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主动与被动句式对比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结构,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英文中被动句的构成方式。
英文中的被动句是通过将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和助动词“be”或其他状态动词连用来构成的。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中的“was written”就是一个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词的执行者则常常由介词“by”引出。
被动句的使用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也可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相比之下,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则更加简单直接。
汉语的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在动词前加上“被”字构成的,“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中的“被解决”。
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
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文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更加普遍,可以用在多种场合和语境中,能够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这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被动句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偏好。
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行为的对象而不是执行者,也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The cake was eaten by the kids”相比于“The kids ate the cake”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用于特定情境下的强调。
“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则强调了问题的解决者。
这表明了英语和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英汉语言对比Chapter-6-被动与主动

2、汉语被动句多用于动句中,表动作: The glass is broken. 玻璃杯破了。(不用被动)
The glass was broken by my brother. 玻璃杯被我弟弟打破了。(被动)
The house is surrounded by trees. 房子周围都是树。
I was astonish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ive me a job.
三、修辞的需要:
There are many ways to vary the basic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 of subject-verbobject.
the surrounding country. Language is shaped by, and shapes, human thought. The Chinese Table Tennis Team also visited a
Manhattan public school, delighting the pupils and being delighted by them. More on Page125
examinee, referee, The room filled desirable, eatable…. rapidly.
This kind of cloth washes very well.
The book is printing.
Active Chinese
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汉语常用意义被动式: 一、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It was well done. 这件事做得好(这件事被做得好) It was poorly done. 这件事做得不好/这件事给弄糟了。 1、inflictive voice 不幸语态: 庄稼让大水冲跑了。 The crops were washed away by the flood. 这股敌人全给游击队消灭了。 The whole horde of enemy soldiers was wiped out by the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句式翻译中主动和被动角度的差异。
在英语句式中,主动和被动句型的特点以及在中文句式中的对应特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比较主动和被动角度下的英汉句式翻译对比,揭示了翻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主动角度下的翻译对比中,涉及到了不同语言中主语和动作承受者的表达方式,而在被动角度下的翻译对比中,则涉及到了不同语言中动作执行者和动作承受者的关系。
通过总结主动和被动翻译差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启示和展望,指导英汉句式翻译的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英汉句式翻译差异的理解,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方法。
【关键词】英汉句式翻译、主动与被动角度、差异、特点、对比、研究意义、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介绍文章内容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句式翻译中主动和被动角度的差异。
通过对英语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以及中文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将探讨两种语言句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些差异。
通过比较主动角度和被动角度下的翻译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汉句式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终,我们将总结主动和被动翻译的差异,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汉句式翻译的复杂性,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1.2 阐明研究意义研究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的发展。
对英语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语法规则,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对中文句式主动和被动的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文语法结构,提高中文写作水平。
然后,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可以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促进英汉翻译技巧的提升。
通过不同角度下的翻译对比,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译文的表达方式和语境,提高翻译质量。
本研究对于扩大跨文化交流、促进英汉翻译技术提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是表达被动意义的一种句型。
在英汉语言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通过把主语转化为句子的对象来表示被动。
通常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
例如,我们可以把这个主动句子:The boy kicked the ball.转化为以下被动句子:在这个句子中,“the ball”是对象,而“was kicked”是被动的形式。
下面是更多的例子:主动句子: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an exam. 被动句子:The students were given an exam by the teacher.主动句子:She will bake a cake. 被动句子:A cake will be baked by her.他吃了一个苹果。
主动句子:他收到了一封信。
被动句子:一封信被他收到了。
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首先,在英语中,被动句主要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来表达被动,但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加上“被”字来表达被动。
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像“be”这样的动词。
其次,在英语中,被动句常常用于客观事实的陈述,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于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英语中可以说:The house was broken into last night.但在汉语中,可能会表达出更强的情感,如:昨晚我的房子被人破坏了,这真让人生气。
这个例子中,汉语句子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愤怒和强烈情感,而英语句子则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件客观事实。
此外,英语的被动句中,礼貌语气比汉语更加普遍。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能够被看作是礼貌用词的被动句是:而在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则不需要添加这种礼貌用语。
总结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和用法上有一些不同。
英语中的被动句主要是通过“be”V-ed 来表示,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是通过添加“被”字来表示。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英汉语言中的句式有很多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是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动词的结构上,而在汉语中,则主要通过动词的位置和句子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
首先看英语中的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中,主语一般在句子的前面,紧接着是动词。
"She is reading a book."(她正在读一本书。
)这个句子中,主语"She"出现在第一位,动词"is reading"紧跟其后,表示主语正在进行的动作。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主动语态的表达方式较为灵活。
主语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意位置,而动词则一般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结尾。
"她正在读一本书。
"中,主语"她"出现在句子的开头,动词"读"紧跟其后。
接下来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一般由助动词"be"加上过去分词构成,通常以"by"短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这本书是汤姆写的。
)这个句子中,被动语态由助动词"was"和过去分词"written"构成,"by Tom"则表示执行动作的人。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一般通过句子的结构和动词的位置来表示。
被动句的结构为"被+动作的执行者+动词+其他成分"。
"这本书被汤姆写了。
"中,"这本书"是被动句的主语,"被汤姆"表示执行动作的人,"写"是动词,"了"是句子的标志性成分。
英汉两种语言在被动句的使用上也略有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常用于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在汉语中,则多用于表达被动意义。
汉英对比-主客体意识及被动语态

The painting immediately reminds me of the childhood in my home town.
