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色彩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

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

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工艺中的应用印刷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正在翻看的一本小说,身边的各种广告海报以及其他各种印刷品,其生动、鲜艳和精彩的色彩都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关键。

然而,印刷的颜色真实性、亮度及精度并没有通常所认为的直观。

常常,印刷品的颜色存在长时间的颜色变化,让人觉得“出乎意料”。

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合理地利用色彩管理技术,印刷品的色彩表现更加准确、清晰和持久,从而满足人们对于印刷品的视觉体验。

一、色彩管理技术的概念色彩管理技术是指在数字化图像的全过程中实现一致的色彩预览、生成和输出的技术,是一种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的色彩控制系统。

其发展历程表明了色彩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色彩管理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数字图像的颜色模拟质量问题。

在国际比较流行的色彩管理标准体系中,其核心就是“ICC管理模块”,这一模块是在数据库中储存了所有色彩空间的ICC文件,并通过标准协议相互调用,实现了色彩空间的转换,并用于不同媒介领域之间数字图像的传递和应用。

它不仅关注了图像数据的精确描述,而且涵盖了颜色的物理描述与心理描述,以及用于各种设备、文件格式和应用场景的转换和适应。

二、色彩管理技术的印刷应用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印刷品颜色准确性的控制。

不同颜色空间在不同设备下显示的差异性及彩色印刷的工艺特点,导致了印刷品中存在的颜色不准确、发生油墨色差、颜色过渡不自然等问题。

通过引进与实施色彩管理系统,印刷成品的色彩表现能够接近或达到原稿的真实色彩效果,同时为生产过程带来一些诸如生产成本降低、图像文件传输、制版过程控制和印刷输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效益。

1. 色彩标准在印刷的过程中,不同的印刷设备、印刷原材料、环境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印刷品的色彩,因此规范化了色彩标准非常的必要。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色彩风格是欧洲的FOGRA,美国的SWOP和日本的HIBICS三种标准,其中FOGRA和SWOP是应用较广泛的两个标准。

浅谈色彩管理技术

浅谈色彩管理技术

浅谈色彩管理技术第一篇:浅谈色彩管理技术一、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分析色彩管理从某种意义讲,是一个关于色彩信息的正确解释和处理的技术领域,即管理人们对色彩的感觉。

客观地说,就是在色彩失真最小的前提将图像的色彩数据从一个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色空间的过程。

在整个图像复制的工艺流程中,所涉及到的设备都具有其自身表现色彩的能力,即不同的色空间(图一),色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不同色空间的转换,以保证同图像色彩从输入显示、输出中所表现的外观尽可能匹配,最终达到原稿与复制品的色彩和谐一致。

建立设备的色彩描述文(Profile)是色彩管理的核心,描述文件系统中每个设备的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加以描,如色度特性化曲线、输出色色域特性曲线等,色彩管理系统利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特征实现各设备色空间的匹配和转换,最终达到所见即所得。

1.对扫描仪作色度特性化,建立扫描仪的色彩描述文件,对照输入图像的RGB值,依据描述文件转换到标准色空间。

2.对显示器作色度特性化,建立显示器描述文件,通过CMS转换到标准色空间。

3.对输出设备进行色域特性化,建立输出设备的描述文件,依据描述文件,把CMYK网点百分比转换到标准色空间。

4.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都处在同一标准色空间下,从而获得统一颜色外观。

二、色彩管理的要素进行色彩管理,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定的操作过程,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色彩管理的过程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简称为“3C”,即“Calibration”-校准、“Characterization”-特性化及“Conversion”-转换。

1.校准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输入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它们处于标准工作状态。

①输入校正输入校正的目的是对输入设备的亮度、对比度、黑白场(RGB三原色的平衡)进行校正,以对扫描仪校正为例,当对扫描仪进行初始化归零后,对于同一份原稿,不论什么时候扫描,都应当能获得相同的图像数据。

