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诊治策略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其出现对于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急剧增加。
因此,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首要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医生开具处方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不可滥用抗生素或随意更换抗生素。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不可擅自更改用药方案或停药。
•社会大众要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群众的药物正确用药意识。
2. 切断传播途径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因此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病房、设备和床上用品的清洁卫生。
•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患者应尽量避免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3.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多重耐药菌的病例有助于控制其传播:•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携带者。
•相关部门应建立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制度,确保医院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病例。
4. 发展新型抗生素由于多重耐药菌对传统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发展新型抗生素对于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科研机构应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研发的投入,寻找新的治疗多重耐药菌的有效药物。
•政府应加大对抗生素研发领域的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抗生素研发工作。
5. 教育培训和宣传倡导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倡导对于提高公众的抗生素正确使用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至关重要:•医院和学校应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教师的防控水平。
•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和专题节目等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结论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和报告、发展新型抗生素以及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倡导。
多重耐药菌的处理方案

全球关注
多重耐药菌问题已引起全 球卫生机构和政府的关注, 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02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 预防措施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 或污染的环境表面,如手、 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 传播,常见于近距离接触, 如护理、探视等。
共同媒介物传播
联合治疗策略
针对严重感染
对于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考虑采用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 抗菌效果。
针对特定病菌
针对某些特定的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可以采用联合治疗策略。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在联合治疗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05 多重耐药菌的挑战和未来 展望
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加强抗 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促进新药研发
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开发 新型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 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传播途径
危害
多重耐药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包括皮 肤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等,治疗困 难,病死率高。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见 于医院、养老院等医疗机构,也可在 社区中传播。
耐药性的定义和影响
01
02
03
耐药性定义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使其失去抗菌作用。
耐药性的影响
耐药性的出现导致抗生素 治疗效果下降,甚至无效, 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和 患者的死亡率。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13
MRSA感染治疗
▪ 【流行病学】由金葡菌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 ,仅次于大肠杆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 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 源。而畜牧鱼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是大量产生 耐药菌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MRSA的比例
2014-2016年耐苯唑西林及头孢西丁金葡菌比例
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 酶[KPC]的肠杆菌科) ▪ 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啊和和肠杆菌科 2024细/1/6 菌(MDR/PDR-P药A学)部 临床药学科
8
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 起初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在开始治疗后可 发展为中介或耐药。
疗程 感染部位
疗程
血感染
4~6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
至少6周
肺部感染
7~21天
2024/1/6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20
MRSA感染治疗
▪ 万古霉素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失败率在 40%以上,治疗失败与剂量不足有关,建 议其血清谷浓度要在15~20μg/ml以上。
▪ 万古霉素使用注意事项 ▪ 药物浓度:成人 5mg/ml ▪ 给药速度:不高于10mg/分钟
➢ 有结构性肺病变的患者是PA感染的高发 人群(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肺囊性 纤维化)
➢ 长期住院,尤其是ICU
➢ 皮肤黏膜屏障发生破坏,如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等
2024/1/6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ICU 71岁脑梗后患者: 肺部灌洗物分离培养 患者死亡
33
耐碳青霉烯类
2024/1/6
药学部 临床药学科
多重耐药菌的诊断与防控

多重耐药菌的诊断与防控多重耐药菌(MDR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MDR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因为常规的抗生素无法有效杀灭这些耐药菌。
因此,准确地诊断和有效地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多重耐药菌的诊断1. 临床病例回顾:对出现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病例进行回顾,了解患者接受过的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2. 细菌培养与鉴定:通过对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进行菌落培养,并通过鉴定方法确定感染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性。
