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记忆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如见过的⼈或物、听过的声⾳、嗅过的⽓味、品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等。
这些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
例如,我们读过的⼩说,看过的电视节⽬或电影,其中某些情景、⼈物和当时激动的情绪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各种印象,当别⼈再提起时或在⼀定的情境下,这些情景、⼈物和体验过的情绪就被重新唤起,出现在头脑中。
记忆同感知⼀样也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感知更复杂的⼼理现象。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l.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
如我们见到过的⼈或物、看到过的画⾯、听过的⾳乐、嗅过的⽓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正常⼈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活中起主要作⽤。
触觉记忆、嗅觉记忆与味觉记忆,虽然⼀般正常⼈在这些⽅⾯也都有⼀定发展,但从⼀定意义上说可称之为职业形式的记忆,因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由于特殊职业的需要,这些记忆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缺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的⼈,如盲⼈或聋哑⼈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的⾼度发展。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对游泳的⼀个接⼀个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运动、⽣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常重要的。
运动记忆⼀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在运动记忆中,⼤肌⾁的动作不易遗忘,⽽⼩肌⾁的动作易遗忘。
心理学考研之北大心理学辅导班完全资料第十二周课程(2)

(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3)
�
�
他们让4位遗忘症病人( 3位Korsakoff综合症病人与1位颞叶切除术病 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学习字单,然后进行 4种记忆测 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糊字辨认( word fragment identification ) 与词干补笔。 结果表明,遗忘症病人也能保持词语信息,但是这种保持要在特定的 测验中才能表现出来。
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 MAP347 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 领取网址: 领取网址:
(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1)
� �
�
�
�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 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 启动效应的基本特征是与意识分离,所以它又被称为无意 识的记忆。 它与正迁移类似,但正迁移是在总体效果上进行测量,而 启动效应的测量单位却十分具体。 启动效应又分直接启动(direct priming)与间接启动 (indirect priming)。在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 目是相同的;直接启动又称为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因为,同一项目在学习和测验中都出现过; 而在间接启动中,测验项目与学习项目有关,但并不相同。 目前记忆研究中未作说明的启动效应就是指直接启动。
�
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 MAP347 MAP347领航人邀您免费领取全套应用心理硕士视频讲义 领取网址: 领取网址:
(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2)
认知心理学_第08章_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复述
信息丧失
感觉记忆信息丧失
第八章长时记忆
复习:记忆结构
Tulving 加拿大心理学家Tulving 加拿大心理学家
于上一级概念水平上用一个或一些概念(特征)
结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概念中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
结果:
支持语义记忆具有网络结构的看法。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熟悉效应
概念被加工
或受到刺激
概念结点产
生激活
激活沿连线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直接结点•再扩散管到其他结点
材料举例:
结果:对特称语句判断的反应时要少于对全称语句的判断。
特征比较模型
两阶段加工过程
•加工阶段一:总体比较,带有启发性质•加工阶段二:计算性质,较少发生错误
第三节、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特征比较模型
第三节、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四节、HAM ELINOR
HAM模型4阶段操作
第五节非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否可以转化为某种程序性记忆呢?