色彩管理技术原理ppt课件

色彩管理技术原理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加色法
•锥体细胞:视网膜上含有感红、感绿、 感蓝三种锥体细胞具有各自的光谱吸 收率 • 彩色感觉:感红色素兴奋时产生红 色感觉,感红感绿色素同时兴奋时, 大脑产生黄色感觉, • 白色和灰色:三种锥体细胞受到等 量刺激时产生自灰到白的感觉。
围绕白点的不同角度,表示 不同色相。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三刺激值中的Y既代表 亮度(常称亮度因素) 又代表色品; 采用Yxy表色方法完整 地表示颜色的色度特征
10o视场 2o视场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的区别: 标准照明体:是指标准的光谱功率分布,不必 由一 个光源提供,不一定能真正实现。 标准光源:是符合标准照明体规定的光谱功率 分 布的物理发光体。
于 4o视场颜色测量 • CIE色度系统两组光谱三刺激值必须在明视条件下使用。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 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刺激值:2.0
~z()
=
1
0 400 500 600 700
+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印刷色彩管理技术课件

印刷色彩管理技术课件
18
“色彩管理”在管理什么?
19
色彩管理系统(CMS)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所有设备的管理、补偿 和控制这些设备间的差别,以得到精确的可预测的色彩。
一个色彩管理系统应该包括: 1. 一个色彩匹配处理程序。即色彩管理模块(CMM)。 2. 一个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通常叫做参考色彩空间或特性文 件连接空间,在转换过程中起着连接的作用。 3. 设备特性文件。设备特性化是用以界定输入设备可辨识的色域 范围与输出设备可复制的色域范围的工作,并将不同设备之间RGB或 CMYK的色彩与CIE所制定的设备色彩建立设备色彩与设备独立色彩间 的色彩转换对应文件,该文件被称为设备特性文件。
24
项目开始前明确目的:
1. 参照国标,确立公司的印刷标准; 2.找准CTP制版的线性,确立出版的要求; 3. 确立印刷机的各类参数,以书面形式做记录; 4.得到公司自己的标样,围绕此标样进行数码打 样的线性校正与参数设置,并得到印刷机的ICC; 5. 正确设置工作流中的色彩参数匹配,尽可能实 现“所见即所得”; 6.CIP3数据的建立生成与正确的调用; 7.发掘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0
满足三大特性
高度可预见性 高度可还原性 高度一致性性
21
核心工作
a. 实现屏幕打样的印刷色彩模拟。 b. 实现数码打样的高度色彩还原。
c.实现印刷机的可重复操作性 。
稳定压倒一切
22
色彩管理之印刷篇
印刷机特性文件的提取 生产过程中的色彩控制
23
印刷机特性文件的提取
印制标样前的准备工作 印制标样过程中的控制 如何判断标样是否标准
印刷色彩管理技术介绍
1
前言
一、色彩管理基础知识 二、色彩管理印刷篇

印刷设计中的色彩管理技术

印刷设计中的色彩管理技术

印刷设计中的色彩管理技术色彩管理是印刷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色彩的准确再现和一致性,无论是在印刷品上还是在数字媒体上。

色彩管理技术的运用可以确保图像的色彩在不同媒介上保持一致,同时也能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色彩管理技术的基础是色彩空间的理解和管理。

在印刷设计中,常用的色彩空间包括RGB和CMYK。

RGB色彩空间是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上显示色彩的标准,它通过红、绿、蓝三种原色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色彩。

而在印刷设计中,通常使用的是CMYK色彩空间,它是通过青、品红、黄、黑四种颜色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色彩。

为了实现色彩的准确再现和一致性,印刷设计中的色彩管理技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设备的标准化非常重要。

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存在差异,比如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会影响到色彩的显示效果,因此需要对硬件设备进行校准和标准化。

通过使用色彩校准仪器,可以调整硬件设备的参数,以确保它们在显示色彩时能够准确再现。

色彩管理软件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色彩管理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工作流程中管理和控制色彩。

通过将色彩管理软件与设计软件相结合,可以对色彩进行精确的控制和预测。

设计师可以在软件中选择适合的色彩空间,并对色彩进行校准和转换,以确保最终的印刷品能够准确地再现设计师的意图。

色彩管理技术还需要考虑到输出设备的特性。

不同的印刷机和打印机具有不同的色彩能力和色彩再现范围,因此需要了解和调整输出设备的特性。

设计师可以根据输出设备的色彩能力来制定合适的色彩策略,以确保印刷品能够准确再现设计师的意图。

对色彩进行校验和质量控制也是色彩管理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印刷品制作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进行色彩的预览和校验,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使用色彩校验仪器,设计师可以对印刷品的色彩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比较,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无误。

