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穿河管道防洪评价
燃气管道穿河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1.项目来源***蕴藏着储量丰富的资源,其中探明油气总资源量近41亿吨,占***盆地总资源量的41%,其中石油地质储量16.2亿吨,2009年原油产量为313.26万吨。
QQ市计划境原油产量和加工量到“十一五”末达到500万吨,“十二五”末达到1000万吨。
为了实现原油就地加工转化,已实施QQ石化300万吨炼化搬迁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占地951亩,是QQ大型能源化工项目,包括新建3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含催化干气、PSA)、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30万吨/年气体分流装置、4万吨/年MTBE 装置、10万吨/年聚丙烯套装置、60万吨/年烃重组装置、2700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等九套生产装置。
QQ石化炼化厂已于2010年8月建成投产,为了保证原油炼化厂满负荷运行,决定实施从XXX向XXX输送原油项目。
根据《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设计》,QQ石化公司xxx至xxx输油管道工程,穿越MMM河道工程位于QQ县XXX乡HHHH村与XX 区WW乡HHH村之间,穿越河段位于WWW水库上游,穿越断面距离WWW 水库大坝约0.2km,属HH流域QQ水系MMM支流,受***油田建设工程公司委托,依据《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GG省QQ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xxx至xxx输油管道建设工程穿越MMM河防洪评价报告》。
通过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推求出符合规和现场实际情况的设计流量、流速、洪水位,并推求出河床一般冲刷净深度,为铺设管道提供详细准确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于输油管道安全及河道行洪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概述1.1.1工程简介QQ搬迁xxx至xxx输油管道工程,起点位于QQ县YY,终点位于XX区DDXXX输油站,全长42.58km,穿越河流、冲沟4处,穿越公路2处,穿越XXX高速公路1处,桁架跨越1处,线路截断阀室一座,45t推力支墩27个,三桩345个。
新疆玛纳斯河天然气管道穿越玛河防洪评价之研究_王银良

2.工程概况 Leabharlann .1建设项目概况 玛纳斯河天然气管道穿越玛河段 位于新疆省石河子市境内, 玛纳斯大桥 (石莫公路跨玛河大桥) 下游约2km。 工程规模为管沟挖深3.10m,穿越长度
流域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3.防洪评价计算 3.1评价标准确定 天气管道穿越玛河工程等级为大 (Ⅱ)型, 工程的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
1.引言 新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承担着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内部几家大 型石油石化企业提供工业原料和燃料 的重要任务。 由于 新 疆油田天然气生 产和利用的季节不均衡性以及准噶尔 盆地的气候条 件, 定了准噶尔盆地 决 用气构成年度需求不均衡, 季 供 给 冬 不足、 夏季需求过剩。 玛纳斯河气田的 开发建设将有效缓解克拉玛依地区冬 季用气紧张的局面, 对于提高气田整体 开发 效 益具有十分重 大的意义。玛河 气田输气管道工程, 南起玛河气田站, 北至704泵站, 全长约43.7km。 沿线穿 越北疆铁路、 乌奎高速公路、 312国道、 石莫公路(204省道)和克榆公路(201 省道)四条主要公路各一次以及一些乡 镇团场公路、 水渠和玛纳斯河。
结构但不会改变河流的河势, 对总体河 势影响不大。 4.5 对现有工程的影响 输气管道穿越玛河处, 几乎没有水 利工程, 对此没有影响。 水工保护的设 计标准远大于现有的防洪工程的设计 标准, 所以对河道整治没有影响。
5.结论与建议 穿越玛河段处重现期为50年一遇 的设计洪峰流量为343m 3/s; 100年一遇 的设计洪峰流量为405m 3/s。 根据本河 段分析确定河床自然冲刷不予考虑, 5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最大冲刷深度可 达2.10m, 一般冲刷深度为0.95m, 局 部冲刷深度为1.15m; 在10 0年一遇校 核洪水时最大冲刷深度可达2.38m, 一 般冲刷深度为1.05m, 局部冲刷深度为 1.34m。 针对管道穿越河段可能对河势产 生的影响,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在管道穿越河段设计方面应尽量减少 破坏主河槽, 限制开挖和扰动宽度, 同 时尽可能恢复原貌。 第二, 切实做好水 土保 持工作, 防止管道穿越河段 建 设 过程中对两侧农田的破坏。加强施工 期间的管理, 禁止弃土、 弃渣排入玛纳 斯河河道。 第三, 管道穿越河段主要应 注意做好环境保护、避免水体污染和 不影响河道防洪、 泄洪。
浅议供气管道工程穿越北地河防洪评价

浅议供气管道工程穿越北地河防洪评价摘要: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线工程会发生彼此交叉,尤其是管线工程与河道交叉,往往都会产生穿越工程,对此类工程如何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特别是对小型河流的穿越工程评价日益被摆上重要位置。
