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婚俗 盘点土家族的婚俗词有哪些
土家族婚俗

阿妹们哭嫁也不仅仅是舍不得,更有一种 更美好的含义,就是让新娘子在成婚之前 了,把所有的泪水都流尽了,成婚以后啊 就幸幸福福的过日子。不要再有泪水了, 一般少则哭三天,多则十天半个月的。
下面是一首经典的“娘哭女”: 铜锣花轿催女走,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逢一润,为何不润五更头? 哎,儿去了,哎,娘难留啊, 往后的日子你重开头,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爱哎度春秋!
另一经典,哭媒人的:
不怪爹娘心肠狠, 就怪媒人嚼舌根, 我的妈-----------
另一经典,哭姐妹的:
谢谢观看!
英语1109黄琪
土家族婚俗 --------哭嫁
哭嫁
土家女流传久远的“哭嫁”习俗,这是土家女用哭声忆母女亲情,诉分别痛苦, 谢养育之恩,贺欢乐出嫁,甚至泣婚姻不尽人意,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举动, 却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的禀性和文化。 “哭嫁”开始于通报结婚日子前十天半月,姑娘不再出门干活,在吊脚楼闺房 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亲邻九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称“包 席”,右女称“安席”,左女称“收席”,新娘起哭声,“安席”接腔,“收 席”帮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
哭嫁形式多样
主要有母女哭,姐妹哭,姑嫂哭,姑侄哭等,或 新娘个人单独哭,或一个同伴陪哭,或几个同伴陪哭, 当男方的娶亲队伍到达时是“哭嫁”的高潮,——新 娘的左邻右舍都来陪哭。
哭嫁的内容丰富
或哭爹妈的,或哭兄嫂的,或哭姐妹的,或哭祖先 的,或哭媒人的。哭嫁歌一般即席而作,也有固定哭 词,哭有曲调,阴阳顿挫,一泣一诉,哀婉动人,是 一门难度很大的哭唱结合艺术,哭嫁水平高低,往往 是男方衡量土家女聪慧或愚笨的客观尺度,因此姑娘 出嫁前都要秘密向长辈潜心苦学。
土家族结婚喊礼

土家族结婚喊礼
请二位八仙民间奏乐,请放炮师鸣炮
、、、、、、、、、、、、、、、、、鸣炮奏乐
于静可静,四面哑静。
在于民德,主人叫我来喊客。
今年是X年X月X日
桃园结弟,家归天财,
周公制礼,流传至今。
甲子是大绕着,XX先生所制定期程。
雀巧巧喊个三星会,只看牛郎织女星。
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
桃之夭夭,喊法卜高;其叶津津,喊法卜清。
喊个狮子岩岩,请代理师代客来。
……………..开始喊客(四亲六戚)
一对花烛亮堂堂,铺单结彩好汪洋。
男站左边,女站右边。
阳的来到堂前领包袱,印的来到堂前簪花、挂红,领头受揖!
鸣炮奏乐。
湘西土家族传统结婚礼仪习俗大全

湘西土家族传统结婚礼仪习俗大全中国56个民族,可为泱泱大国,不同民族间有不同的礼仪风俗习惯,而且不同地域结婚礼仪习俗各具特色,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湘西土家族传统结婚礼仪习俗大全,希望你喜欢。
土家族简介土家族作为中国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主要聚集地有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的龙山、保靖、永顺、桑植、古丈、泸溪、吉首及张家界市,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的铜仁市。
土家族自称为“比兹卡”、“比基卡”,其民族文化受巴文化、楚文化、汉文化等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拥有自己独立的民族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美的艺术,其婚嫁习俗更是颇具民族特色,体现了土家族的生活习性和民族风情,展现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湘西土家族传统结婚礼仪习俗与汉族相比较而言,虽然土家族也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总体而言婚姻还是自由的。
土家族未婚青年男女在摆手节、女儿会等大型节日和生产活动中相识、相恋,以对山歌、吹木叶表达爱情,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便可结婚。
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记载了土家先民以山歌传情意的习俗:“凡耕作出入,男女通行,无拘亲疏。
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声为奸淫之媒”。