总结起来,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设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可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在不同媒介上保持一致,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色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色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色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色彩管理技术也应运而生。

色彩管理技术在颜色信息复制和传递相关的领域是必不可少的,它为各种设备和平台提供了一致的、高质量的色彩再生机制。

本文从色彩管理技术的原理出发,重点介绍了基于ICC标准的色彩管理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ICC Profile的格式类型及其作用,色彩管理技术的典型应用,并说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色彩管理,特性文件,颜色特性化,屏幕软打样,硬拷贝打样在现代化信息传递过程中,颜色的准确传递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颜色依赖各种设备、材料、工艺得以再现,颜色在各种设备、材料、工艺中“流动”时,设备相关性很容易造成颜色传递的偏差和不一致。

为了保证颜色在传递过程中的一致性,色彩管理技术不可或缺。

从某种意义上讲,色彩管理是一个关于色彩信息的正确解释和处理的技术领域,即管理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客观地说,就是在色彩失真最小的前提下将图像的色彩数据从一个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色空间的过程。

色彩管理技术最本质的目标是提供跨设备和跨操作系统平台的一致的色彩再现机制。

最初的色彩管理方案是封闭式的方案。

封闭式色彩管理的方法是将系统中所有设备间的颜色转换特性一一找出,一对一地直接进行转换。

如果有m个设备要向n个设备进行颜色转换,则在这种方式下存在m×n种组合,要确定m×n个转换关系。

开放式色彩管理,即ICC色彩管理(由国际色彩联盟ICC确定)的思想,是将系统中所有设备的颜色特性都用CIE颜色系统来描述,任何设备间的颜色转换都要通过CIE颜色空间间接进行转换。

由于CIE颜色系统描述的是人眼对颜色的感觉,与任何设备呈现的颜色无关,而且任何设备的颜色都可以用CIE颜色系统描述,因此,CIE颜色系统就成为描述各种设备颜色特性的共同语言和标准。

在这种方式下,m个设备向n个设备的颜色转换只要有m+n 个转换就够了。

更重要的是,使用这种色彩管理方法可以建立对设备颜色特性描述的标准方法,不再取决于两个设备之间的特定情况和关系,使色彩管理方法标准化。

第五、六、七章二级调色、节点调色、LUT调色

第五、六、七章二级调色、节点调色、LUT调色

1D LUT与3DLUT的本质区别就是转换后的色彩空间的RGB三通道是否与转换前 的RGB三通道单独失联,如果单独失联,1D LUT即可适用;如果不单独失联,需 要使用3D LUT。在实际应用中3D LUT被广泛应用。理论上讲,3D LUT可以替代 1D LUT,反过来,1D LUT不能代替3D LUT。
LUT可以从结构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1D LUT;另一种是3D LUT, 即俗称的一维查找表和三维查找表。两者在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应 用的领域也不同,如图所示。
3D LUT主要用于校正数字配光所用的显示器画面与最终胶片影像之间的差距。 理论上讲,如果最终影像仍然在普通显示器上播放,比如,DVD和广播影像,1D LUT完全可以胜任。如果最终影像在数字影院播放,要看使用什么类型的数字放 映机,如果放映机使用DCI标准,理论上讲应该使用3D LUT进行校正,因为DCI标 准采用CIE XYZ色彩空间,并不是RGB色彩空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ID LUT也 能够使DCI模式的数字放映达到不错的效果;如果不是DCI标准的数字放映机,1D LUT就足够了。
5.7 鹅湖山下调色案例
图 原图
图 调色完成
5.8 季节变换调色案例
原图
调色完成
5.9本章小节
本章讲解了二级调色的基本概念以及二级调色的实际案例。自定义 曲线工具和映射曲线工具为我们的调色工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和极大方便。 二级调色中的抠像也是极其重要的,达芬奇12.5的抠像叫做“限定器”, 也就是对颜色范围有一定的选择。
四中限定器工具
1、HSL限定器
在很多情况下使用HSL限定器抠像并不能马上获得精确的效果,但是HSL限定 器面板上很多可调控的参数,你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获得比较精确的选区。