3. 药敏试验: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
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1. 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应常规进行手部卫生,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洗手露等。
手卫生是首要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菌传播。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以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3. 隔离感染源:对已确诊或疑似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严格控制访客数量,并提供个别使用的洗手间和器具,以防止菌株传播。
4. 环境消毒:定期对医院内的公共区域、病房、床单等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MDR菌,减少传播风险。
5. 提高员工教育: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教育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了解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严格遵守感染控制规程。
结语MDR菌的诊断与防控是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对临床病例的回顾、细菌培养与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可以准确诊断MDR菌的感染。
而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隔离感染源、环境消毒和提高员工教育等措施则是有效防控MDR菌传播的关键。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控策略,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多重耐药菌带来的挑战,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率及变化趋势
01
肠杆菌属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 和大肠埃希菌等的耐药率 逐年上升,且已超过50% 。
动物与人传播
动物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 链传播给人类,如动物源性耐 药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环境与人传播
耐药菌可在医院、养殖场、公 共场所等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给 健康人群。
耐药菌种感染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01
02
03
缺乏新药研发
由于抗生素研发的高成本 和低收益,新抗生素的研 发速度较慢,导致耐药菌 感染治疗可选药物有限。
详细描述
在感染早期,不确定病原菌种类时,医生通常会选择覆盖面广、 抗菌活性强的抗生素,以确保覆盖可能的病原体。随着药敏试验 结果的出来,医生会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选择更加针对 性的抗生素。
免疫疗法
总结词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对抗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 疫调节剂、抗体等手段。
建立国家级耐药监测网
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耐药监测网,覆盖了全国 各大医疗机构,可以实时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为 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使用会 导致细菌耐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 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降低细菌耐药风险。
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感染,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等。在重症感染治疗中,免疫疗法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手 段,提高患者康复率。
中国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感染治疗策略ppt课件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敏感率(%)
多粘 菌素B
阿米 哌拉西林/ 美罗 卡星 他唑巴坦 培南
头孢 他啶
亚胺 培南
头孢 吡肟
左氧氟 沙星
庆大 头孢哌酮 霉素 /舒巴坦
肖永红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52
Mohnarin 2011 年度报告
诱导死亡率
0.2
0%
亚胺培南
1.1
17%
0.2
0%
美罗培南
12.0
100%
1.4
17%
头孢他啶
6.9
100%
7.5
100%
头孢唑兰
4.9
10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与受试药物在37℃条件下培养2h,测定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 并将2ml培养过滤液与20mgD-氨基半乳糖(D-GalN)经腹膜注射入D-GalN敏感小鼠体内,测定过滤液对小鼠的诱导死亡率
早发HAP
入院后48小时到5天内发生的感染 病原菌多为非耐药病原体
晚发HAP
入院后5天或5天以上发生的感染 病原菌多由耐药病原体引起
HAP的病原菌谱
指南推荐广谱强效药物联合治疗重症感染
2005年ATS指南:晚发或伴有MDR感染高危因素的HAP、VAP和HCAP患者抗菌药物选择
可能存在的 致病菌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亚胺培南内毒素释放最低,危害释放量 (μg/2ml)
诱导死亡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引言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也被称为耐药菌。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定义、防治策略以及相关措施。
1.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
通常,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KPC)、肠道产超级细菌(ESBLs)等。
这些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感染、空气传播、食品传播等途径,引发感染。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以下危害:•高致病性: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较差,使感染更加难以控制;•高传染性:多重耐药菌易于传播,导致感染在医疗机构内迅速蔓延;•高死亡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难度大,死亡率较普通感染菌种更高;•经济负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经济压力。
3.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策略3.1 加强感染控制有效的感染控制是预防和限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加强感染控制的建议:•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常规洗手,遵守消毒规程;•隔离措施: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防止感染的传播;•医疗设施清洁:医疗机构应加强清洁和消毒措施,保持环境卫生;•感染监测: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感染暴发。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多重耐药菌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采取以下策略:•抗生素监管:建立监管机制,限制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审慎使用:医生应合理开具抗生素处方,遵守抗生素使用指南;•抗生素替代:推广替代疗法,如局部抗菌治疗、物理治疗等;•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抗生素使用意识。
3.3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是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清洁:加强医疗机构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空气过滤:安装空气过滤设备,减少细菌空气传播的风险;•废物管理: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防止细菌传播。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的梳理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的梳理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是当今临床医学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MDR-GNB对抗生素产生了广泛耐药性,使得感染的治疗变得困难和复杂。