土家族的婚姻习俗是是所有土家民俗中仪式最为复杂、程序最为完整、细节最为精致的民俗之一,其程序可分为五大部分:求肯(即求亲)、定亲、结婚、送亲、回门。
其中每一大部分又由许多小环节构成,程序极为完整,内涵颇为丰富。
一、求肯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通常为女性),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去女方家求亲。
此时,媒人会极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男方的托付。
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表示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即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自己女儿的婚讯。
土家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

土家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土家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至今传承着一些传统婚嫁的习俗,那么,土家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土家族的结婚婚俗一、定婚前的礼仪官府文告规定“百姓男女年纪相当,又无亲属制服,而男女父母情愿结姻者,必先央媒约,通知明白,……一有不愿,即止。
”民间也演渐成俗。
男方托媒人,提亲讨口气;女方放话看人家。
这个过程完全是由媒人牵线搭桥,在双方父母主持下进行。
二、行聘订婚。
女方“看人家”允许之后,男方择期备台盒,即备绢帛,簪环,果酒等物,书写有第几男、姓名、某年、月、日出生的男家庚书生,礼物男用红全开具,后写姻眷弟某率男某顿首拜。
请媒人随同到女家。
女家收聘,用相同格式写好女子庚书,中帖红签上写“领谢”二字,交付媒人回复男家。
举行定婚仪式之后,男方所送聘礼称之为打发。
此后,男女双方即可走动,但主要是逢年过节时男方到女家拜年。
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置嫁奁。
择期的讲究是按照男女双方“八字”找推定吉日,如女家许约,即行定期,定期之后,由男家用名帖开具婚礼单,另以红全开明迎亲日期,先告祖先,由媒人送往女家之后,男家开始制备衣饰,布帛,果饼等物,果饼称“茶食”,严格按照女家亲族辈分准备,不得差错。
早期,男家置办的礼物和女家置办的嫁奁都是在正式婚期前送往对方,以后演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这就增添了婚期的喜庆色彩,而且双方都可以在亲朋族友面前显示体面。
四、喜期。
有的地方称“过期”。
举行婚礼,历时三四天,有许多仪式,显得十分繁杂和格外热闹,其间有:1、上头:女了出嫁前一日,择族戚夫妻双全有德行的人,以两条线互相绞合勒去鬓边短发,拔去汗毛,曰“开脸”,亦曰“上头”,为分梳,此时始挽成高髻,又称“粑粑纂”。
2、陪十姊妹:女儿出嫁前一日晚上,设素宴,请未婚女子九人和新娘围席而坐,称为“陪十姊妹”,又谓之“带花酒”。
由两个陪姑娘先围席作四十八个揖之后,请新娘坐席中间,牵亲者挨其左右而坐,其余按长幼而坐,由歌师傅或新娘自已开台“陪十姊妹歌”。
湖南土家族结婚风俗

湖南土家族结婚风俗
湖南土家族结婚风俗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家族结婚风俗:
提亲:男女双方的家长在媒人的介绍下商定婚事,男方家长要带上礼品到女方家中提亲。
定亲:男女双方在确定婚事后,要进行定亲仪式,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一些礼品,表示诚意和尊重。
订婚:男女双方在定亲之后,要进行订婚仪式,男方要送给女方一些贵重的礼品,如金银首饰等,表示对女方的爱和承诺。
婚礼:土家族婚礼通常在农历的正月、五月或九月举行。
婚礼上,男方要请来乐师,演奏土家族传统的乐曲,女方要穿上传统的土家族婚纱,进行拜堂、敬茶、行酒等仪式。
抬新娘:婚礼当天,女方的亲友要抬着新娘到男方家中,表示送嫁的意思。
迎新娘:男方要在家门口张灯结彩,迎接新娘的到来,还要准备好丰盛的宴席,招待新娘的亲友。
点蜡烛:新娘到了男方家后,要进行点蜡烛仪式,表示新娘已经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
敬茶:婚礼当天,男女双方要互相敬茶,表示尊重和祝福。
浅析土家族文化及其哭嫁婚俗

浅析土家族文化及其哭嫁婚俗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土家族传统文化不仅多样化,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哭嫁”是土家族地区的流俗一种婚仪中,作为一种婚俗必然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之所以一直流传下来的社会基础。
