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图
核心概念统摄单元整体教学——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无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不改变现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前提下,以核心概念统摄,厘清单元知识的内在逻辑,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方式等途径,形成单元内容整体框架,以便把知识关联起来,实现深度学习。
其目的是:使学科知识更具系统性,教师教学更具结构性,学生学习更具挑战性。
一、核心概念统摄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所谓学科核心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的本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学科核心概念具备如下特点:其一,反映学科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学科结构的骨架和主干部分;其二,能统摄学科知识与技能,具有普适性和广泛的解释力;其三,能深入学科内部,反映学科对象之间的关联;其四,是促进理解和探究的基本思维工具,具有持久的迁移和应用价值。
核心概念统摄的单元整体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核心概念统摄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实践的视角越来越聚焦于如何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核心概念是在数学知识内容基础之◇陈国权朱国平——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为例核心概念统摄单元整体教学9上的一种重新架构,既包含对核心内容本质的理解,也包括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可以说,少而精的核心概念能促使学生达成对数学学科的深度理解,促进其结构化思维的形成,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连接知识和素养的桥梁。
2.核心概念统摄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必然选择。
单元整体教学试图解决“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导致知识碎片化”问题。
但必须客观地承认,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各学科都将以“课”为单位组织教学,而重组后的内容也将以“课时”的方式进行设计与推进。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购物(2上)
认识钱币
货币单位 货币换算
中国(人民币):元,角,分 美国:美元,美分 中国: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美国:1美元=100美分
货币加减
相同单位和相同单位加减,若不够减,则向前方相邻单位借1当10(人民币是10,美元 是100),若一个单位和超过10(人民币是10,美元是100),则向前方相邻单位进1
长度:点到点的距离
基本长度测量工具及单位(2上)
长度单位
厘米(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米(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100厘米=1米
尺子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先把物体的一段对准尺子的0刻 度线,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尺子的刻度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
测量
分米(dm),毫米(mm)和千米(km)都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
认识数字
认识10000以内的数及估算(2下)
右边起第四个数位是千位,单位是1000,读作:千
数字读写
汉语读作:按汉语方法用汉字把数字写出来 数字写作:用阿拉伯数字把数字写出来
估算的意义是大致推算
整数加减法
三数加减法(2上)
三数加减竖式:三数加减竖式的格式和算法跟普通加法竖式基本一样,只是多了一个加 数写在第二个加数的正下方,在横线下面的得数是这三个加数的和
直角:角度为90度的角。它相对于四分之一个圆周(360°),符号:Rt∠
锐角:角度小于90度的角
钝角:角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2下)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结构图

垂直与平行,过 直线外一点画该 平行四边形和 直线的垂线,怎 梯形 样画平行线。平 行四边形和梯形
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学 广角
优化思想
数学 广角
优化思想
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结构图源自例 题1. 读 出 下 面 各 数 。 1285000300 读 作 ( ) 10340500005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四万零九 十写作( )一百零三亿零三十写作( ) 3、一个 五位数四舍五入后约是8万,这个五位数最大是(), 最 小 是 ( ) 。 4 、 比 较 数 的 大 小 。 92504 和 103600 28906和28890 5、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万”或“亿” 作 单 位 的 数 。 7580000 1389000 300000000 20897000000 1、射线有()个端点,可以向()无限延伸。直线有 ()个端点,可以向()无限延伸。线段有()个端 点,不能向()无限延伸。2、角的大小与()有关, 与()无关。3、画25°130°的角。
1、口算。18×4 24×3 130×6 380×2 2 、笔算。145×12 425×36 237×82 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个班144本,全校还需 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发多少本练习本? 4、一个 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布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 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结构图
单 元 标 题 具 体 容 内 例 题
亿以内数的认 识、亿以上数 大数的认识 的 认 识 、 用 计 算器计算探索 规律
角的度量
直线、射线、角 的定义,角的度 量,画角。
口算:两位数乘一 位数(进位)及相 应的几百几十乘一 位,笔算:包括“ 因数和积的变化规 律”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特点
新课引入
当各组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同学之间相互补 充,相互完善,得出了以下结论:
探索新知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应用举例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借助 多媒体 进行演示,直观演示 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的相等关系。
达标检测 上一页 下一页
【设计意图】:1、交流成果,分享快乐,增强自信 心.2、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对 边、对角关系的直观认识和学习兴趣。
退出
自主探索 小组交流 成果展示 推理论证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特点
新课引入 探索新知 应用举例
演示一: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关系
A
B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D
(1)
(2)
(3)
课堂小结
两组对边 达标检测 都不平行
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边不平行
两组对边 都平行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平行四边形
用简洁的语言刻画第三个图形的特征。
四边形
自主探索 小组交流 成果展示 推理论证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特点
学生举例回答后,老师课件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例
BC=
.
4、如图,在□ABCD中,DE是∠ADC的平分线,
A
D
F是AB的中点,AB=4,BC=6,则BE∶EF∶FC=__________.
B
EF
C
选做题:(解决问题)农民李某想发展副业致富,经考察地形后,
在耕地旁边的荒地上开一平行四边形形状的鱼塘。能测得∠B= 1200,量得AD=50米,AB=80米,请你帮助李某计算一下 鱼塘的 对边AB、CD之间的距离及这个鱼塘的面积。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简介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简介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本章我们在平行线、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并通过平行四边形角、边的特殊化,研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一步明确命题及其逆命题的关系,不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18.1 平行四边形6课时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本章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教科书内容平行四边形是常见的几何图形,既有丰富的性质,又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本学段七年级下册“三角形”一章中研究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等内容,包括四边形及其内角和;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一章又研究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这些内容是学习本章的重要基础。
本章引言直接进入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的学习,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作为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一个应用,探究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首先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它们分别是有一个角是直角,或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8.2.1和18.2.2分别研究矩形和菱形的概念、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在矩形和菱形的基础上,再研究它们的特殊情况:同时具有两个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它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或者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课题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小剪刀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教师出示由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
师:谁来说说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条边的总长,面积是这4条边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教师沿对角轻拉木条,随着木条的拉伸,引导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变化。
预设1:拉伸后,长、宽不变,周长也不变,面积变小了。
预设2:面积可能不变。
预设3:面积可能变大。
师:要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必须先知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比较。
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在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同时引入新课,唤起学生对面积的认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践交流,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课件出示)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解决方案。
预设1:重叠比较。
预设2:数方格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节课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思路几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四方面进行阐述。
1、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动手画、把四边形分类、交流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发现成功的愉快体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与它们的关系。
(2)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4、教学准备:多媒体、部分不同的四边形说教法、学法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组织----引导----订正总结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知识体系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请同学们说出这些都是你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他们认一认。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认识特征,明确关系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图形小组分工合作,画出这些图形。
(学生合作画图)(设计的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北师新版8年级下册第6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对教学内容的认识(1)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核心概念突出体现的是几何直观,应用能力和推理能力(2)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图形,它具有十分和谐的对称美。
边和角的性质是它最基本的性质,是平行四边形其他性质证明过程的依据。
本课的知既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又是学习平行四边形判定知识的基础,也是研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起始,本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全等等知识,对图形的三种基本的全等变换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推理能力和说理能力,认知困难:对于几何的转化思想和严密的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目标制定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现将本节课的课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解。
从认知角度进行分解:3四、评价设计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本节课的评价任务如下: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图形,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总结.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结合图形直观感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举例验证及尝试说理,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几何问题.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动手操作,得到正确的结论.评价任务四:学生能够认真观察、积极参与拼图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五、教法、学法依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引导发现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