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选读__简答题

合集下载

《公文选读》单选题汇总

《公文选读》单选题汇总

《公文选读》单选题汇总1.1.某一公文名称仅作为发出公文的动作,或指称公文的外形特征,可视为前文种时期1.2.“奏”这一古代公文文种,其设置是在秦始皇时期1.3.《谏造大像疏》文中之“里陌动有经坊,阗阒皆立精舍”是用的对偶结合夸张格。

1.4.《奏孝子刘敦儒状》中,“或冻于积雪之下,或曝于赫日之中”在修辞上属于借代格。

1.5.《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一文的内容特色除条理清晰外,还有就是叙事实在1.6.《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请攻台湾奏本》一文的表意特色是繁约得体、虑事缜密和把握分寸1.7.“表”设置于秦汉时期,以后历代相沿,与整个封建时代相始终。

1.8.“启”作为大臣上书于皇帝的公文是始于晋代1.9.“启”作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是唐代以后。

1.10.“笺”作为上行文种始见于东汉1.11.“笺”是带有书札性质的上行文,到南北朝以后,主要用于向太子、皇后致谢贺的准上奏文种。

2.1.“策”正式确立为公文文种是在汉代。

2.2.“制”正式确立为文种是在秦代。

2.3.“制”作为文种的废除是在民国时期。

2.4.诏书末称用语朝代不同用法也不同,请指出下列几种诏书末称哪一种是明代的故兹诏示,咸使闻知2.5.把圣旨作为皇帝表达旨意的君命文种是在元朝。

3.1.《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一文中的“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阳”用的修辞方法是借代。

3.2.《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一文采用的行文方式是逐级行文。

3.3.唐代,政府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称为度牒。

3.4.明清时期,上行之牒称为牒呈。

3.5.状作为一种文种,始设于汉代。

3.6.西汉诏书的颁发者,一般是丞相府。

3.7.古人避讳的对象,主要是尊长之名。

3.8.唐代用于举发、参劾贪墨官员的状,称劾状。

3.9.唐代,记载某人生前事迹,用行状。

3.10.我国西汉武帝之前,用作通行关津凭证文书的是传。

3.11.过所开始使用于西汉武帝时。

3.12.不可以用申文的是平行衙署之间。

公文题库(11道简答题有答案)

公文题库(11道简答题有答案)

公文写作与处理题库简答题1. 简述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

(4分)(1)可以使公文内容周密、严谨(2)可留有充分的余地(3)可以使公文内容委婉、含蓄(4)便于对公文内容的归纳和概括2.公文主题的表现方法有哪些?(2分)(1)题中见意(2)开宗明义(3)片言居要(4)一线贯通3.常用的党政机关公文结尾用语有哪几种?(6分)(1)征询语,如当否、妥否、是否妥当等(2)期复语,如请回复、请阅示、请指示等(3)结尾语,如特此通知、贯彻执行、特此函告等。

4.领导让你就本单位“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问题写一份资料,你会怎么写?(7分)(1)要明确公文的类别,所要写的公文应是计划总结类中的规划(2)内容要完整,应有标题、正文两部分。

标题应是《XXX局(部、厅、处、科、)“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3)正文部分一般包括前言(介绍背景)、指导方针、目标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等。

5.请就即将召开的全市地税系统年度工作会议拟写一份公文以向全市各级地税机关传达这一信息。

(8分)- 1 -(1)应以市地税局办公室的名义写一份通知(2)通知应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内容,如有附件和附注也要标明。

(3)正文必须写明会议主题、会议基本安排(包括会期、议程、参加人员、报到时间、地点、食宿安排等)以及有关要求。

(4)公文格式和文字要符合规范。

6.公告发布的主体限制是什么?(4分)公告的发文机关仅限于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机关等。

下级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得使用公告,社会团体、基层单位不能制发公告。

7.XX市地税局领导让你起草一份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公文,怎样拟定标题?(3分)文种用通报或决定,如《XX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或《XX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公文解析简答试题及答案

