部某个部门。 可控性假设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相对于控制主体而言,控制客体必须是可以控制的。否则,内部控制将形同虚设。在确定各级控制主体的控制范围时,只有主体能够控制的对象,才能够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人性假设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对人进行约束和激励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建立在对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人性假设就是关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假设。1965年,薛恩(E.H.Sein)将此前关于人性方面的观点归为三类,即理性—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假设。薛恩在分析了这些人性假设理论之后提出复杂人性假设,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动而不断改变。 不串通假设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不相容职务恰当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的机会。但是,如果两个或更多的人串通舞弊,则可以逃避控制,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这既是内部控制的局限之一,也是其建立的基本前提或假设。离开了这一假设,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牵制)根本无法建立。 编辑本段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合法性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发展与启示(doc 21页)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摘要】本文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作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 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审计 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问题。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就成了最紧迫的课题之一。但是目前学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足、不统一,甚至存有不少错误。我们拟从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和国际上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出发,谈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看法。 一、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

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的阶段。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或称内部业务控制)两个部分,前者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西方学术界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计企业特定日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1],并上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在90年代美国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并逐步将各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统一起来。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同部控制的认识还很不统一[2]。其中,多数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停留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还有很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内部监督。实务界许多人士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也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有的企业则对内部控制还没有概念,巨人集团衰败、沈阳飞龙集团“失踪”、郑州亚细亚关门。广东国投倒闭等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认为,根据控制论的一般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这种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其一,内部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可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时,在把矛头直指向财务会计报告时,也在探索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并把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归到了内部控制。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整理和分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理论探讨;应用探讨 一、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基本状况分析 本文所选的样本主要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总样本选取的,以内部控制为篇名搜索,从1999年到2008年,总共有9912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2153篇。这些文章基本上能够代表我国这些年来研究内部控制的水平,本文期望能够从中把握我国研究内部控制的脉搏,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 1.从发表时间来看,就笔者收集的资料,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这可能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所以在对美国财务丑闻的分析研究和出台政策的剖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笔者认为这也体现了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人员的前瞻性,从国外的经验教训中就能让我们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美国一直是一个在健全法律和制定政策方面做得比较前沿,涉及内部控制的就先有COSO报告,后有SOX法案的颁布和COSO委员会出台的ERM,目前都被认为是规范内部控制的高质量标准。除了美国以外,我国也发生了诸如“银广厦”、“中航油事件”等事件,针对这些个案,在诸如《会计研究》这样的期刊上都有深入的分析,当然也有针对我国现实的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探讨。这也反映了研究不仅要具有前沿性,更要有现实意义。 2.从论述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探讨。(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3)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由于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章比较多,本文首先选择会计类国家级核心期刊《会计研究》上涉及内部控制的文章进行综述,还有一部分文章取自《会计之友》、《财会通讯》等会计类核心期刊。论述的方面也主要是按照上述(二)中的分类进行阐述。二、对国外内部控制的介绍和借鉴 由于美国具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法律规范,所以在其资本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出台的解决措施也对我们有很有意义的指导作用,所以在我国文献方面介绍这部分的内容也较多。特别是SOX法案颁布以来,就有不少对其的介绍、研究的文章。比如,美国SOA404条款执行成本的研究,认为SOA404条款提高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成本,董事会结构改变增加成本支出,运转效率下降, 影响公司竞争力。(黄京菁,2005)虽然他是对美国社会环境下,对SOA404的研究,但其中的思想对我国内部控制政策制订也有启发作用。COSO 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李若山,徐明磊,2005)也是用美国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实务的最新发展来解释中航油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还有伊利股份、创维数码、四川长虹等失败案例或重大事件,认真学习ERM框架中的所有内容,并将其与企业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调整,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另外,在《会计研究》期刊上,还有一些财政部以考察团形式对国外不同特点的国家内部控制进行考察、分析。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内部控制制度和实践也将给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给予启示。如: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英国和法国企业内部控制考察报告,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美国会计国际趋同、注册会计师

第六章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习题答案.

第六章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思考题 1.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设计出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适合控制环境的原则 (2按控制目标设计内部控制措施的原则 (3有效控制风险的原则 (4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原则 (5业务授权处理的控制原则 (6财产及文件记录的安全控制原则 3.内部控制制度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案】(1组织规划控制设计;(2授权批准控制设计;(3文件记录控制设计;(4全面预算控制设计;(5实物保全控制设计;(6职工素质控制设计;(7风险防范控制设计;(8内部报告控制设计;(9电算化控制设计;(10内部审计控制设计。 4.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案】(1明确控制目标(2设计控制流程(3鉴别控制环节(4设置控制措施

5. 内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何? 【答案】一个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系统在总体上应该是组织规划、项目确定和流程设计三个方面的综合,具有三维立体性。 (1组织规划 从组织角度设计内控制度,需要考虑企业的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进而确定企业的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企业是实行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并建立使组织得以运行的保证——经济责任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组织方面设计得好,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2项目确定 所谓项目,是设计内控制度的基本单位,包括人事招聘、危机处理、合同管理、工厂消防、成本控制、财务预算与预测、采购计划、员工业绩评价等等各个方面。 (3流程设计 在典型的制造业企业中,其经营过程有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配运和售后服务等项流程。每项流程,例如制造流程,包括材料人库、材料存储、材料搬运、加工、半成品搬运、加工、成品人库存储、成品包装发运等项作业。而每项作业,例如材料入库,包括卸载、验收、盘点、移动、摆放、记录等项任务特别重要的是,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完成的,授权和责任在这里可以体现出来。在流程设计中,就是遵循着这种相对的“流程一作业一任务”三个因素之间的依次关系进行。 练习题 1.多项选择题 (2ABCD 与第五章(3重复,整题换为(2实物保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A.限制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