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漫画作文例文
2016年全国卷I高考漫画作文

2016年全国卷I高考漫画作文2016年全国卷I高考漫画作文面对高考的结束,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高考语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卷I高考漫画作文,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2016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据考生介绍,今年高考作文题为一组漫画,内容是一个小孩100分得到家长一个吻,98分却挨了一巴掌;另一个小孩考试61分得到一个吻,55分挨了一巴掌。
要求考生根据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卷I高考漫画作文】“如来神掌”管用吗?小左考试得了98分,没得满分,老妈却大发雷霆,一记“如来神掌”在他脸上留下红红的伤痕;小右上次考试没及格,也受了老爹的一掌。
对他们来说,只有满分或进步才能获得赞许。
图中的故事其实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每一次考试,当我们成绩退步了,我们也难过、也沮丧,我们需要的是你们的鼓励和帮助。
我们希望与你们在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找到努力的方向。
如果我们已经很努力了,“打”只能让我们更难过,让我们对未来的学习心生恐惧。
我们未来的路上有无数次考试,一次小小的退步甚至失败不算什么,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向前行走,就一定会迎来成功的喜悦。
爸爸妈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希望背后能感受到你们温暖的.目光,请收起你们的“如来神掌”,那真没用!亲吻和巴掌,能否简单粗暴地对待分数?考得高,给予的是亲吻;考得低,施与的是巴掌。
从亲吻和巴掌之间,也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的问题。
面对分数,漫画里那个隐形的家长只是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却没有想到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的含义在于它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
分数出来之后,反思之前的学习状态,分析总结进步和退步的原因。
由此培养孩子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只是简单地给一个巴掌或一个亲吻,孩子能从中得到什么益处和思考吗?棍棒之下的教育,也许能培养出对权威服从的孩子,却无法培养有思想的公民。
2016全国卷漫画作文范文

全国卷漫画作文2016全国卷漫画作文范文2016年高考新鲜出炉,全国统一命题试卷3套,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教育等发展程度而区别化对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全国卷漫画作文范文,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2016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据考生介绍,今年高考作文题为一组漫画,内容是一个小孩100分得到家长一个吻,98分却挨了一巴掌;另一个小孩考试61分得到一个吻,55分挨了一巴掌。
要求考生根据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该漫画由四副独立的人物图片构成,上下左右排列对称均当,并用竖立的矩形方线作为边框,四副人物图片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画,从图片表面观察可以认定人物为(小)学生。
其中,两两图片形成鲜明比照。
横向观察,第一组图片是评价主体对考100分和55分学生的不同评价,考100分(满分)的学生脸上有一个被亲过的嘴唇印,考55分(不及格)的学生脸上则是一个巴掌手印,并且考100分的学生脸上洋溢笑容,考55分的学生则愁容满面;第二组图片,则是一个考了98分(未能满分)的学生脸上是一个重重的巴掌印,考61分(刚刚及格)的学生脸上却是一个红红的嘴唇印。
纵向观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原先考100分被给予红嘴唇,后来考98分被给予大巴掌;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刚开始考55分被给予大巴掌,后来考61分被给予红嘴唇。
1.漫画的画中之言从横向看,第一组图片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主体对考试成绩不同孩子所作出的评价:考试成绩好,就对孩子赞扬,孩子也跟着心情好;考试成绩不好,就责备甚至痛下毒手,孩子也变得灰头土脸;第二组图片则是对孩子要求标准的不同,没有考满分就横加指责,刚刚考试及格就大为赞赏,而根据受到的评价不同,孩子的反映也有所不同。