公文解析简答试题及答案

公文解析简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公文的标题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A. 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B. 发文机关名称、文种、事由C. 事由、文种、发文机关名称D. 文种、事由、发文机关名称答案:A2. 公文的正文部分应该使用哪种字体?A. 宋体B. 黑体C. 楷体D. 仿宋答案:A3. 公文的成文日期应如何标注?A. 用阿拉伯数字标注B. 用汉字数字标注C. 用英文标注D. 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混合标注答案:A4. 公文中的附件应如何处理?A. 与正文一起装订B. 单独附在正文之后C. 附在正文之前D. 附在正文旁边答案:B5. 公文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标注在哪个位置?A. 标题下方B. 发文机关标志下方C. 正文下方D. 附件下方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公文的组成部分?A. 发文机关标志B. 标题C. 主送机关D. 发文机关署名答案:ABCD7. 公文的行文规则包括哪些?A. 按照组织系统行文B. 严格控制发文数量C. 一般不得越级行文D. 紧急事项可以越级行文答案:ABCD8. 公文的签发人可以是哪些?A. 机关负责人B. 机关副职负责人C. 机关办公室主任D. 机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答案:AB9. 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哪几类?A. 特急C. 平急D. 一般答案:ABD10. 公文的文种包括哪些?A. 通知B. 决定C. 命令D. 请示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公文的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

(对/错)12. 公文的正文部分可以使用多种字体。

(对/错)答案:错13. 公文的附件应与正文一起装订。

(对/错)答案:错14. 公文的成文日期必须用汉字数字标注。

(对/错)答案:错15. 公文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标注在标题下方。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6. 简述公文标题的构成要素。

答案: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发文机关名称指明公文的起草单位,事由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文种则指明公文的性质和用途。

公文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公文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公文选读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文的基本属性是:A. 保密性B. 规范性C. 时效性D. 权威性2. 公文的格式要求中,标题一般位于:A. 正文上方B. 正文下方C. 页眉D. 页脚3.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文的分类?A. 通知B. 报告C. 请示D. 论文4. 公文的起草应遵循的原则是:A. 随意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随意性与客观性的结合5. 公文的签发流程中,最后一步是:A. 起草B. 审核C. 签发D. 存档6. 公文的语言风格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除了:A. 简练B. 准确C. 严谨D. 随意7. 公文的签发人通常是:A. 起草人B. 审核人C. 单位负责人D. 档案管理员8. 公文的编号规则中,年份和序号之间通常使用:A. 逗号B. 句号C. 破折号D. 空格9. 公文的附件应当:A. 与正文分开B. 附在正文之后C. 附在正文之前D. 随意放置10. 公文的密级分为几个等级: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公文的起草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公文的目的B. 公文的受众C. 公文的格式D. 公文的语言风格2. 公文的审核过程中,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A. 公文的格式B. 公文的内容C. 公文的密级D. 公文的签发人3. 公文的签发流程中,可能涉及的步骤包括:A. 起草B. 审核C. 签发D. 存档4. 公文的保密性要求包括:A. 确定密级B. 限制传播范围C. 规定使用期限D. 规定销毁方式5. 公文的存档要求包括:A. 按照编号顺序排列B.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C. 按照密级分类D. 按照内容分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公文的起草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2. 公文的签发流程中,审核环节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公文的保密性要求对公文的起草、签发和存档有何影响?四、案例分析题(25分)某单位需要向其下属部门下发一份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

自考《公文选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文选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文选读》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宋代百官对皇帝当殿陈事时所用的上奏文种称( B )A.上书B.奏札C.表D.题本2.《天祚帝封金主为东怀国皇帝册》一文中,“碧云袤野,固须挺于渠材;皓雪飞霜,畴不推于绝驾”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B )A.排比B.对偶C.夸张D.比喻3.《元代亦集乃路河渠司上总管府具保结呈》一文,从文种规范来看,应为( A )A.呈状B.呈C.呈文D.呈报4.与“咨”属同一用途的同源公文,在先后相连缀的不同时期成为两个文种的是( C )A.关B.移C.刺D.咨呈5.清代从札付文种分化,融汇上级长官行于属下的书札而形成的下行公文文种,称为( D )A.堂札子B.中书札子C.省札D.札6.《唐郭丑告身》一文基本部分的起草机构是( A )A.中书B.门下C.尚书D.秘书7.民国时期的报告公文,大体上可分为( C )A.两个类型B.三个类型C.四个类型(总结,审查,工作,情况)D.五个类型8.《财政部为答参议院刘星楠等质问书上复国务院咨呈》一文的语言特色是( D )A.浮词赘意B.贬辞过烈C.夸张过头D.貌恭词朴9.《教育部公布学生操行成绩考查规程的部令》一文的结构是( A )A.正件和附则B.正件、附件和附则C.正件和附件D.操行和规程10.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

