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山海关第2课时_语文S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六年级9山海关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9山海关教案设计

课时1山 海 关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2[①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发出感叹,点明了文章写的是一座雄关,特点是威武。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3[②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这铮(zhēnɡ)铮响的名字,我是很早很早就听到了,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

[③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chuán ]!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④这几句话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作者亲眼见到山海关后发出的感叹、赞美。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

那高高的箭楼,巍(wēi )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⑤这句话写的是什么?]5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❶,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1☜2①文章首段以一声惊喜的赞叹,点出雄关的“威武”,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3②句中的破折号承前说明“威武的雄关”就是山海关,并且紧接着点出它号称“天下第一关”。

4 ③两个“很早”连用,说明作者对山海关盼望已久,“终于”“亲眼”两个词语写出了自己见到山海关的喜悦心情。

④这几句是作者见到山海关后,发自内心的感叹。

作者再一次肯定了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名不虚传,直接抒发了对山海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⑤详写箭楼和匾额的特点分别是“高高的”和“巨大”。

5❶劲(jìng ):指强而有力。

体,无比壮观。

[句导读:通过描写高高的箭楼和那巨大的匾额,表现了山海关的雄伟气势。

]6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那形势的险要。

顺着城门左侧的台阶拾❷级而上,走到城墙之上,站在箭楼底下,手扶着雉堞(zhìdié)的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嗬(hē),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7[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段导读: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山海关的城楼的特点。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山海关》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山海关》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9、山海关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炙热情怀。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方法。

4、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峰、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峰、顷、盔、捍”9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炙热情怀。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峰、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峰、顷、盔、捍”9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

三、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同学们,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你去过万里长城吗?你知道万里长城的起点在哪儿吗?(二)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去认识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2篇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扞卫忠贞慷慨悲歌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出示问题(小黑板)比一比,组词语。

嘱泳抢员瞩脉沧贞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铮铮响嗬渤海嘉峪关纵缰驰马广袤盔甲干戈扰壤殷红五、作业熟读课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带拼音的生字,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课。

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图片、资料,学生交流、思考、朗读,领悟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山海关之雄伟壮观,还要体悟其“忠贞”的灵魂。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去过山海关吗?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走进山海关,板书课文题目。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山海关》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  9 山海关》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山海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毛主席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咱们班很多同学没有到过长城,但是今天我们就可以跟随作家峻青先生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长城当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关的风光。

(板书课题:山海关)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读课文,看看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威武的雄关天下第一关独一无二无与伦比)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生: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3、师: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座威武的雄关,这一声惊喜的赞叹,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大家看这里三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课件出示):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激动、心潮澎湃)过渡:山海关有着怎样的特色使作者这么激动呢?三、细读,感悟理解。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做上批注。

《山海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山海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山海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山海关》教学设计与反思《山海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5、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们,你去过万里长城吗?去过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峻青去认识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行文思路1、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标出自热段的序号,概括每段内容三、理解文章思路思考:作者围绕山海关写了哪些内容?总:赞叹山海关分:所见:山海关的特点:气势的雄伟、地形的险要所想:可歌可泣的历史总:歌颂山海关可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

四、体会文章内容可请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或小组讨论。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2段,思考:这两节用怎样的词语介绍山海关的风貌?(“好一座威武的”,“雄关”,“这号称……”等)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叹)2、朗读第3-5段思考: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了山海关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那气势……那地形……在我……)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些特点?(第4段分写第5段合写)五、小节:本节课我们看到了雄伟的山海关,那么,作者站在山海关之上又会想到些什么呢下节我们继续赏析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1、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2、第1、2段作者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二、细读文章,体会内容教师可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补充。

1、朗读第6-9段思考: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精神异常振奋,心胸倍加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作者想到了什么?(第6段:在广阔的自然空间畅游第9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又分别有怎样的感受?(第7,9段)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抵御,捍卫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2、朗读第10段并思考: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歌颂)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雄伟庄严的风貌,伟大的体魄)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可歌可泣忠贞的灵魂)三、归纳文章主题可让学生思考概括讨论,教师引导补充明确本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雄伟壮丽,缅怀山海关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四、小节这篇抒情散文,写作者在雄关上的目睹和遐想,用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全文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山海关》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山海关》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我的体会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饱满的感 情对山海关进行了激情澎湃的描 写,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山海关的 雄伟气势和险要地形,也让我们 深深地为祖国的壮美山河而感到 骄傲。激发了我们游历祖国大好 河山的兴趣。同时也召唤着我们 尊重历史地去瞻仰这些遗迹,并 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贡献 力量。
仿写训练
仿写下列的句子。
3.试从词语运用和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中画线 句的表达效果。 “直冲下来”“一头扎向”等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语将长城写活了,充满了动感。作者运用
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万里长城伸向渤海的形态 ,让山与海遥遥相连,衬托出山海关的磅礴气势 。读来让人觉得长城仿佛就在眼前。
4.第⑥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 表达作用? 此段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述说了作者 要去山海关内外的广阔自然空间中,在 祖国的大地上巡游的愿望。
课文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的词语有: “气势雄伟、地形险要、雄伟庄严、 可歌可泣”。
互动反馈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那雄伟的气势,那险要 的地形,真不愧为关中要塞 ,一代雄关。诗人热爱祖国 疆土,热爱中华民族,在他 的笔下,我们感受到祖国山 河的壮美,我们也坚信,祖 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品读感悟
3.整体感知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古迹山海关的雄伟气势、险要地形 及历史风貌,表达出作者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 族的火热情怀。
特殊语句
画出文中的排比的句子。 我真想顺着那连绵不断的山峦,大踏步地向着西 北走去,一路上去登临那一座座的屏藩要塞,烽台
烟墩。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雁门 关,一直走到那长城的尽处——嘉峪关口。我又想 返回身来,纵缰驰马,奔腾于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 之上,逶迤翻腾的幽燕群山之间。我还想随着那婉 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去 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

