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耕地需求量 (一)耕地需求量的内容 包括大田作物用地、人工饲料地、蔬 Nhomakorabea菜地等。
(二)预测程序 1、大田作物用地面积 总产量 平均单产 用地净面积 用地毛面积
2、人工饲料用地面积 确定各类牲畜头数 确定各类蓄群 结构,计算饲料总需要量 确定人工 种植饲料量 单产 种植面积 用地净面积 毛面积
3、蔬菜地面积 总产量 地净面积
平均单产 用地毛面积

二、果园用地需求量 总产量 平均单产 树栽植面积 果园面积

三、其他农用地面积 1、副业用地需求量 2、渔业用地需求量 3、林地需求量
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确定各用地部门未来用 地数量,为合理配置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提供依据,也是土地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各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 法,土地供需问题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农业用地 需求量预测
农业用地是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是 用地部门中的用地大户,直接关系到农业 经济发展,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 地、农副产品用地等。

耕地需求预测相关方法

耕地需求预测相关方法

浅析耕地需求预测的相关方法[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耕地需求预测为耕地保护提供了科学、合理、实用的预测数据。

本文对趋势分析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马尔柯夫链预测法、灰色模型五种预测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耕地需求预测模型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了土地用途,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别保护。

对耕地进行保护,多大面积的耕地保有量是合理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针对我国人口、地形、社会发展等现实情况,我们将耕地控制在怎样一个范围内,既不阻碍经济发展又能保障粮食安全,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耕地数量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合理、实用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引入了耕地需求预测模型。

经济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的选择,要根据耕地的特殊性,及相关数据的采集情况来选择适用的模型。

现在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模型:趋势分析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马尔柯夫链预测法、灰色模型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时间序列预测法,是将历史资料和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成一系列,根据时间时间顺序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方向和趋势,将时间顺序外推或延伸,以预测经济现象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

它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也较为常用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

时间序列的趋势有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两种,前者分为线性趋势模型和非线性趋势模型。