其程式结构上的特点是( A )A.没有收文者B.有收文者C.文句简短D.首尾呼应11.报告类型中,侧重于表述作者对本职范围内工作活动主观努力的文种称为( D )A.综合报告B.专题报告C.情况报告D.工作报告12.下列文种中属于平行文种的有( A )A.咨文B.呈文C.令D.签呈13.下列不属于条例写作特色的是( C )A.表意周严B.条理顺畅C.语气委婉D.简称规范14.下列属于决议文种的是( B )A.布告B.会议纪要C.通知D.公报15.仅限于国家权力机关(或经授权)用于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事项或决定事项的宣告文种是( B )A.通告B.公告C.公报D.通报二、多项选择题1.“启”自唐代以来逐渐定型为陈述政事的准上奏文种,其呈送对象主要有( AD )A.皇太子B.皇上C.皇太后D.诸王E.皇后2.“帖’’作为下行文,所使用的年代有( ABC )A.唐代B.宋代C.明代D.元代E.清代3.下列属于官府所发通行关津路证公文的有( ABC )A.传B.过所C.路引D.详E.奏4大总统令的用途包括( ABCDE )A.公布法律B.公布教令C.公布国际条约D.公布预算E.公布官员任免5.公文生效标识包括( ABE )A.发文机关B.印章C.附件标注D.公文标题E.成文日期三、填空题1.清_康熙____时期,奏折已具备正规机密公文的地位。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052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公文程式构成中,显得更为重要的两部分是()A.首称、末称B.正文、末称C.首称、正文D.首称、后书2.秦始皇为实施文件规范化,改上书为()A.启B.奏C.书D.表3.在《谏造大像疏》一文中,“得,筏尚舍”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借喻C.对偶D.联用4.宋代百官对皇帝当殿陈事所用的上奏文种称()A.奏札B.札子C.表D.奏状5.策,这一文种的正式确立是在()A.西周B.汉代C.西晋D.唐代6.颁发《北京宫殿告成诏》的是()A.西汉刘恒B.唐李世民C.宋赵匡胤D.明朱棣7.我国最早以法规形式将“移”明确规定为公文文种的朝代是()A.秦B.汉C.唐D.宋8.帖,作为下行公文,主要运用的朝代是()A.周、秦、汉B.汉、唐、宋C.唐、宋、明D.元、明、清9.告身,作为古代凭信公文,是告知授官旨意的,其告知对象是()A.皇帝B.中央主管衙署C.地方行政衙署D.被授任者本人10.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签呈”这一文种更名为()A.签报B.呈报C.报告D.请示11.公函,作为用于无隶属关系官署间相互行文的平行公文文种,它始设于()A.明代B.清代末年C.民国时期D.建国初期12.民国时期,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有所差委时所使用的令称()A.训令B.部令C.院令D.委任令13.“麾下则犹为独夫作鹰犬”一语的修词格是()A.比拟B.借代C.夸张D.比喻14.在现代,用于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文种是()A.通知B.指示C.令D.批示15.在现代,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重要决策事项的文种是()A.决定B.决议C.议案D.会议纪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

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公文的标题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A. 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B. 发文日期、事由、文种C. 发文机关名称、发文日期、文种D. 发文日期、事由、发文机关名称答案:A2.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文的写作要求?A. 内容真实B. 语言准确C. 格式规范D. 个性化表达答案:D3. 公文中的“附件”是指什么?A. 公文的补充材料B. 公文的封面C. 公文的正文D. 公文的作者答案:A4. 公文的结尾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结束语、发文机关、发文日期B. 结束语、附件、发文日期C. 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D. 附件、结束语、发文机关答案:A5. 根据公文的紧急程度,可以将公文分为几个等级?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公文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哪几项?A. 传达决策B. 指导工作C. 交流信息D. 记录历史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属于公文的语言特点?A. 简洁B. 晦涩C. 明确D. 冗长答案:A, C8. 公文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标题B. 正文C. 附件D. 作者签名答案:A, B, C9. 公文的文种包括哪些类型?A. 通知B. 请示C. 批复D. 会议记录答案:A, B, C, D10. 公文的格式要求包括哪些方面?A. 字体大小B. 行间距C. 页边距D. 语言风格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1. 简述公文写作的一般流程。