本文通过北地河穿越实例,探讨了此类工程防洪影响评价的方式方法,对同类工程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型河流穿越工程防洪评价1 河道概况北地河为柳壕河的支流,发源地于鞍山市北部,经过常家庄、前杜、义和庄、姜家窝棚入柳壕河,全长16.5km。
流域面积73.9km2,主槽宽5~15m,槽深0.7~2.0m。
北地河上游土质为砂质土夹砾石,中游为壤土,下游为粘壤土。
堤防全长18.42km,堤距宽30~250m,堤高 1.0~3.6m,堤顶宽1~2.5m,迎水坡1∶2,背水坡1∶2.5,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
本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枯季断流。
2 建设项目概况2.1 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1)项目名称:辽阳供气管道工程北地河大开挖穿越工程。
(2)穿越位置:穿河工程位于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孟贾村。
2.2 涉河建筑物建设规模及防洪标准(1)工程建设规模:按照《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水域穿越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划分规定,北地河穿越工程等级为小型,地区等级为二级地区,设计洪水频率为5%。
根据初步设计,采用大开挖穿越,大开挖穿越路线上口水平长约75m。
穿越处设计压力为6.3MPa,管径为Φ457。
(2)防洪标准:按照《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水域穿越工程等级与设计洪水划分规定,北地河穿越工程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
2.3 涉河建筑物设计方案(1)工程总体布置与设计:北地河穿越场地位于辽宁省辽阳县刘二堡镇,其左岸为刘二堡镇燕子沟村,右岸为刘二堡镇义和庄村。
穿越场地周围为农田,施工场地宽阔,易于大开挖穿越施工。
根据初设方案,本河流穿越为小型工程,拟采用枯季大开挖穿越方案。
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防洪影响评价

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防洪影响评价发布时间:2021-05-25T07:02:02.628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4期作者:刘飞虎[导读] 本文依据清姜河益门镇水文站多年实测水文资料,通过水文分析、洪水冲刷计算,对石坝河工程河段河道行洪、河道冲淤变化进行了论证。
核定了河段的设计洪水流量及设计洪水位,计算了河道内构筑物的壅水和冲刷情况,对项目建设可能给河道防洪、河堤安全、水利规划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作出了综合评价。
身份证号码61030219940816XXXX[摘要]本文依据清姜河益门镇水文站多年实测水文资料,通过水文分析、洪水冲刷计算,对石坝河工程河段河道行洪、河道冲淤变化进行了论证。
核定了河段的设计洪水流量及设计洪水位,计算了河道内构筑物的壅水和冲刷情况,对项目建设可能给河道防洪、河堤安全、水利规划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作出了综合评价。
为该项目工程的安全性、合理性、可靠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为今后在该河流流域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穿越;石坝河;水利计算;设计洪水;防洪评价1概况1.1 工程概况石坝河天然气管网跨河工程项目位于宝鸡市高新区石鼓镇滨河大道与石坝河公路桥以上12m处,管道跨河采用下穿式穿越。
跨河管道长度35m,为小型工程。
本工程穿越防洪标准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计。
穿越河流工程拟采用大开挖、定向钻或两者结合方式穿过河道。
大开挖方式穿越河道是在河底挖出一条管沟,管沟的深度应能保证管道下沟后管顶在河流的设计冲刷线以下,管道安装后管沟原土回填,恢复自然河床。
1.2河流概况石坝河是渭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大沟岭的十地岭,流域面积36.3km2,河长16.5km,河流比降47.6‰,多年平均降水量978mm。
1.3 河道演变石坝河河道的天然状态基本被改造,施工段河床已人工渠化。
河床被硬化,左右岸为水泥护坡。
工程区河段横向、纵向变化不大,多年来河床冲淤变化不明显。
京邯天然气管线新乐市沙河段定向钻技术改造项目防洪评价

2.1 评价方法 防洪评价计算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水 文 分 析 计 算 、壅 水 分 析 计 算 、冲 刷 与 淤 积 分 析 计 算 、河 势 影 响 分 析 计 算 、排 涝影响分析计算及其他有关计算。根 据 不 同 的 涉 河 工 程 ,计 算 侧 重 点 不 同 。 本次京邯天然气管线新乐沙河段定向
工程穿河处位于京珠高速 G4 下游 约 1.7km,京 石 高 铁 上 游 约 3.0km,穿 越 处 现 状 河 宽 1025m,现 状 河 底 高 程 (1985 国 家 高 程 基 准)为 60.5~62.4m。 两岸有完整堤防(均为 4 级堤防),堤距 1073m,堤 防 均 由 黏 性 土 碾 压 而 成 ,梯 形断面,内外边坡均为 1:3,采用植草护 坡 ,堤 顶 可 通 行 小 型 车 辆 。 右 堤 现 状 堤 顶高程 64.8m,堤顶宽 4.5m,堤身高 3m,