董事长/凭他丰富的经验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
The President at once found out by his rich experience what is wrong with matter.
人们并不看好英国食品。这很可能是因为 去英国的外国人不得不在更“大众化”的 餐馆里用餐的缘故
Kunta’s home-trailing had been so strict that, it seemed to him, his every move drew Binta’s irritated finger snapping.. 昆塔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觉得只 要他每每一动都会引得宾塔把手指捻 得啪啪作响不满起来。
人们希望“早期发现”肺癌, 随之进行外
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目前看来是最 有效的方法。可是由于肺癌生长速度和生 长方向等生物特征差异很大,早期发现的希 望常常化为泡影.
The hope of early discovery followed by surgical cure , which currently seems to be the effective form of therapy, is often thwarted by diverse biology behaviors i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growth of cancer.
A crashing thunderstorm, with thick rain hissing down from skies black as night stopped Victor Henry from leaving the White House.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在英语和中文中,有时候会出现主动和被动的句式结构。
从主动和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翻译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主动和被动两个角度详细阐述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一、主动句式
主动句式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的句子。
在英语中,主动句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表达:
1. S + V + O (主 + 谓 + 宾)。
例如:
- 他喜欢吃苹果。
- He likes eating apples.
3. S + V + 地点状语。
例如:
- 我爱你。
- I love you.
可以看出,在主动句式的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不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对应翻译。
在中文中,被动句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翻译成英语:
可以看出,在被动句式的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有一些差异。
英文的被动结构中必须包含by短语,而中文可以省略或者置于句首。
在被动句式的翻译中,还需要注意语序和介词位置的调整。
从主动和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翻译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主动句式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不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对应翻译。
而在被动句式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有一些差异,需要注意语序和介词位置的调整。
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英汉句式。
第6章被动与主动(英汉对比研究)

第6章被动与主动(英汉对⽐研究)第六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passive habit)。
S.Baker在“The Practical Stylist”⼀书中指出:“Our massed,scientific,and bureaucratic society is so addicted to the passive voice that you must constantly alert yourself against its drowsy, impersonal pomp.’’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常⽤被动句,主要有以下⼏⽅⾯的原因:⼀、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但当主动句的施事(agent)由于以下的原因⽽不需要或不可能指明时,英语往往采⽤被动句:1.施事未知⽽难以⾔明,如: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and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be hanged.凶⼿已于昨天被捕,据说他将会被绞死。
2.施事从上下⽂中可以不⾔⾃明,如:She told me that her master had dismissed her.No reason had been assigned; no objection had been made to her conduct. She had been forbidden to appeal to her mistress.她告诉我,她的男主⼈已解雇了她。
男主⼈没有讲明任何理由,对她的⾏为没有任何异议,也不许她向⼥主⼈申诉。
3.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受事需要强调,如:Her only son was run over by a car.她的独⼦被汽车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主动与被动句式对比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学习者对英语被动句式的掌握不尽如意。
究其原因主要是英汉被动句式除了基本的结构相似以外,很多情况下产生了大量的不对称句子。
这给汉语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负迁移。
本文就此对英汉主被动句式进行了对比;目的是给那些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被动语态的过程中加以分析,整理,以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主动被动句式;结构;含义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09-02
被动语态是英语学习中一项很重要的语法内容。
但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这是一个较难的语法项目。
原因之一是,英语和汉语之间有一个细微的差别:英语是一种注重主语的语言;而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
由于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这些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着重阐明这些特殊性,以避免汉语主题会给英语学习者的被动语态学习造成负迁移。
一、英汉被动句式的原型和特殊形式比较
