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 含调和肝脾剂等(研究借鉴)

合集下载

方剂学——和解剂(研究材料)

方剂学——和解剂(研究材料)

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
具” 。
《伤寒论》 优质教资
小柴胡汤17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优质教资
小柴胡汤18
加减变化 随证加减 • 发热甚:加银花、连翘 • 胁 痛:加青皮、枳壳、木香 据病加减
• 热入血室:加当归、川芎、桃仁、丹皮


佐使
臣 温胆汤(含二陈汤)
佐 使碧玉散(含六一散)
优质教资
清化热痰
清热利湿
蒿芩清胆汤33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 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
优质教资
蒿芩清胆汤34
加减变化 呕多 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 湿重 加藿香、薏苡仁、白蔻仁以化湿浊; 小便不利 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⑶临床分型(加减变化)
热甚 胆热型
湿热
板兰根、银花、连翘 茵陈、栀子
气滞型
木香、厚朴等或金铃子散
胆阻型 结石 金钱草,鸡内金
若痛甚 重用芍药,加玄胡索、郁金
优质教资
大柴胡汤29
蒿芩清胆汤 Ⅰ类
《重订通俗伤寒论》
优质教资
和解少阳30
病 机 少阳湿热证
特点:偏里热 有痰热湿热
优质教资
蒿芩清胆汤31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优质教资
和解少阳10
用药特点
柴胡、青蒿、生姜 人参、大枣 黄芩、青黛 柴胡、陈皮、枳壳 半夏、茯苓
透邪外出 益气扶正 清利胆热 疏畅气机 祛除水湿
优质教资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和解剂

和解剂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
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
寒热发作有时 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
3、疟疾、黄疸等见少阳证者。
疟疾—主见寒热往来 黄疸—病位在肝胆,见胸胁胀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
君 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 邪从外而出,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和 臣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当归—养血活血,一助芍药养肝
湿

血,二助川芎活血调肝

急 止
茯苓—渗湿健脾宁心 助白术健脾

泽泻—淡渗利湿消肿 祛湿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误下伤阳,阳虚寒从中生 少阳之邪热乘虚内陷
心下痞满不痛
寒热互结于心下
寒 热
呕吐
胃气上逆

中气既伤
结 之 肠鸣下利 脾阳不升
升降失常


少寒 阳热 误互 下结 伤肠 中胃
柴 少阳;
表半里之邪;半 为主,兼 虚,少阳热轻。
胡 治 邪 在 少 夏 生 姜 和 胃 降 逆 , 益气和胃 默 默 不 欲 饮 食 ,
汤 阳 , 见 寒 参枣草扶正祛邪。
心烦喜呕。苔
热往来,
薄白,脉弦。
苔白,脉
蒿 弦等。
青蒿、黄芩内清 清胆利湿 少阳热重,兼

少阳湿热,透邪 为主,兼 痰浊内阻。吐

泻 证
舌苔薄白
脾 不
脉两关不调
脾虚肝旺之体征
以御木乘; 补 君 白术—苦甘而温,燥湿以止泻 脾 泻 肝 臣 白芍—酸寒,敛阴柔肝;缓急止痛
缓 痛
佐 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泻 佐使 防风 —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升阳,胜湿止泻;

和解剂

和解剂
断而断,又见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候者。 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邪正交争——往来寒热

胆火上逆——口苦、咽干、目眩

胆胃不和——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气机郁滞——胸胁苦满,脉弦

《伤寒论》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
方解
【治法】和解少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黄芩 — 清泄少阳邪热;清热燥湿。 *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 臣:竹茹 —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竹 茹
·蒿芩清胆汤 ·
·蒿芩清胆汤 ·
方解-续
佐:碧玉散 (滑石、甘草、青黛) 赤茯苓 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 枳壳 — 行气消痰,散结除痞; 陈皮 —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3.调和肠胃 — 用于肠胃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 — 半生姜 透邪外出 益气扶正
人参、大枣
清利胆热
黄芩、青黛
疏畅气机 祛除水湿
柴胡、陈皮、枳壳
半夏、茯苓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三)调和肠胃:辛温药+苦寒药
△△△
·和解剂 ·
【组成】
柴胡 半斤
体用并治
佐:枳实 — 行气导滞而理脾。 * 柴、枳相配,疏肝理脾,调畅气机。
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 芍、草相配:酸甘化阴,增强养阴柔肝,缓急止痛 之力。
* 配伍要点:·柴胡 + 枳实; ·柴胡 + 白芍 ; · 白芍 + 甘草。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胁、脘腹疼痛,脉弦。
2.临证加减:
·气郁化火甚者 + 金铃子散或郁金、青皮;

