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苏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导语:《论语》⾥说“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

以下是整理的苏教版初⼀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仅供⼤家参考。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规定国家统治者称皇帝,具有⾄⾼⽆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夫,对皇帝负责;3、在地⽅实⾏郡县制,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4、统⼀车辆形制、⽂字、货币、度量衡;(A、秦统⼀后,把⼩篆作为全国规范的⽂字,以后⼜在民间流⾏更为简单的⾪书。

B、货币:统⼀使⽤圆形⽅孔的秦国铜钱。

)5、组织修补长城;6、焚书坑儒。

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颁布“推恩令”,进⼀步削弱王国势⼒,加强中央对地⽅的控制;2、加强监察制度;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4、⼤⼒推⾏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弟。

5、⼤⼒反击匈奴,进⼀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6、派张赛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秦朝统治时期的*有哪些表现?⼈民如何反抗?表现:1.刑法苛严2.赋税沉重3.兵役徭役繁多4.焚书坑儒灭亡原因:1.实⾏残暴的统治,⼈民苦不堪⾔;2.秦⼆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盾空前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泽乡起义得到全国⼈民的⽀持,进⽽*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泽乡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国历第⼀次⼤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巨⿅之战。

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秦汉⽂化状况1、秦汉⽂化的特点:①统⼀与多样化有机结合:如秦朝“车同轨、书同⽂、⾏同伦”;汉独尊儒术,进⼀步统⼀思想⽂化。

与此同时,边疆民族⽂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不同风格。

原因:秦汉为⼤⼀统和多民族国家。

②中外⽂化交流空前频繁,如佛教传⼊中国,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越南和⽇本,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西传等。

原因:国家强盛、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开辟等。

③⽔平居世界地位:如张衡的地动仪、太阳⿊⼦的最早记录、《九章算术》、造纸术的发明等。

苏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知识点1.1 夏商周时期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影响力的王朝。

1.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制度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1.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则在秦朝的基础上逐渐实行了宽松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近代史知识点2.1 清朝末年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时间,其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等。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成功的民主革命,从中华民族的觉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经了二十多个年头。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自建国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三、现代史知识点3.1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极具影响力的全球性战争,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2 冷战时期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之间在1945年至1991年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对抗和竞争。

3.3 全球化时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和联系的日益密切,涵盖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科技等多个领域。

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发展。

四、其他知识点4.1 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领域,包括古代中国历史地理、世界历史地理等,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背景。

4.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指保护文化遗产以及让这些文化遗产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4.3 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是指历史研究领域中使用的方法,包括原始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比较研究、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对于历史研究非常关键。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考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考点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考点总结初一的历史知识点非常多,死记硬背不仅让我们花费的时间太多,也更容易把知识点记混记错。

要想学好这门历史,最关键的就是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考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考点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苏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

苏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很多同学对历史的理解都是上课听讲,考前多背就可以了,虽然确实是这样,不过做好复习提纲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苏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苏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类的代表——北京⼈⼀、元谋⼈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活情况:能制造⼯具,知道⽤⽕;4、发现意义:元谋⼈是我国境内⽬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类。

⼆、北京⼈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店龙⾻⼭上;2、⽣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相似,能够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打制⽯器、⽊棒;(⽣产⼯具)4、⽣产⽣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天然⽕,会保存⽕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类之⼀;周⼝店北京⼈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遗址。

三、⼭顶洞⼈1、遗址:位于北京周⼝店龙⾻⼭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类的特征;3、⽣产⼯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结⽹捕鱼,创⽴⼋卦;(2)神农⽒: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半坡⼈的⽣活和河姆渡⼈的⽣活:原始居民距今年代⽣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式圆形房屋河姆渡⼈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栏式房屋⽣产⼯具使⽤磨制⽯器、制作⾻器、使⽤磨制⽯器,如⾻耜;⾓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器和乐器;会雕制⾐种植⽔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刻,懂得使⽤天然漆⼆、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江苏省历史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苏省历史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苏省历史初一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奴隶制王朝?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B. 商朝【解析】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前1046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朝代。