从纵向看,是评价主体(主要是家长)对同一个孩子前后表现不同而给予的奖赏惩罚: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如果一旦退步就要受到惩处;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如果稍有进步就会得到表扬。
2016年高考漫画满分作文800字

篇一:2016年高考漫画满分作文800字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简述漫画内容,得出观点。
比喻新奇贴切,夺人眼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
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
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分析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能只看到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全面评判。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
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
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分析学校评价教师也不能因成绩而一叶障目。
内容层进,视野逐渐开阔。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漫画满分作文

苛求完美,莫若日臻完美纵然如彩虹般炫目,如明月般皎洁,如鲜花般灿然,也抵不过世事变幻。
彩虹会隐去,明月会半阙,鲜花终会落去,既然世界没有完美,那么又何必人为地苛求?或许,接受不完美,日日改进,人生会如微瑕的美玉,愈发温润动人。
有人说:“上帝爱着不完美。
”正如乔布斯拥有的那个“苹果”,有一个恰当的缺口,才有创新与发展的空间,用不完美的理念引领着时代潮流。
世间本无完完全全的完美,如同金无足赤,所以何必苛求?只需“日日积累”“日日新”,才能在回首往事之时,感谢并微笑着接受那个追求进步并越来越接近完美的自己。
漫画中那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委屈的神情和脸上鲜红的掌印仿佛在拷问着什么。
其实父母本心亦无可厚非,追求完美是人性所向,上进亦是进步之动力。
然而,两分之差值得如此苛求吗?或许,孩子稚嫩的心灵会留下苛求的烙印,而求之不得之时,除了痛苦与偏执,谁再来教会他正确的态度与方式?另一个孩子简单的满足告诉我们答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如《蜗牛》之中唱道:“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曾经为一本儿童绘本《失落的一角》感动。
常有缺憾的一角总抱怨自己的缺憾,而终被他人说动,开始自己一点点努力,雕刻自己,终于把自己雕刻的近乎完美。
玉汝于成的背后不仅仅是艰苦奋斗,而更需要一颗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心灵。
若不是真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又怎会脚踏实地地改变自己?怎会因一点点进步就拥有天真的幸福?怎会持续不断通过自我完善一点点接近自己心中圣洁的光芒?不禁又想起了前些日子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谈及“华为迷航”之恳切发言,与多年前掷地有声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二者共同拷问着中国的创新与灵魂之所在。
然而试问:哪一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不是失败后一点点修正的结晶?如此苛求完美的教育将何以予创新以宽松的环境?或许唯有像硅谷中的“鼓励创业与宽容失误”的风气,方能营造出一片更纯、更美、更有利于人才自由发展的桃源。
2016年四级漫画作文

2016年四级漫画作文在那幅漫画里呀,我看到好多小朋友都被各种学习的东西压着。
就像我身边的小伙伴们一样呢。
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的周末呀,从早到晚都是学习。
早上刚睁开眼,就得去上英语课。
课堂里,老师一直在讲那些单词,像什么“apple”“banana”,小明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装不下了。
下了英语课,又赶忙跑去上数学补习班。
数学题可难啦,像一道道小怪兽。
他做着做着就累了,可是还得坚持。
下午还有书法课,小明的小手都写酸了。
这就和漫画里画的一样,家长们都想让孩子学好多好多东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这样的话,小朋友们就没有时间玩啦。
我们也想在草地上跑一跑,像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地玩。
我觉得呀,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能把我们小朋友弄得太累。
