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制烯烃经济性分析

合集下载

甲醇转化制烯烃市场分析专业报告,详细解读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甲醇转化制烯烃市场分析专业报告,详细解读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甲醇转化制烯烃市场分析专业报告,详细解读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English:Methanol-to-olefins (MTO) is a process that converts methanol into light olefins such as ethylene and propylene. The MTO industr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olefins, which are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in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s, synthetic fibers, and other chemical products.The global MTO market is expected to grow at a CAGR of 11.5 from 2020 to 2027,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Grand View Research.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s the largest market for MTO, accounting for over 60 of the global demand. China is the leading producer and consumer of MTO, followed by Iran and Saudi Arabia.One of the major drivers of the MTO market is the growing demand for polyethylene and polypropylene,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packaging, construction, and automotive industries. The increasing use of shale gas as a feedstock for olefin production is also expected to boost the MTO market.However, the MTO industry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high capital costs,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ol and olefins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and the process generat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Moreover, the quality of the MTO produc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olefins produced from naphtha or natural gas.In conclusion, the MTO market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growth in the coming years, driven by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olefi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However, the industry need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high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ensure sustainable growth.中文:甲醇转化制烯烃(MTO)是一种将甲醇转化为乙烯和丙烯等轻质烯烃的过程。

2023年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能源问题日益重视,烯烃化工产业在未来将继续迎来迅速发展的机遇。

而甲醇制烯烃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化工制造技术,在未来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行业发展现状1. 技术成熟度提高近年来,甲醇制烯烃技术不断加强研究和开发,技术成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全球石油化工巨头如ExxonMobil、BP、Dow Chemical、SABIC等公司都加大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共同推进了技术的发展。

目前,其技术经济性已大大优化,生产成本不断下降,部分企业正式商业化运作。

2. 市场需求扩大烯烃化工是世界化工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人们对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使得甲醇制烯烃技术越来越被重视。

如何可持续的获取和生产烯烃成为全球化工产业的一大问题,而甲醇制烯烃技术却可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生产解决方案,大大拓展了市场需求。

二、行业前景分析1. 市场成长潜力巨大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同时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市场对甲醇制烯烃技术的需求扩大。

根据IHS Markit研究,预计到2024年,全球烛烃市场将继续保持年均4%的增长,2024年总产量将达到4,940万吨,因此甲醇制烯烃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2. 投资前景广阔甲醇制烯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化工生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甲醇资源,改变了以往烯烃生产存在的空气污染、大量进口等问题。

在政策、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甲醇制烯烃行业的投资前景广阔,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关注,也为投资机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三、发展趋势及建议1. 高效节能在发展过程中,甲醇制烯烃技术应重视效率提升、能源消耗降低等方面的探索,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企业需要尽快在自身生产线中采纳高效节能设备,不断优化相关工艺流程。

2. 完善产业链产业链的完善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让甲醇制烯烃行业发展更为稳健,产业链各个环节应该合理互相衔接,提高行业整体效率。

2023年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甲醇制烯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石化、农药、药品、合成橡胶、化纤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减少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甲醇制烯烃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从市场环境的角度,对甲醇制烯烃行业进行分析。

一、政策环境甲醇制烯烃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甲醇制烯烃、煤制烯烃等新型烯烃产业。

此外,国家环保政策的升级也推动了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转型。

二、市场需求甲醇制烯烃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主要应用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油等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烯烃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476万吨左右。

市场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对甲醇制烯烃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技术水平甲醇制烯烃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甲醇制烯烃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实现了从小规模试验到中等规模商业化的发展。

不过,在技术创新和优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包括提高产物选择性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

四、市场竞争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上。

当前,我国甲醇制烯烃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如江苏永红、山东瑞丽等。

其中,技术先进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市场的领头羊。

总体来说,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环境向好,政策、需求、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等因素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未来,行业将继续朝着产业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煤(甲醇)制烯烃成本与盈利分析

煤(甲醇)制烯烃成本与盈利分析

煤(甲醇)制烯烃成本与盈利分析随着MTO/MTP技术走向成熟和中国五大示范装置成功商业化运行,国内处于运行、建设和计划中的煤(甲醇)制烯烃项目超过60个,主要分布于煤炭产地和沿海地区。

作为煤基能源化工行业的领先咨询机构,亚化咨询在本文将以甲醇制烯烃(MTO)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煤(甲醇)制烯烃的成本结构与不同情境下的利润空间。

