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莽篡汉作文600字
以王莽篡汉为中心看西汉忠君观念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074Vol.161任冬阳(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王莽篡汉,士大夫阶层纷纷依附王莽政权,从积极支持王莽改制到人心思汉,其态度前后反差不免让人感慨。
忠君观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亦是维持王朝统治的教化方式之一。
文章试从儒士支持王莽这一看似不忠的行为来分析西汉后期的忠君观念。
虽然西汉时也强调忠君的重要性,但相比东汉的“君为臣纲”尚不够强化。
西汉时期的君臣观不仅有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所在,更深受天命维德思想的影响,王莽篡汉更是集中体现了士大夫在忠君上的选择。
关键词:西汉;忠君;王莽篡汉1 西汉儒学忠君观的新发展东汉王符在《潜夫论》中写道:“自成帝以降,至于莽,公卿列侯,下迄县尉,大小之官,且十万人,皆自汉所谓贤明忠正贵宠之臣也。
莽之篡位,惟安众侯刘崇。
东郡太守翟义思事君之礼,义勇奋发,欲诛莽功虽不成,志节可纪。
夫以十万之计,其能奉报恩,二人而已。
”王符一语揭露出儒生大臣在王莽篡汉中的立场,认为众人依附王莽乃是对西汉忠君观的一种讽刺。
那么,众多官员为什么会选择支持王莽,这是否可以看作西汉忠君观的淡薄呢?首先,西汉早期忠君观仍有早期民本思想的影子。
西汉建立之初,忠君一说并没有被放入至高的地位。
但随着儒学被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忠君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忠君开始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相结合,成为约束臣民行为、稳固君主地位的有利武器。
虽然皇权体制下的忠君观仍是从刘氏政权的角度出发,但是并不强调愚忠。
以西汉早期的思想家为例,董仲舒是君主地位的有利维护者,“君人者,国之本也”“是故孝子之行,君臣之义,皆法于地也,地事天也,犹下之事上也”,董仲舒认为臣下效忠君主是天人关系的合理体现。
虽然董仲舒的忠君观念迎合了君主独裁的需要,但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说的观点也在理论上制约了君主的权利,使儒生有了批判朝政、讽谏君主的可能。
刘向在《新序》《说苑》中谈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则边境侵。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新政,总的来说目的是好的,虽然有些地方方式方法不好,但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还是有好处的。
主要是改革太急,没有明确的阶级立场。
对于前朝的皇帝可以保留性命并保留祭祀可以说笼络了皇室的人心。
但是对于刘氏的王侯将相,直接集体降低爵位,为后来众多刘氏反叛埋下伏笔,应当先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明升暗降,对于地位一般的人适当的给点不切实际的奖励,之后再以法律的名义对他们进行铲除。
对于货币改革,这是一定要搞,货币是国家的一种代表,但是初次改革货币种类太多不利于使用,之后多次改革导致不敢使用,至于国家信誉在民众心中丧失。
对于税制无法评价。
对于设立五均、赊贷等方式来稳定民众收入可以说非常好,但是对于连渔、畜牧、狩猎等方面都要收重税可以说让民众无路可退,应该对于矿、盐等国家命脉必须国家经营外,对于畜牧、渔等行业应该允许民营或官民合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罪民众,。
对于外事新朝侮辱匈奴挑起战争为匈奴在新朝边境骚扰埋下伏笔,还好胜利后分化匈奴部落,使匈奴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反击,在新建的朝代对于外交事务应该尽量为国内发展形成一个和平的状态。
从东汉的兴亡谈起_初中议论文800字相关作文

从东汉的兴亡谈起_初中议论文800字相关作文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大家都知道魏蜀吴罡汉末三强,三个国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东汉王朝就是一个腐败的王朝,不然怎么会被魏蜀吴瓜分天下呢?其实啊,东汉王朝并不是一直这么衰弱的,他一开始,也是和西汉王朝一样是一个比较强盛的王朝。
那么,东汉王朝到底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西汉末年,朝廷越来越腐败,外戚王莽趁机夺取政权,西汉灭亡,农民群众非常愤怒,各地纷纷起义西汉宗亲刘秀在洛阳称帝,建立东汉王朝,这就是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其实也是一个明君,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裁减宫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东汉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人民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