和解剂

和解剂
大枣4枚,大黄6g。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
服一升,日三服。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功用主治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大便不解,或协热下 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方义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加减化裁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 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 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 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 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 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 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目 录 CONTENT
大柴胡汤化裁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 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 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 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 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 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 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 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 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 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 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 胃,功兼佐使。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方义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 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 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 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中医执业医师:和解剂(题库版)

中医执业医师:和解剂(题库版)

中医执业医师:和解剂(题库版)1、单选柴胡枳桔汤的功效是()A.和解少阳,扶正祛邪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C.清胆利湿,和胃化痰D.和解透表,畅利胸膈E.和解少阳,解表利咽正确答案:D2、单选小柴胡汤中和解(江南博哥)少阳的药对是()A.柴胡、黄芩B.柴胡、半夏C.黄芩、半夏D.柴胡、人参E.人参、半夏正确答案:A3、单选逍遥散加味生地或熟地后称为()A.加味逍遥散B.八味逍遥散C.都气丸D.圣愈汤E.黑逍遥散正确答案:E4、单选属于半夏泻心汤用药特点是()A.塞因塞用B.逆流挽舟C.增水行舟D.寒热平调,辛开苦降E.热因热用正确答案:D5、多选和解剂的分类包括()A.和解少阳B.调和肝脾C.调和寒热D.表里双解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A, B, C6、单选和解剂不适用的病证是()A.伤寒少阳证B.肝脾不和证C.肠胃不和证D.寒热互结证E.里热实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7、单选痛泻药方中君药是()A.防风B.陈皮C.白术D.白芍E.柴胡正确答案:C8、单选患者月经不调,经行头痛,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目眩,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B.归脾汤C.柴胡疏肝汤D.四物汤E.逍遥散正确答案:E9、单选逍遥散中养血柔肝的“药对”是()A.柴胡、白芍B.当归、白芍C.柴胡、炙甘草D.当归、炙甘草E.当归、白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10、多选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有()A.伤寒少阳证B.热入血室证C.黄疸见少阳证者D.疟疾见少阳证者E.内科杂病见少阳证者正确答案:A, B, C, D, E11、多选逍遥散主治证的病机有()A.阳郁B.肝郁C.热壅D.血虚E.脾弱正确答案:B, D, E12、单选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症状是()A.发热头痛B.心烦自汗C.咳嗽胸痛D.胸胁苦满E.腹满便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小柴胡汤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13、单选半夏泻心汤中干姜与黄连、黄芩的主要作用是()A.平调寒热B.降逆止呕C.燥湿和胃D.燥湿化痰E.化痰消痞正确答案:A14、单选逍遥散的君药是()A.柴胡B.白芍C.当归D.白术E.茯苓正确答案:A15、填空题和解剂具有()、()、()等作用。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干姜(臣药)
温中散寒


炙甘草
脾 胃
(佐使药)
调和诸药
补脾和中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黄芩(臣药)
苦寒清热



降 浊

黄连(佐药)
泄热开痞
大枣(佐药)
甘温补脾
助补气
补中益气 助运化
人参(佐药)
补脾益气
谢谢
柴胡(君药)
透泄少阳 疏利气机
黄芩(臣药)
清泄少阳邪热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扶正 助
生姜 半夏(佐药)
和胃降逆止呕
利中州气机 升降
人参 大枣(佐药)
益气补脾
☆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基本结构) ☆ 半夏与人参相配,一者降胃气, 一者升脾气,达脾升胃降呕止之功
小柴胡汤
主治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
透邪升阳 疏肝解郁
一调 升畅 一气 降机
枳实(佐药)
行气破结解郁
调肝常用组合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白芍(臣药)
收敛和营 养血柔肝
(肝体)
助 缓 急 止 痛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益气补脾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逍遥散
方解(疏肝养血健脾)
疏肝柔肝——肝郁
寒热错杂的常见原因: 过食生冷,损伤中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
心下痞满 呕吐 下利
黄连、黄芩 干姜
难点
寒热错杂≠寒热互结
1
寒热病性不能 同时结于同一