1、成本结构一个典型的180万吨甲醇煤制烯烃一体化装置投资约200亿元,在煤价400元/吨情境下,聚烯烃税前完全成本为7465元/吨(未扣除副产品收益),其成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为了使用低价值的原料(煤炭)生产高价值的产品(烯烃),必需付出的代价就是高昂的投资,带来的财务和折旧费用占到烯烃成本的40%,其次为气化原料煤和提供电力和蒸汽的燃料煤,总计占成本的43%。

亚化咨询认为,控制投资额和煤价,是降低煤制烯烃一体化项目成本的关键。

但也应重视采用可靠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程质量,尽早实现满负荷生产,否则吨产品的财务和折旧费用将增加。

对于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2012年1月-2013年8月中国进口甲醇均价为373美元/吨,折人民币约为2300元/吨。

一个典型的外购180万吨/年甲醇MTO 装置投资约85亿元,在2300元/吨的甲醇价格下,聚烯烃税前完全成本为9501元/吨(未扣除副产品收益),其成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由于不需要投资巨大的煤制甲醇装置,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财务和折旧费用占成本比例仅为13%,能量费用也下降为6%,但原料费用从25%大幅上升为73%,意味着原料甲醇的价格对项目成本占据主要地位。

亚化咨询认为,对于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来说,如何获得价格合理并且稳定的甲醇供应是最重要的课题。

2、盈利分析(1)项目所在区域对煤制烯烃盈利能力的影响下面以中国煤制烯烃的三个典型区域——新疆、内蒙古和安徽为对象,分析其盈利空间。

三地的主要区别在于煤价和产品运输成本,此外,项目投资额、水资源和人力成本方面也略有不同。

2024年甲醇制烯烃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甲醇制烯烃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甲醇制烯烃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甲醇制烯烃是一种重要的石化工艺,可以将甲醇转化为乙烯和丙烯等烯烃产品。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甲醇制烯烃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甲醇制烯烃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概况甲醇制烯烃市场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

烯烃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纤维、橡胶、涂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烯烃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市场驱动因素1. 能源转型传统能源的使用不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促使各国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甲醇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转化为烯烃产品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符合能源转型的趋势。

2. 塑料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烯烃产品是制造塑料的重要原材料,随着塑料需求的增长,对烯烃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3. 新能源车辆的广泛应用新能源车辆的发展推动了对燃料电池材料的需求。

甲醇制烯烃技术可以生产燃料电池所需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满足新能源车辆的市场需求。

市场挑战1. 成本挑战甲醇制烯烃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源于催化剂和工艺设备的成本。

提高技术研发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是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 竞争压力目前甲醇制烯烃技术已成为全球化竞争的焦点,各国企业纷纷投入研发并建立产能。

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取得竞争优势。

市场前景甲醇制烯烃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的降低,甲醇制烯烃技术将逐渐实现商业化生产,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全球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趋势将为甲醇制烯烃市场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

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和塑料需求的增长,对烯烃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压力将是市场发展的主要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甲醇制烯烃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甲醇制烯烃原料供需及可获性分析

甲醇制烯烃原料供需及可获性分析

甲醇制烯烃原料供需及可获性分析1.1 供应现状及趋势目前甲醇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亚洲、中东和中南美等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2010年以上地区的甲醇生产能力占到世界总生产能力85.8%,其中亚洲占56.4%,中东占17.7%,中南美洲占11.7%(见图1)。

最近几年,亚洲甲醇生产能力增长最快,2010年产能达到4926万吨/年,主要增长来自于中国。

中南美洲总产能比2005年有所减少,但装置更加大型化。

西欧和北美的甲醇产能出现萎缩。

中南美洲、中东等地的甲醇企业规模大,天然气原料成本低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因此,中东和中南美洲的甲醇装置开工率较高。

预计2015年,世界甲醇生产能力达到12795万吨/年(见图1),2010—2015年产能年均增速7.9%,产能增长仍然较快,开工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在全部已公开的扩建计划中,未来全球甲醇新增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以中国产能增长为主。

