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肌电图报告结果

肌电图报告结果

肌电图报告结果肌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检测方法。

通过肌电图可以了解肌肉的电活动情况,进而评估肌肉功能和疾病情况。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肌电图报告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第一步:观察报告结果肌电图报告通常包括多个参数,如幅度、频率、时程和波形等。

首先,我们要观察报告中的肌电幅度。

肌电幅度反映了肌肉电活动的强度,通常以微伏(μV)为单位。

观察肌电幅度的变化可以了解肌肉的活动程度和力量。

高幅度可能表明肌肉的活动较强,而低幅度可能表明肌肉的活动较弱。

第二步:分析报告结果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报告中的肌电频率。

肌电频率是指肌肉电活动的重复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观察肌电频率的变化可以了解肌肉的收缩速度和疲劳情况。

高频率可能表明肌肉的收缩速度快,而低频率可能表明肌肉的疲劳较重。

第三步:解读报告结果最后,我们需要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来解读肌电图报告。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肌电幅度和频率的变化来评估肌肉的功能和疲劳情况。

例如,高幅度和高频率可能表明肌肉功能良好,而低幅度和低频率可能表明肌肉功能较差或处于疲劳状态。

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肌电波形的形状来评估肌肉活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正常情况下,肌电波形应该呈现规则的、对称的形状,如果波形出现异常或不规则的情况,可能表明肌肉活动存在问题。

总结:肌电图报告结果是评估肌肉功能和疾病情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分析和解读报告中的幅度、频率和波形等参数,我们可以了解肌肉的电活动情况,评估肌肉的活动程度、力量、收缩速度和疲劳情况。

在临床应用中,肌电图报告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是否正常,进而指导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肌电图报告结果分析和解读应由专业人士进行。

如何读懂肌电图

如何读懂肌电图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SCV各项同MCV,不同的是 重点看波幅和传导速度(测 得的传导速度较单纯)。
MCV和SCV潜伏期延长、传 导速度减慢反映脱髓鞘损害; 波幅降低反映轴索损害(一 般>80%为肯定损害)。
临床常有髓鞘合并轴索损害 的情况,应根据传导速度减 慢或波幅降低多少,及病人 临床情况综合判断以哪种损 害为主,或两者并重。
一步定位。 • 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F波。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 Motor Nerves对应神经和胫后神经)。
• Lat为潜伏期,Amp为波幅、 CV为传导速度(因MCV 记录电极置于肌腹,传导 速度不单纯,因此一般不 看,重点看潜伏期和波 幅。)
MG:高频、低频均递减。 Lambert-Eaton:高频递增、低频可递减。
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和意义
• 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包括前角)的病变 • 临床意义:
1. 发现亚临床病灶或被忽略的病变
①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判断(三肢测定) ② 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如肥胖儿童)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 神经源性损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损害、神经丛损害、周围神经病变 ②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病变 ③ 肌源性损害:肌炎、肌病、代谢性肌病
F波
F波:运动神经远端收到刺激,冲动沿着神经逆行传导至前 角细胞,使其兴奋放电,形成F波,因最初在足部(Foot) 小肌肉得名,反映神经近端功能。主要观察F波的出波率。
F波
主要观察F波的出波率:>80%为正常。异常提示早期神经病变
重复神经电刺激
用于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可鉴别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病 变(尤其是重症肌无力MG和Lambert-Eaton)。

肌电图的判读

肌电图的判读

多相电位增加
1)短棘波多相电位:常见肌源性疾病 时限:<3ms 波幅:<300-500μV 位相:5-10相
2)群多相电位:常见神经源性疾病 时限:>3ms 位相:10相 波幅:高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线 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一 般在3-15ms范围内。
长度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肘 距离 mm: 240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正常值:上肢>50m/s 下肢>40m/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 L / T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刺激
A平V均ERAGING
记录
潜伏期 ms 2.6
小指
距离 mm 155 速度 m/s 60
(2)F波出现率;(正常>70%) F波异常的判断:潜伏期延长和/或出现率降低均
为异常。
H反射
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单突触反射 最初由Hoffmann所描述而命名 指次强刺激胫后神经,所诱发的小腿三头肌反
射性反应 H反射潜伏期 胫神经27.8±1.9ms
F波、H反射
No Image
NNoo ImImaagge e
正常的波形为干扰相 波幅1800-2000uv >5000uv则为巨大电位 <500uv则提示电压偏低
单纯相:轻收缩时,只出现几个运动单位电 位相互分离的波形。
混合相:中度用力收缩时,有些区域电位密 集不能分离,部分区域内可见单个运动单位。
干扰相:肌肉作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相 互重叠,不能分离出单个运动单位电位。
插入电位异常

