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古诗文积累专项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专项复习及答案(重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专项练习及答案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
1.《寒食》是一首诗,是诗人的作品。
2.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的美丽景色。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诗的字写出了花的动态。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时节的景色。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的意思是:6.“汉宫”本意指的皇宫,这里指的皇宫。
“五侯”指的是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的意思是:迢迢牵牛星迢迢,皎皎。
擢素手,弄机杼。
终日,泣涕。
河汉清且浅,,脉脉01.《迢迢牵牛星》选自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抒发了之情,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诗中 ______________ 描写5.《迢迢牵牛星》中句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问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6.诗中一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寄寓离愁。
7.诗中 ......................................................................................... 句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
8.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她虽然整天在织布,却织不成整幅的布锦,只因为她悲伤不已,流下的眼泪像雨一样。
9.这首诗运用了许多叠词,让整首诗读起来音韵和谐、情趣盎然请你把这些叠词找出来:十五夜望月1.《十五夜望月》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我知道的关于思乡的诗句还有的,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暗含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1. 课内阅读。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原:______子规:______了:______(2)把后两句诗的意思写下来。
______。
2. 根据学过的古诗文完成练习。
(1)默写《泊船瓜洲》: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孰为汝多知乎?3. 附加题(1)下面的一些歇后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补写出来。
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______②小和尚念经——______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______④此地无银三百两——______(2)看到下面的词语,你会想起哪些古诗?请选择期中两句写下来。
①思乡心切:______②劳动生活:______4.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罢了,只有______罢了。
(3)______,万事成蹉跎。
(4)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会锻炼出______。
5.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 将古诗和其所描写的地点连起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 泰山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__ 苏州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______ 庐山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 西湖7. 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
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而汪伦送李白则边走边唱,李白见此而作:“李白乘舟将欲行,______。
”王维则以酒相送,他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有言:“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1. 古诗句运用。
(1)明代著名的诗人于谦曾经写过一首《石灰吟》,其中表现自己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夏天你去赏荷花,满池荷花映入眼帘,此时此刻的美景使你想起了两句诗,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 读文段,完成练习。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1)诗中划线的“摘”和“掏”各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填序号)①用手或工具伸进去取。
②采。
摘:______掏: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在大树上______,______。
在草地上______,______。
(3)仿照文段写一写。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可曾在那片草地上______,______?3. 分享学习课文的乐趣。
(1)读完《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我想到了成语“尺______,寸______。
”(2)“树多成林______,线多搓绳______。
”“______不是春,______春满园。
”这些谚语让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3)《赠汪伦》是诗人______写给汪伦的一首送别诗。
诗句“______潭水深______,______汪伦______。
”表达出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4. 学以致用,根据句意填写恰当的内容。
(1)节日里,我们常吟诗应景: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中秋,“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2)遇到挫折时,人们常用“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激励自己;表达志向时,人们常用“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警示自己。
(3)爸爸教育我,做事情要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
“______,______,三而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词都有“词牌名”。
如,浣溪沙、卜算子、______等都是词牌名。
5. 填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积累运用题(含参考答案)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积累运用题一、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2._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3.____________________,又送君归去。
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5.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
6.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
7.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
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9.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10.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
14.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15.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7.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
18.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20.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24.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儿童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蕴含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春天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别友人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秋季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
②烈:猛烈,强劲。
③长空辽阔的天空。
④碎:细碎。
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⑥漫道:莫道。
⑦迈步:跨步、大踏步。
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
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A.喜悦B.壮烈C.悲凉D.哀怨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3. 课内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古诗词专项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古诗词专项附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1.(1分)下列词句中作者是苏轼的项是()。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方和春住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答案】A【解析】【分析】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出自苏轼《浣溪沙》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方和春住”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出自宋·晏殊《浣溪沙》故答案为:A【点评】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1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春季的一项是()A.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意思: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意思: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意思: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3.(1分)下列对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溪沙”是词牌名,“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本词的引子,交代了词人写作的背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积累默写)附答案 (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积累默写(一)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
1. ,寒食东风。
日暮汉宫,轻烟散入。
2.迢迢牵牛星, 。
纤纤,札札。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盈盈,脉脉。
3.中庭地白树栖鸦, 。
人尽望,落谁家?4.大漠,燕山。
何当,快走。
5. 出深山, 若等闲。
浑不怕,在人间。
6.咬定青山,立根原在。
还坚劲,任尔。
7.弈秋, 之者也。
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一人虽,一心以为有,思而射之。
虽, 若之矣。
为是其智与?曰:非然也。
8.孔子,见两小儿,问。
一儿曰:“我以日去人近,而远也。
”一儿曰:“我以,而也。
”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则如,此不为而乎?”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此不为而乎?”孔子也。
两小儿:“孰为汝乎?”9.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 。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10.好雨知时节, 。
随风潜入夜, 。
野径云俱黑, 。
晓看红湿处, 。
11.剑外忽传收蓟北,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12.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13.江上往来人, 。
君看一叶舟, 。
14.京口瓜洲一水间,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15.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
16.水是眼波横, 。
欲问行人去那边? 。
才始送春归, 。
若到江南赶上春, 。
17. ,松间沙路净无泥。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18.春归何处? 。
若有人知春去处, 。
春无踪迹谁知? 。
百啭无人能解, 。
专项复习——积累默写(二)文学常识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现代作家,他的原名是。
2.《腊八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3.《寒食》的作者是朝诗人。
4.《迢迢牵牛星》选自《》。
5.《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朝诗人。
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国的作家。
7.《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的。
8.《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国的。
9.《匆匆》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10.《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部编六下语文)专项复习七 日积月累、古诗(附答案)

专项复习七日积月累及古诗文班级姓名一、古诗文。
1. 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翃《寒食》)(2)春色满园关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绍翁《游园不值》)(3)春归何处? ________________。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4)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千锤万凿出深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谦《石灰吟》)(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竹石》)(7)昔我往矣, __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 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文理解和运用。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诗句中“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选自《____________》,其中劝告人们要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奋发图强,不然等到老了悲伤也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这首诗中对雨后早晨美景产生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夜,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身处他乡的我不禁吟诵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5)看到伸出墙外的红杏,我不由得赞道:“春色满园关不住, 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积累专项复习
一、古诗词
1.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6.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古文
1.学奕(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