答:公文写作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明确公文的目的和主题,然后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接着按照公文的结构要求撰写草稿,包括标题、正文、结尾等部分;草稿完成后进行修改和润色,确保内容准确、语言规范;最后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打印,并进行审核和签发。

12. 公文的语言风格有哪些特点?答:公文的语言风格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二是规范性,使用标准的语法和词汇;三是客观性,避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表达;四是正式性,符合公文的正式场合要求;五是逻辑性,内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021年4月自考00525公文选读真题

2021年4月自考00525公文选读真题

全国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课程代码:00525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紙上。

2.答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宋代百官对皇帝当殿陈事所用的上奏文种是.A.奏B.表C.上书D.奏札2.诏,是我国封建社会所设置的君命文种,由皇帝在大部分时期用于A.指挥庶政B.重大人事C.发布制度D.祭祀安排3. “奏记”公文销声匿迹,而将秘书人员记室称为奏记的时期是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晋代D.唐代4.南北朝至唐代,用于中央各官衙间自相质询的平行文种是A.移B.刺C.关D.咨5.教,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王侯、长官经常使用的一-种下行文种,主要用于A.发布教义B.训诲僚属C.发布政令D.训诲民众6.明代作为通行关津的身份证明所颁发的路证公文是A.过所B.公验C.路引D.火牌7.呈,是民国时期最基本的下行文种,符合其用途的是A.人民对官署之陈请B.人民对官员之举报C.被告对官员之陈辩D.下级对上级之举报8.通知,是从公函用途中析出而单独设置的带有准下行属性的平行文种,始设于A.明代晚期B.清代晚期C.民国时期.D.建国以后9.作为大总统令的分支文种,大总统告令用于A.任免文武官员B.指挥训示文武官员C.裁答官署之陈请D.对人民之宣示10.经过世世代代反复运用,“布告中的“布"的字义最终定型为A.“传播”B.“记载”C.“发布”D.“陈述”1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适应对下级实施政策性指导而创设的新型公文文种是A.指示信.B.鸡毛信C.指示令D.指导信12.建国初期作为报告的分支文种而设置,由政府部门负责人直送政府首长批返的上行文种是.A.呈报B.签报C.呈文D.签文13.通报,是沿袭“通告”之用途,于建国初期创设的下行文种,主要适用于A.布置工作、加强指导.B.阐明目的、告知原则C.表彰先进、批评错误D.告知原因、请求批准.14.建国后由党政机关相沿设置,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或安排的决议类文种是A.决定B.决议C.决策D.指示15.公告是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宣告文种,其适用主体是A.各种经济组织B.限于国家权力机关C.各种民间组织D.限于国家军事机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1、“策”与“册”两个君命文种有何相互关系?①是同源相承的文种2、西汉孝文帝废除肉刑的意义何在?①肉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生产力,更有损人格尊严②废除肉刑不但有利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刑法制度的重大改革与进步。

3、诏书的使用范围及特定类型A、一般用途:皇帝指挥庶政:宣布政令,政纲,册立皇后,太子;下诏征讨等B、特定用途:往往冠以专名。

如“恩诏”:皇帝颁降恩惠;“求贤诏”:征求人才;“罪己诏”:皇帝自责自悔;“遗诏”:嘱咐后事;哀诏,即位诏,亲政诏。

4、诏书的改革①作为皇帝指挥庶政的主流文种从秦到明使用频繁②唐武则天因其名为“瞾”与诏同音,故回避诏而多用“制”“敕”“册”③在封建社会中,属于君命文种的公文都可以笼统的称其为“诏命”。