肌 电 图 诊 断

肌 电 图 诊 断
当前ts:
1.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2.插入电位 3.电静息 4.运动单位电位时限
当前您正浏览第24页,共25页。
内容总结
肌 电 图 诊 断。波幅:最大负峰和最大正峰之间的电位差。极性:基线以下为正, 以上为负。电静息 放松时正常情况下无任何电活动。minimal/no act.缩短:引出的电 位少或无--失神经较久甚至已纤维化的肌肉。一个正相电位,宽度大于10ms,幅度大 于100-200uV。神经损伤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正尖波增多。自发的完整的运动单位 电位,肌肉处于受激状态。普遍减低:周围神经疾病早期、神经再生早期与肌病
当前您正浏览第25页,共25页。
肌电图诊断
当前您正浏览第1页,共25页。
肌电图-EMG
肌电图 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 电位的图形 下运动神经单位 脊髓前角--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 经支--神经肌肉接头--肌纤维
Clinical significance 临床意义 较全面地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
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疾病,判断神经损 伤的部位、程度及恢复状况。
鉴别肌源性myopathy或神经源性 neuropathy 脱髓鞘/轴索损伤
当前您正浏览第20页,共25页。
神经电图诊断
反射检查
F反应(the F wave)刺激神经干运动纤维 的兴奋双向传导,向下引起肌肉兴奋即M 波,向上达运动神经元激起兴奋,此兴奋 回返传导并引起同一肌肉的二次兴奋。
H波(the H reflex) 刺激混合神经干而强 度尚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 即刺激了感觉神经,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 角细胞,引起兴奋,产生肌肉反应,即H 反射.
异常肌电图
相、时限、波幅、极性、频率改变。 1. 插入电位insertional activity异常

肌电图报告不会看?这份入门级攻略帮你总结好了!

肌电图报告不会看?这份入门级攻略帮你总结好了!

肌电图报告不会看?这份入门级攻略帮你总结好了!肌电图(EMG)是研究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学科。

依据神经解剖原理和神经电生理特性对周围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为临床进一步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肌电图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肌电图广义包括:神经传导检查(NCS);针电极肌电图检查(EMG)。

01. 有助于定位诊断肌肉?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对于神经:① 弥漫性?根、丛、干、支?② 轴索损害?脱髓鞘损害?③ 感觉纤维损害?运动纤维损害?二者都有?④ 急性病程?亚急性?慢性?对于神经肌肉接头:前膜?后膜?02. 判断损伤程度二、临床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1)颈部和上肢、腰背和腿痛,手足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或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腓总神经损害;2)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3)骨折或其他外伤后可疑神经损伤等。

三、肌电图的基本概念01. 潜伏期(时)潜伏期是电信号从刺激点到记录点的传导时间。

潜伏期 = 运动神经传导时间 +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时间 + 肌肉兴奋到收缩的时间。

图 1. 潜伏期02. 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刺激点到记录点之间的距离/潜伏期(没有神经肌肉接头参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近端刺激点与远端刺激点距离之差/二者潜伏期之差。

03. M 波M 波是指刺激运动神经干,诱发所刺激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在该肌肉记录运动电位,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M 波)。

04. 自发电活动(失神经电位)肌肉在放松时所出现的自发电活动即自发电位(几乎所有除终板区自发电位,都属于异常自发电位)。

产生机制:>> 肌细胞受损→ 肌细胞膜稳定性↓ → 肌细胞内外环境变化→神经对肌肉的抑制作用丧失;>> 针电极使得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 肌细胞内外环境变化→ 神经对肌肉的抑制作用丧失。

