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起源学说
对恩格斯国家起源学说的一点认识[教材]
![对恩格斯国家起源学说的一点认识[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ceb910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b.png)
对恩格斯国家起源学说的一点认识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进行科学探讨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专著,其中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本文从国家的起源、特征、本质及其消亡的必然性等几个方面对国家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国家消亡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主要内容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了国家问题。
这就是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寻找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根源;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国家的发展、国家类型的变化中去研究国家问题。
他以雅典国家、罗马国家、日耳曼国家为典型进行了剖析。
总结恩格斯对三种国家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外部条件只起延缓或促进作用。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在详尽阐述了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国家的消亡问题。
他说: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不可避免地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
”这当然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国家还必须长期存在下去。
国家起源学说

从起源角度分析国家的概念1.古希腊奴隶社会——自然起源A柏拉图认为“国家之立,由于人类之必有待于互助。
盖吾侪固各有所需,而无不他求而自足者,此非国家所由来之唯一原因乎。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的建立源于人类生活的自然需要。
由于人不能独立的生存,总是对别人有所求,有所依赖,所以需要合群而组织团体,成立国家,便于互相帮助。
柏拉图用“正义”来治国,认为善才是最伟大的品质。
试图通过哲学王的统治建立理想国。
但是柏拉图试图在回避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在讨论国家的学说时,并没有把阶级考虑进去,对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进行了有意识的屏蔽。
我认为,柏拉图的“正义”与“善”的思想史高度的理想主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没有与当时的时代形成剧烈的反差。
到底,柏拉图是由于残酷的奴隶压迫统治使得他想找寻美好的国家愿景,还是根本没有考虑到阶级对立的存在呢?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较高。
柏拉图处在动荡的局面,阶级矛盾的危机四伏,粗暴的统治使柏拉图产生了构建理想国的想法。
B 亚里士多德国家是最高,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目的都在于达到某些“善业”国家是社会内部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他认为,国家是为全民谋福利,实现至善至美生活的工具。
一切政治组织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者合成,国家中不能避免这种关系,但这种统治使以被统治者的利益为目的和基础的。
我认为。
亚里士多德在国家的起源上倾向于自然产生,是人类合群性的发展而产生。
这点上看,他还为深刻认识到阶级矛盾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在奴隶主与奴隶阶级的不断对抗下也没有看到两个阶级的不可调和。
亚里士多德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极力的喂统治阶级辩驳,并企图用至善来迷惑奴隶阶级,使其放弃对抗,使其接受统治。
2.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神学国家观A 奥古斯丁——国家神造说国家一方面是救治罪恶的制度,又是惩罚罪恶的机关。
是一种力量的统治。
人类原来是平等的,顺着天性而缔结社会关系,国家就是由社会交往而联合起来的人群。
罗素的国家起源学说

※政治学研究※ 3 罗素的国家起源学说述评金太军 李立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南京 210004) 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本世纪声誉最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在哲学和数理逻辑方面,同时在历史、教育、宗教、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也多有建树。
我国学术界偏重于对罗素的哲学和数理逻辑思想的介绍和研究,而对罗素的其他思想特别是他的政治学说的评价则显得比较薄弱。
实际上,罗素的政治学说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现代西方各种“民主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中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更是罗素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一 在历史上,任何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学说,都包含了对国家起源的考察和论证。
这是因为,一切政治学说都无法回避对基本的社会政治实体———国家的研究(尽管可以用“政治系统”之类的新术语来取代“国家”的概念,但国家的基本内涵并未因此而改变)。