和解剂

和解剂
2.柴胡用量:宜偏重, 原方:半斤,讲义:24克
二、主治: 1、伤寒少阳证 ①含义:伤寒六经辩证中邪居 半表半里的三阳病之一。 ②病机:邪居少阳,犯及于胃。
③主症:26字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 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Leabharlann 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第三章
和解剂
和解剂概述
一、涵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寒 热等作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胃肠 寒热错杂的方剂,归为和解剂。 1、作用:和解、解郁、疏畅、调和。
2、适应证:少阳病、肝脾不和、胃肠寒热错杂。
二、分类: 1、和解少阳剂 病位:半表半里 少阳胆经
主症: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 药物:柴胡、青蒿、半夏、黄芩、人参
二、方解:
白术
白芍
健脾燥湿,益气止泻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补脾土而抑肝

陈皮
防风
理气和中,醒脾化湿
散肝舒脾,胜湿止泻
调气机而止疼

讨论:本方为何用防风而不用柴胡
三、应用:
1、本方主治肝脾不和之腹痛泻泄,泻必腹痛,
泻后痛减,反复发作。
2、小儿消化不良泄泻加山楂。
3、现代用于慢性肠炎、结肠过敏症,胃肠神
血 虚
头晕目眩 神疲食少
脉弦虚
三、配伍意义: 柴胡 疏肝解郁 助肝
薄荷
白芍
条达肝气,透肝经郁热
养血柔肝 补肝体

治 肝
当归
养血和血 益体达用
补气健脾 治
白术、茯苓、甘草
煨姜
温运脾阳

配伍特点:气血兼顾,肝脾同治。 体现治则:木郁达之,实脾抑木,益体达用。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9)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9)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题库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下列不属于竹叶石膏汤组成的药物是A、人参、粳米B、石膏、麦冬C、知母、生地黄D、甘草、半夏E、竹叶答案: C解析:竹叶石膏汤组成包括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和粳米。

2、功效是利水清热养阴的方剂是()A 苓桂术甘汤 B真武汤 C 五苓散 D 猪苓汤 E 八正散答案:D3、具有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功用的方剂是A、天于补心丹B、朱砂安神丸C、酸枣仁汤D、当归六黄汤E、磁朱丸答案: B解析: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是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4、生化汤的君药是()A川芎 B 炮姜 C当归 D桃仁 E 甘草答案:C5、生脉散的组成药物是()A 人参当归五味子B 人参生地五味子C 人参麦冬五味子D 人参黄芪附子E 人参生地玄参答案:C6、功用为泻火通便清上泄下的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B.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苦寒直折C.凉膈散D .白虎汤——清热生津 E.大承气汤——峻下热结答案:C7、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E宣降肺气,清热化痰答案:B8、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辩证要点的是()A普济消毒饮 B 泻白散 C五味消毒饮 D 葶苈大枣泻肺汤 E 黄连解毒汤答案:B9、下列不是生化汤的组成药物的是A、全当归B、川芎C、桃仁D、桂枝E、炙甘草答案: D解析:生化汤组成包括全当归、川芎、桃仁、干姜和甘草。

10、小活络丹的君药是()A川乌、草乌 B天南星 C乳香 D地龙 E没药答案:A11、小陷胸汤的功效是()A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B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C 温肺化饮D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E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答案:A12、苏子降气汤主治病证的病机是()A 痰热内蕴 B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C上实下虚 D 肝气郁滞 E 肝肾不足答案:C13、外感温燥,肺津受灼之轻证,治宜选用()A 桑杏汤B 清燥救肺汤C 麦门冬汤D 桑菊饮E 杏苏散答案:A14、关于牡蛎与玉屏风散的说法错误的是A、均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B、均属于标本兼治治法C、牡蛎散固表敛汗之力较强D、牡蛎散的使用方法为粗散,加小麦,水煎服E、玉屏风散健脾益气之力较大答案: B解析:牡蛎散与玉屏风散均具固表止汗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使用注意:
2.肝火偏胜,肝阴虚,肝阳上亢者不宜使用。 3.柴胡用量大于芩、参、草,否则会闭门留寇。
高级教育
22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高级教育
23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组成:
小柴胡汤减参、草+大黄、枳实、白芍
功效: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高级教育
岳全书》)
高级教育
3