就像花园里的花,要是天天浇水太多,也会被淹死的。
我们也需要时间去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开开心心地长大。
那漫画里讲孝顺呢,我就想到我家的事。
我奶奶年纪大了,她住在乡下。
我爸爸可孝顺啦。
每次到了假期,爸爸就会带着我们全家回乡下看奶奶。
爸爸一到奶奶家,就开始忙前忙后的。
他会帮奶奶挑水,那水桶可重了,爸爸的脸都憋得红红的,就像一个大苹果。
然后爸爸还会帮奶奶打扫屋子,把屋子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我呢,虽然我没有爸爸那么大力气,但是我也会孝顺奶奶。
我会给奶奶捶背,我小小的拳头一下一下地落在奶奶的背上,奶奶就会笑着说真舒服。
我还会给奶奶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像我同桌上课打瞌睡,脑袋差点磕到桌子上啦,奶奶听了就会哈哈大笑。
漫画里肯定也是想说孝顺有很多种方式。
就像我和爸爸,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让奶奶开心。
孝顺不一定要做很大很大的事情,有时候小小的举动,像给奶奶倒杯水,陪奶奶说说话,都能让奶奶感到很幸福。
我们小朋友呀,也要学会孝顺家里的老人呢。
漫画里有关于科技和交流的东西呢。
我就想到我和我的好朋友小强。
我们以前呀,经常一起在院子里玩。
我们会一起玩弹珠,眼睛紧紧盯着弹珠,看它滚到哪里去。
2016高考漫画作文

2016⾼考漫画作⽂⾼⼆语⽂材料何以⾼处不胜寒董越(北京⼤学)⼈处于世间,恰如蜉蝣渺于沧海。
是选择做⼀只曳尾游鱼,乘兴⽽来,了然⾃适;还是选择做那⼀跃龙门的锦鲤,追求飞黄腾达的掌声与荣耀;这⽆⾮是“⼈⽣得意须尽欢“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两种⼈⽣态度。
是否⼤鹏就⼀定要⼀飞冲天,翔于九天之上?是否可登⾼处,便要永居于⾼,⼀旦拾级⽽下,便要为世之不齿?不知从何时起,“优秀“就像⼀种标签,⼀旦被贴上,就难以摘下,甚⾄成为⼀种责任。
得了⼀百分的孩⼦,成绩优异似乎就成了他的责任,稍有失误,即使仍有不错的成绩,也是被谴责的对象。
⽽曾经不及格的孩⼦,⾃然⽽然被贴上了“六⼗分万岁”的标签,只要刚刚及格,便会得到褒奖。
这种评价标准表⾯上是对”超越⾃我便是胜利“的摇旗呐喊,但更进⼀步,这样的评判是否对那些⾝居“⾼处”的⼈太过不公。
为何⼀⽇为⾼,就要终⾝为栖⾝⾼处⽽不懈努⼒?为何“⾼处”就⼀定要“不胜寒”?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的偏见依旧存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虽随着各种政治活动和社会问题不断被推翻,社会秩序在不断地向公平、合理的⽅向发展;但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社会对优秀者的偏见。
这种偏见被“能者多劳”不断地粉饰、放⼤,成为优秀者⼀定要做成⼤事的筹码。
社会的这种期盼使得被冠以“优秀者”标签的那类⼈,永远被戴着“只能得⼀百分”的镣铐,甚⾄稍有不慎,便被裹挟到舆论的风⼝浪尖,成为众⽮之的。
⽽这种偏见,却恰恰容易被期待与希望粉饰,成为⾼处不胜寒的元凶。
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北⼤学⽣”或是“⾼校学⽣”,仅从其搜索条中⾃动跳出的结果,便可以看出这社会中对于⼤学⽣群体,尤其是⾼校⼤学⽣的偏见与恶意。
近年来的新闻噱头中,标题党屡见不鲜:“北京⼤学学⽣军训惊现低头族”、“北⼤学⽣卖猪⾁”、“清华毕业难找⼯作”、“北⼤博⼠做中学⽼师”、“被埋葬的北⼤精神”。
这些新闻报道⽆⼀不点击量数万,成为社会⼤众舆论的话题,“北⼤”、“清华”被看成是“本应有所作为的⼀类⼈”⽽因“卖猪⾁”、“做村官”、“当⽼师”⽽被冠以没出息、浪费资源的体现,这种想法何尝不是社会的悲哀。
2016年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2016年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看着这幅2016年的漫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画面上那个
年轻的农夫,手持锄头,一脸认真。
嘿,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
想成功,得脚踏实地地干啊!没有那么多捷径,只有汗水才能换来
甜头。
旁边那棵小树苗,虽小但活力满满。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嘛,总得有个盼头,有个希望。
哪怕现在还是个小苗,但总有一天
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再来说说农夫的眼神,哇,那叫一个坚定!感觉他啥都不怕,
啥都能搞定。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啊!咱们也得学学,面对困难时,
得有个坚定的眼神,告诉自己,“我能行!”。
别忘了那片土壤,它滋养着一切生命。
就像咱们的成长,也得
有个好环境。
要是家里充满爱和关怀,那咱们就能茁壮成长,实现
自己的梦想。
总之啊,这幅漫画告诉我们,得努力、得有希望、得坚定信念,
还得有个好环境。
这样,咱们才能走向成功,活出自己的价值。