除中国外,甲醇产能将明显增长的国家主要有智利、埃及、伊朗、俄罗斯等。

另外,由于北美天然气价格下降,加拿大、美国一些闲置的甲醇装置将会重新启动。

1.2 需求现状及趋势2010年世界甲醇需求为4942万吨,2005—2010年年均增长6.2%。

目前全球甲醇消费地区集中在亚洲、西欧和北美等地区,2010年以上区域甲醇总消费量约为4153万吨,占当年全球总消费量的84.0%。

以上区域同时也是甲醇的主要净进口区域。

世界范围内,仅中国对甲醇的需求增长供献较大。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北美和西欧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衰退使这些地区对甲醇的需求量明显减少,中东地区大量过剩的甲醇商品涌入中国市场。

在2010年世界甲醇消费结构中,甲醛是最大的消费领域,占27%;其次为直接燃料用途,约占总消费量的11%;第三为醋酸,约占10%;甲基叔丁基醚(MTBE)用途约占10%。

2010年世界甲醇消费结构见图2。

受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世界甲醇消费较2008年有较大的变化。

煤(甲醇)制烯烃真实成本与盈利能力分析

煤(甲醇)制烯烃真实成本与盈利能力分析

煤(甲醇)制烯烃真实成本与盈利能力分析在煤炭产能过剩、进口煤冲击和经济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煤炭行情从2012年至今持续不振,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超过70%。

亚化咨询认为,煤炭价格的低迷提升了煤化工的利润空间,提前布局大型煤化工项目与研发煤化工技术,拓展多元化利润来源的企业占据优势。

近几年华东地区PE/PP市场行情高涨,现货平均价格在11,500元/吨以上,使煤制烯烃具备了优秀的经济性。

总体来说,考虑到地理位置、运输条件与下游配套等因素,位于西北和华北地区的煤制烯烃项目倾向于选择聚烯烃(PE/PP)为下游产品。

而位于华东地区的外购甲醇制烯烃相对倾向于生产液体化学品或直接管道外售乙烯和丙烯单体。

下面,亚化咨询将分别以煤基一体化制聚烯烃与外购甲醇制乙烯/丙烯单体为例,探讨其经济性。

——煤基一体化制聚烯烃煤基一体化制聚烯烃装置以PE/PP为目标产品,因此大都采用增产乙烯和丙烯的MTO二代技术,普遍规模为煤基180万吨/年甲醇制68万吨/年聚烯烃。

煤制烯烃的三个典型区域是安徽淮南、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新疆准东,三地运输成本和煤价各不相同。

以2013年三地的典型煤价,计算其聚烯烃产品送到华东地区,并以11,500元/吨(含VAT)的价格出售的成本和利润如下图。

对比准东和淮南的煤制聚烯烃项目可以发现,由于准东地处偏远,运输不便,煤价远低于淮南,因此其原料和能量成本最低,相应地其增值税额和运费也最高,但准东仍然凭借极低的煤价而拥有最高的利润空间——吨烯烃营业利润达4536元/吨。

淮南虽然煤价最高,但在煤炭产能过剩和行情低迷的大背景下,也有2665元/吨的利润空间。

——外购甲醇制乙烯/丙烯单体2013年中国进口乙烯(单体)170.4万吨,进口单价1333美元/吨(含关税,不含VAT,下同);进口丙烯(单体)264.1万吨,进口单价1406美元/吨。

平均汇率按照6.15计算,2013年中国进口乙烯/丙烯单体平均价格9911元/吨(含VAT)。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及经济性分析李建新安福何祚云(中国石化咨询公司)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简称MTO)工艺是美国UOP 公司和挪威HYDRO 公司于1995 年合作开发成功的一种新技术,该工艺以甲醇为原料,通过甲醇裂解制得以乙烯和丙烯为主的烯烃产品。

按甲醇原料的不同,可以有天然气和煤两种路线。

MTO 工艺的开发成功拓宽了烯烃原料来源渠道,同时为天然气和煤的化工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目前,MTO 工艺虽尚未实现在工业化大型装置上的应用,但已实现技术转让。

作为一种新兴工艺,其技术成熟度及与其它烯烃生产工艺相比的经济性怎样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下面将重点对MTO 工艺的技术可靠性及天然气、煤路线及传统蒸汽裂解工艺路线烯烃产品的成本经济性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供大家参考。

1 MTO 工艺技术可靠性分析1.1 MTO 工艺开发进程甲醇制取烯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Mobil 公司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