也叫做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意识的概念和性质2.意识的不同状态3.注意的概念和性质4.注意的生理机制5.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意识概述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美国心理学家克拉茨基(Klatzky,1984)曾将意识分为三种类型:1.当时当地的体验2.认识性意识3.个人的记忆模式法伯(Farber,1995)等从三个方面区分了不同的意识概念及其特征:1.觉知2.高级的心理官能3.一种心理状态二意识的特性和局限三什么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将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加以区别可以追溯到笛卡尔(Descarts,1596-1650)。
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1.无意识知觉2.无意识行为3.由脑损伤造成的无意识现象四生物节律与意识状态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一)睡眠及其特征(二)睡眠过程对睡眠进行科学研究,始于德国神经生理学家伯格(Hans Berger)对脑电波(brain wave)的研究。
(三)失眠情景性失眠(situation insomnia )假性失眠(benign insomnia)失律性失眠(arrhythmic insomnia) 药物性失眠(medicinal insomnia)窒息性失眠(sleep apnea)二梦(一)梦的概念和事实(二)梦的理论1.梦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2.梦的实验心理学观点⑴连续性假说(continuity hypothesis)。
⑵大脑的随机活动体验说。
⑶认知功能说。
专栏5-5并非与梦有关的睡眠现象1、梦游(sleep walking)——梦游被称为睡中行走显得更为合适。
梦游者多为儿童。
2、梦话(sleep talking)——是指睡眠中说话的现象。
梦话也与做梦无关。
因为几乎所有的梦话也都是在沉睡阶段发生的,而沉睡阶段不会做梦。
因此,“梦话”称为“睡话”才名符其实。
心理学基础记忆的定义

心理学基础记忆的定义记忆啊,这可是个特别神奇的东西。
就像是咱们大脑里的一个小仓库,把咱们经历过的事儿、见过的人、学过的知识啥的都一股脑儿地存起来。
你想啊,每天咱们从睁开眼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往咱们脑袋里钻。
比如说,早上一睁眼看到的阳光,那明亮的光线打在脸上的感觉,还有窗外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这些信息就像一个个小包裹,“嗖”地一下就被大脑这个大仓库给接收了。
这就是记忆在开始工作啦。
那记忆到底是咋定义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记忆就是咱们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一种保持和再现。
这就好比是你小时候在老家种了一棵小树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小树苗慢慢长大,即使你离开了老家很久,但是你一想到老家,就会想起那棵树的样子。
这个树的样子在你脑海里的留存和能被你想起来的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咱们生活里处处都有记忆的影子。
就拿背古诗来说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咱们为啥能把这几句诗记下来呢?这就是记忆在起作用。
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教咱们读、写、理解,这些信息就像小钉子一样,一个个钉在了咱们大脑的这块“木板”上。
当咱们想要背诵的时候,大脑就像个勤劳的小工匠,把这些钉子一个个找出来,然后把这首诗完整地呈现出来。
再比如说,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回忆。
你们一起在操场上玩耍,一起分享过的小零食,一起为了考试熬夜复习的那些夜晚。
这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你大脑的天空里。
有时候你可能很久都没想起来这些事儿了,可是当你再次见到这个朋友,或者是走到那个熟悉的操场,这些星星就会突然亮起来,那些记忆就像潮水一样涌了回来。
记忆可不仅仅是把东西存起来这么简单。
它还有不同的类型呢。
就像咱们家里的收纳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专门放重要文件,有的就放些小杂物。
记忆也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就像是临时放在门口小桌子上的东西,可能很快就被拿走或者被新的东西替代了。
比如说你刚刚看了一眼电话号码,还没来得及存进手机,这个电话号码就在你的短期记忆里。
实验心理学下第八章第二节内隐记忆

3、测验的纯净性问题 任务分离过于依赖所使用的特定记忆任务, 而传统所认为的记忆任务能够提供对内部加 工过程的纯粹测量是值得怀疑的,加工过程 与测验任务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特别是像词 干补笔和知觉辨认这样的内隐测验,不完全 是对无意识的、自动记忆过程的纯粹测量, 因为这些记忆任务的操作也同样受到意识的 控制;同样,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任务也 不是对意识控制加工过程纯粹的测量,这些 任务的操作也受到无意识加工的影响。
(二)间接测验的实验逻辑——任务分离
任务分离逻辑的基本假设是:如果这两类测验的成绩表现出 同样的变化趋势,或者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那么这两类测 验中信息的提取依赖于同样的心理结构;如果两类测验的成 绩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趋势,甚至相反的趋势,则说明二 者依赖于不同的心理结构,完成不同的测验任务所需要提取 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也不相同;这样, 用不同的测验任务便可以揭示不同的心理机能。 任务分离(take dissociation)指的就是同一自变量在不同测 验任务中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形。
1代表控制组 2代表遗忘症病人
物体决定测验中,学习阶段设计一个任务诱 使被试按照物体的全三维结构信息进行编码 (如要求被试指出每一个物体是朝左还是朝 右),或者要求被试按照物体的局部特征进 行编码(如指出每一物体的水平线多还是垂 直线多)。在测验阶段,向被试快速呈现可 能和不可能图形,要求被试决定每个物体在 结构上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其中一半的 被测物体时事先学习过的,另一半是新的。
任务分离通过控制自变量而比较两种不同的记忆任 务的效应,如果自变量影响被试在一项记忆任务中 的成绩,但不影响另一记忆任务(单一分离),或 者自变量对记忆任务的影响是相反方向的(双向分 离),可以认为两种记忆任务之间具有随机独立性, 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单一分离预示着一种记忆中 介加工存在于一项记忆任务中,而在另一项记忆任 务中不存在的可能性;双向分离则表明存在两个分 立的加工过程,每一个加工过程都唯一地存在于一 项记忆任务中。