5、批答与诏书的不同处何在?①诏书是宣达君主之旨意,并要求臣下执行的主动性发文,文辞典雅,篇幅一般较长。

②批答则为采纳、赞同臣下意见的被动性发文,文辞通俗简短。

6、诰的本意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①本意是文言告晓。

②表述手段与目的不相协调,故秦废而不用,使之渐趋消亡。

7、奏记使用于什么时期?在适用范围上有什么变化?①使用于西汉至六朝时期。

②西汉至三国,使用范围广泛,可以由大臣上于三公,又可以由属员上于长官,还可以由无官的读书人上于官府。

③六朝虽沿用奏记,但适用范围向上收缩,只限于官府人员使用,读书人员一般不用。

④唐代,奏记已经销声匿迹,而将秘书人员记室成为奏记。

8、奏记是什么性质的文种①奏记为封建社会前期,由朝官对三公,州郡僚属对长官,士人对官府,用书面陈述意见的上行文种。

②内容:不是汇报政事的正规公文,在一定程度上有书札的属性。

9、牒是怎样演化为公文文种的①初始含义:对书写载体的指称(小木简)②引申义:书写于小木简之文③形成公文文种,并把以牒为文种的公文称为牒。

10、牒的适用范围的演变情况①汉代:既用于下级对上级,也用于民众上官府②三国至南北朝:用于民众上于官府进行诉讼,同时也作为下级陈于上级的公文③唐朝:限于下级对上级,别设“辞”,用于民众对官府。

还以牒作为凭证性文件之名:A度牒:政府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B黄牒:委任官吏的凭证④宋元时:文种出现分支,为与下行,平行的牒相别异,上行之牒改称为牒上,牒呈上。

⑤明清:称为牒呈11、如何根据该日干支求日数,根据日数求干支①根据该日干支求日数:以该日干支顺序数(不够减,则先+60)—朔日干支顺序数+1=日数②根据日数求干支:以朔日干支序数+日数+1=干支序数(超60,则减60)12、唐以来状文种的分支流变情况①唐代:正式规定的官文书“状”,用途:“上于近臣”(即皇帝左右的王公大臣),使用范围:向高层收缩。

臣子对皇帝陈事之状,为“奏状”。

②唐代,一般的,下级对上级使用为“状上”,其有两个分支,一、申状,沿用于宋元明,至清改为申文;二、呈状,沿用于元明,入清改为呈文。

③民众上于官府之状。

13、汉代诏书的形成途径?①皇帝主动下诏②奏下诏书③奏拟诏书14、避讳的方法①缺笔②换不同音的近意字③空出此字不写,而代以“庙讳”字样15、用“庙讳”做避讳注意点①所讳必定为去世皇帝之名②所讳必为后世皇帝之名③将“庙讳”二字还原为后世某皇帝名讳字样后,应前后文意通畅。

16、以《鲁相平奉诏选补孔和为孔庙百石卒史状》为例,说明什么叫副职虚列前衔的制度①状文的首称格式,有时间,作者(前衔),套语“叩头死罪敢言之”三要素构成。

②本文第二部分《鲁相平奉诏选补孔和状》的前衔,列名为“鲁相平、行长史世卞守长擅”二人,实际本文的作者是鲁相平一人,行长史世卞守长擅仍是虚列。

这就叫“副职虚列前衔”③也是汉代公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写作惯例(写作制度)17、唐代,名称带有“状”字的文体有哪些①奏状:大臣对皇帝奏事②劾状:举发、参劾贪污官员③行状:记载某人生前事迹④诉状:百姓相诉于官府⑤为了与这些状体文相别异,在实际政务中,将下级对上级陈述适宜的上行文种“状”,改称为状上。

18、传与过所是同一个文种吗?WHY?①不是②传产生于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用传③过所于西汉武帝时开始使用。

④传相当于身份证,以备盘查;过所相当于路证,凭此投诉与官驿馆舍。

⑤故二者性质相近,作用互补,后世逐渐融合⑥晋代,就只用过所一种了。

19、申状是什么性质的文种,适用范文在各朝代有什么不同①申状,为宋始设,沿用至明朝的上行文种②宋代申状的范围是对所隶属的上级官署③元代,不仅下级对所隶属的上级用申状,而且,在无隶属关系的官署间,地位高低悬殊者,低对高也用申状④明代,各县上于府州,各州上府,直属府州及各处按察司上六部等,都用申状⑤清代,申状改为申文。

适用范围有两类A对所隶属上级用申文B文武不同系统间低对高用申文20、《元管军百户史整申逃军状》在结构上有何特色①全文分为正文、附注两部分②将琐碎事情作为附注,有利于简化正文内容,使层次清晰,事理突出21、呈是怎样演化为公文文种的?①呈的初始含义是“显露”。