表1
工程与河道相关关系一览表
左 堤 堤 顶 高 程 65.1m,堤 顶 宽 5m,堤 身 高 4m。
1.2 工程与河道相关关系 根 据《沙 河 定 向 钻 技 术 改 造 工 程 项 目 说 明 书》(中 国 石 油 集 团 工 程 设 计 有 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2018 年 2 月), 工程与河道相关关系见表 1。
1. 工程概况
1.1 河道概况 工程穿越河道沙河属于大清河系,
是大清河南支潴龙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发源于山西省灵丘县和繁峙县。沙河 上 游 北 支 源 出 灵 邱 县 太 白 卫 山 ,西 北 支 源 出 繁 峙 县 五 台 山 东 白 坡 头 ,两 支 于 河 北 省 阜 平 县 杜 里 元 汇 合 ,流 经 阜 平 、曲 阳 、行 唐 、新 乐 、定 州 到 安 国 县 军 诜 村 纳 磁 河 、孟 良 河 后 称 潴 龙 河 。 河 道 全 长 242km,流域面积 6420km2。
基于燃气管道定向钻穿越河道防洪评价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T V 8 7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 0 0 8 . 1 3 0 5 ( 2 0 1 7 ) 0 3 — 0 1 3 1 . 0 4
1 工 程 概 况
燃 气 管道 穿越 工 程位 于辽 宁省 鞍 山市 海 城市 的 杨 柳河 腾 鳌堡 段 。燃气 管道 采用 聚 乙烯管 材 ,穿 河 段管径 规格 为 P E 1 0 0 ,工 程 全 线 设 计 长 度 8 0 4 m,
( 2 ) 根据 水 流 冲刷 条 件 及规 划 河 床 确 定 ,对 不 通 航河 流覆 土厚 度不 小于 0 . 5 m。 ( 3 ) 定 向钻穿 越 同时 ,沿 管 壁进 行 膨 胀 土 密 压
对 防洪 工程 的影 响 ,并提 出评 价 意见 。
2 技 术 路 线 及 工 作 内容
该 工程 穿 越 杨 柳 河 断 面 处 位 于 杨 柳 河 腾 鳌 堡 段 ,已多次 完 成 该 区域 的 水 文 及 河 道 水 力 复 核 工 作 ,成果 客 观准 确 ,资料 详尽 。本 评 价 以辽 宁 省 水
灌 浆 ,防止 钻孔 发生 渗透 渗流 及 土体 塌 陷 。根 据 工
程 地质 剖面 图上 所揭 示 的地层 ,综 合考 虑 上述 各 项
摘 要 : 定 向 钻 穿 越 是 一 种 先 进 的 非 开挖 穿越 施 工 方 法 ,施 工 时 完 全 在 河 流 两岸 陆地 上 进 行 ,具 有 不破 坏 大 堤 、 不 扰 动 河床 、 不 影 响 通 航 、 对 环 境 影 响 较 小 、施 工周 期 较 短 、 管道 运 营 安 全 、 综 合 造 价 较 低 等 优 点 ,文 章 从 管 线 工 程 穿越 位 置 水 文 成 果 复 核 分 析 、 冲 刷 计 算 ,对 定 向钻 穿越 工程 的 防 洪 评 价 要 点 进 行 分 析 。 关 键 词 :燃 气 管道 ;施 工 ;定 向 钻 ;防 洪 评 价 ;分 析 ;海 城 市
管道穿河防洪评价经典范本(优.选)

拟建天然气管道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穿越段管道两端与线路管 道连接部分采用大开挖方式敷设。沭河河床段管道埋设于工程地质勘察 2 层内,管顶距离河床约 3.0m。
2.1.4 施工方案
2.1.4.1 施工场地布置
管道穿越处沭河河道两岸地形起伏不大,且均有道路可供穿越设备进 场和管道运输。根据现场情况,钻导向孔施工选定入土点在沭河左岸堤外 约 130m 处 ,出 土 点 位 于 沭 河 右 岸 河 岸 线 以 外 约 105m 处 。入 土 点 一 端 安 放 钻机设备,设置泥浆池和蓄水池,同时兼顾入土点端连接段施工作业带, 入土点端施工临时占地面积 500m2;出土点一端设置泥浆池一个,同时兼 顾穿越段管道的组装焊接场地和出土点端连接段施工作业带,施工临时占 地面积 600m2。泥浆池、蓄水池、排水沟等布置在出入、土点两侧,距离 堤脚线 100m 开外的位置。
2008 年 3 月,受****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中水淮河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天然气中压管道穿越沭河工程的防洪评价工作。
2008 年 4 月 ,水 利 部 淮 河 水 利 委 员 会 委 托 沂 沭 泗 管 理 局 在 徐 州 主 持 召 开了《****市天然气中压管道穿越沭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 会后根据审查意见(附后)进行了修改,形成本报告。
****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位置示意图见附图一。
1.2 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法 》( 2002 年 8 月 29 日 第 九 届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第 29 次 会 议 通 过 );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防 洪 法 》( 1997 年 8 月 29 日 第 八 届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第 二 十 七 次 会 议 通 过 );
天然气穿河管道防洪评价培训讲学

天然气穿河管道防洪评价1概述1.1项目背景2012年6月,受海城华润有限公司委托,辽宁省海城市水利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滨河南路—光明路)海城河穿越的防洪评价任务。