美国UOP 公司和挪威Hydro 公司相继从1992 年开始有关MTO 技术的研究,两家公司利用筛选出的新型SAPO-34 型催化剂开展MTO 工艺的研究。

该催化剂是硅铝磷酸盐型具有择形能力的分子筛催化剂,可控制酸性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使低碳烯烃齐聚的反应减少,从而大幅提高甲醇转化为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SAPO-34 催化剂的研发成功是对MTO 工艺研究的极大推进。

目前,UOP 公司MTO 工艺的定型催化剂为MTO-100。

UOP 和Hydro 开发了类似催化裂化装置的MTO 工艺流程,并于1992 年开始小试工作,1995 年两公司合作在挪威建设了原料处理量为0.75 t/d 的工业演示装置。

甲醇的转化率始终保持在100%附近。

催化剂再生次数超过450 次,其稳定性和强度得到一定的验证。

该工艺的乙烯/丙烯的生成比例可从最大量生产乙烯时的1.5 到最大量生产丙烯时的0.75。

该工业演示装置典型的产品收率数据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制烯烃企业经济性分析2017-05-18 10:32来源:煤化工114专题摘要甲醇下游需求的最大变数是MTO装置的开停情况,而MTO装置的开工与否则取决于该企业综合经济性的评估。

企业综合经济性的影响因子究竟有哪些?又将如何产生影响?本文中我们将试图解释地更为全面和清晰,以便我们更好地去研究甲醇目前所处的产业格局以及甲醇市场价格的走势和波动情况。

首先,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为什么从MTO路线来看,影响甲醇价格的主要标的物不是单一的PP价格,而更重要的是去综合评估烯烃企业整体的经济性。

其次我们回溯及展望国内甲醇制烯烃产业链格局情况。

最后通过企业利润的回测,探讨烯烃装置综合经济性情况进行评级。

通过烯烃企业综合盈利情况的探索,进一步确定甲醇与PP盘面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间如何产生影响,以便为交易提供风险度方面的指导。

甲醇制烯烃企业综合经济性分析在季报中我们提到甲醇下游需求的最大变数是MTO装置的开停情况,而MTO装置的开工与否则取决于该企业综合经济性的评估。

那烯烃企业综合经济性的影响因子究竟有哪些?又将如何产生影响?本文中我们将试图解释地更为全面和清晰,以便我们更好地去研究甲醇目前所处的产业格局以及甲醇市场价格的走势和波动情况。

一、甲醇制烯烃工艺及特点首先,我们想要提出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说从MTO路线来看,影响甲醇价格的主要标的物不是单一的PP价格,而更重要的是去综合评估烯烃企业整体的经济性。

为解答上述话题,我们就需要理清甲醇制烯烃的几条工艺路线、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细化甲醇→乙烯、丙烯→聚烯烃(聚乙、聚丙为主)这个过程的中间环节。

1、甲醇制烯烃工艺路线主要是以下三类,MTO、MTP和MTG/A,分别是以甲醇为原料合成烯烃(是以乙烯和丙烯为主要产物的烯烃混合物,副产物多为C4)、丙烯和汽油/芳烃。

目前国内MTG技术并没有非常成熟,相对来说,甲醇制汽油总规模并不大,仅百余万吨,而且企业规模也多以10-20万吨的小装置,因此本文的重点将放在MTO和MTP两类上。

根据甲醇处于工艺流程的位置不同,甲醇制烯烃又可分为一体化的煤经甲醇(甲醇为中间产物)制烯烃的CTO/P路线(C代表煤炭)和外采甲醇(甲醇为原始原料)制烯烃的MTO/P两条路线(M代表甲醇)。

其中,CTP典型例子就是大唐多伦和神华宁煤的烯烃装置,而其他一体化烯烃装置则均为CTO装置,CTO/P总计产能622万吨,占烯烃总产能的51.8%。

MTP装置基本集中在山东地区,且装置规模不大,10-20万吨为主流产能,包括山东鲁清石化、玉皇、瑞昌石化、华滨化工、鲁深发、大泽化工以及沈阳化工,总计100万吨产能,占8.3%;而市场最为关注的MTO装置(含部分外采)产能达到478.8万吨,占比近4成,是影响甲醇需求的重中之重(见图6)。

