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左传》《国语》《战国策》

合集下载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如:癸已卜,壳殳贞,旬亡田(咎)?王■曰,■(有)■(祟),其■(有)来■(艰)。

气(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

沚■告曰:“土方正于我东鄙,■(灾)二邑。

{工口}方亦牜帚我西鄙田。

”(郭沫若《卜辞通纂》第五一二片)。

这条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的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06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06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 ——《召公谏厉王弭谤》
有些篇出彩在于描摹逼真。

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谓公曰:“吾闻申生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皆有所行之。今谓
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故而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不殁,君其若之何?盍杀我,无以一妾
乱百姓。”公曰:“夫岂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乎?”骊姬曰:“妾亦惧矣。吾闻之外人之言曰:
四、《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
▪ 其三是巧说妙解,或巧在咬文,或妙在心计。
▪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 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 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 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四、《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
▪ 其四是善用譬喻,寓道理于形象和故 事。有的属于近取譬,随机利用身边 之事及眼前之物为语料。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
▪ 人物辞说的语言形式和风格,独具《战国策》风貌的部分大多辞采恣肆,铺陈张扬, 排比对仗,开两汉文赋先河。
▪ 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 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 雨……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 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三、《左传》的叙事艺术
▪ 《左传》的文学叙事更表现在有些描写已经超出史著实录,间涉虚构,几近创作。 ▪ 鉏麑之死
四、《左传》的语言
▪ 行人辞令之美是《左传》语言最受称许的部分,能在两国相遇的外交场合发挥有礼 有力、柔中有刚的言辞魅力。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袁行霈 最全最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袁行霈 最全最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一题目1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句子属于谢朓的诗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杂英满芳甸B. 参差皆可见C. 喧鸟覆春洲D. 新阳改故阴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喧鸟覆春洲, 参差皆可见, 杂英满芳甸题目2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屈原最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是()选择一项:A. 《离骚》B. 《天问》C. 《九章》D. 《九歌》反馈正确答案是:《离骚》题目3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白马篇》是一首七言诗B. 曹丕是曹植的弟弟C.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D.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题目4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130篇。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庾信的诗赋艺术成就很高,可以说是集六朝之大成。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孔雀东南飞》的下列诗句中,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十五知礼仪B. 十三能织素C. 共事四五年D. 十七为君妇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十五知礼仪, 共事四五年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下列神话故事中,教材讲解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精卫填海》B. 《夸父逐日》C. 《后羿射日》D. 《女娲补天》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题目8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下列诗篇中,属于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种豆南山下》B. 《结庐在人境》C. 《孟夏草木长》D. 《少无适俗韵》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少无适俗韵》, 《种豆南山下》题目9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战国策》是秦代吕不韦编订成书的。