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采用聚乙烯管材,穿河段管径规格为 PE100,SDR11,D250mm,工程全线设计长度572.6米,由海城滨河南路起至光明路结束,穿越河流1处,总体走向由西向东。
起点桩号为0+000,末点桩号为0+593.7。
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海城河采用定向钻方式施工,其中穿越海城河河床下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约为1.5m,位于河南岸近堤脚处,主河槽覆土厚度7m;两岸大堤处管顶最小埋深分别为10m 和12m。
为保证管道设计方案的经济、安全,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地区防洪的影响,满足防洪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需对拟建的荒岭子天然气管道海城河穿越工程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按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本次防洪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复核工程处的水文成果;研究分析该河段河床演变规律,预测河床冲淤变化程度;根据河床质的组成及相应水面线计算成果,计算河道最大可能冲刷深度;论证管道工程对防洪工程的影响,并提出评价意见。
该评价报告对相关问题的评价及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荒岭子天然气穿河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1.2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发布施行;(4)水利部、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发布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1998年10月发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144—9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8)S1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9;(9)《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004.2.20);(10)《辽宁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1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2)《海城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2012.6;(13)《海城河全流域规划》2009.02(14)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述1.1项目背景2012年6月,受海城华润有限公司委托,辽宁省海城市水利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滨河南路—光明路)海城河穿越的防洪评价任务。
海城市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采用聚乙烯管材,穿河段管径规格为PE100,SDR11,D250mm,工程全线设计长度572.6米,由海城滨河南路起至光明路结束,穿越河流1处,总体走向由西向东。
起点桩号为0+000,末点桩号为0+593.7。
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海城河采用定向钻方式施工,其中穿越海城河河床下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约为 1.5m,位于河南岸近堤脚处,主河槽覆土厚度7m;两岸大堤处管顶最小埋深分别为10m 和12m。
为保证管道设计方案的经济、安全,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地区防洪的影响,满足防洪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需对拟建的荒岭子天然气管道海城河穿越工程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按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本次防洪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复核工程处的水文成果;研究分析该河段河床演变规律,预测河床冲淤变化程度;根据河床质的组成及相应水面线计算成果,计算河道最大可能冲刷深度;论证管道工程对防洪工程的影响,并提出评价意见。