其中非线性趋势预测通常可以认为是由于某种固定因素作用同一方向所形成,主要有有多项式趋势模型、指数趋势模型、龚伯茨模型等几种形式。

趋势分析是一种确定的外推,在处理历史资料,拟合曲线,得到模拟曲线的过程都不考虑随机误差。

指数平滑是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于1959年在《库存管理的统计预测》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
情 况 来 看 , 革 开 放 以 后 , 区 之 间 和 人 均 之 间 的 差 改 地
定 的数 学方法 进 行科 学 的加 工 整 理 , 以 揭示 有 关 借 变 量之 间 的规 律性 联 系 , 于预 测 和 推 测 未来 发 展 用 变化情 况 的一 类 预测方 法 。 依 照 预测 选 择 基础 数 据 的不 同 , 以将其 方 法 可 分 为直 接预测 法 和间接 预测 法 。 直 接预 测 法 是指 依 据所 要 达 到 的 目标 , 选 择 在 的既定 目标上 , 以历 史发 展 的信息 数据 为基 础 , 用 使
思路 如下 :
( ) 口预 测 一 人
候 、 灌 条件 、 物 品种 、 排 作 生产 和经 营水 平 等 因 素 。 依据 预测 区域多 年来农作 物单产 水平可 以运用 回归 分析 法 、 指数 平滑 法 、 色预测法 等方法 预测农作 物 灰 在规划 目标 年的产量 水平 。
中 图 分类 号 : 3 1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2 l ) 2— 0 5—0 1 7 —5 7 ( 0 0 0 0 0 6
土 地 资 源 是 一 种 数 量 有 限 的 自然 资 源 , 会 发 社
不 同的 预测模 型 , 预测 目标 的发 展情 况进 行预测 , 对
物产 量 的预测水平 , 同时 考 虑 到复 种 指数 等 因素 条 件下 就可 以得到 在粮食 安全战 略的基础 上对耕地 的 需求 量 。 根据农作 物产 品需求 量和农 作物耕 地单产预 测
DC A— DTC/ I ( MC ・ POG ・GPAP)
制定 政策 , 择 人 口的 最佳 发 展 方 案 , 出改 进 措 选 提 施, 以使人 口的发 展更 加 适应 物 质 资料 生 产 发展 的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第一部分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第四部分报告正文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P t = Po×(1+K+P)(t-to)+(c-d)式中:Pt——规划年人口数Pt0——基期年人口数t-t——预测年期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Pt2010 = Pt2004×(1+K+P)(t-to)+(c-d)=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Pt2020 = Pt2004×(1+K+P)(t-to)=73.42×(1+0.82%+0.38%) 16+4.3= 93.16(万人)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a n = ao×(1+r)n式中:an—预测期末作物单产水平(斤/亩)ao—预测基期作物单产水平(斤/亩) r—年平均增长率n—预测年期an2010 = a2004×(1+r)n=683.21×(1+1.03%)5 =726.53(斤/亩)an2020 = a2004×(1+r)n=683.21×(1+1.03%)15=804.93(斤/亩)收集资料得,2010年该地区粮食复种指数为160%,2020年粮食复种指数为163%,并根据表3计算出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374.14吨/万人,由此计算出粮食用地(其中A为复种指数):2010年耕地保有量=(Pt2010×人均粮食占有量)/( an2010× A)=(83.17万人×3374.14吨/万人)/(726.53斤/亩×160%) =32188.07(hm2)2020年耕地保有量=(Pt2020×人均粮食占有量)/(an2020×A)=(93.16万人×3374.14吨/万人)/(804.93斤/亩×163%)=31943.73 (hm2)根据20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我国现在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目标是每人每年需口粮213kg,由此进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预测:2010年人口所需口粮总量=83.17万人×213kg= 177152100(kg)201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7152100×2÷726.53=32511.09 (hm2)2020年人口所需口粮总量==93.16万人×213kg= 198430800(kg)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98430800×2÷804.93=32869.24 (hm2)第五部分实验总结经过一系列的计算,预测了兴义市2010年以及2020年的人口规模以及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兴义市当前的发展形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兴义市的人口规模以及各用地还会不断增加。

土地利用规划需求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需求作业
S3=S2(1+K)
式中:
K——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比重,一般取K=3%~4%。计入道路、沟渠、林带面积计算出总面积。
2.蔬菜地面积(基本思路与上面一致,计算毛面积时的考虑因素不同)
(1)确定蔬菜内部需要量(V)。
(2)确定蔬菜的商品率(P)。
(3)确定蔬菜作物总产量(W)。
W=V/(1—P)
(5)确定各类大田作物种植面积(S1)
S1=W/( )
式中:
A——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各类大田作物的总产量(W)除大田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即为种植面积(S1)与复种指数(A)的乘积。S1∙A=W/
即:W1=W-W2(W1为人工种植饲料量,W2为其他饲料来源量);
(4)确定饲料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
(5)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A为复种指数
S1=W1/( )
(6)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7)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
(8)确定果品作物总产量(W)。W=V/(1—P)
(1)根据国家计划任务指标,确定畜产品总产量,再根据各类牲畜平均先进单产确定各类牲畜头数。
(2)确定各类畜群结构,并根据其饲料需要量计算牲畜饲料总需要量(W)。
(3)确定扣除其他饲料来源(W2)的农副产品(包括秸秆、菱藤、落叶)、野生饲料资源(如苋菜、跟头、水萍、水浮莲、榆、杏等)及加工农副产品(麦麸、油饼、酒糟、糖渣、粉渣等)之后的人工种植饲料量。
(6)确定大田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第09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09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9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支出构成会发 生变化,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每增10个百分点将 增加间接粮食消费4300万t。
(4)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4年城镇居民按收入等级中最高收入组的动物性 食物消费量分别相应高于平均值5.llkg、l.59kg、 3.82kg、1.60kg。由于中国人口饮食习惯,其膳食结构 仍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并将逐步、 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消费。
18
一、耕地需求量
2.人工饲料地面积 5)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 式中:A为复种指数。 6)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式中:S2为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hm2);S1为饲料 作物种植面积(hm2);n为饲料作物轮作中田区总数;n 为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 7)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 式中:K为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净面 19 积比重,一般取K=2%~3%。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五节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六节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第七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一、土地需求
二、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三、土地需求预测
7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1)人口增长 据有关部门研究,21世纪的前10年,年平均增加人 口在1000万左右。据此预测,2010年我国人口可达14亿 (13.94亿~14.3亿)、2020年达到15亿(14.7亿~15.4 亿)、2030年达到16亿(15.3亿~16.3亿)。2050年达 到16亿,此后可能实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认为,2007年我国“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量 388公斤”。每增加1亿人增加口粮3880万t。预测中人均 粮食占有量参数2010年为395kg,2030年保持400kg,认 为基本可以满足消费。