所以啊,别犹豫了,赶紧行动起来吧!。
16年漫画作文范文

一、2021年高考全国一卷漫画作文,震惊全国何谓青春年华,不是枯燥的一张又一张试卷,也不是每天浑浑噩噩的度过每一天,而是有梦就追,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美好的憧憬,在年少时坚持住自己的梦想,享受自己可以无忧无虑的坚持住自己的梦想,在前行的道路上为自己点上一盏明灯。
在每一天的晚上你有没有过迷惑,今天自己干了些什么事,是不是充实的一天还是浑浑噩噩的一天,只是完成了一堆考卷还是在追梦道路上迈进了一步,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有梦就去追。
我是一个学生,但我有着自己的梦想,一个普普通通的梦想,那就是去看一场自己偶像的演唱会,也许有人会耻笑我,这也算是梦想,我认为梦想不分大小,有梦就追,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那可要听我慢慢道来,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青春,有个性的组合AKB48,一开始只是觉得他们很有个性,但是渐渐了解她们以后,我原先看到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她们,现在我看见的是她们在舞台下一次次的努力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努力是换不来成功的,不是自己努力而实现的梦想会有意义么,我现在要好好的学习,考上自己心怡的大学,自己出去打工来换取一张门票钱,这样才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着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
二、配图漫画作文例子400字有一本漫画书,能让人身临其境,不信你看这一家子。
小明一家准备吃晚饭,可小明不见了踪影,爸爸十分着急。
妈妈不紧不慢地指着房间说:“儿子在房间看书呢!”爸爸拖着笨重的身体大摇大摆地走进房间,看见小明正悠闲自在地趴在地上有滋有味地看书。
父亲见了,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地说:“儿子快点出来吃饭吧。
”“不嘛,爸爸。
”小明请求着说。
“不行。
”爸爸严肃地说,“妈妈烧了好多你爱吃的菜,快来吃饭。
”小明很低沉地说:“好吧!”说完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房间。
爸爸心想:这这不就是一本破漫画吗?真有这么好看?于是,强烈的好奇心叫爸爸看了一眼,结果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住了,趴下来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严为师,方成大器漫画以幽默、夸张的形式,呈现了当今社会两种家长对待孩子考分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追求完美,极其严厉,孩子即使考个98分也不行;后者极其宽松,孩子考个及格就行。
相比之下,哪一种教育态度可取呢?我认为是前者。
孩子,就像没有定型的雕塑,其可塑性是很强的。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我相信惟有“以严为师,方成大器”。
(中心论点)(说明:引材料、分析材料,表明立场,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题。
)严,才能逼出孩子的学习潜能,令其才器趋于完美,将来堪为社会国家之大用。
(分论点1:正面论证)也许有人会说,孩子考了98分已经够高了,还有追究2分的必要吗?有的。
如果这2分只是因为题目太难孩子做不出来,那是情有可原的;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孩子的粗心大意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
像后者的“小错误”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并且不见得有什么实际的危害;然而到了将来,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上呢?政府公文的“一字之差”可能就与原有的精神相违背了,企业合同上的“一词之别”可能就造就了后来的无穷纠纷,车间但凡复杂机器稍有不慎的操作都可能造成机损人伤,而航天国防事业对精细程度的要求更是无与伦比,即使一个小数点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三十年前美国“挑战者号”就因为助推器接头的低温没有处理好导致七名宇航员的殉难,令后人心有余悸。
古人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可见,世间许多事情本就马虎不得,只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人才能胜任。
成龙自小接受于占元师父的严厉训教,但凡出错,棍棒伺候,后来方成动作巨星无人可替;朱自清尽管清贫,也绝不敷衍文章赚取稿费,据说平均每天所写也只有500多字,但终于篇篇精致成为绝唱;屠呦呦为了治病救人,历经成百上千次的艰苦试验也绝不马虎求成,终于制出良药问鼎诺奖。
