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郑和远航作业设计苏教版201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3)从郑和远航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2.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谚语。
(2)简述郑和远航的背景、航线、船队规模。
4.导入语:通过以上活动,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事迹,感受古代航海的壮丽场景。”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
2.精讲课文: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谚语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向家人介绍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知识。
-讲述郑和的优秀品质,讨论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课后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拟定一份关于郑和远航的采访提纲,进行角色扮演,互相采访,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合作制作一份关于郑和远航的手抄报,展示郑和的生平事迹、远航路线、历史意义等。
3.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及原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及原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及原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率领大明船队远航西洋的情况!为了让大家有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郑和远航简介郑和的生平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2024年《郑和远航》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课文及教案

2024年《郑和远航》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课文及教案

《郑和远航》五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郑和远航的相关知识。

(2)运用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郑和远航的伟大壮举,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勇敢、自信、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郑和远航,七下西洋,展示了我国古代航海的辉煌。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郑和远航对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郑和画像,引导学生说出对郑和的了解。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查阅到的关于郑和远航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交流:讨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分享心得体会。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郑和远航的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查阅到的关于郑和远航的资料。

(二)课堂活动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郑和船队成员,模拟远航过程。

2.学生讨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讨论郑和远航的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郑和远航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郑和远航对世界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

11. 郑和远航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 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文后习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2.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3.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难点: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重点句子,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 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谈话:“公仪休拒收礼物” “祁黄羊两度荐贤”“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些人这些事在历史长河中,如朵朵浪花激荡着后人的心。

课前我们欣赏了三分钟视频,又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你能像老师那样用“谁干什么”简要说一说吗?(郑和七下西洋)。

2.揭题: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除了影片,人们还用文字保存了这段历史,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一一《郑和远航》。

理解“远航”。

3.简介人物和事件:题目简要告诉了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郑和,主要事件是“远航”。

关于“郑和”和“郑和远航”你有哪些了解呢?【交流后出示】:读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新收获?(二)初读感知1.让我们走进文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看看那伟大的壮举吧。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摘要:(郑和下西洋次数和义)(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精课.学3然段思考()郑和次远航和地是什么,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义()教学目标学会课0生理由生组成词语归纳课主要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作用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凭借课语言材感受郑和与我古代人民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友往不怕困难顽强探精神激发振兴华而发奋努力情怀教学重难懂郑和次远航容感受郑和下西洋艰难和重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写词语扩展练习组词根据课写则感板郑和次扬帆起航友交流战胜凶险远航二六次开拓探教学程课教学目标、揭题导入、检学效3、理清课条理、揭题导入世界上有许多著名航海参有哥伦布发现新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国明朝也有位著名航海他次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年呢他名说叫郑和(板课题)你对郑和知道多少说说看二、检学效、出示词语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指名音瓷、撕是平舌音梧声调是二声不是三声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魁鬼竖弯勾要写得些是半包围结构3、指名分节朗课教师相机指导正音、指导分段()课哪几节写了郑和次下西洋容?(~5然段)()课6~7然段又写了什么?(郑和下西洋次数和义)(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5、座位全三、指导写、撕左右结构结构要紧凑、魁半包围结构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些3、监上下四、布置作业、完成课描红和临写、熟课二课教学目标、归纳课主要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作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凭借课语言材感受郑和与我古代人民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友往不怕困难顽强探精神激发振兴华而发奋努力情怀、复习旧知听写词语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二、精课、学习段(~5节)()郑和次远航和地是什么?(05年7月日;苏州府刘河码头)()段边边想什么把远航船叫做宝船?交流反馈(①这些船长50米宽60米可乘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先进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条件;③船上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三然段从里行你体会到什么?(郑和十分信十分威武)师这是多么威武而信人你该怎么通体现?训练学生朗渡宝船起航了郑和航行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交往?途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这些都是我们关心问题让我们起看看课、5然段()生学、5然段组交流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态词语②训练学生表现流露出友感情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句子从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场面你能表现出吗?训练朗⑤这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生各抒己见、讲6、7然段生由这两然段这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三、回顾全、你能谈谈郑和远航义吗?(具体容可以从然段挖掘)、讨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处?3、概括主要容先组讨论再全班反馈四、课堂总结郑和众人欢呼声扬帆起航途和各国友人友交流、次又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到这激动人心幕幕还能以郑和代表国古代人民开拓、探精神而感到豪五作业有感情朗课写则感受(二)教学要.学会课生理由生组成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归纳课主要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作用.通学习感受以郑和代表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精神激发学生振兴华情怀教学重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代表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精神教学难通学习课激发学生振兴华情怀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教学两课教学程课、导入新课.学们都知道哥伦布9年发现了新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明代就有位著名航海次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名叫郑和.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课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主人公补充板6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课.学们带着刚才问题课试着从课答案.组织反馈交流了课容3.逐段指名朗(学相评议)学生认由生组成词语()学生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反馈学习体会5.练词语(出示投影片)指名,组,抽6.这课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词语你懂了哪些词语思?7.反馈理词语情况8.结这节课我们通朗初步感知了课容课也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和郑和起历次远航三、作业.写生.朗课二课、课思考如把全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反馈说说这样分理由段(5)写郑和次远航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容重和写作特.默5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交往、战胜凶险三标题把段分成三层次3.组织反馈二、精课.学3然段思考()郑和次远航和地是什么?()什么把远航船叫做保船?①反馈交流②指导朗出示投影片将近午身材魁梧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声喊道起航.练体会应该出什么语气b.角色表演.学、5然段()分组讨论郑和航行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交往?他们途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指导朗①练然段体会流露出友情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凶险?出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④组织讨论反馈三、略6、7然段.学生由朗边边思考体会了这两然段你对郑和形象又有了哪些新了?.讨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义?.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四、总结全.有感情地朗全主要容.你能试着概括全主要容吗?3.分组反馈交流.总结我们和郑和起历了次重远航众多欢呼声扬帆起航途和各国友人友交流次又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代表国古代人民开拓、探精神作炎黄子孙我们而感到骄傲五、作业.完成习册上练习.写则00500感相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