10第十章土地需求量预测

10第十章土地需求量预测
未来时期市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预测
项目
人均口粮 千克/人
人口分布 (万人)
口粮需求 量
(万千克 )
地域 城镇 乡村 城镇 乡村 城镇
乡村
2003 106 203 241.99
445.72 25650.94
2005 104 196 288.74
433.12 30028.96
2010 100 185 359.75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一、粮食需求量背景
中国每年增加人口1000万;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每年约10%左右; 城市化水平年均1.44% 1996-2004年全国耕地减少1亿亩 我国粮食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1/10 其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5.3% 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5%
二、影响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原因
Z=H(1+k) 式中:Z—规划期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面积
K—道路、建筑等占地系数(一般取0.3-0.6)
3.两区累加法 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 然后累计加总,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其公式为:
M=M1+M2 =(m1+m2+m3+m4)xk+SΣPi
式中:M—居民点用地面积n i=1 M1—生活区用地面积 M2—生产区用地面积 m1—居住建筑面积 m2—公共建筑面积 m3—自留地面积 m4—生活区内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 Pi—各种生产建筑物面积 k—系数,k=1.2-1.3 S—系数,S=10-15
2.需求推算法 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 房新增用地面积,其计算公式为:
H=(N/P-F0)xn/2xdxe 式中:H—规划期农民建房新增用地面积
N—规划目标年农村总人口 P—户均人口数 F0—基期农村总户数 n—规划年限 d—规划期间建房户的比重 e—每户宅基地定额标准 再考虑农村居民点内公共建筑、道路和工业建筑等 占地推算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面积,其公式为: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一、规划目标年粮食总需求量预测1、根据消费水平设计、人口预测结果、工业发展水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 i Q =∑=nj j q 1 式中: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 j q ——规划目标年i 种粮食j 种用途的需求量(包括: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种子粮、储备粮等)2、根据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确定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mi i Q Q 1 式中: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m ——粮食品种;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二、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的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y2、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播S =yQ 式中: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y ——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三、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预测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2、计算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S=p 播S 式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p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100 粮食作物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四、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1、根据历年经济作物所种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g2、计算耕地的总需求量总S =g-1S 式中: 总S ——耕地的总需求量;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g ——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一、规划目标年粮食总需求量预测
1、根据消费水平设计、人口预测结果、工业发展水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 i Q =∑=n
j j q 1 式中: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 j q ——规划目标年i 种粮食j 种用途的需求量(包括: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种子粮、储备粮等)
2、根据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确定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i i Q Q 1 式中: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粮食品种;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
二、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的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y
2、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播S =y
Q 式中: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y ——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
三、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预测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2、计算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S=p 播
S 式中: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p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
100 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四、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1、根据历年经济作物所种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g
2、计算耕地的总需求量
总S =g
-1S 式中: 总S ——耕地的总需求量;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g ——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