为此,许多感染专家共同努力,制定了治疗MDR-GNB感染的专家共识。
本文将对这些专家共识进行梳理,总结出诊治MDR-GNB感染的关键要点。
一、MDR-GNB感染的定义MDR-GNB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并表现出强度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
这类细菌常常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如肺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
对于MDR-GNB感染的定义,专家共识认为需要考虑耐药菌株对哪些药物产生耐药,并结合临床表现,如病情加重或无法控制的感染。
二、MDR-GNB感染的治疗策略专家共识明确了MDR-GNB感染治疗的策略。
首先,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感染部位进行评估,确定感染严重性和抗生素的选择。
其次,根据耐药菌株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靶向治疗的抗生素。
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应避免无选择性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三、MDR-GNB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强调了MDR-GNB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首先,要加强手卫生和医院环境的清洁,减少传播途径。
其次,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尤其对于高危患者,如重症监护患者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及早发现和处理感染。
四、MDR-GNB感染的未来发展专家共识认为,针对MDR-GNB感染应加强研究和创新,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抗生素,如多黏菌素B、卡泊西林等,对某些MDR-GNB菌株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此外,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为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治疗MDR-GNB感染的指导。
同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建议也为减少MDR-GNB感染的发生提供了参考。
然而,由于MDR-GNB菌株的不断演变和抗药性的增强,我们仍需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推动MDR-GNB感染的有效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耐 药。
重症监 护病房 (ICU)
新生儿 室
血液科 病房
呼吸科 病房
神经科 病房
烧伤 病房
对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大、使用级别高、容易产生问 题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 科室,要重点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根据不合理情 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2005-2018年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性变迁
2005-2018年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性变迁呈逐年递增趋势,耐 药形势逐年严峻。
2018年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
是什么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
•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给耐药微生物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导致抗菌药物耐药的因素包括:
多重耐药菌的诊治策略
主讲人:*** 单位:***
ZG是全球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 ZG是世界细菌耐药最严重 的国家之一
➢ ZG是世界细菌耐药率增长 最快的国家
年平均增长率为22%
LANCET 2009 VOL373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05-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率逐年递增,近10倍增长。
– 抗菌药物管理监督和检查体系不完善或未建立; – 保障抗菌药物质量和不间断供应的体系不完善; –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 – 感染预防和控制较差; – 现有诊断方法、药物和疫苗耗尽,对新产品的研发不足。
抗菌药物与临床耐药细菌出现的相关性
MRSA
三
代
产ESBLs 菌株
头
孢
VRE
菌 喹素 诺
难苄梭菌
酮
Ye JJ, et al. PLoS One. 2010 Apr 1; 5(4):e9947
碳青霉烯策略性使用、保护性使用
➢经验性初始治疗需要关注的问题 ➢替换:治疗无效后经验性替换 ➢替换:初始治疗后的目标治疗 ➢替换:治疗有效的经验性策略轮换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的覆盖
肠杆菌科细菌:极少耐药、最高活性 非发酵菌:铜绿耐药25%-30%;不动耐药超过50%;
嗜麦芽天然耐药 敏感的革兰阳性菌
成为重症感染患者、粒缺患者经验性 治疗的最常选择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的地位
病原菌判断为革 兰阴性菌
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
ESBLs、AmpC 阴性
ESBLs阳性
AmpC阳性 碳青霉烯耐药
三代头孢
碳青霉烯、 酶抑制剂合剂
碳青霉烯、 四代头孢
药敏选择或联 合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
肠杆菌科产ESBLs、AmpC菌株重症感染的首选,但对于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强调个体化用药,头孢哌酮/舒巴 坦亦为最佳选择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必须结合当地耐药监测结果谨慎选择
不动杆菌不能够作为经验性治疗的第一选择
难以判断肠杆菌科或非发酵菌感染时需要谨慎选择
碳青霉烯感染控制不佳
碳青霉烯 感染控制不佳
真菌
CRPA、CRAB、 CRE、SM
MRSA、VRE
CRPA
CRAB
CRE
酶抑制剂合剂、 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
联合治疗
含舒巴坦制剂、 联合治疗
根据药敏联合治 疗
SM 根据药敏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目标治疗选药的依据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MDR铜绿假单胞菌
MDR不动杆菌
真菌的定植和感染
四代头孢 菌素
(头孢吡肟)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
培南)
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与上述耐药菌株的发生相关性的报道少见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 物先行实施专档管理
➢ 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要按照要求及时填报有 关信息。
病原菌判断为 革兰阴性菌
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嗜麦芽
耐药25%30%
耐药超过55%
天然耐药
选择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前考虑的第一个问 题
既往是否有碳青霉烯暴露史 既往是否有ICU入住史 既往是否有机械通气病史 既往是否有铜绿或鲍曼分离病史 是否留置各类植入导管或装置 住院时间是否≥1周,所在病房是否有铜绿、鲍曼流行
10
二、碳青霉烯策略性、 保护性使用
碳青霉烯暴露是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发现四种因素导致耐药菌增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研究识别的导致耐药 菌增加危险因素的唯一一种抗菌药物
➢ 碳青霉烯类的使用是IR-MDRAB出现的 唯一独立的高危因子
➢ 策略性使用碳青霉烯是减少耐药鲍曼及 由此所致不良临床预后的关键
CRPA、CRAB、CRKP感染风险
是否有较碳青霉烯更佳的选择?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8年CHINET ZG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8年CHINET ZG细性监测
碳青霉烯经验性初始治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