实验心理学讲义08第8讲 记忆

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关键词节省法 再现法 经典性条件反射 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退化 系列回忆 对偶联合回忆 自由回忆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前瞻记忆 回溯记忆 错误记忆 真实记忆 DRM 范式 内隐激活反应假设 模糊痕迹理论 元记忆 客体记忆 启动效应 多重记忆系统说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 任务分离 加工分离 人工语法范式 序列反应时任务 矩阵扫描任务 序列推测任务 复杂系统控制范式课程讲义第一节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一、记忆的早期研究(一)艾宾浩斯和节省法研究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
他用节省量作为记忆效果的量化指标,即重新学习时所节省的时间或遍数与初次学习时间或遍数比值。
%100×−=OLRL OL 节省量 多次重复研究后,他得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该曲线表现了遗忘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可见,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节省的百分比2040 60 801001 82448 间隔时间(小时)图8-1 遗忘曲线(采自Ebbinghaus,1885)(二)巴特莱特和再生实验巴特莱特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两种方法:重复再生和系列再生。
由此发现当信息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时是怎样被扭曲的,而这些扭曲信息的出现是记忆功能不完善的表现。
巴特莱特认为在系列再生过程中人们记忆的变化存在以下几种趋势:①习惯性表征的变形②精心组织③简单化④命名⑤细节的保存。
因此他指出,任何学习和记忆都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便会歪曲记忆内容,使之更适合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除了国外的一些经典研究,我国心理学家也进行过关于记忆内容变化和遗忘曲线的研究。
(1)对图形记忆变化的研究:曹日昌对这种变化进行了分类,他指出和识记图形相比较,记忆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①简略、概括②完整、合理③详细、具体④夸张、突出。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理学导论(黄希庭第⼆版)第⼋章意识与注意第⼋章意识与注意第⼀节概述⼀、什么是意识意识: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意识的四个基本特征:(1)主观性:我们每个⼈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的,对我们⾃⼰来说格外真实。
(我们在想什么只有⾃⼰知道)(2)统⼀性: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个统⼀的整体(3)流动性:个⼈的意识经验是⼀个统⼀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不动。
(4)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刚到⾼原会觉得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2、意识把我们过去记忆与现在感知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个连续的经验,从⽽认识提升⾃我;3、我们依据知觉到的信息,控制并计划我们的⾏动以达到未来的预期⽬标。
⼆、意识⽔平意识⽔平的分类:(1)焦点意识:我们集中注意⽽获得的清晰的意识(2)下意识、边缘意识边缘意识是未被注意到的意识,属于下意识。
(有时候会脱⼝⽽出某些话)(3)前意识:既可以储存,也可以拿出来进⾏意识层⾯的加⼯的意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的⼀种意识层⾯,作⽤是去除不被意识层⾯所接受的内容,并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前意识是曾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但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进⾏回忆时才会对其产⽣意识(认知⼼理学)。
(4)潜意识: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法进⼊意识的,这些⼼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有部分永远不能成为前意识。
三、意识状态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主动意识状态————被动意识状态(催眠)觉醒的意识状态————变更了的意识状态(睡眠、梦、⽩⽇梦)四、注意与意识注意:⼀种有选择地加⼯某些刺激⽽忽略其他刺激的⼼理倾向。
本质和性质是意识的聚集和集中。
对注意的研究的两种研究取向:集中注意和分配注意第⼆节注意的种类与机制⼀、注意的种类:注意:⼼理活动(意识)对⼀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斯滕伯格的实验研究。实验中给被试呈现1—6 个不等的数字系列,如5、2、9、4、6,之后马上 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是否 刚才出现过,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
•
• • •
预测:三种可能的信息提取方式
平行扫描 系列自中断扫描 系列全扫描
•
实验结果支持系列全扫描的。但是如果 记忆的项目是比较长的有意义的词、句子、 文章等,由于扫描时间较长,研究表明, 此时,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是以系列自 中断扫描原则进行的,即在记忆找到了和 探测项目相同的项目后,探索立刻停止 (小谷津,1973)。
• ②以语言特点为中介编码 • 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 字形等,对当前信息进行编码,使它成为 便于存储的东西。
• ③主观组织 • 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如果既不能分类 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个体倾向 于采取主观组织对材料进行加工。
(2)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3)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再认 • 是/否再认测验(二择一) • 迫选再认测验(多选) • • 回忆 • 自由回忆 • 系列回忆 • 对偶联合回忆