而要说明国家的现在,就要说明它的过去;要预测国家未来的命运,就要探究它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而使自己的理论有充分的逻辑和历史根据。
霍布斯的“绝对君权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是与他们关于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论”分不开的。
托马斯1阿奎那的君权神授说,是以其国家起源的“神创说”为历史和逻辑依据的。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的政治哲学家,罗素完全清楚这种历史和逻辑的依据对于其政治学说的重要性,因此罗素的政治学说,也内在地包含了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并以这种理论为其历史和逻辑的依据。
如果我们进一步追根溯源的话,就会发现罗素的国家起源理论本身又是以他的逻辑原子主义和人性论的冲动说为深层哲学基础的。
罗素作为现代分析哲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是逻辑原子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相信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象黑格尔派所认为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罗素写道“我所提出的哲学所以称为逻辑原子主义或绝对多元论,因为它肯定了存在着许多个别的事物,并否定了由这些事物构成的某种统一性”〔1〕这种多元论的一个特色,是每一个逻辑原子都是独立的、自立的、毫无差别的,因此它们之间发生元与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也是平等的。
国家理论

• 2、国家的基本目的 、
• • • • • • (1)安全 ) 首先,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的。 首先,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的。 其次,国家的安全必须基于基本的正义之上。 其次,国家的安全必须基于基本的正义之上。 最后,安全导致不安全,不存在绝对的安全。 最后,安全导致不安全,不存在绝对的安全。 (2)秩序 ) 现实证实秩序是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因而也是国家 现实证实秩序是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的重大目的。没有秩序就没有国家。 的重大目的。没有秩序就没有国家。如果一个团体能够被认为是 一个国家,必须满足基本的正义。 一个国家,必须满足基本的正义。 • (3)正义 ) • 一个国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正义要求并继而获得了权威, 一个国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正义要求并继而获得了权威,这 个国家才能存续下去。 个国家才能存续下去。
二、国家与社会
• 国家从社会中而来。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国家的 国家从社会中而来。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 形成方式是不一样的。 形成方式是不一样的。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形成的 最初的国家,在国家成长过程中, 最初的国家,在国家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民族国家 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战争和掠夺。在这个意义上, 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战争和掠夺。在这个意义上, 国家是有组织的具有暴力潜能的一套制度装置。 国家是有组织的具有暴力潜能的一套制度装置。国家 形成的过程充满着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和互动, 形成的过程充满着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和互动, 结果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结果产生出不同能力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国家能力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主要是指中央政 府能力,而不是统指公共权威的能力,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能代表国家意志, 府能力,而不是统指公共权威的能力,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能代表国家意志,而 其他公共权威以及地方政府是无法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的。国家能力可概括 其他公共权威以及地方政府是无法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的。 为四种能力: 为四种能力: 第一,汲取能力,指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 第一,汲取能力,指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 第二,调控能力,指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二,调控能力,指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三,合法化能力,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政治共识,进而 第三,合法化能力,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政治共识, 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 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 第四,强制能力,指国家运用暴力手段、机构、 第四,强制能力,指国家运用暴力手段、机构、威胁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能 力。 