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

合集下载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基本检查方法1.浅部触诊法及用途(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检查部位而定)。

(1分)(2)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得部位。

(2分)(3)四指并拢,利用掌指关节与腕关节得协同动作,柔与得进行滑动触摸(4分)、(4)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得动脉、静脉与神经,阴囊、精索等得触诊检查。

(3分)2、双手触诊法及用途(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

(2分)(2)让被检查者做腹式呼吸。

(1分)(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得右侧。

(1分)(4)左手放在被检查脏器或包块得后部。

(2分)(5)右手放在腹壁,用二、三、四指配合腹式呼吸做深部滑动触摸。

(2分)(6)用于腹腔包块检查及肝、脾、肾等检查。

(2分)3.冲击触诊法及用途(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得右侧。

(2分)(3)检查者以右手三四个并拢得手指,放置于腹壁上得相应部位,手指与腹部之间成70~90度角度。

(2分)(4)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得冲击动作。

(2分)(5)用于大量腹水而对肝脾及腹部包块触诊不满意时、(2分)4、深压触诊及用途(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得右侧。

(1分)(3)用右手一或二个手指逐渐深压、(3分)(4)观察被检查者得面部表情变化。

(1分)(5)用于确定腹部压痛点。

(3分)5。

间接叩诊法(1)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2分)(2)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指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垂直、(2分)(3)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得前端。

(2分)(4)以腕、指掌关节得活动为主、(1分)(5)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中指立即抬起。

(2分)(6)每次叩击2~3下、(1分)淋巴结及头颈部1。

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得顺序及锁骨上窝淋巴结得检查(1)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部、(共5分,漏掉一个叩0。

浅表淋巴结评估

浅表淋巴结评估

正常淋巴结:直径 小于1cm,质地柔 软,无压痛
异常淋巴结:直径 大于1cm,质地坚 硬,有压痛
淋巴结融合:多个 淋巴结融合成团, 质地坚硬,有压痛
评估淋巴结硬度
01
正常淋巴结:柔 软、可移动
02
异常淋巴结:坚 硬、固定
03
硬度评估方法: 触诊、超声检查
04
淋巴结硬度与疾 病关系:硬度增 加可能提示炎症、
淋巴结疼痛: 肿大淋巴结可 能伴有疼痛, 提示炎症或肿 瘤等疾病
浅表淋巴结的评
4
估注意事项
评估技巧
01
检查顺序:按 照一定的顺序 进行淋巴结检 查,避免遗漏
02
触摸力度:触 摸淋巴结时, 力度要适中, 避免用力过猛
03
观察淋巴结: 观察淋巴结的 大小、形状、 硬度、活动度 等特征
04
结合其他检查: 结合其他检查 手段,如B超、 CT等,进行综 合评估
记录淋巴结的活检和病理 学检查结果
记录淋巴结的评估时间和 评估者信息
谢谢
2
估方法
触诊方法
1
检查者站立或坐于患者对面,保持 适当的距离
2
检查者用双手触摸患者颈部、腋窝、 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区域
3
检查者用指尖轻轻按压淋巴结,感 受其大小、硬度、活动度等特征
4
检查者根据触诊结果,判断浅表淋 巴结是否异常,并记录在案
观察淋巴结大小
淋巴结肿大:直径 大于2cm,质地坚 硬,有压痛
肿瘤等疾病
浅表淋巴结的评
3
估结果
正常淋巴结
淋巴结大小:正常 淋巴结大小在0
淋巴结形状:正常 淋巴结形状为椭圆
形或圆形
淋巴结质地:正常 淋巴结正常 淋巴结表面光滑,