作为土家族的女儿,她结婚后一定要哭。
有一种特殊的“哭嫁歌”,是一种具有深厚艺术特色的传统。
土家族的女孩一直从小十二、三岁就要求学会哭嫁,那哭嫁长鸣一声,哭了感人的,这女孩是个好妻子叫聪明。
相反,不哭的女孩是不允许结婚的。
“一哭我的妈,不该盘冤家,盘到冤家放婆家。
” “二哭我的爹,把奴盘成人,盘大又是别姓人。
”在当前的社会大家庭中土家族哭嫁习俗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学意蕴。
作为一种无形文化教育的形式,哭泣婚姻对实施体制教育、发展学校教育和设计学校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它对于女性而言又是一种独特的家庭观念,值得我们探索讨论的一个话题。
本文将使用例证法等论证方法一一简述土家族哭嫁的独特文化习俗,深刻揭示内涵,从而加深后人对它的认识和了解。
标签:土家族文化;哭嫁婚俗;新娘与哭嫁歌一、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是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悠久,土地大娄山的千万平方公里主要生活在云贵高原的山,武陵山和总线山麓东端。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20.81万人口,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排第六位。
文学:土家族文学最著名的是叙事诗、民歌和舞曲。
摆手歌有两种,分别是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歌曲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苦,情歌,抒情性作品。
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气息。
艺术:土家族人皆爱唱山歌,山歌又有情歌、哭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群舞,包括狩猎,军事和宴会等方面70多个动作。
它与祖先崇拜和乞讨丰收有关。
通常三天,五天,七天。
通常在第一个月的第九天或三月的第三天,成千上万的人参加。
有节奏,优美的动作,简单生活,香味浓郁。
土家族婚嫁习俗

土家族婚嫁习俗古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女婚姻不能自由,少男少女结合全由父母包办。
而在现在很多地区少数民族还沿用了一些婚嫁的习俗,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土家族婚嫁习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土家族的婚嫁习俗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婚嫁前奏曲,第二则是婚礼进行时。
土家族婚嫁习俗一、婚嫁前奏曲婚嫁前奏曲:托媒:男方托请一能说会道,且熟悉双方家庭情况的人(多为女性,俗称媒婆)到女方家里提亲,此后女方也托人暗中打探男方的家庭情况。
婚嫁前奏曲:合八字若女方有意,则由媒人互通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并请算命先生“合八字”。
男女双方八字若相契合,双方即口头联姻。
婚嫁前奏曲:定婚八字既合,则可拿之,故定婚又称“拿八字”。
由男方购置红色庚书,写上男方生辰,然后装于精制拜帖盒内,由媒人赴女方家女方生庚填入同一庚书,即算正式订亲。
婚嫁前奏曲:认亲由男方择定吉日备齐族茶(若干份猪肘、面条等物)到女方家,女方则邀约族人至亲齐聚堂屋。
灯烛辉映之下,男子在媒人引导下谦恭有加,称父叫母,呼姑唤叔。
婚嫁前奏曲:报期即由男方到女方家报告喜结良缘的日期。
此后男方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喜期前夕,男方备办彩礼。
所谓“彩礼”,无非面酒糕糖、“长枪短枪”(猪长蹄谓之长枪,短蹄谓之短枪)。
讲面子的男方,往往整猪相送,名曰“礼猪”。
男方还需备办结婚衣物,女方也忙着准备“陪嫁”,其间家具被褥、锅碗镜妆之物日渐增多,新娘更是刺绣裁剪,赶制被套枕巾及公婆的鞋袜。
婚嫁前奏曲:哭嫁哭嫁大多在婚前的十天半月之内,准新娘邀约邻近女友,帮忙做针线活。
银针闪烁,彩线飞舞,姑娘们边哭边做,哭而不悲,哭而似悲,哭中寓乐,似哭实乐,唱哭间杂,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哭声悠扬宛转,极富乐感,流露出土家族姑娘的天真率性。
其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祖人等等。
土家族婚嫁习俗二、婚礼进行婚礼进行:过礼婚期到来,男方派人给新娘送去衣裳,首饰、布匹以及给岳父母家酒、肉乃至盐、茶、米、豆等,叫“过礼”。
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仪式是怎样的?