11署名

11署名

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张祝平第一章上古文学张祝平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张祝平第一节《诗经》概说第二节《诗经》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第四节《诗经》的影响第三章历史散文张祝平第一节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第四章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的兴起连登岗第二节孔丘和《论语》张祝平第三节墨翟与《墨子》连登岗第四节孟轲与《孟子》连登岗第五节庄周和《庄子》连登岗第六节荀况与《荀子》连登岗第七节韩非和《韩非子》连登岗第五章屈原与楚辞周建忠第一节楚辞的产生与特点第二节屈原的生平与思想第三节屈原的作品与艺术特色第四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张祝平第一章秦汉政论文吕叔宝第一节秦代散文第二节西汉政论文第三节东汉政论文第二章汉赋吕叔宝第一节赋体文学的起源及兴盛原因第二节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主要作家作品第三节汉赋的艺术特征第三章两汉历史散文徐乃为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以及《史记》的成书、体例第二节司马迁的史识与《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以及地位影响第三节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张祝平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第二节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第三节第三节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特点第四节七言诗的初起与文人五言诗第五节《古诗十九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刘琦第一章建安正始文学第一节建安诗坛第二节曹操和曹丕第三节曹植第四节阮籍、嵇康与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文学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刘琨与郭璞第三节孙绰、许询和玄言诗第三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第四节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四章南朝刘宋诗坛吉定第一节谢灵运第二节颜延之第三节鲍照第五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一节沈约、谢脁与永明体第二节齐梁诗人集团第三节梁陈之际的诗人第六章北朝诗歌第一节庾信与西魏北周文学第二节北魏、东魏北齐诗歌第七章东晋南北朝民歌第一节东晋、南朝乐府民歌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第二节魏晋辞赋第三节南朝辞赋第四节北朝辞赋第九章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第一节建安魏晋时期的骈文、散文第二节南朝的骈文与散文第三节北朝的骈文与散文第十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小说溯源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轶事小说与《世说新语》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张家鹏第一章隋及初唐文学张家鹏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文坛第三节高宗武周时的宫廷文人第四节四杰与刘希夷、张若虚第五节陈子昂第二章盛唐文学张家鹏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第二节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第三节王维第四节王之涣、李颀、王昌龄、崔颢第五节高适第六节岑参第三章李白张家鹏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李白诗歌题材内容的新开拓第三节李白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第四节李白诗歌的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张家鹏第二节杜甫诗歌题材内容的新开拓第三节杜甫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第四节杜甫诗歌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风与中唐前期诗坛赵荣蔚第一节大历十才子及李益的边塞诗第二节刘长卿和韦应物的山水行旅诗第三节元结、顾况的拟古诗第六章元白诗派与新乐府诗歌创作赵荣蔚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理论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第三节元稹及张籍、王建等乐府诗人第七章韩孟诗派与中唐其他诗人赵荣蔚第一节韩孟诗派第二节李贺第三节刘禹锡和柳宗元第八章苦吟诗派与晚唐前期诗歌赵荣蔚第一节姚合与晚唐苦吟诗派第二节杜牧第三节李商隐第四节温庭筠以及晚唐其他诗人第九章唐末及五代诗歌赵荣蔚第一节皮陆诗派与韦庄、郑谷的诗歌创作第二节聂夷中、曹邺等古风诗人第三节杜荀鹤、罗隐等格律诗人第四节五代十国诗歌第十章韩、柳与唐代散文创作赵荣蔚第一节韩、柳之前的唐代古文第二节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第三节韩愈的古文实绩第四节柳宗元的古文实绩第五节晚唐讽刺小品文的兴起第十一章唐代传奇与敦煌通俗文学赵荣蔚第一节唐代传奇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唐传奇的艺术成就与影响第四节敦煌通俗文学第十二章唐五代词赵荣蔚第一节词的起源和演进第二节敦煌曲子词和早期文人词第三节温庭筠与花间词人第四节李煜与南唐词人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高小和第一章多样化的宋初文学高小和第一节香山派和王禹偁第二节晚唐体诗人第三节西昆体的盛与衰第四节宋初散文的复兴第二章北宋前期词风和柳永的新变高小和第一节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风第二节范仲淹、王安石的词作第三节柳永对词文学的贡献第三章欧阳修及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高小和第一节欧阳修的地位和文学革新主张第二节北宋中期的散文创作第三节北宋中期的诗歌创作高小和第四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经历和人格第二节苏轼的文艺思想第三节苏轼的散文第四节苏轼的诗歌第五节苏轼的词第六节苏轼的影响第五章北宋后期文学高小和第一节北宋后期的文学创作队伍第二节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第三节北宋后期的词人第六章南宋初期的文学蔡燕第一节李清照第二节张元干、张孝祥等爱国词人第三节陈与义与江西诗派的流变第七章中兴四大诗人蔡燕第一节杨万里第二节范成大第三节陆游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变化第四节陆游的诗歌第五节陆游的词、散文第八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蔡燕第一节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变化第二节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第四节辛派词人第九章南宋后期的文学蔡燕第一节姜夔与姜派词人第二节四灵派与江湖诗人第三节文天祥与宋末爱国遗民诗第十章南宋散文和宋话本蔡燕第一节南宋散文第二节宋话本第十一章辽金文学蔡燕第一节辽文学概述第二节金文学概述第三节元好问第四节《西厢记诸宫调》第六编元明文学绪论胡金望第一章元代前期杂剧第一节元杂剧的兴盛第二节元杂剧的形式第三节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第四节王实甫与《西厢记》第五节元前期其他主要杂剧作家作品第二章元代后期杂剧胡金望第一节杂剧的南移和衰微第二节郑光祖与《倩女离魂》第三节其他主要杂剧作家和作品第三章元代散曲胡金望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及其体裁特点第二节元前期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第三节元后期主要散曲作家作品第四章元末南戏胡金望第一节南戏的形成及特征第二节高明与《琵琶记》第三节元末四大南戏第五章元代诗文胡金望第一节元前期诗文第二节元后期诗文第六章明代诗文王利民第一节明初诗文(宋濂、刘基、高启)第二节台阁体和茶陵诗派第三节前后七子第四节归有光与唐宋派第五节公安派和竟陵派第六节明后期诗歌第七节明末小品文第七章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徐乃为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版本、成书过程与作者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与题旨第三节《三国志演义》的叙述艺术与艺术成就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第八章英雄小说《水浒传》徐乃为第一节《水浒传》的版本、作者与成书过程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主题第三节水浒的叙事线索以及人物塑造的艺术第四节《水浒传》的深远影响第九章神魔小说《西游记》徐乃为第一节《西游记》题材的来源、演化及其作者第二节《西游记》的情节线索、人物形象与内容题旨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特色第四节《西游记》影响下的其他神魔小说第十章世情小说《金瓶梅》徐乃为第一节《金瓶梅》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版本、作者第二节《金瓶梅》的基本内容、人物以及对社会的折射第三节《金瓶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地位第四节明代四大奇书小结第十一章拟话本“三言”、“二拍”以及其它短篇小说徐乃为第一节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第二节“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第三节“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第四节明代的文言小说第十二章明代散曲与民歌王利民第一节明代散曲第二节明代民歌第七编清代文学绪论王利民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王利民第一节清代前期诗词第二节清代中期诗词第三节清代后期诗词第四节桐城派与清代散文第二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徐乃为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创作与《聊斋志异》的成书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第三节《聊斋志异》的叙事模式与艺术特色第四节《聊斋志异》的影响第三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徐乃为第一节吴敬梓的家世生平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第四章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红楼梦》徐乃为第一节《红楼梦》的版本、题名、作者家世及其自叙传性质第二节《红楼梦》的结构方式与叙事线索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悲剧意识与巨大的认识意义第四节《红楼梦》的美学理念与艺术手法第五节《红楼梦》的巨大影响与红学第五章清后期小说的嬗变徐乃为第一节侠义公案小说及其代表《三侠五义》第二节狭邪小说及其代表《品花宝鉴》、《花玉痕》第三节四大谴责小说第六章清代戏剧胡金望第一节苏州派和其他作家作品第二节洪昇与《长生殿》第三节孔尚任与《桃花扇》第四节清中后期戏剧。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学《中国古代⽂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2020年国家开放⼤学《中国古代⽂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题⽬1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下列句⼦属于谢朓的诗作《晚登三⼭还望京⾢》中的是()选择⼀项或多项:A. 杂英满芳甸B. 参差皆可见C. 喧鸟覆春洲D. 新阳改故阴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喧鸟覆春洲, 参差皆可见, 杂英满芳甸题⽬2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屈原最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是()选择⼀项:A. 《离骚》B. 《天问》C. 《九章》D. 《九歌》反馈正确答案是:《离骚》题⽬3未回答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项或多项:A. 《⽩马篇》是⼀⾸七⾔诗B. 曹丕是曹植的弟弟C. 《⽩马篇》是乐府歌辞D.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马篇》是乐府歌辞题⽬4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130篇。