该评价报告对相关问题的评价及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荒岭子天然气穿河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1.2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发布施行;(4)水利部、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1992年4月3日发布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1995年1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1998年10月发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144—9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8)S1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9;(9)《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004.2.20);(10)《辽宁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方法》(1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2)《海城荒岭子天然气管道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2012.6;(13)《海城河全流域规划》2009.02(14)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该工程穿越海城河断面处位于海城河城区段,已多次完成该区域的水文及河道水力复核工作,成果客观准确,资料详尽。
本评价以《海城河全流域规划》(已通过评审)中水文资料及水力参数为依据,通过对海城河不同洪水频率下的冲刷演算、洪水分析等数据结果,对工程的防洪影响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建议。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管线工程穿越位置水文成果复核分析、冲刷计算;工程建设后对该河段河势和上下游及两岸防洪影响评价。
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荒岭子天然气管道于大白桥上游60m处穿越海城河,采用定向钻穿越方式,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定向钻穿越是一种先进的非开挖穿越施工方法,施工时完全在河流两岸陆地上进行,具有不破坏大堤、不扰动河床、不影响通航、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周期较短、管道运营安全、综合造价较低等优点。
2.1.1穿越位置确定结合线路总体走向及海城河两岸地形地貌特征,确定海城河穿越位置,具体详见图。
海城河穿越位置图2.1. 2 自然地理条件海城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03.6mm左右。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2倍以上,年最多降水量(1964年)达1081.0mm,年最少降水量(2000年)仅为447.1mm。
降雨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其中7、8两月更为集中,占全年51%左右。
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1659.4mm。
5~6 月份相对湿度小,气温上升快,风速大,是蒸发量最大时期,大约为536mm。
11~2月为结冰期,蒸发量最小。
流域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24.5h,5月份最多,多年平均为268.4h,12月日照时数最短在172.7h。
流域内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及地形影响,最大风速20m/s,其相应风向为SSE。
春季最大风速为20m/s,汛期最大风速为19.65m/s。
流域内初霜一般在9 月下旬,最早在9 月14 日;终霜期一般在5 月上旬,最晚在5 月11 日。
流域内降雪最早日期在10 月3 日,最晚终雪日在4 月29 日。
流域内极端最高地温63.14℃,发生在1961年的6月26日,极端最低地温-41.7℃,发生在1987年的1月13日。
最大冻土深度为118cm。
海城河是太子河左岸下游一条支流,也是最大的一条支流,全长88.2km,河流平均比1.74‰,流域面积1310km2。
海城河发源于海城市孤山镇兄弟山,流经孤山、析木、岔沟、马风、八里、响堂、海州、兴海、验军、西柳、东四、中小、望台、牛庄14 个镇区,于牛庄北邢家窝棚注入太子河。
海城河上游河道弯曲,河谷狭窄,中游析木至海城一段,流速稍减,出海城后呈扇形延伸至牛庄一带,坡降较小,流向自东南向西北。
海城河支流较多,其中较大支流有黑峪河、岔沟河、马风河、炒铁河和八里河等。
2.1.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地理、水文场地位于海城市大白桥附近,交通便利,地表水系不发育。
2、地形地貌场地在地貌上场地属于冲积平原地貌。
属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有利条件。
3、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各地层分布情况。
现分述如下:4、地下水情况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遇见地下水,稳定水位大约在4-5m 左右。
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遇见地下水,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5、各层岩土的原位测试成果见下表:最小值—最大值注:———————频数标准值6、场地地震效应按国家地震局的有关文件,本场地的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根椐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该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特征周期值为0.45s,剪切波速值为195m/s。
