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讲义理学绪论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普通植物病理学》在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各种病原生物的分类和鉴别特征以及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原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和措施等。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目前植物病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难点: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及重要性;掌握“病害三角”的概念、植物病害症状类型、植物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植物抗病性的定义、机制和类型。
第一节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概念、重要性;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常见的5种类型及每种症状的具体表现;症状的变化;症状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习题要点:植物病害症状的种类及在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节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病病原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病原物寄生性的进化。
习题要点:寄生性和致病性是植物病原生物的两种属性,寄生性强并不代表致病性就强。
第四节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概念及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习题要点:侵染过程、病害循环、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概念。
第五节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抗病性的定义、机制和类型。
习题要点:结构抗性、生化抗性、抗病性的类型。
第六节植物病理学简史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对植物病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真菌的概念、菌丝的变态与菌组织的功能;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特点与功能;真菌的分类学、各亚门真菌(菌物)分类依据及形态特征、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和形态特点。
第一节真菌概述真菌的概念、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的营养体与繁殖体、菌丝的变态与菌组织;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的特点与功能;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分类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学习指南

《普通植物病理学》导学一、本课程主要内容植物病害原理,植物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鉴定,植物病害预测预报基本方法和植物病害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二、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知识结构三、章次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包含4个知识模块,12章,共50学时,具体模块内容与学时安排如下:(一)绪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介绍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生态和经济的重要性;阐述植物病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二)植物病因:分为生物性病原及非生物性病原。
1、生物性病原:分为菌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1)植物菌物:菌物的形态学、生物学、遗传学。
菌物包括粘菌、卵菌和真菌,在生物八界分类系统中,菌物被分别归入原生动物界、假菌界和真菌界中。
菌物分类系统是根据菌物在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特征建立起来的。
但由于对菌物分类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分歧,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分类系统。
本书基本采用《菌物词典》第八版(1995)的分类系统,将植物病原菌物分为根肿菌门、卵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半知菌类和担子菌门。
各个门菌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其重要植物病原形态特征。
了解植物菌物病害的诊断和鉴定主要方法。
(2)植物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概念。
细菌的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细菌的分类、命名法则和鉴定方法,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方法。
(3)植物病毒:植物病毒的结构、病毒的侵染、增殖、移动。
植物病毒的症状特点。
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介体与病毒之间的互作关系。
植物病毒的分类系统采用目、科、亚科、属、种分类阶元。
植物病毒种名一般是由寄主名加症状名和病毒构成。
最新植物病毒分类系统。
侵染植物的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DNA和卫星RNA。
农业上重要的植物病毒类群。
植物病毒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生物学测定、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水稻胡麻斑病
9
学习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主 要讲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类植物病原的形态和分类, 为将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重视课堂学习,做好课后总结。 3.掌握正确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整理课件ppt
19
(1)真菌
公元1850~1949年,是近代真菌学阶段,真菌学进入全面
发展时期。
• 法国科学家Tulasne兄弟著有《真菌子实体图谱集》,指出了
真菌的多型现象,被誉为真菌学的重建者。
• 德国人狄巴利(de Bary,1831~1888)著有《菌形动物》、
《真菌形态学和生理学》、《黑粉菌》、《地衣》等专著,
版社,1997 6.Agrios, G.N.(陈永萱等译),《植物病理学》(第三版,1988),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5 7.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9.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 10.高必达主编.《植物病理学》(农林院校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北
病原物的形态及分类---比较法 病原物的鉴定及证明---推理法 病害流行原因分析---演绎法 病害防治技术---归纳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调查。
整理课件ppt
10
参考资料
教材: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图书:
1.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Agrios, G.N.《Plant Pathology》Academic Press,1997(第四版) 5.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
普通植物病理学

道解美,营养丰富,并含纤维多,通便,防肠癌等。 • 江苏等地均有分布。幼嫩时可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和胃肠道
溃疡等并助消化和通便。
郁金香杂色花
郁金香正常花
郁金香韭菜Fra bibliotek韭 黄
什么是韭黄, 为什么韭黄是黄色?
1.韭黄就是颜色黄黄白白的韭菜,不要怀疑,它 跟一般吃的绿色韭菜是同一种植物。
一般来讲,植物病害概念的界定可根据以下特点 。 (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 言的。健康相当于正常,病态相当于异常。 (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其区别在于植物病 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 间发生的。
茭白
茭草黑粉菌
• 茭草黑粉菌(茭白) 为担子菌亚门( ),黑粉菌 ()真菌。 • 菌丝寄生在植物菰即茭草( )的叶,茎和根上。 • 孢子堆黑色,稍呈粉状。孢子球形,黄褐色,平滑或有刺,6—
第二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 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
,这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有时叫生理病害。 2.侵染性病害
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植物 病害的原因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叫病原 菌。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 ,俗称五大类病原物。 3.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 (1)非侵染性病类加重后者的发生,造成伤口。如苹果腐烂病 ( 2)后者可致使植物非侵染病害的发生。
萄酿酒业濒临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液发明。 (3)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