土家族的传统婚姻仪式是怎样的?一、迎亲礼1.天婚土家族的婚姻起源于神话传说,传说中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相爱并私定终身,世世代代为人类结合姻缘。
因此土家族迎亲礼中有天婚这一环节,新娘新郎分别扮演牵牛、织女来模拟这一传说,以此表示对神话故事的祝福。
2.请媒土家族男方家族会派人请女方家族组织一次请媒仪式。
男方派出负责请媒的人,穿戴整齐,佩戴土家族特有的装饰品,携带香烛、红绳等礼品,前往女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亲。
这一仪式旨在正式向女方表达求婚的意愿,表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二、订婚仪式1.祭祀仪式土家族的订婚仪式通常会在男方家中举行,举办订婚仪式前,会先进行祭祀仪式。
族人会在家中设立祭坛,摆放猪头、鸡鸭等祭品,家长代表族人向土地神、祖先等神灵祈求保佑和祝福。
2.礼品交换订婚仪式中,男方家族将准备好的礼品,如糖果、烟酒等送给女方家族,女方家族也会回赠一些礼品,如绣品、鸡鱼等,以示双方的喜好和友好。
三、婚礼仪式1.迎亲队伍土家族的迎亲队伍很大,通常会有百人以上。
队伍由男方领队,队伍中会有鼓手、吹箫手等人表演传统音乐,队伍会经过女方村庄,展示土家族的独特风俗和文化。
2.入门仪式新娘到达男方家后,会由男方的亲人、朋友组成的队伍迎接。
新娘会踏着七彩絮缎,走过门槛,象征顺利和吉祥。
婚礼的这一环节充满欢乐和喜悦,彰显了土家族传统婚礼的独特魅力。
3.拜堂仪式在土家族婚礼中,拜堂仪式极为重要。
男女双方家族会事先商定好祝词和礼仪,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跪拜祖先和长辈,并进行交换戒指的环节。
这一环节体现了家族的传承和对双方婚姻的祝福。
四、婚后习俗1.亲子仪式土家族婚姻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亲子仪式。
新婚夫妇进入新房后,会进行一系列象征生育的仪式,如撒发糕、点花烛等。
这些仪式寓意着新婚夫妇要早生贵子,延续家族的血脉。
2.喜宴土家族的喜宴也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喜宴上的菜肴丰盛多样,有鳝鱼、猪肉、羊肉等,寓意着丰衣足食和幸福美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婚俗盘点土家族的婚俗词有哪些
>土家婚俗词(一)盐女当年追廪君,仙姿蝶影伴晨昏。
芳云甘雨滋山水,一代风情遗子孙。
注:廪君,是远古巴人部落首领,名务相,俗称“向王天子”;盐女,是盐水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世称“盐水女神”,又尊为“德济娘娘”。
据史书载: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
(二)妙龄巴女暗怀春,莫毕阿谁众里寻。
一把锅灰多少爱,悄然抹向意中人。
注:土家族姑娘爱上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他的脸上,称为“找莫毕”。
莫毕,土家族语,意为“虎仔”,即姑娘的意中人,因为虎是土家族的图腾。
(三)女儿当嫁盼提亲,佯骂媒婆屡叩门。
欲允还推再移伞,一桩婚事待良辰。
注:“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也成为土家族不可违背的礼仪。
青年男女即便是自由恋爱,也必须要找媒人提亲、说媒。
媒婆到女方提亲时,如果遭到一些诙谐的“谩骂”,就可能应允。
媒人须三次到女方家提亲,无论天晴下雨,都要带上一把伞,名曰“团圆伞”。
只有女家将伞移动,方可再提亲事。
(四)漫纺霞光织锦纹,西兰卡普缀鸳衾。
姑娘临嫁偏多梦,巧手描来幻亦真。
注:“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织锦。
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
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亲手织出的“西兰卡普”做嫁妆。
