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酚和醚学习目标

合集下载

第七章 醇酚醚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第七章 醇酚醚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醇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的反应遵循扎依采夫规则,即主 要产物是双键上连有较多烃基的烯烃。
4.氧化反应 伯醇被氧化生成醛,进一步氧化生成羧酸; 仲醇则被氧化生成相应的酮;叔醇因没有α-H,在相同的条件 下不被氧化。
•第七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第一节 醇
•伯醇 • 仲醇
RC H O H 2
O H R C H R '
C H O H 2 3 H N O C H O H+ 3 C H O H 2
9 8 % H S O 2 4
C H O N O 2 2 C H O N O 2 C H O N O 2 2 +3 H O 2
• 甘油三硝酸酯(硝酸甘油 ) •第七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第一节 醇
3.脱水反应 醇的脱水反应有两种方式,即分子内脱水生 成烯;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第七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第一节 醇
三、常见的醇
1.甲醇 2.乙醇 俗称木醇或木精。甲醇有毒,误服少量(10ml) 俗称酒精,在临床上,常用75%乙醇溶液作外用
可致人失明,30ml即可致死,主要用作溶剂、防冻剂等。 消毒剂;用50%乙醇溶液为长期卧床病人涂擦皮肤,具有收敛 作用,并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95%的酒精常用于制备 酊剂及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3.丙三醇 俗称甘油,有润肤作用,制剂上常用作溶剂、 赋形剂和润滑剂。
•第七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第一节 醇
(二)醇的化学性质
—OH是醇的官能团,醇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OH及与其
相连的碳原子上,主要反应形式是 O—H键和C—O键的断裂。 此外,由于α-H和β-H有一定的活泼性,因此它们还能发生氧
化反应和消除反应等。
α H 氧 化 反 应

《专题四 第一节 醇 酚 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专题四 第一节 醇  酚  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职化学课程《醇酚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区分醇、酚、醚,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醇、酚、醚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钠块等。

2. 准备化学试剂:乙醇、苯酚、丙三醇等。

3. 制作PPT,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

4. 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进行一种醇、酚、醚的化学反应实验。

5.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醇、酚、醚的基本观点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实物:酒、葡萄酒、酒精灯、酒精喷灯、醋酸、乙醇、苯酚、甘油、葡萄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酒是如何酿造的?酒精是如何制取的?酒精喷灯应用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汽油灯?为什么不用植物油制取蜡烛?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3.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即含碳的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由碳氢氧或其他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和无机物有很大差别。

它们是多种有机反应的基本物质,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对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及其它化学课程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 醇的性质和制备(1)醇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异丁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介绍醇的分类和定名规则。

(2)醇的物理性质:介绍醇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

(3)醇的化学性质:展示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乙醛的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反应原理。

介绍醇的氧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4)醇的制取:介绍工业上如何制备醇类物质,如通过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

2. 酚的性质和制备(1)酚的分类和定名:展示各种酚类物质,如苯酚、甲基苯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定名。

醇酚醚

醇酚醚

第八章醇酚醚(一)【教学目标】1.掌握醇的结构、化学性质2.熟悉醇的命名和物理性质3.了解醇的分类和一些重要的醇【教学重点】醇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醇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教学过程】1.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2.脂肪烃、脂环烃或芳烃侧链上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的化合物称为醇结构通式:R—OH ,—OH为醇的官能团3.芳香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为酚结构通式:Ar—OH ,—OH为酚的官能团4.醇或酚的分之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为醚结构通式:(Ar)R—O-R’(Ar‘) ,C—O-C为醚键,是醚的官能团第一节醇一、醇的分类和命名(一)分类1.根据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2.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类型不同,可分为:伯醇(1o醇)R-CH2-OH仲醇(2o醇)R1CH OH2叔醇(3o醇)R3R1CH OH23.根据羟基数目的不同,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二)醇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在醇的前面加上烃基的名称,如:甲醇、异丙醇、叔丁醇2.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做主链,芳香醇命名时以脂肪醇为母体,芳烃基做取代基。

二、醇的化学性质 (一) 醇的物理性质1. 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故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的烃高 2. 醇分子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如:低级醇能溶于水 (二) 醇的化学性质醇分子中C -O 键断裂,羟基被取代;O -H 键断裂,羟基上氢被取代,α-H 具有一定的活性。