选择⼀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5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庾信的诗赋艺术成就很⾼,可以说是集六朝之⼤成。

选择⼀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6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孔雀东南飞》的下列诗句中,不正确的是()选择⼀项或多项:A. ⼗五知礼仪B. ⼗三能织素C. 共事四五年D. ⼗七为君妇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五知礼仪, 共事四五年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下列神话故事中,教材讲解的是()选择⼀项或多项:A. 《精卫填海》B. 《夸⽗逐⽇》C. 《后羿射⽇》D. 《⼥娲补天》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精卫填海》, 《夸⽗逐⽇》, 《⼥娲补天》题⽬8正确获得2.00分中的2.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下列诗篇中,属于陶渊明《归园⽥居》五⾸的是()选择⼀项或多项:A. 《种⾖南⼭下》B. 《结庐在⼈境》C. 《孟夏草⽊长》D. 《少⽆适俗韵》反馈正确的答案是: 《少⽆适俗韵》, 《种⾖南⼭下》题⽬9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未标记标记题⽬题⼲《战国策》是秦代吕不韦编订成书的。

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异同

左传,国语,战国策的异同

1·名称《国语》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史事,而以记言为主,故名为《国语》。

2.体例《国语》始创国别史之体。

全书共21卷,分国记载周(3卷)、鲁(2卷)、齐(1卷)、晋(9卷)、郑(1卷)、楚(2卷)、吴(1卷)、越(2卷)八国的史事。

它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包括的时代大体为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一前453)。