概述·定义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等作用,
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 肠胃不和的方剂,
统称为和解剂。
高级教育
4

概述·分类
解 剂
少阳病证——和解少阳 肝脾不调——调和肝脾 肠胃不和——调和肠胃
高级教育
5

概述·使用注意
解 剂
(1)邪不在少阳, 或在表,或已入里,不宜用;
高级教育
20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使用注意:
1.服本方后,一般是不汗出而病解,但也有 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去,胃气和降而 致。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 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 而汗出的“战汗”现象,此种情况虽属正盛邪 却,但也应严密观察,防其虚脱。
高级教育
21
24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
高级教育
25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主 往来寒热
证 分 析 :
胸胁胀满 呕不止 心烦 心下满痛 便秘
少阳证 阳明腑实证
少 阳 阳 明 合

苔黄,脉弦数有力
高级教育
26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 和解
重用
臣:黄芩 少阳
大黄——内泻热结 轻用
解 剂
组成: 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9g)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4枚)
功效:
和解少阳
高级教育
12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
疟疾、黄疸与内科疾病见少阳证
高级教育
13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高级教育
31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组成:
青蒿钱半(4.5g) 黄芩一钱半(4.5g) 半夏一钱半(4.5g)淡竹茹三钱(9g) 陈皮一钱半(4.5g)枳壳一钱半(4.5g) 碧玉散三钱(9g) 赤茯苓三钱(9g )
高级教育
32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功效: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等
高级教育
9

分述·和解少阳


用药特点:
益气扶正—参、草、枣
透表 柴胡/青蒿
和解
降逆止呕—半夏、竹茹
清里 黄芩
行气分利—枳壳、陈皮 滑石、茯苓
高级教育
10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高级教育
11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主要表现:如疟状,往来寒热,发作有时
高级教育
15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透少阳半表之邪 臣:黄芩——清少阳半里之热
8:3 核心药对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高级教育
16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 水气凌心: 心下悸、小便不利 去黄芩,加茯苓
▪ 表邪仍在: 口不渴 ,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
▪ 兼有肺寒留饮:兼咳嗽 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干姜高级、教育五味子
19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 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 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 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 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解 剂
主证病机分析:
伤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寒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循经上炎—心烦、口苦咽干、目眩
胆热

犯胃失和—喜呕、不欲食
证 苔薄白,脉弦
高级教育
14
和和解少阳·小柴胡汤解剂主证病机分析:妇人热入血室证
《伤寒论》“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 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 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出现黄疸,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胆石症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等以 化石解郁。
高级教育
29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急性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 少阳、阳明合病者。
高级教育
30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高级教育
1

概述


1.定义 2.分类 3.使用注意
高级教育
2

概述·定义
解 剂
关于和解:“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
桂枝汤小和之”(《伤寒杂病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狭义和解:“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 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成无己《伤寒明 理论》)
广义和解:“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张景岳《景
枳实——行气除痞
佐: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半夏、生姜重用——和胃降逆
高级教育
27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 苔黄,脉弦数有力
高级教育
28

和解少阳·大柴胡汤
解 剂
随证加减:
➢ 若发热较重,可加栀子、石膏、金银花以清 其热;
➢胁肋胀痛,可加延胡索、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止痛;
(2)往来寒热因劳倦内伤、饮食失调、 气血两虚而见者,忌用
(3)邪正兼顾,纯实、纯虚均不宜。
高级教育
6

分述


1.和解少阳剂
2.调和肝脾剂
3.调和肠胃剂
高级教育
7

分述·和解少阳
解 剂
太阳——少阳——阳明
(表)
(里)
(半表半里)
高级教育
8

分述·和解少阳
解 剂
适应证:
邪在足少阳胆经 (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
解 剂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高级教育
17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苔薄白,脉弦
高级教育
18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随证加减:
▪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
口渴 去半夏,加天花粉
▪ 肝脾不和: 腹中痛 去黄芩,加芍药
▪ 气滞痰郁: 胁下痞硬 去大枣,加牡蛎
高级教育
33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临床表现:
小柴胡汤证的表现
燥的表现不明显
湿热
邪郁少阳 湿热犯胃 湿阻三焦
寒热如疟,热重寒轻 吐酸苦水,或呕吐黄色痰涎 小便黄少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