1.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R-OH Na 2R-ONa H2R-ONa+H 2OR-OH+NaOH① 不同结构醇的反应速率 甲醇>伯醇>仲醇>叔醇② 金属钠与醇的作用比与水的作用速率慢 2. 与氢卤酸的反应+R-OH+HXR-XH 2O① 醇的活性:叔醇>仲醇>伯醇 ② HX 的活性:HI >HBr >HCl③ 卢卡斯试剂:无水ZnCl 2+浓HClR 1CH 2OH R 1CHOH2R 1COH R 32R 1CH 2Cl+HCl无水ZnCl 2R 1CHCl2R 1CClR 32+H 2O慢较快快(R 为少于5个碳原子的烃基)3. 酯化反应H 2CCHCH 2+H 2CCHCH 22223HNO 398%H SO甘油三硝酸酯在临床上可做心绞痛药物,磷酸以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体内,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主题:醇和酚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理解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和应用。

3. 掌握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醇和酚。

二、教学内容
1. 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

2.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3.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4. 醇和酚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几种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醇和酚的兴趣。

2. 讲解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3. 探讨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等。

4. 分析醇和酚的化学性质,包括醇的氧化反应和酚的取代反应等。

5. 展示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醇的用途和酚的杀菌作用。

6. 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几种简单的醇和酚的化学反应实验,加深他们对醇和酚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醇,哪些是酚?
A. 乙醇
B. 苯酚
C. 丙烯
D. 丙醇
2. 下列物质中哪种具有羟基官能团?
A. 乙烯
B. 乙醇
C. 丙烷
D. 苯酚
3. 乙醇和苯酚的沸点分别是多少?哪个更容易挥发?
五、课堂讨论
1. 为什么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对醇和酚的认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十一章醇酚醚PPT学习教案

第十一章醇酚醚PPT学习教案
醇 的酸碱 性
1.醇的酸性:烷氧基负离子常作为非水介质中
的碱性试剂,也可作为亲核碱试性试剂剂。非水介质极性溶剂
CH3CH2CH2CH2Br
(CH3)3CO-K+ (CH3)2S=O
二甲亚砜
CH3CH2CH=CH2+KBr
亲核试剂
(C2H5)3C-O-K+ + CH3-I SN2 (C2H5)3C-O-CH3 + KI
H2O C OMgX
H R
X C OH + Mg
OH R
可得到在原有醛、酮结构 基础上多一个烃基的醇
第26页/共99页
11.2 醇的制法
格 利雅试 剂合成
RMgX与甲醛反应得伯醇,与其它醛反应得仲醇 ,与酮反应得叔醇。
HR
HR -C=O + RMgX
干醚
HR
H2O HR -C-OH R
第27页/共99页
11.2 醇的制 法
卤 代烃水 解
伯和仲卤代烃水解时常需要碱溶液,叔卤代烃用 水就可以水解。此法应用范围有限,只有在相应 的卤代烃比醇容易得到的情况时采用。
第22页/共99页
11.2 醇的制 法
卤 代烃水 解
CH2=CHCH2Cl+H2O Na2CO3 CH2=CHCH2OH+HCl
CH2Cl+H2O
CH3
CH3CH2CH2CH2OH
正丁醇
OH CH3CHCH2CH3 仲丁醇
CH3CHCH2OH
异丁醇
CH3
CH3-C-OH CH3 叔丁醇
第10页/共99页
11.1醇的分类和
醇的命名法命名
2. 衍生命名法:以甲醇为母体,其它醇看作是甲醇 的烃基衍生物

大学有机化学_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_教案

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学时安排:4学时教材:《有机化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

2. 理解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3. 熟悉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醇1. 醇的分类:脂肪醇、芳香醇、环醇等。

2. 醇的结构特点:羟基的邻位、对位效应,立体效应等。

3. 醇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醇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醇钠、醇钾的制备及性质。

(2)与无机含氧酸反应:成酯反应、氧化反应。

(3)脱水反应:醇的分子内脱水、分子间脱水。

(4)取代反应:醇的亲电取代反应。

二、酚1. 酚的分类:芳香酚、醇酚、酚醛等。

2. 酚的结构特点:酚羟基的邻位、对位效应,立体效应等。

3. 酚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酚的化学性质:(1)酸性:酚的酸性及酸碱滴定。

(2)氧化反应:酚的氧化反应及产物。

(3)亲电取代反应:酚的亲电取代反应。

三、醚1. 醚的分类:脂肪醚、芳香醚、环醚等。

2. 醚的结构特点:醚键的稳定性,立体效应等。

3. 醚的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4. 醚的化学性质:(1)醚键的断裂:醚的水解、酸催化、碱催化。