2、甲醇制烯烃下游主要产物是PP,但不是唯一。

对于MTP(含一体化CTP)装置而言,主要产物是丙烯。

对于大型企业神华宁煤和大唐多伦来说,丙烯全部流向聚丙烯再外卖,但山东的几套装置受限于企业规模,除鲁清石化生产聚丙烯外,而其他企业均外卖丙烯为主。

但从丙烯为原料向下延伸的话,其下游是极其丰富的,从丙烯到聚丙烯只占到总产能的63%(见图5)。

对于MTO(含CTO)而言,产物则是乙烯和丙烯两类。

相对来说,西北地区由于煤炭资源丰富,所投建的烯烃企业基本以一体化为主,且生产路线非常简单,如图3,煤制也好甲醇制也罢,经烯烃装置合成之后,乙烯聚合成PE,丙烯聚合成PP。

从企业下游产品产能分配情况来看,PE:PP多以1:1比例生产,仅个别装置略有不同,由此也可以看出PE和甲醇之间存在着的关联,但受制于甲醇到PE路径基本为一体化装置,因此两者相关度并不是非常高。

再看山东及沿海地区的烯烃装置。

有别于西北烯烃装置的特点是:1、均涉及甲醇外采而无一体化,对甲醇市场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2、下游配套设备种类繁杂,7家企业下游产品无一相同。

这大概与外采甲醇制烯烃的成本过高有关,若下游再同质化严重,经济性差,则非常不利于企业正常运行。

我们将企业的工艺流程简单归结如上图,MTO所产乙烯主要是去向PE/EVA路线和环氧乙烷/乙二醇路线,存在少部分还有外卖乙烯的情况;而丙烯成本大多去向聚丙烯(含粉料在内),也有极少部分外卖。

当然还有其它更多种类的产品,不再一一赘述,仅总结于表2中。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PP相对是企业选择度较高的产品,仅按企业数量算占半数以上,产能达到120万吨,其次则是环氧乙烷/乙二醇路线,产能109万吨,PE/EVA路线仅40万吨产能。

从港口MTO企业的情况来看,更能够理解“甲醇制烯烃下游主要产物是PP,但又不是唯一产品”这句话。

这也就解释为什么甲醇到PP 路线的理论利润出现巨幅亏损时MTO装置却依然还在运行(山东MTP几乎全部停车)的原因,也是我们为什么说MTO装置的开工与否取决于该企业综合经济性的评估。

3、乙烯、丙烯产业链成为影响MTO开停车的新因素。

当外采甲醇制烯烃再做到下游(甲醇→烯烃→聚烯烃)的利润还不如直接外采烯烃做下游(烯烃→聚烯烃)来的划算的话,MTO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虽然企业从“甲醇→聚烯烃”的经济效益不佳,但乙烯丙烯价格高,那么企业可以选择外卖烯烃,因而MTO开工可以得到保障,也就是烯烃单体的价格也将成为MTO开停车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乙丙烯的价格是后期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国内甲醇制烯烃产业现状自2010年神华包头首套甲醇制烯烃装置投产至今(截至2017年3月),国内正式投放和运行的烯烃装置已达到28套,总计烯烃产能1200.8万吨,按3:1比例反推甲醇消耗量达到3600万吨,占甲醇总产能的46%。

从近几年甲醇各下游需求占比走势也可清楚的看到,烯烃的占有量与日俱增,2016年需求占比在42%左右,与产能占比数据相匹配。

从烯烃投产时间轴可以看到,2010-2013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处于投产初期,而2014年则是大型烯烃项目处于建设周期完成后的集中投产年,这也成就了烯烃的投产大年,之后每年的增量也不低。

据测算,2011—2015年CTO/MTO对甲醇的需求消费增速达到152%,2016-2020年均增速还能达到15%。

但从具体年份来看,17/18年烯烃仍有稳定投产,增速约维持在14%,近15%的年均水平,但2018年之后,烯烃装置投产聊聊无几,烯烃需求增速或大幅将至5%水平。

可以说2018年之后甲醇制烯烃产业将告别它的投产黄金周期。

虽然从我们统计到的信息来看,未来几年还有20多套烯烃项目等待投建,但目前基本都处在规划、路条、合同、项目招标等最早期进程,且“十三五”规划中对新型煤化工项目的投建是存在缩量的,也就是说现在审批过程越来越严,再加上低油价时期煤化工优势并不能体现,MTO/CTO利润不佳甚至是处于亏损的最痛苦阶段,后期这20多个烯烃项目真正能够在近几年内投产的概率并不高。