通常来讲,汉语中的“被”字句是汉语中最明显的被动结构,除了“被、叫、让、由”等明显的标志外,动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英语的被动结构却很复杂,有时要求有助动词出现,通常是be,有时也可以是get和have等。
其中过去分词又有不规则变化形式,被动语态还与时态、体及情态动词长生复杂结构形式,加重了学习
者的负担。
因此,本文就各种具体情况加以阐述。
(一)英语被动句式的原型和特殊形式
a:主语(施事)+be+v_en分词
(1)the enemy was defeated 敌军被打败了
b1:主语+be+_en分词+介词+名词短语(施事者)
(2) the violin was made by my father
b2: 主语+情态动词+be+_en分词+介词+名词短语(施事者)或
主语+be+being+_en分词+介词+名词短语(施事者)
(3)he may be kissed
(二)汉语被动句式的原型和特殊形式
由于汉语的语态是无动词形式变化,所以我们根据汉语受事的不同,用一种与英语不同的方式来表达(c型被动语态)。
c1:n(无生命)受事+v:(4)你要的那本书买了
c2:n受事+v1v2:(5)我的车碰坏了
c3:n受事+v1+得+v2:(6)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c4:n(有生命)受事+v:(7)鸡杀了
c5:n受事+被+v:(8)他被撞伤了
根据c5,“被”字是以无生命的受事作为被动的描述对象,但有一些句子是不能使用“被”字句来表达。
比如不能说:“大衣被他穿了”或“饭被吃了”。
原因是受事本身含有被动的属性或在认知上被预设为动作作用的对象。
因此,我们可以说,不带“被”字的
句子所描述的是受事的状态,是被动句式的句型;而带“被”字的句子描述的是受事受到影响的过程,表示受事受到外力强迫而产生了状态的变化,故是被动句式的特殊形式。
(三)英汉被动句式的比较分析
从上面例句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句式的认知语义结构是一致的,表达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没有外因的状态性事件。
两者都可以划分为一种模式,即受事+状态,其中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
例如:
(9)你要的那本书//买了 the book// was bought
(10)这个问题//讨论过了 the problem //was discussed
但两者在表现方法上是有区别的,主要是:
1、英语对被动采用的语法化手段包括变换语序、动词形态变化及使用半独立的虚词。
汉语对表达被动概念采用的语法手段主要是变化语序,只在有的情况下使用虚词。
这是因为英语从施事的观点来看使成动词的终点,而汉语则是从受事的角度来观察。
2、英语有形态的变化,所以在表被动的概念时,不需要区分受事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也无需区分受事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是有标关联还是无标关联。
由于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所以必须用其它手段来进行区分,如“被”字等是汉语被动句式中最明显的一种。
二、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
(一)某些不及物动词的被动意义
英语中一般只有及物动词采用于被动语态,不及物动词不用于这
种结构。
但有些时候,某些不及物动词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的意义。
(1)when did the accident occur?事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二)某些表示“开始”、“结束”意思的动词
(2)class begins at eight. 八点钟开始上课
(三)某些表示“运行”意义的动词:
(3)the machine runs well. 机器运转良好
(四)某些动词+方式状语
动词read, write, translate, act, wash, wear, cook, lock, sell, tear, cut, keep, feel, burn, strike, last 等常和表示行为方式的状语联用,表示被动意义。
这些动词既是及物动词又是不及物动词。
当主语是人时,是及物动词;当主语是物时,是不及物动词,即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
(4)my pen writes smoothly我的钢笔书写很流利。
(5)the book sells well. 这书的销路很好
注意:这些动词常和情态动词(多半是否定式)连用,表示被动:
(6)his car cannot move 他的车不能开了
(7)the window won t close. 窗户关不上了
(五)表示状态特征的联系动词的被动意义
有些表示状态特征的联系动词,如look, smell, taste, sound, appear, turn out 等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8)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良药苦口
三、被动形式表示主动含义
(一)反身动词的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
反身动词做谓语时,其宾语反身代词,表示动作返回到执行者本身,主语即是动作的执行者,又是动作的承受者。
由于反身代词这一特点,在被动结构中动作的承受者,也就是动作的执行者,在句子中表现出主动的意义。
(1) he seats himself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he is seated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他坐在教室的后面
(2)he lost himself in the forest
he was lost in the forest 他在森林中迷路了
(二)“引起……感情”等动词的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
(3)the teacher is satisfied with what he said 老师对他所说的感到满意
(4)we are opposed to unjust wars 我们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三)某些表示定位、移位的动词
(5)the earth is titled a little 地球有点倾斜
(6)hundreds of soldiers were stationed around the prison 数百个士兵驻扎在监狱周围
(四)不及物动词的_ed 形式与be连用表示主动意义
(7)the moon was set and it was very dark 月亮落山了,天也黑了
四、小结
通过上面对英汉被动句式的分析,英汉被动句式主要的构成方式有两种:无标记的意念被动句式和由被动标记“被”字的被动句式。
英语被动句式的特殊形式主要是通过使用介词by 来引入施动者,且放在动词后面。
而汉语的施动者往往放在动词之前,受事之后。
这是因为汉语是表意性语言,而英语是形态性语言。
因此,从语义角度来考察英汉被动句式中的一些不对称现象,目的是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对比英汉被动句式;认识到被动句式的本质,从而对英汉被动句式之间的异同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这种对比更有助于具体教学实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谷婷婷.英汉被动句式的比较\[j\].宿州师专学
报,2003,(2).
\[2\]贾秀海.英汉被动句式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
报,2005,(1).
\[3\]聂韶峰.英汉类比构词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
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