第六章-色彩管理的使用方案PPT课件

第六章-色彩管理的使用方案PPT课件
PageMaker的色彩管理 系统能够对其中制作的 对象、RGB位图图像以 及EPS文件的专色和 CMYK文件的屏幕显示效 果起作用。其特点是具 有较强的专色色彩管理 功能。
路径:文件-自定格式 -通用-CMS设定
17
Acrobat软件中的“色彩管理”
Acrobat可在工作中 对设备色彩特征文件 进行设置,并且能在 转换PDF文件操作中 对文件进行色彩管理, 软件还可对打印过程 进行教为全面的色彩 管理。
CMYK-LAB(印刷分色所 得数据向LAB色彩空间转 换)
LAB-RGB(把转换到LAB 色彩空间的印刷数据转 换到显示器的RGB色彩 空间,实现软打样功能)
6
编辑功能
ProfileEditor 可对特性文件 的白点、灰平 衡、阶调曲线、 专色等进行编 辑和修正。
7
阶调曲线的调整
阶调曲线可以调着图 像整体阶调,从而使 设备间阶调保持一致。
23
软件系统
能够接受彩色桌面系统各种软件制作的文件格 式,至少能够识别PS、PDF、TIFF等格式。
准确的颜色再现,具有调节图像亮度、对比度、 饱和度、阶调调整和灰平衡调整功能。
具有模拟专色颜色功能 RIP功能 拼大版和折手功能 具有较好的硬件兼容性 目前较成熟的打样系统有:bestcolor、EFI等
第六章 色彩管理的使用方案
6.1 色彩特性文件的编辑 6.2 应用程序中的CMS 6.3 打样
1
6.1 色彩特性文件的编辑
使用ProfileEditor编辑色彩特性文件 使用Potoshop编辑色彩特性文件
2
使用ProfileEditor编辑色彩特性 文件
使用工作流程的方式确定编辑表 编辑功能
8
灰平衡曲线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色彩管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 主要目的:
• 实现不同设备间色彩模式的转换,以保证同一图 像色彩从输入、显示到输出中所表现的颜色尽可 能匹配,最终达到原稿与复制品的色彩一致。
• ﹡ ①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色彩模式与色域范围。
• ﹡ ②色彩在传递过程中,由于使用的设备不同,
会造成一定的变化。
• 1.ICC设备特征文件
• 3C:设备acterization)、
• 色彩转换 (Conversion)
• 1.设备校正(设备最佳化)
• 当一个设备稳定工作后,只要应用的媒介和外 部环境不变,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就能够始终保 持一致。
2.设备特征化:
①色彩管理系统工作的核心之一是建立设备特征 文件。
• ﹡①图像文件经过此处理,图像显示的效果会 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图像的源数据值并不发生 变化;
• ﹡ ②用户需要获得输出的实际变化效果,必须 对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即通过另一种色彩转换 方式(转换为配置文件),才能获得输出的颜 色效果。
• 3、转换为配置文件(Convert to Profile)
② 在索引中,每个资料索引共有12位,说明索 引的名称、起始位置及资料内容的大小;
③所有资料索引的名称都是由ICC 制定的,生
产商开发或建立新的资料索引名称时必须获得 ICC的认可和规范。 • ④索引内容:三个区域 必要索引资料内容区;选择索引资料内容区;
个别索引资料内容区。
• 2、特征文件的分析
• 4、屏幕软打样 photoshop软件中
• (1)配置文件设置:提供了对软打样所要模拟的目标 设备色彩空间的选择。
• ﹡①该复选框仅在同一类设备色彩空间的色彩转换与 模拟的过程中有效,即当从一个RGB设备色彩空间转 换到另一个RGB (CMYK)设备色彩空间。
• ﹡ ②如果核准了该选项,图像文件的像素值将保持不 变,相当于没有对图像实施色彩转换。如果不核准该 选项,则可通过将文件保存为EPS格式时,通过嵌入校 样设备特征文件的方式对色彩进行转换,保证图像色 彩的准确性。