虽然从烯烃消耗甲醇总量来看确实规模可观,但这中间包含了煤经甲醇制烯烃的一体化装置,且2017年之后投产的烯烃项目基本都属于CTO,而一体化装置只有部分开车的时候才会对甲醇市场造成影响,因此市场更多还是关注外采甲醇装置的情况。

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市场甲醇制烯烃装置近一半的产能仍是需要完全外采或者部分外采的,总规模依然不小。

从地区占比来看,以内蒙、陕甘宁地区为主的西北地区占6成以上产能,其次则是江浙地区为首的华东市场占到23%左右产能,也是国内甲醇最大的销售区、最大的进口区域,这跟烯烃需求量大不无关系;之后是山东市场,不过山东地区是MTP装置集中区,但装置效益并不佳,投产至今总体开工时间不长且开车并不稳定。

而2018年继续投建的烯烃项目也基本集中在西北市场,包括兖州能化、神华包头二期、陕西星王和陕西能化各60万吨CTO装置,另外东北地区计划新增2套,分别是黑龙江龙泰和吉林康奈尔各30万吨CTO,以及华东是安徽中安联合50万吨CTO。

三、烯烃装置经济性评估从大类装置的经济性来分,CTO无疑是利润最好的,即使是在利润最薄弱的时候,从煤炭到PP、PE的毛利可达到2500元/吨以上。

若单纯计算煤→甲醇→PP来看,利润较综合利润稍差,但也能达到2500左右的平均利润。

其次则是西北地区外采甲醇制烯烃的MTO装置,榆林地区MTO装置综合平均利润基本维持1500元/吨上下,即使近期利润下滑也能保持在1000元/吨附近,相对来说,河南当地MTO装置利润更差,今年以来基本维持在1000元/吨以内,甚至偶尔出现亏损,这与要原因还在于甲醇强势格局下外采成本过高导致。

对比CTO和西北、内陆市场的2套MTO利润走势也可以看出,主产品均是PP和PE情况下,MTO利润从2016年10月甲醇价格大幅走强开始便呈明显下滑趋势,而CTO基本稳定在3000居上水平,利润甚至超过部分油化工、PDH路线制聚烯烃。

以上两类企业目前依然享受低价原料成本的优势,利润受聚烯烃总体市场影响,当PP、PE共同下跌时利润才会受到侵蚀。

相对CTO成本更为稳定、利润更高。

而山东、沿海地区MTO/P装置利润则影响因素更为复杂。

既然企业不能享受原料端价格的优惠,近两年多家烯烃企业着力拓展下游产品的精细化,以避免产成品同质化趋势下的困境以及缓解原料端带来的压力。

从MTO的生产流程我们了解到,山东神达和江苏盛虹下游产品种类丰富,理论上这两家企业综合经济性受到成本冲击会小于其他几家产品较单一的企业。

我们通过模拟回测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近一年东部所有烯烃企业的综合利润与当地甲醇价格的相关性,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原料价格与利润呈负相关),并发现其他特征,结论如下:1、山东神达和江苏盛虹相关程度小于多数企业,说明下游产成品种类多确实可以一定缓冲部分原料高成本。

2、南京惠生原料成本与利润相关性最低,说明独特的下游完全覆盖了甲醇成本价格的波动,同样的原因可以在宁波富德企业的相关性反映出来,乙二醇的高利润弥补了PP的亏损,提高企业成本承受力。

3、常州富德与浙江兴兴受甲醇影响最大,几乎完全负相关,主因是企业下游主产品为PP,而PP市场本身与甲醇市场联动性较大(甲醇制PP工艺占PP产能比重日益增加,地位不可忽视),这也就区别于其他产成品了。

这也是为什么山东MTP企业与甲醇同样有很高的相关性的原因了。

唯一的差别就是所处地区不同,相关性略差或许源自港口甲醇与山东甲醇之间的差异。

4、综上,我们发现MTO/P企业对成本的承受能力关键还是产成品是什么,仅以相关性参考的话,企业承受能力排序为:南京惠生>宁波富德>山东神达>江苏盛虹>山东MTP>常州富德>浙江兴兴。

通过物料平衡方式我们分别计算了各企业理论毛利润,可以更清晰印证产成品价格的关键性以及各企业综合经济性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