一般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实验指导只是分享

一般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实验指导只是分享

无压痛
连、固定。
原因
引流区器官或 组织急慢性细 菌性感染引起 肺结核
肺癌(右侧) 胃癌或食管癌 (左侧)
Virchow淋巴结——胃癌、食管癌转移标志
9
浅表淋巴结检查 全过程
1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检查方法:由浅入后三角→颈前三角→颌下 →颏下→锁骨上窝→腋窝(顶部→后壁→内侧→前侧→ 外侧)→滑车上→腹股沟→腘窝
淋巴结肿大记录的内容:
– 部位、大小、数目、质地、压痛 ;
– 活动度、粘连;
– 局部皮肤:红肿、瘢痕、瘘管
6
淋巴结肿大的意义
全身淋巴结肿大 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一般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实验 指导
浅表淋巴结
• 正常淋巴结:d=0.2-0.5cm,质软,
表面光滑,无粘连,不易触及,无压痛。
• 浅表淋巴结的分布:头颈部 腋窝 滑车上 腘窝 腹股沟
2
颈前淋巴结
3
4
腘窝淋巴结
滑车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5
浅表淋巴结评估
检查前准备:
1.手保持清洁、温暖;
2.检查时病人肌肉要充分放松。
局部淋巴结肿大 ✓ 非特异性的淋巴结炎 ✓ 淋巴结结核 ✓ 淋巴结转移
7
局部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与特点
类型 非特异性的 淋巴结炎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转移
特点
与周围组织 关系
质软、表面光滑、 无粘连 有压痛,局部皮 肤可发红。
好发在颈部血管 可互相粘连或
周围,常为多发 与周围组织粘

连。
表面光滑,质硬,与周围组织粘

1. 一般检查、生命体征、淋巴结检查

1. 一般检查、生命体征、淋巴结检查

一般检查内容纲要体检前准备一.一般检查观察年龄、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状态、全身皮肤、步态等一般状态二.生命体征(1)体温测量:腋温测量(2)脉搏检查: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脉率、脉律及对称性;(3)呼吸检查:计数频率,观察呼吸节律、深度(4)血压测量:右上肢血压三.全身浅表淋巴结触诊检查(1)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2)双侧腋窝淋巴结:尖群、前群、内侧群、后群、外侧群(3)双侧滑车上淋巴结(4)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横组、纵组(5)双侧腘窝淋巴结四.头颈部检查(1)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头发、眉毛)、异常运动等(2)触诊头颅◆眼(1)视诊双眼(2)检查双眼视力(用近视力表等)(3)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4)检查泪囊(5)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6)使用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耳(1)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2)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3)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4)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等)(5)用耳镜检查双侧外耳道及鼓膜◆鼻(1)观察外鼻(2)触诊外鼻(3)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4)观察鼻前庭、鼻中隔(5)用鼻镜检查双侧鼻前庭、鼻中隔及上、中、下鼻道◆副鼻窦(1)检查上颌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2)检查额窦,有无肿胀、压痛、叩痛等(3)检查筛窦,有无压痛◆口腔(1)观察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2)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3)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颈(1)暴露颈部、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甲状软骨(1)触诊甲状软骨(喉结部位)◆颈静脉检查(1)观察颈静脉充盈情况◆颈动脉检查(1)触诊颈动脉◆甲状腺检查(1)视诊双侧甲状腺(2)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3)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4)听诊有无甲状腺血管杂音◆气管检查(1)触诊气管位置◆体检结束整理五.乳房检查(1)视诊乳房:对称性、皮肤改变、乳头、腋窝和锁骨上窝(2)触诊乳房:双侧、四个象限、乳头及乳晕(3)触诊双侧腋窝淋巴结(参见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体检结束整理。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3.贫血病容:苍白.无力
4. 二尖瓣面容:两颊及口唇发绀 5. 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大.突眼.目光闪闪有 神.不安 烦躁易怒 6. 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浮肿,脸厚面宽,目光 呆滞, 反应迟钝,眉毛稀疏
全身状态检查
7. 满月脸:面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和 8. 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长颌大,眉弓及两颧 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
胸部检查
4、肩胛骨:位于背部两侧的上方,肩胛骨最下端称为肩胛 下角,直立位肩胛下角为第7或8肋骨水平的标志,平第8 胸椎水平。 5、脊柱棘突:是后正中线的标志,第7颈椎棘突最突出,此 点作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6、腹上角:由7-10肋软骨构成两侧肋弓,汇合于胸骨下端 所构成的夹角。
胸部检查
(二)、自然陷窝与解剖区域
1.斑诊:不隆起皮面,只有颜色的改变
2.丘诊: 隆起皮面,且有颜色改变 3.斑丘诊:丘诊周围皮肤发红
皮肤粘膜检查
(四)出血点与紫癜-皮肤粘膜下出血
出血点(瘀点):直径<2mm,压之退色
紫癜:直径3-5mm 瘀斑:直径>5mm 血肿:高出皮肤,大片出血 (五)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 管痣,形似蜘蛛。 1.检查方法及分布 2.原因:雌激素↑
1、胸骨上窝:胸骨炳上方的凹陷。 2、锁骨上窝:锁骨上方的凹陷,相当于肺尖的上部。 3、锁骨下窝:锁骨下方的凹陷。 4、腋窝:上肢内侧上缘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5、肩胛上区:肩胛岗以上的区域。 6、肩胛下区:两肩胛下角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 的区域。 7、肩胛间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 8、肋脊角: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肾、输尿管 上端位于该角的前方。
浅表淋巴结检查
(五)淋巴结肿大的意义: 1.局部肿大 ①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②淋巴结结核