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A. 分封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A. 分封制【解析】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约前771年),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即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形成了一种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

而郡县制主要在秦汉时期实施,行省制则是在元朝时期出现,中央集权制也是后来各朝代强化王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3、题干: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国通过连年征战,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B.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D.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答案:C解析:选项A、B、D均符合史实。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确实采取了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措施,但选项C中的“焚书坑儒”是对文化的一次大破坏,不是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因此C选项错误。

故选C。

4、题干: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A.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B. 汉武帝时期,为了扩大版图,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北击匈奴C.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D. 汉武帝时期,为了发展经济,实行了盐铁官营政策答案:D解析:选项A、B、C均符合史实。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不是为了发展经济。

因此D选项错误。

故选D。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瓷器【答案】D. 瓷器【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以及活字印刷术,而瓷器虽然也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之一,但它并不属于四大发明之列。

初一苏教版历史上册知识点

初一苏教版历史上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导语】此文为作者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点,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常常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觉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储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控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知道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先人繁育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品,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发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食粮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显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同盟,经太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归纳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学问归纳(一)中华文化的勃兴较成熟的文字。

政治上:1.建立中心集权专制,最高统治者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心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推行县制。

经济上:1.统一货币,全国统一运用圆形方孔钱。

2.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限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1.北击匈奴修长城。

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修建灵渠。

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作用:抵挡匈奴的侵扰。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但也有残暴的一面;总体功大于过。

问: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制封建国家,完毕了春秋战国长期的分裂局面。

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力开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学问归纳(二)伐无道,诛暴秦一、秦朝的暴政表此时此刻: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3、严酷的刑法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赵高指鹿为马)秦朝的暴政紧要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抵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经过:略根本缘由:秦的暴政政权地点:陈(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抵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夫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成语: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倒戈,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汉之争)★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八面受敌、霸王别姬等★ 相关故事:鸿门宴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学问归纳(三)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称为是文景之治)缘由: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距今时间:170万年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
2.距今时间:约70万年--20万年
3.体质特征:接近现代人的四肢,保留着类人猿的脸。

头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下巴极小,与现代人相比,北京人保留了猿的特征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2.距今时间:大约18000年
3.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十分相似
4.生产状况: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懂得磨制、钻孔技术
5.生活状况:采集渔猎为主;已会人工取火;按血缘关系生活;有初步的审美意识
1.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

原因:丰富的水源和食物适宜居住的气候
2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早期人类告别洞穴,搭建住所定居下来,形成原始聚落
1.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意义?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一.干栏式
所谓“干栏式”就是竖立木桩为底架,在木桩上铺梁搭板,在木板上建造长脊短檐的
房屋,最后在房顶上覆盖茅草。

今天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傣族、壮族、高山族等住房
仍保留着干栏式建筑的样式。

相同点 1都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2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3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4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 1地理环境不同2房屋的结构不同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4陶器风格不同不同
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等。

二.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1、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贫富分化
2、是进步的,因为生产力水平提高了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

传说故
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2.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
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

在东方,蚩尤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一.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古人为什么要将一些重
要的发明记到杰出人物的名下?
1.被考古资料证明的是可信的,没被证明的则是不可信的,如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种植庄稼,制作衣裳,挖水井,出现文字等是被考古发现的,这是可信的,而说这些是黄帝、嫘祖等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2.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累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

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
夏族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二.1.大禹治水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
1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

2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认识、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

3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民群众
2、大禹治水的成功带来的启示
1要有创新精神。

2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奉献精神。

3要注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保护大自然,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感兴趣:
1.新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2.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
3.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复习提纲
4.苏教版初二上册政治辉煌的历史篇章试题及答案
5.苏教版初一暑假历史作业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