经历了三个阶段②由“显露”引申为指称下级报送文件,物件给上级的动作—“呈报”,“呈送”③呈作为公文名称的构成词素④清朝,将呈状正式定名为呈文,简称“呈”。

于是,“呈”成为公文文种名称。

22、清代,呈文的使用范围①下级对上级,a织造、关监督行文户部b提督、总兵行文兵部c 道、府以下直接行文六部d布政使、按察使行文军机处e六科行文都察院。

②属官对长官,各部、院衙门内,官吏对长官报告事宜,多用呈文。

③清末特别规定,地方咨议局对地方官府,用呈。

23、什么叫详?沿革情况如何?①主要用于明清时期,由下级就重要事项向直接上级详细申报、请示政务的上行公文文种。

②南北朝时期,作为公文文种。

③隋唐五代宋元时期,不用。

④明朝,又正式设置详文种。

⑤清代沿袭明朝,作为上行公文,使用广泛。

⑤入民国,袁世凯政府中后期曾短暂使用,不久废除。

24、清代,详的适用范围如何?①行文关系广泛②文职衙署:a司、道上于总督、巡抚b府、厅上于布、按二司c知县上于府或所属的直隶州d杂职官上于州、县③武职衙署,如:副将呈提督,参将呈总兵,游击呈副将,都司呈参将,千总呈巡抚等④不同系统间用详,如:府厅州县上于步兵统领衙门,直隶布政使司上于顺天府伊,副厅上于学政25、详的行文规则①根据隶属关系或公文内容所属主管衙署,详必须呈于直接上司,一般不得越级上报。

②若需要申报更高级的衙门,必须由直接上司按组织系统层层转详。

③低级衙署所申报的内容,与几个上级衙署有关时,可以采用“通详”的形式,对各上级有关衙门同时申报,但是不可以漏报直接上级26、清代,禀由书札演变为公文的原因和过程如何?①南北朝以来,禀是卑幼对长上陈述事宜的行为②至迟在宋朝,禀逐渐演化为书札的一种。

在官场,每逢年节或遇喜庆,下级例须写信祝贺、问候;官员就任伊始,须向上级报告;官员遇复杂的事项须向上级请示前,为求妥帖,往往先以书信疏通。

由于启首语多称“敬禀者”末结“谨禀”字样,因而遂将这种书札之名谓之“禀”。

此后,对于不便用于公文上报的事宜或无须使用公文的事项,下级对上级汇报,遂用禀文。

27、清朝的移文所适用的行文关系主要有①用于司、道、府以下无隶属关系的较低级衙署相互间的行文。

其适用的行文关系主要有:②直隶州与非所属之知县③知县与府首领官,州同、州判④州同、州判与儒学。

还有:低级文、武官署之间,地位相当的不同系统官衙之间。

23、清朝的移文所适用的行文关系主要有①用于司、道、府以下无隶属关系的较低级衙署相互间的行文。

其适用的行文关系主要有:②直隶州与非所属之知县③知县与府首领官,州同、州判④州同、州判与儒学。

还有:低级文、武官署之间,地位相当的不同系统官衙之间。

24、清朝的移会所适用的行文关系①用于中央衙署与特定内部机构。

主要行文关系有两类:②中央的总收发室通政史司、刑法机关大理寺,除对各部院用咨文外,对其他衙署发文,用移会③隶属于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机构六科、十五道,隶属于内阁的内部机构典籍厅、稽察房、中书科等,与各部、院、寺、监行文,用移会、④25、什么叫关?关的发展趋势如何?①关是我国古代由同级或不相隶属官署、官员之间联系公务的平行文种。

②直到汉代,关尚未作为公文文种。

其辞义,仅指告知有关情形的一种行为,并具有两个特点A、无限定的方向性。

可用于上对下,也可用于下对上,故须另缀揭示方向的文字,如“关白”中的“白”,就是限定下言于上的方向。

B、既可以指口头告知,又可以指用公文告知。

③南北朝时期,关发展为中央官署之间相询庶务的平行公文。

④唐朝,以法规形式,将“关”明定为平行公文文种。

⑤关的辞义,遂演化为“关通其事”26、唐至清,关的发展趋势如何?①范围日益扩大,使用机构级别逐渐下移。

唐朝,以法规形式,将“关”明定为平行公文文种,用于“诸司自相质问”②宋代,关大体限于在同级机关使用。

在中央,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相互行文用关。

在地方衙署,凡统一长官统摄之下的各机构之间往来文书,用关。

③元明清,都相沿设置关为平行文种。

④清代,“关”大体用于同级或不相隶属的中低级官署之间。

其适用范围极为广泛,行文关系的分工趋于细密,文种分支为关文、平关,并往往与牒呈文种配套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