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熨疗法的注意事项及按语

合集下载

热敷(中药烫熨)技术

热敷(中药烫熨)技术

热敷(中药烫熨)技术
【物品准备】
治疗盘、布袋、毛巾、微波炉、凡士林、中药调配剂等
【操作程序】
1.将适量中药调配装入布袋,加入少量药酒,放入微波炉加热至60-70度,用大毛巾保温,即可使用。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3.去合适体位,暴暴露热敷部位,注意保暖。

必要时屏风遮挡。

4.先于患处涂少量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药袋过低,可更换药袋。

操作过程约15-30分钟,每日1-2次中药可连续使用1周。

5.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整理物品。

【注意事项】
1.防治烫伤,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瘫痪、糖尿病、
肾炎等血液循环不好的或感觉不灵敏的病人,使用热敷时,应随时检查
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红起泡时,应立即停止。

2.当急腹症未确诊时,面部、口腔的化脓,各种内脏出血,关节扭
伤初期有水肿,都禁止用热敷。

3.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科室常用中医操作相关注意事项

科室常用中医操作相关注意事项

科室常用中医操作相关注意事项药熨疗法注意事项1、本疗法属温中法,主治寒证、阴证,凡里热者禁用。

2、热熨选药须对症,药用精简,以辛香窜透力强的药物为主。

3、药物应随用随炒,一剂可用2次。

药包温烫适度,欠温则药力不能透达,过烫则损伤皮肤。

医者可以自己手臂皮肤试之,药包觉热而不烫时方可熨儿。

4、本疗法须在温室避风进行。

因儿体暴露,热熨后毛孔舒张,风邪易从皮毛侵入,若当风露寒,本病未去,反使患儿复伤于风寒。

5、治疗期间,患儿须适当休息,忌油腻、生冷,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小儿药熨疗法外治内病,可免服药之苦,对某些病症疗效较汤剂略胜一筹。

其特点既借助于热力的物理作用,又配以芳香性药物所起的窜透作用,通过表皮的吸收直接进入病变脏腑。

故疗效比单纯的热敷更强。

经络拍打注意事项1、拍打前要先活动一下,注意控制拍打力度,一般有热、胀、酸、麻的感觉即可。

别看别人拍打的时候声音很响,其实注重技巧了是只响不痛。

特别是拍打腹背时多用虚掌——手心稍微拱起来。

千万别实着用力拍,反而可能会伤到且感觉疼痛,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用力拍打还可能导致骨折。

2、若是起痧了,即皮下出现小的出血点,建议等该部位的痧退了才继续拍打。

值得注意的是,发烧、急性传染病、急性炎症、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病、结核病、肿瘤、各种出血性疾病、骨折以及疮疖痈疽红肿者、孕妇等人群是不适合拍打养生的。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力度适当,不可太重,引起疼痛哦。

芒硝外敷注意事项治疗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不通,每与大黄同用以通便泻热、如积滞较甚、腹胀腹痛,可加配枳实、厚朴。

如大便结久不通而体质较弱者,用芒硝加鲜萝卜同煮,待熟捞出,再加鲜萝卜同煮,如此3~5次,服其药汁,有通便而不伤正之优点。

现代有人以本品配莱菔子治粘连性肠梗阻,配金钱草治胆结石,配茵陈治阻塞性黄疸等。

外用能清热消肿,如外敷治乳痈初起或乳汁不通所致乳房肿硬热痛。

如配以大黄、大蒜,加适量食醋捣烂外敷,可用于肠痈。

操作流程图烫熨治疗

操作流程图烫熨治疗

烫熨治疗烫熨治疗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冷痛、酸胀、沉重、麻木;跌打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呕吐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月经期及是否妊娠。

3.对热和疼痛的耐受程度。

4.热熨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1.烫熨前,排空二便。

2.感觉局部温度过高或出现红肿、丘疹、瘙痒、水泡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护士。

3.操作时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准备药物及器具、中药药包、大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温度计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嘱患者排空二便。