只是后来,皇帝年幼,宦官专权,朝廷腐败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最终,公元184年张角领导它的弟孑十几万人,发动了黄巾军起义东汉王朝彻底走向了暮日。
看完了东汉王朝的兴亡历史之后,我不禁思考东汉王朝为什么会从一个富强的王朝变成一个衰落的国家。
百番思考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是因为国家缺乏人才的后果,人才是国家立国的根本。
东汉王朝末年的时候缺乏人才,缺乏爱国将士,使得奸臣有机会夺权,而且皇帝年幼,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的交错黑暗统治,更使得东汉王朝一日不如一日,一步步走向了衰亡。
由此可见人才是多么重要啊!人才从哪里来?就得从老百姓里面来,而东汉王朝的政府却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激起民愤,自然就激起了起义,一失民心,二损国力,这才使得东汉王朝被篡权!这才使得老百姓流离失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战争一旦爆发,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老百姓。
人才是国家利国的根本,没有人才国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东汉王朝兴亡所带给我的启示,其实,只要国君爱民如子,人才就一定会纷纷来投靠,国家就一定会富强起来!国家的富强,意味着人民的富裕,人民医富裕就有了人才,有了人才国家才能富强,人才和国家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王莽篡汉的典故

王莽篡汉的典故话说汉朝那会儿,天下太平,老百姓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皇帝老儿坐在龙椅上,享受着万民敬仰,可谁也没想到,这平静的日子底下,暗流涌动,一场大戏即将上演。
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王莽这家伙怎么一步步把汉朝给“篡”了的事儿。
王莽啊,他可不是一般人,出身名门望族,家里头那是要权有权,要钱有钱。
可这家伙呢,偏偏不走寻常路,他不喜欢那些花花绿绿的享乐,反而整天琢磨着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怎么让国家更强大。
王莽这人,心眼儿好,又聪明,还特会做人。
他看到老百姓受苦,就想着法子去帮。
比如,他推行了“均田制”,让穷苦人家也能有地种,有饭吃。
他还改革了货币制度,让市场不再那么乱糟糟的。
这些事儿啊,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都夸王莽是个好人,是个能干事的官。
可是,王莽的野心可不止于此。
他心里头有个大计划,那就是要当皇帝,要坐那把龙椅。
他知道,这事儿不能急,得慢慢来,得让大伙儿都觉得他当皇帝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他就开始了各种表演,各种作秀。
他先是把自己的家产都捐了出来,说是要分给穷苦人家。
这一下子,老百姓就更感激他了,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
接着,他又开始拉拢朝中的大臣,给他们送钱送物,还帮他们解决各种难题。
这些大臣呢,也被王莽的“真诚”所打动,纷纷站到了他这一边。
就这样,王莽的势力越来越大,声望也越来越高。
终于有一天,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发动了一场政变,把当时的皇帝给废了,自己坐上了龙椅。
这一下子,整个朝廷都炸了锅了,大臣们有的支持他,有的反对他,老百姓也是议论纷纷。
但是啊,王莽可不管这些。
他觉得自己是顺应天意民心才当上皇帝的,所以他要大干一场,要让汉朝变得更加强大。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策,有的好有的坏,但总的来说啊,老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苦了。
王莽这个人啊,就是太过于理想化了。
他想着要改革这个改革那个,可他却忘了老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只想要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啊!所以啊,王莽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垮台了。
历史趣谈:王莽篡汉 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莽篡汉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导语:王莽这个人很有意思。
纵观中国的开国皇帝,大多属于两种人,一是流氓,二是豪强。
原因很简单,流氓无所顾忌,豪强很有势力。
然而,书生当皇王莽这个人很有意思。
纵观中国的开国皇帝,大多属于两种人,一是流氓,二是豪强。
原因很简单,流氓无所顾忌,豪强很有势力。
然而,书生当皇帝,这就比较独特了。
王莽正是一个书生,他能当上皇帝,最大的能耐就是作秀。
最后,他的新朝灭亡,同样也是因为作秀。
王莽的作秀本领仿佛是天生的,他很小的时候就会。
因父亲去世早,他的日子过得很贫寒。
可他的伯父王凤却不是一般人,是大司马大将军,权倾朝野。
伯父家的孩子自然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们骄奢淫逸,完全是一副不成气的样子。