如果我们要培养出这样的人,就只有依靠对孩子从小极其严格的教育。
(说明:继续从材料出发,过渡到其他事例,先反例后正例;泛例与个例相结合。
)相反,教育如果过于宽松,就很容易培育出大批量的“差不多先生”,这样的结果于社会于国家都是极其不利的。
(分论点2:反面论证)像漫画中满足于及格的家长,和学生中抱着“及格万岁”心态的人群一样,在现今社会中是很普遍的。
过于宽松的标准必然会让孩子降低对自身的要求。
带着“及格万岁”心态成长的人,将来难免会成为胡适先生笔下所批判过的“差不多先生”:红糖白糖差不多,陕西山西差不多,千与十字差不多,今天明天差不多,兽医与人医也差不多,终于要“一命呜呼”!要是留心当下,也便不难发现社会遍地都有“及格万岁”的影子:文章写够字数就行,企业做得赚钱就行(红酒能喝就行,奶粉无毒就行……),做官无过就行,孩子养大就行……诸如此类,凡事只追求个“及格”,没有更高的目标,如何能成就大业?个人如此,社会如此,国家亦如此啊!(说明:针对第二组材料——漫画右截面,继续紧扣材料,由材料过渡到其他事例,展开联想,针砭时弊。
)漫画所揭示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教育上惟有严格要求才能培植“精英”,而宽松泛滥的奖励顶多只能造就平庸之才。
人的才器可大可小,你若精益求精它便会塑造得好一些;你若敷衍了事它便会塑造得差一些,这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我还是主张“以严为师”,因为惟其如此,方成大器。
(说明:结尾回扣材料,总结前文,首尾照应,再次点题。
)勿以分数论“英雄”夏明的漫画很有意思:孩子考试满分得到亲吻,减了2分便被掌掴;另一孩子考试不及格被掌掴,刚及格便获得亲吻。
漫画折射了两种家长的作派,吻痕和掌印,分别代表的是奖励与惩罚。
漫画将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风貌几乎涵盖无遗:这些年来,许多父母对待孩子的考试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松。
不管哪一种做法,我认为都是不对的。
考试固然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但请勿以分数论“英雄”!(简评:转述材料,分析材料,表明立场,提出中心论点,点题。
)孩子考试满分当然值得高兴,但是考了98分就要接受惩罚吗?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波折,何况是考试!既然如此,面对孩子考分的“潮起潮落”,为什么不坦然一些呢?从满分降到98分只是轻微的波动,就是退步吗?也许这一次起伏,正好是孩子“挫折教育”的机会,经此一役,孩子将来也许会更细心、更成熟。
而家长粗暴的巴掌,非但会给孩子留下心理的创伤,往后孩子为了达到所谓完美的分数恐怕还会不择手段,这“分数之外”的人格将何处安置?当今社会的一些“状元”,一旦不能名列前茅便铤而走险,试问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简评:分论一针对漫画的左纵列作出评论。
分析教育过于严苛的后果,指出分数之外的人格教育需要,并用一句话举例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反之,一些家长视不及格的分数为仇寇,却视及格为“万岁”,这种认识也是要不得的。
孩子考不好当然要批评,但更重要的是分析原因、找出办法、促其进步,粗暴的惩罚只会增加孩子的厌学情绪。
孩子有了进步,考及格了,当然要肯定,但是还到不了奖励亲吻的地步。
“学不可以已”,再接再厉、精益求精的品质理当培植在我们孩子的身上,绝不可以做“差不多先生”,马虎了事,甚至以及格为荣。
照着如此宽松的教育,孩子长大后必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敷衍,随随便便,又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何能成大业?遍观当下,这样的“差不多先生”还少吗?所以,分数之外,还须留意人格的教育。
(简评:分论二针对漫画的右纵列作出评论。
分析教育过于简单粗暴以及过于宽松的后果,重点分析后者,仍指出分数之外的人格教育需要,并用一句话针砭时弊。
)其实,“唯分数论”的泛滥,又何止于教育?社会的各行各业、各色人等都渐渐地被这种单调而死板的数字所“绑架”。
选举、绩效、评优以至道德模范、书香之家等都以繁杂的计数来衡量,而把分数之外的鲜活丰满的人格与故事“拒之门外”。
我当然不反对将分数作为衡量的指标,但是我坚决反对将分数作为唯一指标:分数高了就是“英雄”,分数低了就是“狗熊”。
若然如此,又何来林森浩学优而投毒、马云屡败屡考而终成大业的鲜明反照呢?(简评:分论三拓展到教育之外的“唯分数论”。
并举两个正反对比鲜明的例子以点带面,针砭时弊。
)所以说,分数之外,尚有光辉!切勿以分数论“英雄”!(简评:结尾一句话总结点题,照应开头。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与他们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他们的父母。
台湾“虎爸”的风头未过,“狼妈”的热潮又起。
令人啧舌的“棍棒教育”过后,我们逐渐反思,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祖国的花朵?满分则收获鲜花和热吻,低了几分便是拳头和巴掌。
另一边,截然相异的态度唯一的决定原因也只是一根“及格线”。