(4)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
• ①遗忘含义——信息不能提取或提取失败 • ②遗忘进程 • ③遗忘原因 • 衰退说 • 干扰说 • 压抑说 • 提取失败
(5)区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证据
•
• ③短时记忆的遗忘——干扰还是消退? • 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信息痕迹的自然消退;
•
•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短时记忆中的信 息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
要想证明消退说正确还是干扰说正确,就需要 把“消退”和“干扰”两个因素区分开来。
• 痕迹消退说:保持信息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 干扰说:保持信息随着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
第七章 记忆
一、记忆的早期研究
• (一)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 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研究开始于德国心 理学家艾宾浩斯,在他1885年出版的著作 《记忆》中,第一次用实验研究回答了关 于记忆的一些问题。
无意义音节
•
艾宾浩斯在记忆实验中为了便于控制实验材料 的数量和使学习少受各人经验的影响而创制的记 忆材料。 • 每个音节包括3个外文字母。第1个和第3个都 是辅音,中间是元音,这3个字母的组合以在德语 字典中查不到为准,因此称作无意义音节。
无义意音节字母表
节省法(savings method)
• 例如,初次学会一张音节表(16个或10个音节 等等)需要读30遍,一星期以后只学15遍就学会 了,那么,你节省了15遍,也就是50%,50%就是 你的记忆保持量。 • 节省法是测量记忆的十分灵敏的方法。
• 计算公式:
节省的百分比 100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 时间) 重学时的诵读次数(或 时间)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 时间)
具体实验
•
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个数字,最后一 个数字呈现时伴随着一个声音信号呈现一个探测 刺激,它在前面只出现过一次。被试一旦听到声 音,就要把这个探测刺激后的那个数字回忆出来。 • 例如: 391746521873652*8 • 从应该被报告的数字的后面一个数字起,到最 后一个数字,称为间隔数字,也就是起干扰作用 的数字。而呈现这些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为间隔 时间。
(1)感觉记忆的编码
•
感觉记忆实验
•
•
三耳人实验
1972年,Darwin用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声像记 忆(回声贮存)的存在。给被试同时听到9个项目: B3F给右耳;J6Z给左耳;QR8给两只耳朵(被试觉 得声音来自中间)。然后被试根据面前的左右中 指示符号报告他所听到的字母或数字。实验结果 表明,被试在回声贮存中保存4.9个项目。 此外,后来研究还发现,感觉记忆中的信息 贮存形式可能与其输入形式是一样的,即信息的 编码完全依据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 一性。
•
举例
• free——know——moon——runner—
—keep——write——string—— white——outline——kind—— mark——lab——down ——brown—— alter——king„„„„
精细复述
• “3,4,9,2,5,6,1,4,9,3,5” • 记做“3分49秒2——跑1英里”“56分14 秒——跑10英里”“9分35秒——慢跑2 英 里”。 • 通过与长时记忆建立联系的方法,将无 意义的随机数字转化为有意义的、便于记 忆的组块,由此说明,精细复述是短时记 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二、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
• • • • • • • • (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二)记忆的加工层次说 1、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合理性及弱点 2、加工层次说 (三)记忆的提取过程
(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
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士1890年在他的《心理学 原理》中提到,记忆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初级记 忆和次级记忆。 • 初级记忆是任何刺激(不管人们是否注意到) 遗留下的最初印象,这种印象会飞快地消逝,它 代表着现在的心理,处于意识中。 • 次级记忆的印象不在意识中,代表着过去。 • 相应地,初级记忆的内容很容易能够够得着, 不费力就可以提取,但提取次级记忆的内容则要 求有意的、费尽的努力。
机能分离的实验证据
• ①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 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有显著作用,但不影 响近因效应。 • ②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 因效应的,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 这两类曲线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 系列位置曲线中的机能分离的证据。
•
这里,应用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 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 字。这样就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条件下, 来改变间隔时间。 • 同样地,也可以在间隔时间不变的条件 下,来改变间隔数字。 • 通过这样巧妙的安排,就可以考察间隔 时间和间隔数字对遗忘的作用。
•
实验结果发现,在快慢呈现速度条件下,被试的回忆正 确率随着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而不受间隔时间的影响。 • 这一结果支持了干扰说,说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干 扰信息引起的。
遗忘曲线
•
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工作是具有开创性的, 他通过一系列严格控制的实验发现和探讨了人类 记忆的特点,揭开了记忆的神秘面纱。其研究成 果对记忆的研究方法以及记忆理论的发展均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节省法至今仍被用于探讨有关记 忆的重要问题。 • 有什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地方??
