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 秦始皇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课件(共5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课件(共51张PPT)
原因:秦统一前,各国货币、计量单位 不一致,不便于商品交换和赋税征收。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韩赵魏
量:容积单位
度:长度单位
统一度量衡
衡:重量单位
(1)统一货币、度量衡
作用: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促进了商品生产 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措施:
文化上:统一文字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
(1)皇帝制度
皇位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1)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 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 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 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书解》
你从二则料料中得到哪些有关并吞 六国的历史信息?
商鞅
小组讨论 ♣
2、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分析总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 之间联系加强
3、人民要求: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 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 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 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 良马。
中央集权指( D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穷兵黩武,兵役繁重 大兴土木,徭役无度 加紧盘剥,赋税沉重 严刑峻法,囚徒无数
激化阶级矛盾 引发农民起义 秦朝短命而亡
课堂讨论:
有的学者称秦始皇为“千古 一帝”,有的学者则认为秦 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应当如 何评价秦始皇。
社会大变革
促进民族融合 商鞅变法
秦统一的 历史原因
韩非子的理论
课堂讨论:
秦国统一六国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原因: 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 2、社会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
之间联系加强
3、人民要求: 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自身: 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 5、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正确的统一方略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方面
政治方面: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确定皇帝称号,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在地方
废除分封制, 相
太 三公 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九卿
内 史
地方建立郡县制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 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 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 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始皇曰:“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 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 皇帝秦始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 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共1课时)
2.设计一份秦始皇统一中国改革措施的思维导图,梳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3.搜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详细解读,分析故事中所反映出的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针对课堂所学的秦始皇统一中国改革措施,结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谈谈你对改革与创新的认识,不少于500字。
2.问答题:设计一些分析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辩论赛:组织一场关于秦始皇改革措施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探讨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梳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2.政治改革:介绍秦始皇推行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政治改革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在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作用。
3.经济改革:讲解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同文、车同轨等经济改革措施,探讨这些措施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4.文化改革:阐述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等文化改革措施,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对后世文化传承的影响。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他有什么重要贡献?”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秦始皇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和片面理解的现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认识。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共50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共50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 大权。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 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 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 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 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材料三: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 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 (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章太炎《訄书·哀焚书》
材料四:“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 始” ---贾谊《新书·过秦论》
材料五:“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
第一单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一)根本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 的发展. 历史潮流(国家从分裂到统一、社会阶段的向前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愿望。
(二)方法: 1.知世论人 --把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 2.就事论人 --依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分析 3.评估标准 --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结合;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2)成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秦始皇的生平事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3.学会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和条件,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1.秦始皇统一中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习题:
1.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三个重要条件。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和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四秦始皇

