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春天的故事说课教案

春天的故事说课教案

春天的故事说课教案第一篇:春天的故事说课教案春天的故事的说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

能力目标:学会从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将图片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知识目标:1、让学生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1.《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歌曲2.有关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些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春天的故事》2.师:提问歌曲的名字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

1、师:提问歌曲中歌颂的老人是谁?引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邓小平。

2、小渔村的变化——从深圳的变化看祖国的凤凰涅槃。

(图文展示)(1)曾经偏僻落后的深圳。

图片展示三十年前,这里是一个总面积不到三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

(2)图片展示如今现代化大城市。

到2009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8201亿美元,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万美元。

(3)深圳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4)我们国家先后建立了5个这样的经济特区,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深圳的发展靠的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海上运输发达和国家给予的特殊经济发展政策。

3.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4、讨论这些经济的共同特点?三、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共同回顾一个春天的故事,作为小学生好好珍惜今天,好好学习,时刻准备着谱写明天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课件文档全文预览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课件文档全文预览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课件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春天来了”。

详细内容为《春天的故事》一文,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和书写。

4.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2. 主要内容: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象,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

3. 生字词:重点生字词,如“嫩绿、绽放、欢快”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答案要求: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春天的文章,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春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春天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施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目标: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与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春天的故事,包括春天的特点、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等。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创设情境:教室内布置春天的元素,播放轻松愉快的春天音乐。

(2) 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画面,看看他们能发现什么与春天有关的元素。

步骤二:呈现(1) 教师呈现春天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彩色和活力。

(2) 教师朗读春天的诗歌,让学生通过听诗歌感受春天的气息。

步骤三:讲解(1) 教师简要讲解春天的特点,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等。

(2) 教师呈现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春天的植物和动物。

步骤四: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喜欢的春天活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他们观察自然的经历。

步骤五:扩展活动(1) 学生利用手机或相机,外出采集春天的照片,分享给同学们。

(2) 学生用英语描述他们最喜欢的春天活动,并进行展示。

4.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讲述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情境创设、图片呈现、诗歌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教学评估:本次教学的评估将分为两个环节,首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来评估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其次利用学生自己采集的照片和描述的展示,来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发现了一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优点:1. 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图片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春天的景象,增强记忆和理解。

3. 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春天。

不足之处:1. 教师在讲解春天的内容时,讲解过于简略,没有深入到更多的细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六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春天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春天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帮助学生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b.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感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c.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
a.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b.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c.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春天的成长故事,强化对思想品德教育内涵的理解。
3.小组合作,共同提升: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个性化指导,关注差异: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在此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本章节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但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基础,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六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春天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学生能够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如气候、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等,并能够认识到春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寓意。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方法,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春天的故事》教案

《春天的故事》教案

《春天的故事》教案《春天的故事》教案(通用10篇)《春天的故事》教案篇1内容:1、小佳佳的信2、春天的故事3、森林里的动物说明:幼儿进入大班下期,语言讲述能力迅速提高,想象创造也达到新的高度。

他们学会了自己编故事,并根据画面想象情节的发展,也能根据故事里的情节画出美丽的画面。

开展下列活动是为了更好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讲述的言语能力。

2、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3、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想象合理的故事情节。

4、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和创造,培养其将独立单一的画面组合成一个美丽故事的能力。

小佳佳的信目的:⑴ 欣赏散文诗,能根据诗里的内容布置出简单的情节画。

⑵ 教给幼儿能运用各种材料布置简单情节画的方法。

⑶ 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准备:大墙面一块、蜡笔、各种纸张、浆糊、抹布等若干,录音机、音乐磁带。

过程:1、欣赏散文诗⑴ 老师配乐诗朗诵第一遍,提问:这首诗美不美?哪些地方很美?⑵ 再次欣赏后提问:你最喜欢这首散文诗里的哪一句?(集体学讲优美诗句)⑶ 提议:这么美的诗,我们可以用语言朗诵出来,还能不能用画画表现出来呢?怎么表示呢?⑷ 幼儿讨论如何用画面表现诗,然后采纳大家都同意的表现方法。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布置简单的情节画⑴ 讨论与学习制作树叶的几种方法。