在上述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财政汲取能力,因为财政汲取能力弱, 在上述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财政汲取能力,因为财政汲取能力弱, 调控能力就差,进而对统治的合法性造成冲击。 调控能力就差,进而对统治的合法性造成冲击。若统治阶级总是以强制力维护其 统治,统治成本就过高,政治也难以稳定。 统治,统治成本就过高,政治也难以稳定。 财政汲取能力固然重要, 财政汲取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国家为了财政收入 而大规模地侵害社会利益和遏止有效产权组织的发展, 而大规模地侵害社会利益和遏止有效产权组织的发展, 其代价就是国家发展的停滞。因此,从经济层面看, 其代价就是国家发展的停滞。因此,从经济层面看,国家能力 最终是建立在有效的产权制度基础上的。说到底, 最终是建立在有效的产权制度基础上的。说到底,有效的产权 组织和有利于民众利益表达的机制,是国家能力的根本保证,是 组织和有利于民众利益表达的机制,是国家能力的根本保证, 提升统治能力的基础。 提升统治能力的基础。
马克思国家起源论

马克思国家起源论(一)神权论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一种宗教神学的国家起源学说,该理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世俗国家的君主(国王)是神的化身或受神的委派,代表神到人间对世人进行统治,即所谓的“君权神授”。
因此世人应该无条件服从君主(国王)的统治。
神权论产生于古代社会。
显然,神创国家起源说是为世俗国家的统治和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合理性及其神圣不可侵犯性进行辩护,它假托“神权”为庇佑,从远古直到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神权论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至今仍有一些学者用此伪学说为一些政治统治寻找理由和根据,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将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契约论不但超越了神权论的国家起源理论,指出了国家是人类自觉创立的,而且提出了人民主权的观点,在资产阶级反对中世纪神权论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
然而,社会契约论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假设和臆断,缺乏历史事实根据和基础,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和表现,忽略了国家的阶级性质。
正因为社会契约论的非科学性,19世纪以降便遭到世人抛弃。
(三)暴力论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宣扬“强权即公理”的思想,认为弱肉强食是天然法则法则。
暴力论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要求,这种理论是缺乏说服力的。
暴力论认为政治上的奴役行动即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抹杀了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这一历史发展事实,否定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否定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把国家看成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其实,暴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国家的形成起过促进作用,但它不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内部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单纯的暴力是不会产生国家的。
对此,恩格斯曾指出:“在掠夺者能够占有他人的财物以前,私有财产的制度必须是已经存在了;因此,暴力虽然可以改变占有状况,但是不能创造私有财产本身。
论西方国家起源观之社会契约学说的发展与演变

期末论文论西方国家起源观之社会契约学说的发展与演变论西方国家起源观之社会契约学说的发展与演变摘要:国家起源学说是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国家起源观。
社会契约论就是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的学说。
该学说不仅是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国家起源理论,而且堪称西方主流政治思想。
从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到当代的道德哲学家罗尔斯,契约论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中。
关键字:国家起源社会契约论发展及演变对后世的影响一、社会契约学说的起源与发展关于国家的起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观点,如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社会分工国家起源论,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自然发生论,中世纪的神权起源观等。
在众多说法中,社会契约论不仅是最为重要的国家起源理论,而且堪称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主流政治思想。
它的兴起与西方的七月文化传统、与西方的社会变革,特别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发展的契约经济有着密切联系。
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原本由社会成员的同意或契约缔结而成。
从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到当代非神学新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罗尔斯,历代都不乏倡导契约论的学者。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马克思曾经说过:“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起源于[社会契约],这一观点就是伊壁鸠鲁最先提出来的。