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
“嗜分如命”的教育现状强烈呼唤“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是近年来一位女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念。
“春风化雨”的温柔教育褪去了“棍棒教育”的凶恶外表,让孩子们看见“天下父母心”、“殷殷师长情”。
美国著名的“N+1”教育也近似如此。
比如对漫画中拿了98分满脸沮丧的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再多2分就十分完美。
”这样的教育效果定远胜于的“巴掌言情”。
就连言辞犀利、冷酷如霜雪的鲁迅先生和木心老人,遇到虔诚的学子,也一改往日严肃面容,掏出一片赤诚之心来。
鲁迅的文学,温暖了多少“在灯下扑火”的“花心精致的英雄们”。
木心的关切之语,也让学子真正感受“春风化雨”的温暖细腻。
教育,不是靠一时的恐吓暴力,而是长期的温暖陪伴、轻柔抚摸,让人真正感到教化的力量。
宋词研究领域的泰斗,叶嘉莹女士,也同样是一个温和的教育者。
她的学生们回忆:“叶先生字迹隽秀工整,谈吐温和,气度不凡。
和她争论问题,她也是总是不急不徐,慢慢回答。
让人虚而往,满而归。
”“春风”一如叶先生本人,给人莫大的心灵鼓励,予人莫大的思想启迪。
当今社会,看上去波澜不惊,内部却杂草纷芜。
教育这块净土,难免良莠不齐,而让每个孩子生活在春风之下,享受“风乎舞雩”的温暖教育,是太重要的话题。
但若要施行,也并非难事。
父母在家中,不是紧盯着卷面分数、学校排名,而是睁大眼睛找找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进步有奖励,犯错有劝诫。
如此,便是“尽父母之德,行仁义之事。
”三毛有诗言:“种桃种李种春风”。
愿父母种下的种子,在春风之下,破土而出,抽枝发条,茁壮成树。
【评语】文章结合漫画内涵与现实语境,提出“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中心论点,接而以鲁迅、木心、叶嘉莹等人教育学生的事例阐明“春风拂面”的教育所具有的风范、所产生的效果。
最后引三毛诗议事,向父母们提出“多种春风”的呼告。
全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例证紧扣论点,阐释鞭辟入里,让人对“风乎舞雩”似的教育境界心向往之。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连贯。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表现力强。
发展等级因“论据充足”“文句有表现力”两方面相当突出记20分。
总评:19+19+20=58分。
莫让分数异化了教育一学生从100分降到98分,保持较高水平,却被打耳光;另一学生从55分升到61分,仍处在较低水平,却得到亲吻与赞许。
虽然家长们的教育方法令人忧虑,但我觉得更令人忧虑的是家长的教育思想。
无论是对孩子的亲吻鼓励还是对孩子的耳光惩罚,其着眼点都是分数。
每当看到家长的眼睛里和孩子的忧喜中,被分数填塞;每当看到月儿弯弯照九州,为分欢喜为分愁,我的内心就充满忧伤,不仅要大声疾呼:莫让分数异化了教育!我特别能理解家长对孩子分数的期待,也能理解分数在孩子生命里的重要意义。
分数的竞争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流成了波澜壮阔的河流。
在这种关注分数的竞争中,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被忽视了,二是人材培养的道路出现了极大偏差。
所以,有些孩子不断抱怨父母:“你们只关心我飞得高不高,却从不关心我飞得累不累。
”钱学森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当全社会都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淖时,哪里会有创新人才的出现呢?当教育被分数异化时,教育只能培养考试机器,而不是有个性能创造的生命!真正的教育是怎样的呢?剑桥大学的导师有一句名言:“我的烟熏将把每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
”所以,我特别希望家长们能暂时放下对分数的关注,将注意力侧重于点燃孩子头脑中的火种。
分数重要,但孩子好习惯、好思维、好品质更重要;分数可贵,但孩子的公民素养、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更可贵。
珍惜分数,但更要珍惜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创新教育中的孩子,会自觉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树,雷电击不倒,风来自婆娑。
这样的大树连成森林,何愁不能解决钱老的困惑呢?毕竟,生活中不仅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
为了理想中的孩子,我们有必要还教育以“点燃火种”的本色,还分数以评价参考的面目。
健康发展的孩子,在生命中自在起舞,在创造中无畏搏击,他不比僵化的分数更生动、更美丽,更值得用全身心去培育吗?对于孩子的评判,家长们也不要急切施予亲吻和巴掌,而更应该有一些耐心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