文件头:文件头信息包括设备特征文件资料量的大小、色 彩管理模块的类型、 ICC特征文件的版本、特征文件所对 应的设备类型、设备色彩空间信息等共计128位。 ①每一种格式的文件都有各自的文件头格式;
② ICC 提供输入、显示、输出三种基本设备的特征文件, 从文件头的信息就可以知道此文件是用来描述何种设备的 色彩特征文件;
②转换的基本原则:同一颜色在不同设备上保证 仍是同一颜色,为达到此目的,就建立一个与设 备无关的颜色系统来衡量在各设备上的颜色,且 所有与设备相关的色彩空间都可以在此色彩空间 中表示。
﹡①如果不同的与设备相关的颜色都能够对应
到此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的同一点,那么转换 就一定准确。
﹡②在进行色彩转换时,彩色数据通过设备特 征文件先转换为PCS的色度值,再根据需要转换 成其它设备的色彩值。
• ﹡①宗旨:创造了一种开放式的色彩管理标准。
• ﹡②巨大贡献:
• a. 建立了设备色彩特征文件的标准格式;
• b.确定了以CIE色度系统中的CIEXYZ与 CIEL﹡a﹡b﹡为色彩管理技术的色彩连接空 间(PCS)。
• ﹡③ICC标准规范已得到广泛应用,并通过 ISO15076认证。
• 三、色彩管理系统的“3C”
• (2)色彩转换意图
• 规定了处理从大色域设备色彩空间转换到小色域设备 色彩空间的方式。
• (3)使用黑场补偿
• 用于控制与调整从图像源设备色彩空间转换到目标设 备色彩空间过程中的黑场差异。
• ﹡核准此项,使图像源设备色彩的黑场映射到目标设 备色彩空间的黑场,以使图像源设备色彩空间的整个 动态范围映射到目标设备色彩空间的整个范围,可避 免图像暗调层次的损失。
• ③转换选项设置:可选择不同的色彩转换模块 (即色彩转换引擎)以及异色域色彩转换的四 种基本方式:可觉察式,饱和度优先,相对色 度式,绝对色度式。
• 2.指定配置文件(Assign Profile)
• 该方式可通过photoshop软件观察不同的输出环 境下输出图像的颜色变化,并通过图像处理与 编辑实现图像色彩的调节。使用此命令时可看 到图像由于所指定的设备特征文件的不同而出 现色彩的转变,但这种方式并不是通过转换图 像源数据的方式实现,仅是利用设备特征文件, 结合显示器特征文件,在photoshop软件中模拟 设备表现色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 可通过photoshop软件将图像文件的色彩转换为 不同输出设备下的图像颜色数据,从而实行图 像色彩在不同的输出设备复制效果的一致性。
• ﹡①图像所指定的设备特征文件不同,像素点 的颜色值发生变化,显示效果却几乎不变。
• ﹡ ②通过转换图像源数据的方式实现图像在不 同设备特征下的输出控制。
• ﹡ ③选择时,首先根据用户需求选择目标空间; 其次根据设备特征文件的转换特点,选择色彩 转换引擎与色彩转换意图等转换参数。
• ①为图像文件不需要进行色彩管理,即图像文 件中嵌入了设备特征文件,而生产中不需要将
其特征文件用于图像的效果,则此时可将该特 征文件丢弃;
• ②为将图像文件以RGB或CMYK工作空间中的 色彩模式进行模拟,通过显示设备特征文件模 拟图像文件工作空间中的色彩模式显示的效果。
• ③为将图像文件以指定的设备特征文件的色彩 空间进行模拟,即模拟图像在指定设备上复制 的颜色效果。
﹡现代色彩管理的技术体系包含对显示器、扫描 仪的色彩管理,以及对各种输出设备与流程的 色彩管理。
• 二、从输入到输出的控制
• 1.显示器的校正与特征化:
• 目前,屏幕还不能做到完全模拟油墨打样、印 刷效果,但可作为与预打样色彩的参照。
2.输入设备的校正与特征化:
• ①重点:对标准白的校正(白平衡),使输入 设备采集标准白信号的RGB三通道信号一致。 ②大多数输入系统输入信号、并进行处理后再 输出,要考虑扫描的图像用于何处,适用那种 类型的打印机、油墨、纸张等输出。
四、印前色彩管理技术的应用