”[1]古希腊学者伊壁鸠鲁曾多次论证,国家是人们相互缔结契约的结果,他说:“渊源于自然的正义是关于利益的契约,其目的在于避免人们彼此伤害和受害。
”[2]伊壁鸠鲁在这里强调了公正不是某一个自身存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成为一种契约,是人们为了确保相互间的安全,克服相互间的恐惧,避免相互间的损害而订立的。
伊壁鸠鲁的政治观点为近代革命的“社会契约论”提供了启蒙材料。
中世纪以后,西方社会以文艺复兴运动为先导,开始了全民的思想启蒙运动,而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启蒙运动最早的制度性尝试。
这场在欧洲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的革命运动中诞生了两位启蒙思想家——格劳修斯和斯宾诺莎,他们以近代国家和法律观念为基础,以自然法为武器,详细论述了近代主权国家产生的合理性。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国家起源理论是指关于国家形成的理论,其探讨的是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本质。
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之中,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争论从未停止,各种学派莫衷一是,展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国家起源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一些重要的学说和观点不断涌现,对人们对国家起源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的国家起源理论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典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就对国家起源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由英雄时代演变而来的,是无为(宇宙)和王(神)的结合,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国家的起源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互相帮助。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社会契约论和国家起源的理论开始得到更为系统的发展。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们在原始状态下通过社会契约形成国家的观点,认为国家是由一些自由的个人通过契约形成的,国家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的自愿委托,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国家起源的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为了保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将国家的起源和社会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机构。
在20世纪,社会学家们也对国家起源进行了探讨。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国家的分析,提出了理性化和官僚化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了对国家起源的研究中。
他认为国家是通过对暴力的垄断来形成的,对暴力的垄断是国家存在的根本。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于国家起源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地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展开。
一方面,一些理论观点得到了丰富的深化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争论和挑战。
在当代,对国家起源的理论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传统领域,而是涉及到了更为广泛的学科范畴。
比如在文化人类学中,人们开始通过对不同文化形态和习俗的研究,来探讨国家起源的文化基础和形成机制;在科学技术史研究中,人们通过对古代社会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考察,来分析国家起源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
国家的起源及本质

国家理论(终极)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
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国家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起源于社会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
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
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
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以合法的形式进行。
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
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围以;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起源角度分析国家的概念1.xx奴隶社会——自然起源Axx认为“国家之立,由于人类之必有待于互助。
盖吾侪固各有所需,而无不他求而自足者,此非国家所由来之唯一原因乎。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的建立源于人类生活的自然需要。
由于人不能独立的生存,总是对别人有所求,有所依赖,所以需要合群而组织团体,成立国家,便于互相帮助。
