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复习方法和技巧夯实基础知识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

往返平均速度的求法

往返平均速度的求法

往返平均速度的求法
往返平均速度是指在往返运动中的平均速度,通常用于描述一个物体从起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到起点的速度平均值。

求往返平均速度的方法如下:
1. 记录往返行程的时间和位移:首先,记录物体往返行程的总时间,即从起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再返回起点的总时间。

同时,记录每段行程中的位移,包括从起点到达目的地的位移和从目的地返回起点的位移。

2. 计算总位移和总时间:将往返行程中的位移进行累加,得到总位移。

将往返行程的总时间除以2,得到总时间的一半。

3. 计算往返平均速度:将总位移除以总时间的一半,即可得到往返平均速度。

公式表示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适用于往返运动的情况,其中位移和时间均为正值。

如果某段行程的位移和时间为负值(即返回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反),需要将其纳入计算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位移和时间的正负关系。

此外,如果往返行程中的速度不稳定,或存在不同阶段速度明显不同的情况,使用往返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更复杂的速度分析方法,比如计算每个阶段的平均速度进行更精细的描述。

公式类行程问题 速度公式

公式类行程问题 速度公式

速度公式公式类行程问题板块一、平均速度和火车过桥问题知识点1:平均速度问题 1、平均速度不可以直接加减,唯一精确而保险的求法是:总路程÷总时间。

2、设数技巧在平均速度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3、平均速度的两种常见考法:前一半时间,后一半时间,速度不同;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速度不同。

例1、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 点开始爬行一周。

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11CM,33CM,22CM。

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例2、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甲车去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回来时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0千米,甲、乙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是多少?知识点2:火车过桥问题 1、完全过桥:火车车长+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完全在桥:火车车长--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 2、火车+树:火车车长=火车速度×通过时间 3、火车+人:(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火车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错人时间(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火车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超人时间 4、火车+火车(1)错车问题: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错车时间(2)超车问题:快车车长+慢车车长=(快车速度--慢车速度)×超车时间例3、一列火车通过396米的大桥需要26秒,通过252米得隧道需要18秒,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多少米?例4、一列火车驶过250米长的隧道用了20秒,若将火车的速度提高一半,则通过330米的隧道只用了16秒,则这列火车的全长为多少米?火车的行驶速度是每秒多少米?阶段总结1、 1、平均速度问题:(1)平均速度不可以直接加减,唯一精确而保险的求法是:总路程÷总时间。

(2)设数技巧在平均速度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3)平均速度的两种常见考法:前一半时间,后一半时间,速度不同;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速度不同。

等路程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等路程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等路程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咱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跟速度有关的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等路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就说有一天我去爬山。

从山脚下到半山腰有一条路,从半山腰到山顶又有另一条路。

这两条路的长度是一样的。

我先沿着第一条路往上爬,速度比较慢,花了两个小时。

然后沿着第二条路继续爬,速度快了些,花了一个小时。

那我整个爬山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呢?这就要用到等路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啦。

公式是:2v₁v₂ / (v₁ + v₂) ,其中 v₁和 v₂分别是在两段等路程中不同的速度。

咱们回到刚才爬山的例子。

第一段路我用了两个小时,路程一样,速度就等于路程除以时间,那速度 v₁就是路程除以 2 小时。

第二段路我用了 1 小时,速度 v₂就是路程除以 1 小时。

把这些数字代入公式里算算看。

假设这段路程是 6 千米,那 v₁就是 6÷2 = 3 千米/小时,v₂就是 6÷1 = 6 千米/小时。

然后代入公式:2×3×6÷(3 + 6) = 36÷9 = 4 千米/小时。

所以我爬山的平均速度就是 4 千米/小时。

这个公式在很多地方都能派上用场呢。

比如说,你骑自行车去两个地方,路程一样,但速度不同,就可以用这个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再比如,你跑步训练,操场的直道和弯道长度相同,但你跑直道和弯道的速度有差别,也能通过这个公式知道自己的平均速度。

还有啊,想象一下开车旅行,有时候路况好开得快,路况差开得慢,只要路程相等,都能算出平均速度,心里就更有数啦。

总之,等路程平均速度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多结合实际的例子去理解和运用,就会发现它其实挺简单实用的。

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类似的情况,别忘了用这个公式来算算哦,说不定能给你带来不少帮助呢!。

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V=2D/T其中,V表示往返平均速度,D表示往返的总路程,T表示往返所花费的总时间。

应用:1.等速往返运动:当一个物体在往返过程中以恒定的速度移动时,可以使用往返平均速度公式来计算它的平均速度。

例如,一个汽车以50km/h的速度来回行驶100km的距离,那么它的往返平均速度为:V = 2 × 100km / (100km / 50km/h) = 2 × 50 = 100km/h2.不等速往返运动:当一个物体在往返过程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时,我们可以按照其在每段路径上的速度与距离的比值计算每段路径上的时间,并将所有的时间加起来得到总时间,然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计算往返平均速度。