表浅淋巴结定性和定位诊断

表浅淋巴结定性和定位诊断

表浅淋巴结定性和定位诊断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李安华一、淋巴结解剖与功能浅表淋巴结是指位于体表深筋膜层、距离皮肤月3.0cm以内的淋巴结群。

淋巴结病变往往是局部和全身疾病的反应。

淋巴结同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结组织等共同构成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浅表淋巴结主要是指颈部淋巴结群、腋下淋巴结群和腹股沟淋巴结群。

㈠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我近乎圆形的网状结构,表面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略凹陷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血管出入。

被膜向外延伸有许多输入淋巴管:向内伸入实质形成许多小梁,将淋巴结分成许多小叶。

淋巴结的外周部分为皮质,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生发中心;此区内富含B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所以又称非胸腺依赖区,皮质透层和滤泡间隙为副皮质区,因富含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此区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门户,有大量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布在滤泡周围,是传递免疫信息的场所,髓质区的B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集结成索状,称髓索;在髓索之间为髓窦;此区是滤过淋巴液的场所。

㈡淋巴结的功能1.滤过和净化作用: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有效滤器,通过淋巴窦内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伤杀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防止病原体扩散的作用。

2.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结中富含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对于捕捉抗原、传递抗原信息和细胞活化增殖。

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受体,具有很强的捕获抗原体复合物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将抗原长期保留在滤泡内,这对形成和维持B记忆细胞、诱导再次免疫应答很有意义。

B细胞受刺激活化后,高速分化增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形成生发中心;T细胞也可在淋巴结内分化增殖为致敏淋巴细胞。

不管发生哪类免疫应答,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

3.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正常情况下,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大部分细胞是再循环的淋巴细胞。