根据相关资料推断该区覆盖层厚度大于50米。
从场地土的性质和波速参考值判定,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属于抗震一般地段。
根椐场地土质和地下水埋藏条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初判,本场地不会产生地震液化。
7.结论和建议(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作用。
(2)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3)杂填土不可作天然地基,粉质黏土和粗砂可作天然地基。
(4)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 g,特征值周期值为0.45g。
(5)本区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为1.1米。
(6)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为宜。
(7)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遇见地下水,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8)根据踏勘及现场调查,该区地下无管线通过。
(9)该建筑对环境没有影响。
(10)根据建筑经验,该场地土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
2.1. 4 评价标准海城河左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右岸为50年一遇,本次防洪评价校核洪水频率为2%(50年一遇)。
2. 1.5 穿越设计穿越断面地层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粗砂土,适宜定向钻穿越,且两岸场地交通运输方便,故推荐采用定向钻穿越方案穿越海城河,穿越水平长度约为353.7m。
穿越处两岸均为住宅区绿化带,比较开阔,有明显的大堤,入土点选在北岸,在大堤坡脚外20m处,高程29.01m,出土点选在南岸,在滨河南路外36.7m处,高程30.36m,两岸均有公路可靠近出、入土点。
穿越地层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①根据穿越管径和出入土角、曲率半径的要求,穿越管线从岸上弹性敷设到河床底的最小深度约为1.5m左右;②根据水流冲刷条件及规划河床确定,对不通航河流覆土厚度不小于0.5m。
③定向钻穿越同时沿管壁进行膨胀土密压灌浆,防止钻孔发生渗透渗流及土体塌陷。
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上所揭示的地层,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穿越管线主要在第(2)层粘土层及第(3)层粗砂层通过,河床下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约为1.5m(南岸近堤脚处);主槽覆土厚约7.0m;两岸大堤处管顶最小埋深均为12m左右。
设计定向钻入土角12°,出土角13°,定向钻穿越水平长约353.7m。
2.2河道基本情况海城河是太子河左岸最后一条支流,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2°18′--123°8′,北纬40°39′--41°11′。
海城河发源于海城市孤山镇弟兄山,河源高程813米,河长88.2km,流域面积131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亿立米,河床糙率较大,流域内耕地面积4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9%,是海城市主要产粮区。
海城河可分为上游山区段、中游城区段、下游平原段。
上游河道弯曲,河谷狭窄,中游析木至海城一段,流速稍减,出海城后呈扇形延伸至牛庄一带,坡降较小,流向自东南向西北。
荒岭子燃气管道穿河处位于海城河城区段。
该段河道顺直,两岸护岸工程完整,河道规划基本完成,滩槽清晰。
海城河水文观测资料有60年左右,即1935年开始至1998年止,除46年—48年,96年无资料,其余年份资料较完整。
有两次历史特大洪水调查资料为1879年和1888年。
流域内有基本雨量站七个(牛庄、海城、英房、析木、岔沟、接文、孤山)观测年限以牛庄站最长,有70年以上资料,接文、孤山资料较短,仅14—16年资料,流域雨量点平均密度187平方公里。
据分析流域平均年雨量多年平均值733.7毫米,均值等值线由山区的780毫米递减至平原的650毫米,由海城站资料知,年最大雨量1003.9毫米(1964年),年最小雨量455.7毫米,最大三日暴雨270.9毫米,(1975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173.9毫米(1985年)。
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平水年6—9月雨量占年雨量的66%,10—12月与1—4月各占年雨量的10%左右。
海城河设计防洪标准为左岸5%(20年一遇),右岸2%(50年一遇)。
3河道演变由于海城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其年内、年际间的降水分配极不均匀,洪涝灾害经常发生,这就造成了流域内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