语文六年级上语文S版9《山海关》导学案(第二课时)

语文六年级上语文S版9《山海关》导学案(第二课时)

9山海关(第 二课时)
1、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 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学习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的位置转换记录
山海
关的 局部行文思路的方法。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
感情地进行 朗 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反复朗读课文,读准、读熟。

老师的导
入真好! 1、 小组之间听写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第1、2自然段,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的?( ) 用“”赞叹地“满怀激情”地语气朗读第1、2自然段。

3、 读3-5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山海关特点的语句。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汇报,组间互评 学习什么 体验学习 怎样学习
( ) 教师总结: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来记录山海关。

4、读第6-9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句子


5、作者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组间互评)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
问?
学习反馈 学习检测。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山海关课件 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山海关课件 语文S版

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
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 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
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 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 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 着人们的爱国情感。山海关,将以它那伟 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
蜿蜒盘旋的长龙




瞭望口
射 口



可以屯兵的方形城台
初读感知
1.小声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 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 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 此展开的联想?
我会读 我会认
山海关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北倚燕山 余脉,东南临渤海湾,当山海之会,因以为名。山 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千米,以防蒙 古势力的侵扰。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 临闾关 , 为万里长城东部最大的关隘,号称“天下第 一关”。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 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 原野。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边的大海也 朦胧可见。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还有靖边楼、牧 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会使 你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
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 散文,表达了热爱祖国疆 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
情怀。
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
山海关!
这些句子该 读出什么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 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 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借事喻理的方法。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1. 教师听写词语。

巍然耸立蜿蜒烽火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
2. 学生检查听写情况,同桌互检,教师抽检。

3. 今天, 我们继续跟随著名作家峻青, 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的山海关。

板书: 山海关。

二学习课文, 体会情感
1.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教师领读第3 自然段。

出示句子:
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 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你怎样理解这几句话? 这几句话点出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连续几个感叹句, 表现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叹, 也说明作者非常喜欢山海关。

教师:看来, 作者见到山海关的第一眼就被它那威武的气势折服了。

指名读第4、
5 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学生: 介绍山海关的城楼特点和地理位置。

山海关的城楼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雄伟、坚固。

)出示句子: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

这句话总结了山海关城楼的特点。

那山海关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呢?
学生: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 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 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

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 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 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这段话点出了山海关的关键位置——咽喉之地。

2.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学生默读第6、7 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所想所感, 需要我们重点学习。

(2) 哪些是作者联想的部分?
学生读作者描写联想的语句。

作者在这里恰当地运用了联想手法,由山海关想到了古战场, 想到了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英雄祖先的英勇顽强, 使读者体会到了强大的爱国情感。

这就是借事喻理。

那么怎样运用联想借事喻理呢?
首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然后围绕这个共同点展开联想。

(3) 教师用具体事例讲解方法的运用。

(4) 学生读课文第8、9 自然段。

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写了山海关的历史作用。

出示:
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 哪一处没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 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这是什么句子?(反问句。

)谁能把它改成肯定句?
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 以及自己的爱国之情。

3. 学习第四部分。

学生读第10 自然段, 找出哪些地方写了山海关现在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 解惑答疑
1.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赞美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祖先,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 国的热爱之情。

2. 文章两次出现“好一座威武的雄关”,你是怎样理解的?
文章两次出现这句话,第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点出了雄关的特
点是威武,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第二次出现是在文章的第3自然段,是作者亲眼见 到山海关后发自内心的感叹,惊叹它的名不虚传,赞叹它的雄伟、险要。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是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 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行文思路以及按 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的行文思路成文的。

2. 教师在讲解运用联想进行借事喻理的写作手法时,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困
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
,每一处都洒落过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 血。

4. 试着写一篇关于山海关的导游词,向游人介绍山海关。

峻青 中国作家。

原名孙俊卿,山东海阳人。

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

1945年 至1948年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和新华社前线记者。

1948年随军 南下。

1949年任中南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

1952年调中南文联从事专业创 作。

1955年到上海华东文联工作。

1956年任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

1941年发表处女作《风雪之夜》。

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了许多优秀短篇小说
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激情、生活气息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黎明的河边》是其 代表作。

小说写交通员小陈全家为革命赴汤蹈火的故事。

其散文作品也有广泛影
1.给多音字组词。

揺卩亦(燕山)
jyant 赵【) 1 y r( '■< I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流传的好名声不虚假。

(名不虚
传) (浑然一体) (3)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情不自
禁)
3.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4)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连绵起伏)
难,教师要循序渐进理解透
彻。

响,有的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81年发起创办《文学报》并主持该报工作。

现任上海作协副主席。

山海关亦称“榆关”,又称“渝关” o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千米,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以东10多千米处。

因其北依角山,南临渤海,故得名。

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一一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mn_n_n_—尸r rjunmLn_i l r 上
Lji-FLnLn-—
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相传,其中的“一”字,
---"--1 - = - - —■ •• - 1 - -—•"-ill ■ — 1 — _ - - - — - ■" g 1 - ------ •-"1 - 1 1 — 1-11-1- - ill" "I--. IF., -ill * '
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