血中的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结副皮质,然后再经淋巴窦汇入输出淋巴管。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肿大 多为圆形 椭圆形 不规则形 长径与横径之比(L/T<2) 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 部分为液实性混合回声或无回声 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或消失 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病理声像图 淋巴结转移癌
较小淋巴结(<1cm)边界多较清晰光滑 较大淋巴结(>1cm)特别是融合淋巴结边 界多较模糊不清 CDFI: 淋巴结转移癌有多血供与少血供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转移癌-临床表现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需考虑下肢皮肤 宫颈外阴 直肠 肛门 卵巢 宫体 阴茎 膀胱 睾丸 附睾等部位
成年患者颈部 腋下 腹股沟出现一个或数个不 对称肿大淋巴结时 应考虑有转移性淋巴瘤可能 排 除良性肿大淋巴结肿大后 应积极搜寻原发灶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转移癌-临床表现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超声鉴别 再根据淋巴结形态 大小 内部回声 淋巴结内
血流分布状态 加以区分良恶性较为客观 良性淋巴结肿大主要有非特异性炎症和特异
性炎症 恶性淋巴结肿大主要有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
转移癌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恶性淋巴瘤化疗前后评价 恶性淋巴瘤以化疗首选 在二维超声基础
颈及舌淋巴管和淋巴结
乳腺淋巴管及腋淋巴结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正常解剖 淋巴结呈椭圆形和蚕豆形 小1mm 大25mm 常聚集成群 位于淋巴管汇入静脉途中 与淋巴管相通 一个淋巴结可有若干输入管及输出管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正常解剖 淋巴结另一侧向内凹陷 该处有血管 神经穿入及淋巴管穿出 淋巴结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 内部分为皮质及髓质
浅表淋巴结受累以颈部多见 其次为纵隔 腹部腋 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

健康评估--全身状态皮肤浅表淋巴结头面颈文件材料

健康评估--全身状态皮肤浅表淋巴结头面颈文件材料

颈部姿势和活动度
观察颈部姿势是否正常,有无前倾或后仰现象。 检查颈部活动度是否受限,有无僵硬或疼痛表现。
注意有无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等异常情况。
06 健康指导与建议
针对全身状态的指导与建议
保持良好作息
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累。
均衡饮食
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等营养素,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一般状况
年龄
评估个体的年龄,不同年 龄段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 同。
性别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病理 方面存在差异,需分别评 估。
种族和民族
不同种族和民族的遗传背 景、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 可能影响健康状态。
生命体征
体温
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 活动水平等因素而异,需
结合个体情况评估。
脉搏
评估脉搏速率、节律和 强度,反映心血管系统
皮下出血
表现为皮肤淤点、紫癜等,多与血小 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壁异常 有关。
04 浅表淋巴结评估
淋巴结位置和大小
位置
浅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评估时需全面检查这些区 域。
大小
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在0.2-0.5cm之间,若超过1cm则需关注,可能是炎症、肿瘤 等引起的肿大。
如发现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04
针对头面颈部问题的指导与建议
保持正确姿势
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 站姿。
颈部锻炼
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如转动头部、伸展颈 部等,缓解颈部疲劳和紧张。
注意保暖
在寒冷季节注意头面颈部的保暖,避免受凉 引起不适。
及时就医
如出现头痛、头晕、颈部疼痛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受检者坐位,医生面向受检者坐位或站立(受检者仰卧位时医生站其右侧)
10
5、手指指腹紧贴被检部位皮肤由浅入深滑动触诊,五指协调,以2~4指为主
10
6、检查头颈部时,患者头向触诊处倾上窝淋巴结:医生最宜站在受检者背后,用手指触诊同侧锁骨上窝
5
8、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受检者上臂与身体长轴平行,肌肉放松,医生右(左)手伸入左(右)侧腋窝,由下位触至窝顶部,另一手提持其前臂或扶于对侧肩后
2
15、态度认真
2
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100分(考核方法:操作、叙述权重:10%
检查内容
检查要求与方法
分值
得分
备注
准备质量标准
1、仪表端庄;
5
2、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方法,求得合作
5
操作质量标准
3、说出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外侧区、颈前区(含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区、腹股沟、腘窝
10
检查方法
10
9、触诊滑车上淋巴结,医生左(右)手提持受检者右(左)前臂,用右(左)触诊
10
10、触诊腹股沟和腘窝淋巴结时,受检者仰卧位,下肢屈曲
10
正常淋巴结形态
11、(1)直径<0.5CM;②质地柔软;③表面光滑;④活动度好;⑤无触痛。
10
终末质量标准
12、操作规范
3
13、10min内完成
3
14、语言流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