二《国语》的思想特点《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国语》则多记教诲之语。

其目的虽然都在善善恶恶,最终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但《国语》显然按照某种明确的说教意图,对史实作过一番选择,其所记者大都从中能够引出某种教训的言和事。

较之“政府档案”般的《尚书》训诫之文和专于客观史实的笔录中寄寓褒贬的《春秋》之文,《国语》在继承的前提下显然有了新的发展。

因此,《国语})在思想内容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重民”、“尚礼”、“崇德”等。

《国语》的思想观念固然不纯,但基本上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倾向。

三《国语》的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看来,《国语》具有不小的价值。

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地反映了春秋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变化的轮廓。

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当时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的精神面貌。

较之《尚书》与《春秋》,《国语》显然已大有进步。

此外,《国语》在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构和想象;文章的结构也有所创新;其语言大体平实畅达,风格则不尽一致。

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的发展。

虽然总的看夹,《国语》的文学成就尚不及《左传》,但其少数篇章则又有所过之。

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国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典范。

它大约与《国语》同时或稍后成书,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出现了不少新的特点,标志着史家之文已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左传》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语》与《左传》相似,都是
战国儒家整理的春秋史料,所表达的政 治社会思想与比较相似。 (二)以记言为主,各部分风格不一。 总体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谭 家 健
董 立 章
(一)《战国策》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二)成书与材料来源:刘向,有一部分 并非历史真实,而是纵横家的拟讬之辞。 (三)其文学成就最突出者在语言艺术
《左传》中的人物,可以分为累积式 (重要政治人物)和闪现式(仅出现一 次的一般人物)。 主要通过记述人物的语言来刻画,对 行动的描写较少,略显简略,但也有十 分出彩处。很少有对人物外貌、心理的 描写。

记言是《左传》叙述事件进程、揭示 因果关系的重要手段。但记言过多,且 言论多偏重对政治、伦理道德内蕴的阐 发,显得不够灵动。这是由《左传》作 为解经著作的身份决定的。 两类记言文字最富语言魅力:行人外 交辞令、大夫谏言。但长篇大论,影响 叙事的流畅性。
2.在史料和历史事件中加入编者自己 解经的话和评论的话,如“君子曰”等, 有时割断了原有史料的文气,给人不顺 畅的感觉。
《春秋》三传之一,属古文经学。 西汉末的刘歆特别推崇,一度被立为博士, 但两汉时期主要在民间流传。东汉末郑 玄提倡《左传》,压倒了今文经学的 《公羊传》《榖梁传》。晋杜预为之作 注。 洪 亮 吉
1.作者:左丘明? 2.年代:大部分内容成书于公元前375 年至前343年之间,也有汉人增益的部 分,如“其处者为刘氏”。 3.解经之书:《左传》是对《春秋》的 解释之书,反映了与《春秋》《尚书》 一脉相承的历史观、政治观、伦理道德 观。 官修史书——私家撰史
1.杂采各国各种类型的史书,子产、 晏子等各国卿佐的家传,以及卜书、梦 书、杂占书、纵横家书等材料,摘取其 中现成的片段,连缀成文。有的材料前 后有失照应,显示出一定的不完善性。
《左传》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按时间顺序叙事和倒叙、插叙、补 叙等多种叙事方法的结合。 特别重视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以彰 显其政治、道德主张。 对战争的描写是一大特点。笔墨集 中于对战争胜负关键原因的揭示上。 不仅记实,而且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细节描写突出。
如刺赵盾、骊姬进谗 陈涉读《国语》问博士曰:“人之夫妇, 夜处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虽黔首 犹然,况国君乎?余是以知其不信,乃 好事者为之词。”(《孔丛子》) 钱钟书《管锥篇》“代言法”“拟言法”
回顾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诸子左传》 二、《国语》 三、《战国策》 四、先秦历史散文的地位和影响
沈 玉 成
(一)《左传》作者、成书年代与思想
倾向 (二)《左传》的材料来源 (三)《左传》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和 流传过程 (四)《左传》的叙事成就 (五)《左传》的人物形象塑造 (六)《左传》的记言
马 王 堆 帛 书
《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 和其他游士的言论,思想比较复杂。 主要反映了纵横策士纵横捭阖,追 求富贵显达、功名利禄、追求人生价值 之实现的精神风貌。

主要有策士的外交游说之词和臣讽 君之词。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擅用譬 喻、寓言:鹬蚌相争、狐假虎威、画蛇 添足、南辕北辙等。运用大量对偶排比, 对某一论题反复申说。 熊宪光 郑杰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