• 1.颜色设置:进行色彩转换与色彩管理的基本 设置。包括:工作空间、色彩管理方案、转换 选项等。 ①工作空间设置:指photoshop用于新建文件 时定义颜色所对应的色彩模式特征,或针对未 进行色彩管理控制的图像文件所指定的色彩特 征文件。
• ②色彩管理方案设置:指设定photoshop软件打 开图像时进行色彩转换所需要的几种具体措施。 如果CMYK图像保存时嵌入了打样公司特征文 件,如果在photoshop中设定了SWOP为CMYK 的工作空间,则由于两者不同,在photoshop软 件中开图像文件时会询问用户是否做出选择。
第二节 色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 一、现代色彩管理的技术体系 • 1.体系包括:
• 色彩管理软件系统;图文采集、显示、输出与数字文 件等多种不同属性构成的色彩再现(复制)体系的色 彩管理技术。此外,还涵盖了支持色彩管理的操作系 统,以及从输入到输出的各项硬件设施的调整与控制 技术;支持色彩管理的应用软件;光谱测量设备等。
• (1)设备色域信息
• 色彩转换时,必须根据设备的色域特征分析出 色彩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不同的转换算法, 得到准确的结果。
﹡ ①如果颜色位于设备色域范围内,可得到一致
的转换与呈现,否则经转换会出现一定偏差;
﹡ ②确定专色是否可通过某种特定的色彩复制设
备输出,并得到一个理想的复制效果。
• (2)色彩匹配信息 ①基本信息包括:特征文件设备类型;所对应 的设备色彩模式;色彩的转换标准空间PCS等。 ②特别信息包括:设备类型、文件大小与版本、 CMM模块类型等 。 ③还包括:特征文件的设备属性、色彩转化的 方式、特征文件能不说明等信息。
• (4)模拟设置:用于控制从打样目标色彩空间到 显示器色彩空间的色彩转换。
• ﹡①核准纸白选项时:将采用绝对色度匹配方式 进行色彩转换;可在显示器上模拟显示目标设备 特征文件所定义的实际承印物的底色,以及底色 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此时,油墨黑选择将自动被 核准且变灰。
• ①设备特征文件定义了设备的色彩特性信息,通过这 些信息可获得所用设备能够显示和再现的色彩范围;
• ②设备特征文件是用来反映某个设备表现色彩的范围 和特征。利用设备特征文件就可以使用色彩转换程序 在设备的色彩模式和设备独立的色彩空间(PCS空间) 之间进行彩色信息的映射转换;
• ③特征文件的结构:容量一般不大(4K~2MB),文 件结构一般分三部分:文件头(Profile Header);资 料索引表(Tag Table);索引内容(Tagged Element Data)。
• 2.色彩管理的实质:
• 在整个印刷工艺系统中对色彩传递进行精确的控制与 管理,达到完美的色彩复制效果,色彩管理能够使色 彩再现和使再现的色彩与所使用的设备无关。
• 3.重点在于:
• ①使各类制作软件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色彩 能与数字打样机输出样张的色彩相接近,并进 一步与印刷品色彩相接近; ②对输入设备进行色彩管理,使色彩还原更加 准确; ③对各种不同的输出技术进行色彩管理,使不 同输出系统上所产生的输出色彩相接近。
③ ICC 色彩管理转换模式中有四种基本转换模式: 可觉察式转换(Perceptual)、 相对色度转换(Relative Colorimetric)、 绝对色度转换(Absolute Colorimetric)、 饱和度优先转换(Saturation)。
资料索引表: ① Tag是一个索引或标识。每个索引都有一个 代表性的符合,且是不重复的;
• 1. ICC国际色彩联盟:1993年由几个大电脑及 电子影像发展商组成的联盟。
• 2.目的:将输入设备、显示设备、打印输出设 备及印刷设备经过特征化的标准程序处理后, 产生色彩特征文件,并通过嵌入图像、图形文 件的形式,将不同设备的色彩特征文件通过不 同的设备色彩空间转换模式计算,并附加在图 像文件中,从而达到色彩管理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