柏拉图用“正义”来治国,认为善才是最伟大的品质。
试图通过哲学王的统治建立理想国。
但是柏拉图试图在回避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在讨论国家的学说时,并没有把阶级考虑进去,对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进行了有意识的屏蔽。
我认为,柏拉图的“正义”与“善”的思想史高度的理想主义,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没有与当时的时代形成剧烈的反差。
到底,柏拉图是由于残酷的奴隶压迫统治使得他想找寻美好的国家愿景,还是根本没有考虑到阶级对立的存在呢?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较高。
柏拉图处在动荡的局面,阶级矛盾的危机四伏,粗暴的统治使柏拉图产生了构建理想国的想法。
B 亚里士多德国家是最高,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目的都在于达到某些“善业”国家是社会内部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他认为,国家是为全民谋福利,实现至善至美生活的工具。
一切政治组织总是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者合成,国家中不能避免这种关系,但这种统治使以被统治者的利益为目的和基础的。
我认为。
亚里士多德在国家的起源上倾向于自然产生,是人类合群性的发展而产生。
这点上看,他还为深刻认识到阶级矛盾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在奴隶主与奴隶阶级的不断对抗下也没有看到两个阶级的不可调和。
亚里士多德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极力的喂统治阶级辩驳,并企图用至善来迷惑奴隶阶级,使其放弃对抗,使其接受统治。
2.xx封建社会时期——神学国家观A 奥古斯丁——国家神造说国家一方面是救治罪恶的制度,又是惩罚罪恶的机关。
是一种力量的统治。
人类原来是平等的,顺着天性而缔结社会关系,国家就是由社会交往而联合起来的人群。
基督教徒对于任何统治者都应当服从。
他提出了两种社会。
两种国家的思想——神国与俗国。
从奥古斯丁的国家学说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宗教的神秘色彩。
他的学说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宗教的经典。
充满了神学的见解。
“原罪”、“一神论”等运用为君权神授做了理论来源,宗教与国家的结合,使以后教权与王权之争更为激烈。
但是奥古斯丁在政治的角度上,并没有系统的提出有关国家的学说,也没有论证国家的发展。
B托马斯·xx国家是自然产生的制度,并不是人为的产物。
人天然石社会和政治的动物。
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要过更多的合群生活。
国家正式由于人性需要而产生的自然制度。
既然上帝是人和人性的创造者,国家又是由于人性需要产生。
所以,上帝就是国家等一切社会权威的终极创造主。
阿奎那的国家论和奥古斯丁一样带有神学化。
把国家阶级压迫的实质全然掩盖,把封建社会的剥削化为乌有。
使劳动人民甘愿受苦,寄托于来世的永生和享受上帝的快乐。
阿奎那还坚持教权的至上。
阿奎那过于重视神学。
强调神权高于政权,这种国家观有利于教派的统治,但是给人民在经济压迫上多加了一层精神压迫。
Cxx略——反对神权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国家起源于大家对社会共同需要的认识。
为了满足共同的需要,“理性”的力量使人们产生了善恶是非的道德观念,制定了许多行为的普遍规则,形成了“自然法”。
而这种规则必须有人执行,维护社会治安,从而使大家幸福生活,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强制性的组织,国家便产生了。
马西略在国家的起源上有了创新和进步,但是还是掩盖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在反对神权上,马西略认为教会是国家的一部分,无权执行专属国家所有的强制或惩罚之权。
所有的教士不应超越政府的管辖。
注重王权是他的阶级立场。
3.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初期Axx维利马基雅维利是从现实的国家出发,从历史上存在的国家的史实出发,而不是从神的意志出发,不是从道德观念出发,他不认为君权是神授的,不认为国家权力体现了上帝的意志。
主张人性论,且认为人性恶的观点。
因为人们的欲望,贪婪等。
要想过安宁的生活,就必须有一种能保障安全,维持和平的工具,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就是这样的工具。
国家是由于人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是人的意志建立的,人是国家的目的和对象,人才是国家命运的掌握着,而不是神权主义者所支持的那样将神作为国家命运的掌握者。
他开始明白国家总是集中的反映支配阶级的经济利益,国家应当符合经济利益。
我认为马基雅维利摆脱了神学对国家起源的影响,但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他强调国家统治的强有力。
应该不择手段的维护统治。
可以不道德的去考虑问题,只要他的政治目的没有达到。
在国家的理论上,开始从国家本身中找到历史进步的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国家的概念变为独立概念的理论的历史进步意义。
Bxx——国家xx论霍布斯的国家学说有英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状况的反映。
霍布斯是无神论者,因此他反对宗教和国家神创说。
他认为,国家的出现是由于人们的意志和契约造成的。
这样霍布斯把国家起源转为哲学的认识的对象。
霍布斯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他认为人的本性并不是合群的,不是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成立政治团体是不得已的,是迫于保卫自己的需要。
人们处于自然状态时,是极端自私自利的。
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就要放弃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所享有的权利并缔结关于国家的契约。
、xx对国家的定义是:一个人格。
一大群人通过互相约定使他们自己每一个人都成为这一个人格的一切行动的主人,为的是当他认为适当的时候,可以使用他们大家的力量和工具来谋求他们的和平和公共的防御。
我认为,霍布斯的观点已经开始凸现出契约的重要,开始察觉人与人之间的权利的让渡问题。