高中历史选修四秦始皇

2、急建长城: 伟大建筑 暴政见证
五年 40多万民工
临洮
精品课件
全长一万多华里
辽东
3、大兴土木: 阿房宫、骊山陵
140多万人/年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 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 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C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 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 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 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 等良马。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促进文化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交通发展
奠定基本疆域
第四幕、穷途末路(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已 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 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 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 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 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 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 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战国七雄
精品课件
秦 咸阳
精品课件
统一六国:
1)先灭弱韩:前230年 2)离间灭赵:前228年 3)水灌灭魏:前225年 4)王翦灭楚:前223年 5)北灭燕国:前222年 6)完胜灭齐:前221年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思考 (1) 从史料一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 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2) 王夫之是以什么观点看待秦朝灭亡的? 答案 (1)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皇开创 了皇帝制,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 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 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 当时和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 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
【史论总结】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 经济
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经过商鞅变 方面
法,秦国经济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 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 关系 的民族共同体,为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 人民
春秋争霸、战国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和平 意愿 统一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秦国广泛 形势 吸引各国贤士,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主题二 全面评价秦始皇
【史料探究】 史料一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 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 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史料二 秦之毒天下而亡,阿房也,骊山也,行游无度而 诛杀不惩也。……秦得天下于力战,民未休息,而筑戌之 役暴兴,则民怨起。 ——王夫之《读通鉴论》第五卷
1.建立集权 (1)皇帝制度:自称__始__皇__帝____,集大权于一身。 (2)三公九卿制
官职
职责
三者关系
_丞__相___ 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者之间互
太尉 武官之长,管军事
不统属,都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负责_监__督__百官 对皇帝负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说课稿
-角色扮演:在情境模拟环节,学生将扮演不同历史角色,通过辩论和决策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我会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秦始皇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秦始皇的历史形象和统一六国的壮阔场面。
主要知识点有: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及过程。
2.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3.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4.秦始皇的历史评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理解秦始皇的政治改革。
(3)分析秦始皇在位期间的经济、文化改革,评价其历史地位。
-历史地图: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变化和政治版图的演变。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和历史文献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白板:用于实时展示讨论结果、分析图表和记录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线资源:如历史网站和数据库,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和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以及辅助教师更有效地传达复杂的历史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史料、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实证精神。
(3)通过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
断限: 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夕
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性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 阶段: Ⅰ 先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祖国历史的开篇 Ⅱ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封建大一统的时期 Ⅲ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Ⅳ 隋唐(581~907年) —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 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Ⅵ 明清(1368~1840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时期
3、据材料分析秦始皇文化措施的历史影响?
(1)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形成。
(2)摧残了文化,遏制了思想自由。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
(前259---前207)
以上两则材料对秦始皇是如何评价的?为什么会出
现不同的观点?
1、秦国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秦王嬴政 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强盛 (2)人民要求:人民渴望统一
(3)顺应潮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4)个人因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非凡胆略、过人谋略和决断力,广纳贤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三公九卿制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 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 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 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 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 年。 ——毛泽东
秦 驰 道 云南“五尺道”
开 通 水 系
开通水系 灵渠图
兴安灵渠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 秦始皇统一文字,我觉的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文字是文化的
载体,文字统一了,文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内敛性,凝 聚力。这对于中国以后能在两千年中没有象西欧那样四分五裂 起了很大的作用。 ——网上述评 ●“焚书坑儒”事件是封建君主专制野蛮性的大暴露,是对中国 历史文化的一场浩劫。焚书坑儒,我认为就是历史发展中的退步, 这个退步,就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言论自由被扑灭了。当然,这里 所说的言论自由不是和今天所说的言论自由等量而观的。 ——史革新
美国三权分立制
2、三公九卿制和三权分立制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有何区别? (1)形式: 分权与制衡 (2)本质: 三公九卿制目的是强化皇权,体现了封建社会人治的 特点。 三权分立制目的是避免绝对权力,维护民主制度,体 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特点。
统一度量衡

度 衡
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
驰道与直道 被 遗 忘 的 直 道
●时下, 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 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 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在这里,求真求实是 唯一的原则。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 是少赞些为好。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 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 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张艺谋君等大腕已经把秦始皇赞得可以了,秦始皇的头 上已经戴上了“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之类的桂冠, 所以,也没必要再多赞了,否则,连秦始皇本人也会不 好意思了。 ——2007年第6期《随笔》李乔 毛泽东和李乔对秦始皇评价的倾向是什么?
自古到今,人们对秦始皇的评价为什么如此不
同?你认为怎样才能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的不同源于人们关注的史实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论从史出。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创立新制,开拓疆土 ——第一个大一统封 建王朝的创立者
知人善任、对外开放 ——封建社会全面繁 荣时期的奠基者
改革弊政,维护统一 ——中国封建王朝落 日辉煌的实践者
千 秋 功 过 秦 始 皇
童年经历关键词

人质 过继 杀身之祸 母亲私通 权利 阴谋 吕不韦 嫪毐 赵太后
父亲早逝
探讨:这样的经历对秦始皇的性格、行为 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阅读教材,列举秦始皇的重大历史活动。
1、兼并六国,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 3、实行暴政,秦朝灭亡。
秦统一六国
咸阳

北到长城
西 至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临 大 海
南到南海
◆阅读与思考: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 书解》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贾谊《过秦论》
秦始皇
创建制度——智慧的君主 全面统一——远见的君主 焚书酷刑——残暴的君主 大兴土木——贪婪的君主
秦始皇网 /index.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