(2)醚的氧化:醚的氧化反应及产物。

(3)取代反应:醚的亲电取代反应。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命名规则及化学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

3. 实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醇、酚、醚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1. 醇、酚、醚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

2.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 醇、酚、醚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2. 醚键的断裂及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简要介绍醇、酚、醚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

第十章 醇、酚、醚

第十章 醇、酚、醚
用CrO3/稀硫酸溶液氧化醇怕反应在有机分析中还可用来将伯醇、仲醇和烯烃、炔烃区别开来,因为后两者不被氧化。这个氧化反应进行时现象很明显,溶液的颜色从清彻的橙色变成浑浊的兰绿色。
伯醇氧化生成醛
仲醇氧化生成酮
叔醇只有在强烈氧化条件下才被氧化-----发生键的断裂
选择性氧化-异丙醇铝-----选择性氧化羟基而保留双键
+|
Cl
伯醇主要按SN2反应机制进行,
快+
RCH2—OH +HX————→RCH2—OH2+ X一
+
RCH2—OH2+ X一———→X…CH2…OH2———→RCH2X + H2O
|
R
不同的醇在与相同的氢卤酸反应时的活性为:烯丙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无水氯化锌与氯化氢的混合试剂称为卢卡斯(Lucas)试剂。其中无水氯化锌是强的路易斯酸。
3.与无机酸的反应
A.与HX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ROH+HX——→RX+H2O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SN1反应机制进行的。仲醇反应时,由于仲碳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活性:HX:HI>HBr>HCl;
醇:烯丙醇>3°>2°>1°
烯丙醇、三级醇、二级醇在酸催化下可通过SN1历程进行:
三、光谱性质
IR:醇的C—O吸收峰出现在1000—1200cm-1,其中伯醇约在1060—1030cm-1区域;仲醇约在1100cm-1附近;叔醇约在1140cm-1附近;酚的C—O吸收峰出现在1230cm-1。醇的—OH有两个吸收峰,未缔合的自由—OH在3600—3610cm-1有一外形较锐的吸收带;缔合—OH在3600—3210cm-1有一外形较宽的吸收带