王莽则不同,由于贫寒,他一边用心念书,一边守着寡居的母亲过日子,赢得了谦恭节俭的美名。
当然,这倒不是因为他品行有多么高洁,而是因为穷,不得不节俭,又因地位低,不得不谦恭。
作为一个小飞蝗,王莽当然想有朝一日能腾达,但腾达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本事,二是靠山,缺一不可。
看起来,王莽像是有靠山的,可这靠山很高,他得攀附上去才能靠得住。
如何攀附呢?王莽遇到一个天赐良机-王凤病重。
于是,王莽开始了他人生的首场个人秀。
现代作秀,有报刊电视广播网络,脏事烂事丑事坏事都可以当噱头广泛传播,一传播就有了名,乞丐可以成为名牌犀利哥,蛤蟆嘴姑娘可以成为新闻人物。
那么,生于汉朝长于汉朝的王莽如何作秀呢?汉朝,素以孝治天下,孝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孝道更受重视。
王莽是个读书人,他当然知道这一点。
于是,王凤病倒后,王莽便生活常识分享。
东汉的兴衰作文

东汉的兴衰作文要说东汉啊,那可是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戏剧性的历史。
咱们先从东汉的兴起说起。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想当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这时候刘秀站了出来,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开始闯荡天下。
刘秀这人,既聪明又勇敢,关键是还特别有人缘。
他打仗的时候,那叫一个有策略,总是能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有一次,刘秀带着几千人的队伍,和王莽的几十万大军对上了。
这要是一般人,估计早就吓得腿软了。
可刘秀没有,他沉着冷静,观察着敌军的阵势。
敌军虽然人多,但队伍混乱,刘秀看准了这个破绽,亲自带着一队精锐骑兵,直冲敌军的要害部位。
那场面,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
刘秀挥舞着长剑,奋勇杀敌,身上的盔甲都被鲜血染红了。
他的士兵们看到主帅如此英勇,也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冲杀。
结果你猜怎么着?硬是把王莽的大军给冲垮了,创造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刘秀打天下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有时候粮食都不够吃,士兵们饿得面黄肌瘦。
可大家都没有放弃,就因为相信刘秀能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
刘秀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一步步地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建立了东汉。
东汉建立之初,那也是百废待兴啊。
经过多年的战乱,老百姓们流离失所,田地荒芜。
刘秀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恢复经济,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他减轻赋税,鼓励农耕,还兴修水利。
慢慢地,社会稳定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可是,东汉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到了东汉中后期,皇帝们一个不如一个。
有的年幼登基,大权旁落;有的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
这就给了一些外戚和宦官可乘之机。
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他们仗着和皇帝的关系,掌握了大权,为所欲为。
宦官呢,就是在宫里伺候皇帝的那些人,他们也瞅准机会,拉拢皇帝,和外戚争权夺利。
这两帮人斗来斗去,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就说有个皇帝叫汉灵帝,这哥们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管国家大事。
他甚至还卖官鬻爵,就是把官职拿来卖,谁出的钱高,谁就能当官。
光武帝刘秀作文

光武帝刘秀传
哎呀,说起咱四川边上的那位皇帝,光武帝刘秀,那可是个了不起的角儿!想当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就跟咱们川地里的竹子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但刘秀呢,他就像是那藏在竹林深处的清泉,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哗啦啦地一冲出来,就平了四方。
刘秀这人,心眼儿好,又有谋略,跟那帮子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军阀不一样。
他讲究个以德服人,仁义之师,走到哪里都民心所向。
就说昆阳大战吧,那会儿他兵力少得可怜,硬是靠着智慧和勇气,外加老天爷帮忙,把王莽的几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简直就是“以少胜多”的活教材嘛!