1)肌强直放电:是病理性的持续肌纤维异常放电的结果,多出现在针尖插入或移动时。

肌电图解读.(精选)

肌电图解读.(精选)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主要见于周围神经疾患;脊髓前角细胞疾患时传导速度一般无改变,但如果伴有周围神经变性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有不同程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肌源性疾病时,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

一般认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敏感,周围神经疾患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神经根压迫症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改变,这是因为每个神经内含有多个神经根,一个神经根的受损,并不影响神经传导。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下运动神经元疾患的肌电诊断下运动神经元疾患的共同临床表现是:该单位支配的肌内发生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和无病理反射,由于病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其特征。

因此,对患者进行细胞的肌电检查,是较易作出定位诊断的。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的肌电图1. 放松时①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呈节段性分布;②束颤电位常见。

2. 随意收缩时①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显著增宽,常超过 12.0ms;②运动单位电位电压显著增高,常出现巨大电位;③多相电位增加,且以群多相电位多见;④慢性病程可见巨大同步电位,同步实现阳性;⑤最大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减少,呈单纯相或混合相。

3. 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反射肌电图病变的脊髓分节范围内反射都减弱或消失,而在没有病变的脊髓分节的反射均正常。

5. 异常肌电位的分布特点①脊髓灰质炎时多选择性损伤腰膨大,且不对称,多为单侧性;②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时,多先选择损伤颈膨大,且多为对称性。

(二)神经根压迫症的肌电图1. 放松时病变神经根所支配的躯干、肢体、椎旁肌可出现纤颤电位、正相电位,这是因为受压神经发生变性,肌肉失神经引起的。

束颤电位以颈椎病较多见,但比纤颤电位出现的机会要少。

2.随意收缩时①多相电位增加,运动单位电位电压降低、时限延长。

神经根后支支配的椎旁肌和骶棘肌出现多相电位增加,对诊断根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全网发布:2009-03-05 21:21 发表者:赵宇 (访问人次:5590)什么是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原性或是神经原性。

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

神经肌肉单位又称为运动单位,由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

正常的运动单位在静止时肌纤维呈极化状态。

神经冲动传到肌纤维时,肌纤维呈去极化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收缩,收缩之后又恢复极化状态。

由于神经、肌肉病变性质及部位的差异,动作电位也不同。

通过多级放大后将其显示在阴极示波器上,可用肉眼观察波形。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电图检查正确率很高,经手术验证,其诊断与手术符合程度还略高于脊髓造影。

特别是对于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脊髓造影位置过低,检查结果可能不满意。

此时作肌电图检查,若有阳性改变则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在临床上,若能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联合应用,就能提高诊断之准确性。

肌电图检查还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适当的评估。

无论是经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肌电图检查均可以了解治疗后病变神经根压迫的解除程度及神经变性的恢复程度。

对于术后下肢疼痛复发的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其肌电图表现,就可以区别其疼痛是由于术后神经根粘连、髓核再突出或功能性等原因引起的。

这对于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如何做肌电图检查?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可以导出深处全体肌肉活动的合成电位,但不能分辨单块肌肉的电位。

将针电极插入欲检查的肌肉可以导出个别肌肉的动作电位,故此法较为常用。

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通常要检查双侧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伸肌,有时也须检查股四头肌。

如腰4~腰5椎间盘突出,多影响腰5神经根,其支配的胫骨前肌、伸长肌及腓骨长肌,在作肌电图检查时常出现异常电位。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

肌电图报告单正常值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是一种用于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肌电图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接受肌电图检查后所做出的结果报告,其中包括了肌电图波形图和相关参数的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判断肌肉和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医生会将肌电图电极置于患者的肌肉上,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电活动情况,来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在肌电图报告单中,通常包括了多个参数的分析,例如肌电图波形、肌电图幅度、肌电图频率、肌电图时程等。

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稳定、规则的特征,肌电图幅度和频率应该在正常范围内,肌电图时程也应该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

下面是肌电图报告单中一些常见参数的正常范围值:1. 肌电图波形,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波形应该呈现出稳定、规则的特征,没有异常波形出现。

