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职责
第一书记的职责

第一书记的职责
一、负责全面指导、组织和协调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划、法规,统筹解决全县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负责组织和实施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负责组织、推进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督促完成各项任务。
五、负责组织实施各项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六、负责组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全民健康、教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改善民生福祉。
七、负责组织实施社会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全县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社会化、法治化,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八、负责组织实施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全县人民的思想文化素养,推动全县文化建设。
九、负责组织实施社会治安工作,推动全县社会治安秩序维护,
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十、负责组织实施社会环境卫生工作,推动全县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职责

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职责
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
驻村第一书记在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开展工作,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一)建强基层组织。
重点是对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的要协助配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防范应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的干扰渗透,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推动精准扶贫。
重点是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带领派驻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浅谈“第一书记”的四个职责任务

浅谈“第一书记”的四个职责任务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
重点是对村社区“两委”班子不健全的要协助配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防范应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的干扰渗透,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建设和完善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推动精准扶贫。
重点是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帮助村(社区)“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组、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重点是充分走访调研,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优势产业;建好管好用好基础设施,解决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挖掘传承发扬优秀文化,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落实“四议两公开”,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帮助村社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是为民办事服务。
重点是经常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
驻村工作职责第一书记及队员

“第一书记”职责“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开展工作,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一、建强基层组织;重点是对村“两委”班子不健全的要协助配齐,着力解决班子不、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防范应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的干扰渗透,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堡垒;二、推动精准扶贫;重点是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带领派驻村开展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村“两委”制定和脱贫;组织落实扶贫,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子,培育农民社,增加村集体,增强“造血”功能;三、为民办事服务;重点是推动党的教育活动事项落实,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强力推进电子、金融服务、便民超市进村工作,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经常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努力办实事;关心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驻村工作队应吃在村、干在村,实行目标制,由县委组织部、派出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共同管理,不脱贫不撤离,不巩固脱贫成果不撒手;主要职责任务是帮助贫困村做好以下工作:一、制定脱贫;对贫困村村情、民情开展深入二、落实扶贫项目;主动认领贫困村扶贫项目,积极到相关县级部门衔接,为贫困村争取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三、建好基础设施;着力加强贫困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综合,改变村容村貌;四、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特色效益产业,通过成立合作社、产业党支部、发展农村电商等方式,引导群众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种养殖业;五、开展技术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才深入贫困村、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服务,推进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六、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生计困难;驻村工作队队员采劝“一对多”、包组的方式结对帮扶联系贫困户,原则上每周对贫困户遍访一次,及时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根据农时和贫困户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入户开展帮扶活动;。
浅谈“第一书记”的四个职责任务

浅谈“第一书记”的四个职责任务
一是建强基层组织。
重点是对村社区“两委”班子不健全的要协助配齐,着力解决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防范应对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的干扰渗透,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建设和完善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推动精准扶贫。
重点是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帮助村(社区)“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组、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重点是充分走访调研,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优势产业;建好管好用好基础设施,解决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挖掘传承发扬优秀文化,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落实“四议两公开”,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帮助村社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是为民办事服务。
重点是经常入户走访,听取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第1页/共1页。
农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使命

农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使命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为了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党中央决定派遣第一书记到农村基层工作,负责带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
农村第一书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在各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农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是扶贫脱贫。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人口众多。
农村第一书记要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和措施。
他们需要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农村第一书记还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政策惠及到每一个贫困户,让他们真正从贫困中走出来。
其次,农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村第一书记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他们还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开拓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村第一书记还要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第三,农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第一书记要关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他们需要帮助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教育条件,提高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他们还要关注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同时,农村第一书记还要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最后,农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农村社会稳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前提。
农村第一书记要关注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进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他们需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第一书记”职责