• (二)巴特莱特的记忆研究 • 1932年巴特莱特发表了《记忆:实验社会心理学
• ②短时记忆的遗忘 • 皮特森等人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记住以 听觉形式呈现的3个字母,为了阻止被试进 行复述,自呈现字母之后马上让被试对一 个数字进行连续减3的计算,直到主试发出 信号再回忆刚才呈现的3个字母。 C H W——356连续加3
结果发现,被试回忆的 正确率是从字母呈现到开始 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递减 函数。当时间间隔为3秒时, 被试正确回忆率为80%;当间 隔延长到6秒时,正确率迅速 下降到55%,而延长到18秒时, 正确率就只有10%。 • 实验说明,短时记忆信息 存储的时间很短,如果得不 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
(2)短时记忆的编码
• ①听觉(声音)编码 • 在短时记忆阶段,两个记忆项目读音相 似时,比外形相似时更容易发生混淆。比 如容易混淆的“B”和“P”,“C”和“T” 等,但是外形相似的,比如“E”和“F” 则不易混淆。
• • • • • • • •
拓展实验: 呈现给被试一连串的5个单词: 一类单词有类似的发音(如 man\mad\cap\can\map) 另一组发音差别较大(pen\rig\day\bar\sup) 第三类单词意义相近 (huge\big\broad\long\tall) 第四类单词意义不同(old\late\thin\wet\hot) 结果表明,发音相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 而意义相近的单词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 词
• ②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 短时记忆还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在短 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编码,之后逐 渐向听觉编码过渡。(实验略)
(3)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
• ①复述 • 机械性复述和精细性复述两种 • 精细性复述 • 是指将短时记忆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 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联系
“只有机械复述不能加强记忆”的实验 •
•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 的结构而存在的,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的结构,每一个结构 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 容量和遗忘的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记忆 结构有时也称为记忆系统。
记忆多重存储模型
• 码 (2)感觉记忆的保持 (3)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让被试听若干个单词,并要求被试记住其中最后一个 以特定字母(如K)开头的单词。在单词系列中,有几个 以K开头的单词,但实验只要求被试记住最后一个以K开头 的字母,因此被试听到下一个以K开头的单词时,就可以 放弃前面的那个以K开头的字母了,由于在这些以K开头的 单词之间间隔的单词数不等,因此每个以K开头的单词得 到复述的机会也是不等的。 实验结束后,让被试回忆所有以K开头的单词,结果发 现,这些以K开头的单词的回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的一项研究》一书,指出了记忆研究的另一类取向。 • 实验材料:有意义材料 • 研究方法: • 重复再生(repeated reproduction) • 系列再生(serial reproduction)
• 重复再生 • 即让同一个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 料作多次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 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 • 系列再生 • 即先让被试1再生出先前所记忆的材料,然后让 被试2看被试1所再生的材料,并在一段时间后对此 进行再生,而被试3又在被试2再生的基础上进行再 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就得出了一条”记忆链”。 这样,就可以知道在信息传递中,当信息从一人传 到另一人时是怎样被扭曲的,这些扭曲信息的出现 是记忆功能不完善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