05
植物病理学应用与前景
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病害防治
通过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 规律和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害 的传播和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
高产、优质和高效。
植物检疫
对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检 疫,防止危险性植物病原体的传 入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抗病育种
利用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培育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 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
生理生化鉴定法
总结词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测定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酶活性、代谢产物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指纹图谱、PCR等,对病原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行病原菌的 精确鉴定和分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分类
01
根据寄生方式和习性,将寄生性种子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
两种类型。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方式
02
主要通过鸟类和其他动物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致病机制
03
它们通常寄生在寄主的根部或茎部,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
导致寄主生长受阻或死亡。
03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要素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通过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 和稳定。
04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形态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植物病状的形态特征进行鉴 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 绪论

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 杂。由病毒引起的病状。
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 它颜色。
条纹:嫩茎、果实 和叶片上表现出 褪绿,间杂其他 颜色或枯死的条 斑。真菌、细菌, 病毒。
畸形:多种促进性和拟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 各种畸形病状,大多表现为散发性。
果实 叶片
瘤: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形畸形结构。 瘿:内部包孕着大量的病原物叫瘿。 癌:某些细菌引起的植物根部肿瘤,具残余疏导 组织。
6、缢脓:细 菌性植物病 害在病部表 面缢出含菌 体的液滴。
症状 内部症状 外部症状 病状 病征
第六节、新病害的鉴定— 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1)这种微生物和某种病害有经常联系。 (2)从病组织中可以分离获得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物。 (3)把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的健康植物上,可 以产生相同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能再次分离到与从病组织 中分离得到的相同微生物的纯培养。
活体营养型(biotroph):只能从活的植
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
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除寄生于活
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 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 生物.
腐生物(saprogen):只能从死的有机体
上获得营养物质。
2、致病性(pathogenicity) 又称致病力,指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侵染危害 植物使之发病的能力。 对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掠夺和消耗;可 以分泌各种酶或毒素、有机酸和激素等,直接间 接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使它们增殖或膨大, 或拟制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寄主范围上的差别: 专性寄生的真菌和寄生性强的细菌寄 主范围狭窄,有的仅限于同属、同种的 植物; 兼性腐生菌及一些兼性寄生菌有较广 的寄主范围,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科 的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_ 绪论_14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_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性(侵染性)病原
病原(cause of disease)——凡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直接原因。
病原
非生物性(非侵染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又称之为病原物(pathogen)。
Fungi 真菌
Bacteria 细菌
Virus 病毒
Viroid 类病毒
Nematode 线虫
Phytoplasma植原体
Mite螨类
Parasitic plant 寄生性植物
凡由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因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 disease)。
寄主(host)——被病原物寄生的植物。
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原物
由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 )。
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病原物以外的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
营养 失调 温度 失调
光照 失调 大气 污染 肥害 水分 失调 药害
由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
樱桃黄化:缺锰干旱。
普通植物病理学绪论

的口粮;
– 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T小种造成该病大流行,损失玉米产值约10 亿美元,产量损失330亿斤;
部分遗传物质(tDNA)导入寄主细胞,插入植物的染色体中,寄主细 胞就不断分裂而形成癌肿。
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植物抗病性和植物与病原物的互 作关系
– 弗洛尔(Flor,H.H., 1946)在研究亚麻锈病时 发现,寄主中每存在一个抗性基因,在病原 菌中就会有一个非毒性的基因存在,即在寄 主和病原物中均存在着相对应的抗性基因和 致病基因。即著名的“基因对基因(Gene for Gene)学说”。
– 1971年,迪内(Diener,T.O.)在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时,提纯并发现了一种 小分子的核酸(RNA),无蛋白质外壳,称作“类病毒”(Viroid)。
– 库柏(Cobb,N.A.)则是第一个对线虫病害和病原线虫的形态、分类作出卓越贡 献的线虫学家。是植物线虫学的奠基人。
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普通植物病理学绪论
1. 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2. 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
3.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4. 农学专业学生如何学好植物病理学
一、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个通俗浅显的道理。可以说,地 球上只要有人类存在,就需要有植物生产,只要有植 物生产,就会发生植物病害,只要有植物病害发生, 就需要进行病害防治。不仅衣、食、住、行无一离开 植物,离开农业,农业的历史大约九千年,这九千年 间,地球人口增长了一百多倍,而且营养和健康水平 大为提高。据我国的统计资料表明,人均寿命由解放 前的50多岁增加到现在的70多岁。由此可见,植物的 健康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