例如,一个人在赶火车的路上,他在上坡路段上以8km/h的速度走了3km,下坡路段上以12km/h的速度走了2km,那么他的往返平均速度为:V = 2 × (3km + 2km) / [(3km / 8km/h) + (2km / 12km/h)] = 2× 5km / (3/8 + 2/12)= 2 × 5km / (24/8 + 4/12) = 2 × 5km / (3 + 1/3)= 2 × 5km / (10/3) = 2 × 5km × 3 / 10 = 3km/h3.往返平均速度与速率:在物理学中,速度和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速度是一个矢量量,是指向一定方向的速率,而速率是一个标量量,只考虑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位移和时间之比。

往返平均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在于,速率只取往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的倒数,而往返平均速度还要考虑往返过程中的总路程。

例如,一个船只沿着河流向上游划行10公里,然后返回原点,全程花费3小时。

船只在无水流时的速度为10km/h,假设河流的流速为2km/h。

那么,在上游时船只的速度为8km/h,下游时为12km/h,往返平均速度为:V = 2 × 10km / [(10km / 8km/h) + (10km / 12km/h)]= 2 × 10km / (5/4 + 5/6) = 2 × 10km / (30/12 + 25/12)= 2 × 10km / (55/12) = 2 × 10km × 12 / 55 = 21.82km/h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往返平均速度与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速度考虑了来回过程中的总路程,而速率只考虑了总时间。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

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有哪些平均速度3个公式物理高考公式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如何提高分数高考物理提高分数要扎实基础知识。

许多同学,对于高中物理知识和学习方法不够了解,在学习过程当中,认为学好物理,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有没有过程不重要。

只注重大量练题,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积累。

同学们要知道,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高中物理不可能只考察难题,高考时大量题还是基础性的内容,比如物理学史等基础性的物理知识,需要大家理解加记忆。

即使是较难得高分的物理大题,解题过程也是由许许多多小知识点构成的,需要同学们把高中重点的基础知识记牢,在做题过程中才能及时回忆起来,融会贯通。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有哪些1.挖掘隐含条件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充分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很容易,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在高中物理中,力学部分涉及的运动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类是碰撞过程,另一类是先变加速运动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如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问题)。

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一、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v平=(v0+v)/2x=vt1、一辆汽车在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末速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1)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少?(2)汽车的位移为多少?(3)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m。

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多少?3.一辆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车站25m时开始制动,使车匀减速前进,到车站时恰好停下.求:车从制动到停下来经历的时间.4、汽车从静止起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为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多少?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1.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内和第2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内和第4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C.第1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2s内质点向后运动,2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D.第一个2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二个2s内质点向后运动,4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末和6s末B.4s末甲在乙前面C.在0~6s内,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1s末D.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随后向后运动3、甲、乙两个物体在t=0时的位置如图a所示,它们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b中图线甲、乙所示,则()A.t=2s时甲追上乙B.t=4s时甲追上乙C.甲追上乙前t=1s时二者相距最远D.甲追上乙前t=3s时二者相距最远4、A.B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在A的前面,两物体相距9m,B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物体追上B物体所用时间是()A.3sB.5sC.7.5sD.8.5s。

每小时平均时速计算公式

每小时平均时速计算公式

每小时平均时速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物体的平均时速,比如汽车、自行车、跑步等等。

平均时速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移动的平均速度。

计算平均时速的公式是,平均时速=总路程/总时间。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计算公式,并且通过实际例子来演示如何应用这个公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是10公里,总共花费了1个小时。

那么小明的平均时速是多少呢?根据上面的公式,平均时速=总路程/总时间,所以小明的平均时速=10公里/1小时=10公里/小时。

这意味着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时速是10公里每小时。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

假设小红开车从家到商场的总路程是30公里,总共花费了0.5个小时。

那么小红的平均时速是多少呢?根据公式,平均时速=总路程/总时间,所以小红的平均时速=30公里/0.5小时=60公里/小时。

这意味着小红开车的平均时速是60公里每小时。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平均时速来帮助我们安排时间和预估到达时间。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步行到学校的路程是5公里,平均步行速度是5公里/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致预估到达学校需要1小时的时间。

这样的计算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有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例子,平均时速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应用在很多其他场景。

比如,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飞机在飞行中的平均速度、火车在行驶中的平均速度等等。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如果物体在行驶过程中有停顿或者变速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总时间和总路程进行相应的修正。

另外,有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到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时速,比如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的交通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平均时速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情况。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时间和预估到达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廖帝学
某人以速度a从A地到达B地后,立即以速度b返回A地,那么他往返的平均速度。

证明:设A、B两地相距S,则
往返总路程2S ,往返总共花费时间

下面举例说明这一公式的应用。

例1. 一架飞机所带燃料最多可用6小时,飞机顺风,每小时可飞15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___________千米,就需往回飞?
解:飞机往返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往返总路程为千米
故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千米,就需往回飞。

例2. 张师傅驾驶一辆载重汽车从县城到省城送货,到达省城后马上卸货并随即沿原路返回。

他驾驶这辆汽车去时每小时行56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4千米,往返一趟共用去12小时(在省城卸货所用时间略去不计)。

张师傅在省城和县城之间往返一趟共行多少千米?
解:张师傅往返一趟共行
千米
答:张师傅在省城和县城之间往返一趟共行716.8千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