知识目标掌握醇酚醚的结构特点了解醇酚醚

知识目标掌握醇酚醚的结构特点了解醇酚醚
c a b
1.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金属醇化物和氢气
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缓和得多。醇的反应活性次序是:甲醇>伯醇>仲醇>叔醇,醇钠可溶于醇,遇水易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氢氧化钠。例如:
2.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和水 该反应是卤代烃水解反应的逆反应,也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
二、醇的性质 (一)醇的物理性质
δ γ β β′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 α-碳原子,β-碳原子,α-氢,β-氢等。
表6-1 一些醇的物理常数
名称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420)
折光率
溶解度(每100g水/g)
甲醇
-93.9
65
0.7914
3.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羟基是邻、对位定位基,能使芳环活化,所以酚比苯更容易发生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黄色晶体,其水溶液酸性很强。苦味酸及其盐类都易爆炸,可制造炸药和染料。
(1)卤代反应 在室温下,苯酚与溴水迅速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此反应灵敏度很高,且可定量完成,常用于酚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二)酚的命名 以芳环为母体称为“某酚”,从羟基所在的芳环碳原子为起点,给芳环碳原子编号,再将各取代基的位置、个数、名称依次写在母体之前。
名称
熔点
沸点
溶解度(每
PKa
苯酚
43
182
9.37
10
邻甲基苯酚
30
191
2.5
10.2
间甲基苯酚
10.9
202.8
2.6
10.01
对甲基苯酚
35~36
202
2.3
4.丙三醇:俗称甘油,是无色、带有甜味的黏稠液体,具有强烈的吸湿性,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其水溶液的凝固点很低,常用作化妆品、皮革、烟草、食品、纺织品的吸湿剂和滋润剂。甘油具有微弱酸性,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甘油铜,溶液呈现深蓝色,该反应常用于鉴别相邻位置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一)醇的分类
2.根据醇分子中羟基所连碳原子类型的不同, 可将醇分为伯醇、仲醇和叔醇。羟基与伯 碳原子相连接的醇称为伯醇,羟基与仲碳 原子相连接的醇称为仲醇,羟基与叔碳原 子相连接的醇称为叔醇。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一)醇的分类 其通式为:
编号:从最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同时使 不饱和键的位次尽可能小;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2)不饱和醇的系统命名法
写全名:写全名称时不但要在主链名称前标 明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和名称还要需注明 羟基和不饱和键的位次。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3)多元醇的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羟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连,根 据羟基的数目称为二醇、三醇等,并标明 羟基的位置。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3)多元醇的系统命名法
例如:
CH3CHCH2CHCH3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结构简单的醇常采用普通命名 法,即在相应的烷基名称后加一个“醇” 字,“基”字可省去。例如:
CH3OH
甲醇
CH3CH2CH2OH 丙醇
CH2 CHCH2OH
化学工业出版社
烯丙醇
CH2 OH 苄醇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H2C CH CH2
OH OH
OH OH OH
2,4-戊 二 醇
丙三醇(甘油)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章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4)芳香醇的系统命名法 一般将芳香基团
作为取代基。 例如:
CH2 CH2CH2OH
CH 3
C=CHCH2OH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结构复杂的醇通常采用系统命名法。
(1)饱和一元醇的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选择连有羟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为 主链,根据主链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醇”;
编号: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的碳原子依次 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1)饱和一元醇的系统命名法
写全名:将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及 羟基位次写在主链名称前面。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例如:
OH
CH3CH2CH2CHCH3
CH3CCH2CH3
OH
CH3
2-戊醇
2-甲基-2-丁醇
医用化学
CH3 CH3CHCH2CH2CCH3
OH
CH3
5,5-二甲基-2-己醇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2)不饱和醇的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应选择连有羟基的碳原子和不饱和键 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根据主链碳原 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命名
2.系统命名法
(2)不饱和醇的系统命名法
例如:CH3C CHCHCH3
CH3
OH
4-甲 基 -3-戊烯-2-醇
CH2CH2CH CH2 OH
3-丁烯-1-醇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R2
R CH2 OH
R1 CH OH
伯醇
仲醇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医用化学
R2 R1 C OH
R3
叔醇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一)醇的分类
3. 根据醇分子中所含羟基数目的不同,可将 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三元醇等。二元 醇及以上的醇称为多元醇。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一)醇的分类
1.根据醇分子中羟基所连烃基结构不同,可 将醇分为脂肪醇、脂环醇和芳香醇。根据 烃基的饱和程度不同,醇也可以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引言
医用化学
醇、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醇和酚 在结构中都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OH)。醇可看作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 侧链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得的衍生物;酚 可看作是芳香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得的 衍生物。醇中的羟基可称为醇羟基,是醇的官 能团;酚中的羟基可称为酚羟基,是酚的官能 团。醚可看作是醇或酚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 被烃基取代而得的衍生物。醚分子中的C-O-C 键称为醚键,是醚的官能团。
3-苯基-1-丙醇
3-苯基-2-丁烯-1-醇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章 醇
医用化学
二、醇的理化性质
(一)醇的物理性质
状态: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中,含4个碳以下 的醇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酒味和 烧灼感,4~11个碳的醇是具有不愉快气味的 油状粘稠液体,12个碳以上的高级醇是无臭无 味的蜡状固体。
(一)醇的分类
例如:
饱和醇
脂肪醇: CH3 -CH2 -OH 乙醇
CH2
不饱和醇 CH CH CH2 OH
3-丁烯-1-醇
脂环醇:
OH 环己醇
OH 3-环戊烯-1-醇
芳香醇:
CH2 OH 苯甲醇
化学工业出版社
CH CH CH2 OH 3-苯基-2-丙烯-1-醇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 醇
医用化学
密度:饱和一元醇的密度都比分子量相近 的烷烃大,但小于1。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第一章 醇
医用化学
二、醇的理化性质
(一)醇的物理性质
溶解度:直链饱和低级醇易溶于水。甲醇、 乙醇和丙醇与水任意比例混溶,从正丁醇开始, 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多,醇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 降低。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习目标
医用化学
1.掌握醇和酚的结构及命名;掌握醇的脱水 反应、氧化反应以及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 反应等;掌握酚的弱酸性、与三氯化铁的 显色反应及取代反应等。
2.熟悉醚、硫醇和硫醚的结构、命名及其化 学性质。
3.了解一些与临床医药相关的重要的醇、酚、 醚的结构、名称、及其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