2. 肌电图幅度,肌电图幅度是指肌肉电活动的振幅,正常情况下,肌电图幅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该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3. 肌电图频率,肌电图频率是指肌肉电活动的频率,正常情况下,肌电图频率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该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4. 肌电图时程,肌电图时程是指肌肉电活动的时程特征,正常情况下,肌电图时程应该符合正常的生理规律,不应该出现异常情况。

在肌电图报告单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肌电图波形图和相关参数的分析,来判断肌肉和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那么说明患者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如果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出现异常,那么可能意味着肌肉或神经系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分析对于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肌电图报告单中参数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异常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及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并认真对待肌电图报告单中的参数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5 56
病理表现
正常
轴突变性
传导阻滞
严重脱髓鞘病变
髓鞘损伤↓↓↓ Nhomakorabea神经传导阻滞
(A2-A1) / A2 ≥ 50%
CB
F波

是前角细胞逆向兴奋的回返放电

因最初检测时是从足部(Foot)固有肌记录而 得名
观察项目:

(1)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和平均潜伏期; (上肢30ms,下肢60ms)
肌电图的判读
同心针EMG
将针直接插入肌肉内记录肌纤维的电活动
针电极插入—插入电活动 静止(静息)—自发电活动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活动 不同程度用力收缩—运动单位的募集
运动单位
前角细胞、轴突及轴突支配的所有肌纤维 随意肌最小的功能单位
插入电位

插入时对肌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生的 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 持续时间300ms左右的电位(<1秒)
正相电位
波形:双相、起始部为宽大之正相
电压:50-2000μV
频率:2-100Hz(通常在4-11Hz)
时限:10-20ms
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5-10天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收缩时出现的动作 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


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多相占<4%


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严重神经肌肉疾患 及癔症性瘫痪。 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可呈现单纯相、 混合相或单纯—混合相):神经源性瘫痪
病理干扰相:肌源性瘫痪


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 L / (T1-T2)
正中神经传导
潜伏期
记录.

刺激. 1
3.5 ms

刺激2
8.2 ms Diff.: 4.7 ms



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消失
插入电位异常
延长:正常变异、失神经支配或某些肌源性疾病 减弱或消失:见于废用性肌萎缩。 肌强直电位:插入或波动时瞬间猝发的高频放电
波幅频率先大后小,逐渐衰减
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病
静息电位
肌肉松弛状态下,无动作电位
纤颤电位

失神经肌纤维动作电位 波形:单相或双相 电压:25-300μV 频率:2-30Hz 时限:0.5-2ms 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15-21天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距离
mm:
240
C.V.: 51 m/s
正常值:上肢>50m/s
下肢>40m/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 L / T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刺激
AVERAGING 平均
潜伏期 ms
小指
2.6
距离 mm 记录 速度 m/s
155 60
潜伏期 ms
无名指
3.1
距离 速度
mm m/s
>5000uv则为巨大电位

<500uv则提示电压偏低

单纯相:轻收缩时,只出现几个运动单位电 位相互分离的波形。
混合相:中度用力收缩时,有些区域电位密 集不能分离,部分区域内可见单个运动单位。 干扰相:肌肉作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相 互重叠,不能分离出单个运动单位电位。


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2)F波出现率;(正常>70%)

F波异常的判断:潜伏期延长和/或出现率降低均 为异常。
H反射

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单突触反射


最初由Hoffmann所描述而命名
指次强刺激胫后神经,所诱发的小腿三头肌反 射性反应 H反射潜伏期 胫神经27.8±1.9ms

F波、H反射
一般为1000~2000μV,大于3000μV即有意义,最 高不超过5mV。

轻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时限延长,电压增高:神经源性损害。 时限缩短,电压降低:肌源性损害。 时限延长,电压降低:周围神经或脊髓 前角细胞损伤后严重麻痹的肌肉。


募集电位(重收缩)

正常的波形为干扰相


波幅1800-2000uv
多相电位增加
1)短棘波多相电位:常见肌源性疾病
时限:<3ms
波幅:<300-500μV
位相:5-10相
2)群多相电位:常见神经源性疾病
时限:>3ms 位相:10相 波幅:高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线 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一 般在3-15ms范围内。
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值 加上负相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