11郑和远航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本课教学,教师以学定教,以情促教,语言煽情——影像引情——情境悟情——朗读表情,借助文字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努力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进而引领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感悟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以及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搜集了解“郑和航海”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郑和航海”相关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郑和远洋”表演的图片。

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2.小结: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赞叹。

3.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4.师生交流郑和的生平: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

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

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5.引导学生结合文题进行质疑和交流,梳理质疑产生的问题:(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本环节通过奥运会图片以及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的评价语言引入,目的就在于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为文本阅读铺垫积极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课文11《郑和远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文11《郑和远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7.评价反馈,激励进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我国古代船舶的雄伟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对郑和远航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航海家是谁吗?他的航海壮举有哪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启发和解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深度。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2.开展课文朗读、复述、转述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重要性,激发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奋发向前的精神。
3.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的航海历史,增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树立平等、友好、开放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家长辅助孩子收集有关郑和远航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孩子在课后欣赏,进一步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孩子的历史文化素养。
4.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郑和远航的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提高概括总结能力。
5.选择一篇与郑和远航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说明方法和表达技巧,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阅读心得。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三单元1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三单元1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3

郑和远航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学生理解要读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每天是我们都必须注意的。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要主动的去学,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设疑,造成学习的阶段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通过上这堂实习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

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

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

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

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站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郑和远航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看拼音写词语。

m ǎ t óu p ài qi ǎn z èn ɡ s òn ɡ
( ) ( ) ( )
s ī li è f àn w éi w ò qu án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数⎩⎪⎨⎪⎧sh ǔ( )sh ù( ) 恶⎩⎪⎨⎪⎧è( )w ù( )
三、补充成语,并把它们填到语境中。

扶( )携( ) 严阵( )( )
化( )为( ) 惊( ) 骇( )
( )流( )背 惊( ) 不( )
郑和带领的船队( )。

送行的人( ), 好不热闹。

在航海的过程中经常遇到
( ),可是每次都能( ),只不过累得船员和士兵是( )。

郑和远航让世人( )。

句子模块
四、读句子,完成练习。

1.“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郑和。

3.“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两句的是( )
A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B.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C.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2.面对海盗,郑和与军士们不得不严阵以待。

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
六、课外阅读。

张骞(qiān)出使西域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攻击匈奴。

张骞一行人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艰)定,不顾(坚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kān kàn)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chènɡchénɡ)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终于来到了大宛国。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在短文中用“”画出一个设问句。

3.张骞在出使西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张骞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实践园地。

郑和和张骞都是有着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精神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和他们有一样精神的人,查查资料,将他们的事迹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
一、码头派遣赠送撕裂范围握拳
二、示例:数落数学凶恶厌恶
三、老幼以待险夷涛浪汗浃叹已严阵以待扶老携幼惊涛骇浪化险为夷汗流浃背惊叹不已
四、1.郑和岀使的作用 2.自信、威武 3.船队巨龙船队规模非常庞大,很威武
五、1.B 2. 面对海盗,郑和与军士们严阵以待。

六、1.艰坚kàn chènɡ 2.第一自然段。

3.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忍饥挨饿,还要躲避匈奴人的追杀。

4.提示:不畏艰难、意志顽强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