(五)择定佳期日渐临,相邀姊妹泣离分。
山情水谊歌相诉,悲喜交加泪满襟。
注: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婚俗。
新
娘在婚期前半个多月或一个月就要开始哭嫁。
最初隔夜哭,后来连夜哭,相好的姐妹、姑嫂、长辈轮番陪哭。
其“哭嫁歌”,如泣如诉,若悲若喜。
婚期愈近,哭愈悲切;至上轿前,新娘已是嗓子嘶哑。
(六)青青丝线解香尘,弹破羞容妆面匀。
纵借银簪高挽髻,一时难改女儿心。
注:女子出嫁的当天,要请姑母、姨娘或嫂子化妆。
化妆分三步程序:一是“开脸”,用灰线包绞尽额上汗毛,并将眉毛绞成新月形;二是“上头”,将发辫挽成“粑粑髻”;三是“戴花”,在发髻上插一枝红艳艳的花朵。
女子“开脸”、“上头”后,意味着已成少妇,其装扮与少女判若两人。
(七)童子陪郎十友欣,席间飞韵伴移樽。
华堂壶手频添酒,行令不知第几轮。
注:正式结婚仪式前夜,男方要坐“十友席”。
请来九位十二岁左右的童男陪新郎,摆上果碟,边唱边说边吃喝,唱者曰“歌”,说者曰“令”,总称“令歌”。
说令时,传递令杯,互比口才,风趣恢谐,在于营造喜庆氛围。
(八)盒装服饰盖罗巾,背往女方为娶亲。
此日共求繁衍事,两家过礼换双禽。
注:婚期头日或当日,男方须派人给新娘送去衣裳,首饰、布匹以及给岳父母家的酒、肉、盐、茶、米、豆等,称为“过礼”。
“过礼”之物用一个特制的木盒装上,上面盖着个花袱子。
土家人称之为“背盒”或“背山”。
在“过礼”物中,两只鸡(一公一母)必不可少,象征着生息繁衍。
(九)露水鞋加露水裙,送亲路上避妖氛。
嫁衣彩绣谁曾用?泪洒新痕掩旧痕。
注:新娘上路时,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要带着一把油纸花伞,叫“露水伞”。
同时,新娘还要上着大摆“露水衣”,下配八幅“露水裙”,头包青丝“露水帕”,脚穿绣花“露水鞋”;进男家门之前,新娘须换下
这些衣物。
除绣花“露水鞋”由新娘的嫂嫂亲手制作外,其他均由男方送来。
这些衣物多是借用,婚后归还原主。
(十)踩斗堂中未解颦,临行甩筷谢门神。
娘婆同旺新人愿,前撒黄金后撒银。
注:临上路前,新娘要站在事先放置在堂屋中间装满粮食的方斗上,踩上一双脚印,名曰:“踩斗”,寓意着把富贵留给娘家。
“踩斗”之后,要手拿两把筷子,使劲向身后撒去。
有童谣:“脚踩金斗四角方,手拿金筷十六双。
前头八双跟我去,我自拿来我自吃。
后头八双给兄弟,多多进些钱和米”。
(十一)成套嫁奁红透殷,背亲绸带更牵魂。
家兄背妹出门去,若负千斤步步沉。
注:土家姑娘出嫁时,由哥哥背上轿;首先慢步背出闺房,在拜别仪式结束后,再用“背亲带”背上花轿。
“背亲带”是一条长逾七尺的红布,由男家“过礼”时送来。
无兄者,由弟或叔替之。
陪嫁的箱、柜、桌、椅皆用山漆涂之,其色红里透黑。
(十二)男女拜堂即缔姻,双双挤进洞房门。
只为日后当家主,抢坐新床各用心。
注:新人拜过天地,祖先、父母和对拜之后,新郎引新娘进入洞房,称为“坐床”。
在进门时,都想争先一步,抢坐到床上,据说,谁先坐到床上,意味着将来由谁当家。
(十三)十盘八扣宴佳人,新妇拥为座上宾。
花膀伴随吹打乐,催将绣品献亲邻。
注:土家新娘在男家吃第一顿饭谓之“陪新姑”,亦称“领席”。
席间常有“插花迎酒”,以猪膀二只,各切成十大砣,拌各种佐料,上甑猛蒸,熟后每砣插上用萝卜雕成的各种花朵,谓之“膀”。
十碗八扣上齐以后,响匠和打“大盘子”的人,一同到厨房,由厨师将膀放于大盘子中,并点上一对红腊烛,鸣炮奏乐,将膀送至新娘席上,谓之“迎膀”。
新娘(或送亲客)
将事先准备的利市钱馈赠给厨师、响匠和打大盘子的人。
(十四)世代土家居远村,族人嫁娶古风淳。
若非台上巴人剧,何以神州传异闻?注:《土里巴人》由长阳歌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家陈洪创作的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蹈剧,曾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她展示了奇异、独特的土家族婚俗,既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婚俗风情画卷,又是一首首礼赞生命、讴歌爱情的抒情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