⑵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工合作,动手制作、布置。

⑶ 教师观察幼儿的分工与选择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解决问题。

在整个活动中重复播放配乐散文诗,帮助幼儿回味与理解。

《春天的故事》教案篇2知识要素图片反转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风筝的造型特点实践与创造:设计风筝的图案及色彩欣赏与评议:介绍风筝的一些相关知识,交流感受教学重点风筝的外形及图案的设计教学难点对称轴的确定及粘贴时的水平翻转教学过程一.交流与尝试1.教师出示不同造型的风筝供学生欣赏。

2.多媒体展示有关风筝的图片及风筝的资料。

3.教师演示半个风筝外形的画法。

大学关于春天的故事教案

大学关于春天的故事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大学教材:《春天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通过故事,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承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将观察到的春天特点融入故事中。

2. 如何通过故事表达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和理由,教师总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美丽的季节。

二、讲授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春天的特点和变化,如: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花开鸟鸣等。

2. 教师讲述《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活动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园中的春天景色,如:花朵、绿草、飞鸟等。

2. 学生将观察到的春天特点融入故事中,编写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他学生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春天的重要性和美好。

2. 学生谈谈自己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如何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融入生活中。

3. 教师布置作业:课后继续观察春天的美景,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春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和写作,将观察到的春天特点融入故事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故事表达关爱他人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承美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儿歌春天的故事教案

幼儿园儿歌春天的故事教案

幼儿园儿歌:春天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幼儿园儿歌《春天的故事》,使幼儿了解春季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春天的好奇心和热爱,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感知、动手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教学准备1.儿歌《春天的故事》的歌曲录音或者CD;2.教学用具:春季的图片、季节卡片、幼儿可操作的春天的手工材料等;3.幼儿园教室环境的布置:春季的图片、季节卡片、幼儿自绘的春天图画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欢迎和热身(5分钟)1.与幼儿互动,问候并引导他们观察教室环境中春季的布置。

2.引导幼儿回忆春季的特点,例如:温暖、花开、树叶变绿等,并通过幼儿的回答进行相关的讨论。

步骤二:朗读儿歌歌词(5分钟)1.教师将教室环境中的春季图片给幼儿看,并带领幼儿一起触摸和感受。

2.教师朗读儿歌《春天的故事》的歌词,让幼儿跟着朗读。

步骤三:播放儿歌音乐(3分钟)1.教师播放儿歌《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让幼儿聆听。

2.幼儿倾听音乐,欣赏音乐带来的快乐氛围。

步骤四:合唱儿歌《春天的故事》(10分钟)1.教师再次播放儿歌《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让幼儿跟着歌曲节奏合唱。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拟春天的画面,在歌曲中进行互动。

步骤五:绘画活动(15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并发放给每个小组一张白纸和彩色笔。

2.引导幼儿用彩色笔在纸上自由绘画,画出他们眼中的春天。

3.鼓励幼儿在绘画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六:分享与展示(10分钟)1.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他们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

2.由代表分享他们绘画中表达的春天特点,其他幼儿进行观察和评论。

步骤七:小结和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春天的特点。

2.教师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变化,进一步拓展对春天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幼儿能够通过朗读、唱歌和绘画等多种方式来了解春天的特点,增强幼儿对春季的认知和热爱。

同时,幼儿在参与绘画活动时,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新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春天的故事教案

最新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春天的故事教案

最新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春天的故事教案最新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春天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体会春天的美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春天的方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的音乐,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眼中的春天。

提问:春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易错字的读音。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象?3、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春天来了)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春天来了?(“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山、水、太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景物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春天的活力。

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提问:这一自然段写了春天的什么?(小草)小草有什么特点?(“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从“偷偷地”“钻”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草的可爱和顽强。

学习第四自然段分组朗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春天的哪些花?(桃树、杏树、梨树)这些花有什么特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想象花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缤纷多彩。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花的美丽。

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省市城区东关小学王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知道改革开放使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

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感到自豪和骄傲。

【重点难点】
重点:热爱热会主义新中国。

难点:初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从此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歌曲《春天的故事》。

2、四盘豆子。

学生准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2、收集旧时人们使用的粮票、布票等。

3、搜集我国5个经济特区以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播放歌曲视频),仔细听歌词,看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预设: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位老人是谁?。