后来嘛,刘秀慢慢把江山收拢回来,建了个东汉王朝。
他当皇帝后,也没忘本,对老百姓好得很,减轻赋税,鼓励农耕,让大伙儿都能吃饱穿暖。
这才是个真正的明君,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再说他个人,也是出了名的情种,跟阴丽华那段感情,传得比戏文还动人。
虽然为了大局,先娶了郭圣通,但心里头,阴丽华始终是第一位。
这刘秀,不光是个能打能拼的皇帝,还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总而言之,光武帝刘秀,那就是咱们历史上的一股清流,用他的智慧和仁德,书写了一段传奇。
在咱四川人眼里,那也是值得敬重和学习的好榜样!。
汉史读后感5篇600字

汉史读后感5篇600字汉史读后感1通晓历史的人皆知,汉朝在建朝以来便狂放不已,刘邦的一曲《大风歌》便是证据。
但在西汉统治后期,便太后掌政,从而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外戚在那时可以说是“皇上”也不为过,因为太后是他们的各种亲戚,且控制着小皇帝,所以他们就成了“老大”,到哪哪儿就得服从,是他们越来越骄纵,以至于王莽推翻的西汉,建立“新朝”成为皇帝.东汉初期,发展形势一片光明,但到了后期,又出现了皇帝年幼,外戚专控的局面.后来董卓大祸天下,被义子卢布一占捅死,命丧黄泉。
后来就出现了曹操、孙策、刘备、诸葛亮、赵云、张飞,关羽、马超等人,也就是三国鼎立.但是,王莽此人仅为一个谋略家,不能说是政治家,当了几十年皇帝就被刘秀推翻了,刘秀便是光武帝.在刘秀推翻“新朝”之前有一个兄弟叫刘伯升,俩人志趣相投,便从故乡起义,招兵买马.当时还有一个预言;意思是王莽即将垮台,一个叫刘秀的人建立新朝代,不得不说这条预言应验了.刘秀在全国各地打仗时,刘伯升就死于非命,这预言彻底落在了他身上(刘氏遗孤王莽行使权力的傀儡)成为了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汉史读后感2秦人以三晋之士(商鞅、范睢、吕不韦、尉缭、李斯等)发迹,然而三晋士人偏实用,文化之中针对千秋社稷的考虑要远少于齐鲁诸人,这也是统一的秦王朝只流传了几十年就完蛋的原因。
三晋之士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被车裂就是退逐。
秦朝大概对东方的文化,也只是利用的想法,所以后来焚书坑儒,毫无怜悯之意。
当年吕不韦写《吕氏春秋》的时候,笔杆子大多是三晋齐鲁之人。
文中时常提到对秦人的鄙夷之意,但是仍然可以悬在城墙上让大家看,想来秦人似乎也并不真把这本书当回事儿。
秦始皇把韩非子抓起来弄死了,不是说嬴政如何嫉妒贤能。
不为我所用,则不当为他所用,这是秦人的哲学。
韩非子写的东西虽然很好,很合嬴政的口味,但是其实也并不能作为行政纲领,也不能作为打败秦国的武器。
所以,如果是在三晋或者齐鲁,韩非必不致死。
嬴政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献姬也没给赢政他爹,而且献的时候嬴政都9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莽篡汉作文600字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十大阴谋家之一。
当西汉亡在他的手中时,他便建立起了新朝,但短短几十年的工夫,就以失败而告终。
王莽,字巨君,新朝建立者。
西汉末年为幼帝辅佐臣,清廉谦恭,深受爱戴,“王莽谦恭未篡时”说的正是此人。
当他篡上王位后,颁布的改革措施,因人民的强烈不满而被推翻。
王莽无疑是中国历史第一大阴谋家,他极擅长以忠孝的伪面目来掩饰自我的野心,对权力的渴望甚至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只可惜他空有政治手腕,没有治理之能,招致悲剧下场。
那么,王莽为什么可以篡上王位,推翻汉朝,建立新朝呢?
在王莽还没篡夺王位之前,一直都是西汉帝王在统治。
由于发生过诸吕之乱,汉成帝以前的历代西汉王对外戚权力都有所限制,尤其是汉武帝,他在立刘弗陵(汉昭帝)为太子时,为防止外戚夺权,竟将刘弗陵的生母置于死地。
但汉成帝对先祖的做法不以为然。
他刚即
位就任命舅舅王凤为大司马等,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这无疑给了王氏独揽朝廷大权乃至王莽篡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对于王莽篡汉这一事件,许多人都有不同的说法。
但我觉得,王莽之所以可以篡得汉朝王位,并建立新朝,是因为他善于伪装,取得社会的信任,轻而易举地把军政大权掌握在手中,这样一来,王莽篡汉可以说是没什么难度了。
就因汉成帝整天沉湎于酒色中,再加上他的决策失误,并且没有抑制外戚王氏的权力,才造成外戚王氏权位太盛,败在了王莽的手上。
当汉成帝过世后,他的继位者汉哀帝以及汉平帝,没有机会解决王氏专权的问题。
汉平帝继位时,发现王莽的野心,要找他谈时,已经晚了,王莽觉察出汉平帝的心思,便在汉平帝的酒中下毒,毒死汉平帝,西汉就从此败在了王莽手中。
王莽这个人,有一首诗深刻准确的刻画了他的一生。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说得不正是那反面例
子汉成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