浅谈“第一书记”职责浅谈“第一书记”职责“第一书记”,所谓“第一”,就是要想在前列、干在前列、拼在前列;所谓“书记”,不是“乌纱帽”,而是“责任状”。
心入基层,广交群众朋友。
外来的干部要有所作为,融入农村是第一步。
“第一书记”不同于以往的下派干部挂职锻炼和“包村联户”,要想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止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之中,更要把自己彻头彻尾“变”成“咱村里的人”。
这意味着,第一书记们不只要改变自己的传统工作方法,就连生活习惯也要“移风易俗”。
进村后不能靠一阵激情和一时冲动处理事情,个人的想法和建议,要通过与村民村干部紧密结合和相互沟通来变成村干部的具体言行,树立村干部的管理权威。
日常工作应该是由村书记出面和当家。
顶住“人情”,树立一身正气。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向当地下派“第一书记”就是给当地送来了一个增加外界投入的“金菩萨”。
选派的“第一书记”虽然在称谓上由“区官”、“镇官”变为“村官”,但基层干部群众在骨子里却把他们高看一眼、厚敬一分。
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们“戴高帽”、“套近乎”、“拉关系”等现象就会出现。
因此,“第一书记”必须认清自我、公正用权、抵制诱惑,要把握好工作的“度”,尤其是在软弱涣散村,既要破也要立,不当老好人,不做太平官;既要有工作魄力,也要突出个人魅力,要敢干、能干,也要会干、巧干。
通过“正言、正心、正身、正行”,传递和展示“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利用基层经历为自己“蓄力聚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含金量”。
克服困难,发展是真本事。
向基础条件较差的村选派“第一书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
作为“第一书记”,遇到困难不能低头,在任期间一定要以“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为己任,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寻求单位和社会支持,是“第一书记”非常重要的职责,。
“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职责

“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职责主要职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职责是:1、巩固基层政权。
指导协助村两委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本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培养发展工作,健全和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村务公开,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村务民主决策。
2、发展农村经济。
指导和协助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因村制宜地找准一条符合所驻村的经济发展路子;组织全村党员发挥领富带富作用,大力引资上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确保驻村工作期间农民收入连年增加。
3、加强社会建设。
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完成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等工作,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帮助解决好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强化村级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4、培育乡村文明。
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以和睦邻里、和谐家庭、遵纪守法、孝老爱亲、男女平等、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主题创建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5、改善生态环境。
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宜居农村建设。
七、工作要求1、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后,要结合所任职农村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履职思路、工作重点、办实事打算进行认真的规划设计,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在到村任职后的一个月内做出承诺,在所任职农村进行公示,履职承诺要报派出单位党组织、乡镇党委以及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备案。
2、选派干部任职期间,必须全脱产住村工作,吃住在村,工作到户,自觉摆正与村“两委”的关系,讲究工作方法,做到总揽不包揽,依靠不依赖,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书记职责: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发展集体经济
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是吃不愁、穿不愁,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精准扶贫四有五覆盖是指什么
有致富方向。
有帮扶干部。
有扶贫措施。
有稳定收入。
一是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建设全覆盖。
二是“互联网+”扶贫全覆盖。
三是产业扶贫全覆盖。
四是技能培训全覆盖。
五是精神扶贫全覆盖。
1、扶贫的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扶贫的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扶贫的五个坚持是:
1)、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走统筹扶贫的路子。
2)、坚持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走精确扶贫的路子。
3)、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走开放扶贫的路子。
4)、坚持“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走“造血”扶贫的路子。
5)、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扶贫的路子。
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目的就是通过干部入乡住村,在思想、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组织,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因此,贫困村第一书记要注重“接地气”,认真履行好五项职责:
一是带领脱贫致富,当好科学发展的带头人。
协同所包村干部群众制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承诺事项,并向群众公开。
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跟踪行业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所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改善贫困村落后面貌。
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做到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并重,在做好种养业文章的同时,狠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加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
确保干部任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期末人均纯收入达到中央的扶贫目标要求。
二是进村入户服务,当好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大力推行“农事村办”,切实帮助基层和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结合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解决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干部任职贫困村通硬化路,有条件的20户以上的自然村和连片自然村的片区通村屯道路;基本解决贫困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所在贫困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电;已通电的村屯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培育形成1—2项特色优势产业并覆盖所有贫困农户;贫困村农户都能住上稳固住房;贫困村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具备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做到应扶尽扶;贫困村落后面貌明显改善。
三是维护农村稳定,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人。
帮助查找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好矛盾的疏导和化解工作。
帮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
确保干部任职贫困村无重大信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是促进文化建设,当好文明新风的倡导人。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开展村容村貌改造工作,实施改水、改厕、绿化、美化工程,改变陈规陋习,切实消除“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举办丰富多采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基层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
确保干部任职贫困村公共卫生、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全面推进贫困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当好党建工作的引路人。
指导村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争取项目和提供资金资助帮扶基层组织建设,建好活动场所,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快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步伐。
指导和带动基层开展创先争优,加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力度,推动后进基层党组织转化升级。
协助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和村“两委”干部大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
确保干部任职贫困村实现创先争优“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