还有其它的信息吗?中国迈出了新的步伐。

)这就象征着我国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天是充满生机的、气象万千的、万物复的、美丽和谐的、百花齐放的……今天老师也带大家走进《春天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调查结果分享
这个春天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拿出课前调查的表格,选取你了解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来介绍一下。

交流预设:
衣:以前人们穿的衣服面料粗糙(麻布、棉布)、款式单一(装、布衣、草绿色军装,卡其喇叭裤子)。

现在人们穿的衣服颜色变得更鲜艳,款式变得更多样、更时尚。

(课件播放服装的变化)
食:旧时买东西都得有票,比如说粮票、油票等。

老师找到相关的票据,(出示票据)谁能读懂上面的信息?在七十年代,每户口家吃的都是供应的粮食,每个人每个月只有三两油可供食用。

这些油在现在你能吃了一个月吗?当时可供食用的种类单一,而且凭票供应。

(课件播放各省市粮票、布票等)
住:以前居住的大多都是平房,房子的墙壁都是土墙,只有很少数的房子有白色的墙壁,而且里面的设施都很简陋。

居住面积小、居
住条件差。

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图片,大家来看看。

(课件播放破旧的平房)
行:出行方式上,近的地方步行、骑自行车。

远的地方就乘坐火车,时速很慢,时间非常长,而且耗时耗力。

现在有了动车,去再远的地方还可以坐飞机。

联系你现在的生活,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现在生活幸福吗?(预设:以前的生活太简陋了。

现在生活很幸福。


三、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1、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呢?在书上29页找到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制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发展经济的方针。

为对搞活经济,党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了哪些责任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2、让我们从两次劳动中体验出什么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第一次劳动
说明劳动规则:1、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大队,你们捡豆子的过程就是农民在田间辛苦的劳作。

2、要在盘子中捡出规定颜色的豆子。

3、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师:你们大队里劳动最认真的人家捡了多少颗?劳动冠军产生了,你就是我们大队最勤劳的人!最少的呢?大家辛苦劳动了一年,杯子
里的豆子就是一年的劳动的成果,无论捡的多与少都交公,到了年底大家每人一样都分得同样多颗豆子,你觉得如何?
(预设:我觉得这样不好,有的人付出的多,有的人付出的少,可是他们得到的都是一样的。

不公平!)
(2)第二次劳动
每位同学代表一个家庭,面前的盘子就是你们家的责任田,从盘子中捡豆子就是你们辛苦地在田间劳作,这次要捡黄色的豆子。

劳动结束,最快的速度数一数你捡了多少颗豆子?最少的呢?明年可真的要加油了。

拿出两颗豆子交给国家,拿出两颗豆子交给集体,剩下的全都是你自己的。

从第二次劳动中体验到了什么?(生:丰收的喜悦。

劳动很辛苦。

)哪一次最辛苦?为什么?(交够了国家的,留够了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是自己真正得来的。


我们刚才进行的第二次劳动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视频播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开展的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是在城市实行的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这就是我们国家为了对搞活经济而实行的两个责任制。

四、了解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1、除了对搞活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又有哪些方针政策?打开书31页,从书上找到答案。

(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
经济特区都有哪些城市?、、、、全省。

开放城市又有哪些呢?我国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
海港口城市。

2、出示地图,用笔在书上地图标一标,你发现这些城市的一个共同特点了吗?它们都靠近海边。

如果要和国外做贸易最先到达的就是这些沿海港口城市。

你知道对外开放的“外”指的是哪里吗?(国外!)是的,是国外,它们是经济往来的窗口,从地理位置来看,由南到北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由东向西实现从沿海到地的信息、人才、资金的战略转移,以便发展对的辐射作用,带动陆城市的经济发展。

3、我们以为例来看看三十多年城市的发展与变化,这是三十年前的和现在的。

(课件出示的变化)
三十年前,这里是一个总面积不到3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

只有在现在东门那个地方有个一条半街,其他都是农田和荒草。

改革开放后,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到2015年,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078万,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7985元,成为了一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还有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有中国十分重要的港口,蛇口海湾。

看了它们的变化,有什么想说的?(预设:我们国家的发展真是太快了,才几十年我们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中华发族从此走进了新的时代。

五、总结
如今,中华民族的崛起让世界瞩目,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领域中
越来越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了解的丰功伟绩。

【板书设计】
春天的故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