这是可以值得肯定的。
但是霍布斯的国家起源需要有强大的,绝对的权力进行主张。
这也许会使被统治者的权力受到极大的威胁。
C洛克洛克的自然法状态表明人类天生就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果没有人得到本人的同意,不能使任何一个人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之下。
洛克提出的方式是同其他人协议,也就是通过契约而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或政府。
当人们这样做的时候,也就组成了一个国家。
我认为,洛克也是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组织国家,但是洛克强调的是自愿的签订协议,因此,洛克认为,少数服从多数是应该的。
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意义。
部分的权力转让,人民并没有丧失,因此主权依然在人民手中,人们有权推翻政府。
D孟德斯鸠孟德斯鸠也讲到了自然法。
自然法是单纯渊源于我们生命的本质。
是人类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所接受的规律,包括和平、设法养活自己、乐于相互接近,相互爱慕、社会生活的欲望。
他同意格拉维所说的”一切个人力量的联合就形成了我们所谓”政治的国家“。
而要个人力量的联合,就必须有所有意志的联合。
这些意志的联合,就是所谓的人民的国家。
“我觉得,孟德斯鸠在政治权力上的建树更深,在国家这个概念上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
没有发现孟德斯鸠独特的见解。
Exx自然法的问题上,卢梭与洛克的观点是一致的。
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式人人平等和自由的。
卢梭认为国家的产生式由于出现了私有制。
人们围绕着私有制发生了种种纷争,为了结束这种局面,富人发明了国家,方式是通过向人民建议订立契约组织国家政权。
我认为,卢梭提出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之一,这样的看法是史无前例的,似乎看到了国家的本质。
但是卢梭没有进一步的探讨私有制对国家产生的深刻意义,也就意味着卢梭的国家学说就此告一段落。
Fxx马布利收到卢梭的影响,也认为契约缔结的作用。
他认为,在成立社会的时候,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自由,免受暴力的威胁,也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就必须有法律、政府和统治者。
为此他们通过协议,建立政府,制定法律。
确立执行法律的统治者。
这是马布利所阐述的国家起源。
在我看来,马布利在国家的产生中,强调了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的必要性。
让国家学说更具有现代意义,有利于民主的推进。
4.xx资本主义时期Axxxx认为每个人都有两种天性:一种是群性,社会性;另一种是己性,反社会性。
两者的都是人类的长存和发展所必要的。
xx说:”凡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法律的联合体之中,这个组织就叫国家“,”国家是许多人依据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
“和卢梭一样,康德也认为国家的建立是由于协议的结果。
我认为,表面看似乎康德也和前面的思想家一样,也是坚持的契约论的起源观点。
但是,康德是从人性的角度推论出国家起源的,具有自己的特点。
Bxx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与他的哲学体系有着深刻的联系。
国家在《法哲学原理》的”伦理“这一章中,阐述了国家——有机的实在的伦理精神。
黑格尔认为”从直接伦理通过贯穿着市民社会的分解,而达到了国家——它表现为它们的真实基础——这种发展,这才是国家概念的科学证明。
“基于以上这条发展线索,黑格尔给出了自己国家定义: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作为显示出来的,自知的实体性意志的伦理精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
在起源问题上,黑格尔是反对社会契约的。
认为契约会破坏国家的权威和尊严。
我觉得,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哲学性很强,对于自己精神世界有很深的执着心。
理解起来很困难。
5.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资产阶级Axx边沁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功利主义,反对契约论,自然法。
边沁认为国家起源于服从的习惯。
当人们产生了服从的习惯的时候,人们便摆脱了自然状态,而进入了政治社会的状态。
而服从与不服从的标志在于必须出现有确实的统治概念的执政者。
边沁认为国家是一个人类的集合体。
从边沁的观点看来,把服从当做国家起源的基本标志是缺少强有力的证明的。
简单的服从与否是不能把国家的本质表现的。
Bxx——有机体国家学说斯宾塞将国家看作是社会有机体理论。
将国家的起源,职能等建立在社会有机体基础之上。
斯宾塞还论证了国家是以个人为目的的。
他用社会进化论解释国家的起源和进化。
把国家看作室由几个不同系统组成的社会有机体,而这样的社会有机体是在进化中才逐步形成的。
我想,斯宾塞用生物学的观点解释了国家,我觉得没有把自然科学与政治学分开对待,反而混为一谈。
6.空想社会主义——私有制矛盾的国家起源学说A托马斯·xx莫尔揭示了私有制度下,整个社会分裂为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的两个部分的事实。
提出了关于”穷人“和”富人“的对立的概念。
莫尔已经看到了私有制度下必然存在阶级对立,看到国家知识维护少数富有者的利益。
唯有实行公有制和民主制度,才能小妹剥削、压迫。
做到人人平等、富足。
因此提出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设想——乌托邦。
我们可以看到从莫尔强调私有制的不公平上,他已经初步揭示了国家阶级的实质。
B xx巴贝夫继承了十八世纪一些启蒙学者的传统,从自然状态的理论出发,论证了私有制度是违反自然权利的制度,是不平等的根源,公有制度才是合乎理性的制度。
巴贝夫还论述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证实资产阶级国家是少数剥削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是暴力统治的工具,是国家队人马进行精神奴役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