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取适宜体位,暴露药熨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根据医嘱,将药物加热至60~70℃,备用。

4.将加热好的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上,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或加温。

5.烫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情况,及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

6.操作完毕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嘱患者避风保暖,多饮温开水。

六、注意事项1.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大血管处、皮肤破损及炎症、局部感觉障碍处忌用。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药袋温度,温度过低则需及时更换或加热。

3.烫熨温度适宜,一般保持(腰背部加温高火1分钟,其他部位加温高火2分钟,高温加热后温度65℃。

)50℃~65℃,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烫熨温度不宜超过50℃。

操作中注意保暖。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5.烫熨过程中应随时听取患者对温度的感受,观察皮肢颜色变化,一旦出现水泡或烫伤时应立即停止,并给予适当处理。

中医药熨法

中医药熨法

中医药熨法
将水或药物加热后敷于局部或特定穴位上,并来回或回旋的运转,利用其热和药物的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定痛、祛淤消肿的目的的方法,称为药熨法。

一、热水袋熨法
(一) 适应症胃脘痛、腹痛、泄泻等
(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热水袋、热水瓶、水温表、布套。

(三) 操作方法测水温,将60℃~70℃它的热水灌入热水袋内至1/2~2/3满,排出袋内空气,拧紧瓶塞,擦干热水袋,倒提热水
袋抖动,检查无漏水后,套上布套,放置于患处,或于患处来回熨烫。

(四) 注意事项
1、热证、实证、局部无知觉或麻醉后知觉尚未恢复者禁用。

2、水温不超过60℃~70℃,热熨前局部可先涂以薄油脂保护皮肤,注意随时听取病人对热感的反映,避免烫伤。

3、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泡,如有烫伤,立即停止热熨,
局部涂烫伤药物。

4、热熨一般一次15~30分钟,冷却后需更换或
加热。

二、药物熨法
(一) 坎离砂熨法
1、适应症寒痹、腰痛等
2、物品准备治疗盘、坎离砂300克、2%醋酸或食醋、竹片或
木棒、治疗碗、布袋、布垫。

3、操作方法将坎离砂放治疗碗内,加2%醋酸或食醋适量,以竹片或木棒迅速拌至均匀潮湿,装入布袋,待温度升至45℃~50℃后熨敷患处。

4、注意事项
(1) 坎离砂温度过高时,需在砂袋下加布垫。

(2) 其余各条同热水袋熨法。

(二) 麸皮、盐熨法
1、适应症腹部冷痛、久泻等。

2、物品准备治疗盘、麸皮250克或盐500克、布袋。

3、操作方法将盐或麸皮炒热至60℃~70℃,装入布袋,来回熨敷患处。

4、注意事项同热水袋熨法。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经络调节
药熨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能够刺激穴位、舒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
适用范围
寒性病症
药熨疗法适用于寒邪引起的病症, 如风寒感冒、寒湿腰腿痛等。
瘀血阻滞
药熨可以缓解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 和肿胀,如扭伤、关节炎等。
脏腑失调
药熨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消化 、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失调, 如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
山楂
具有消食化滞、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脘作方法
准备工具和材料
工具
药熨包、毛巾、热水壶、水盆、计时器等。
材料
中药饮片(如桂枝、红花、川芎、艾叶等)、米酒或黄酒、姜汁等。
操作步骤和技巧
01
02
03
04
05
1. 将中药饮片研成粗末 ,装入药熨包中,用热 水浸泡15-30分钟,取 出拧干备用。
注意事项和禁忌
对于急性炎症、皮肤破损、溃疡 等患者不宜使用药熨疗法。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情况,如有不适要及时调整。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对于药物过敏者,应立即停止使 用并就医。
月经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04
药熨疗法的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
感冒
药熨可辅助治疗风寒感 冒,通过刺激穴位和温 热作用,缓解症状,加 速康复。
焦虑
中药药熨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焦虑、烦躁等情 绪问题。
美容养颜的保健
面部美容
中药药熨可以通过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达到美白、祛斑、抗衰 老的效果。
身体塑形
药熨可以促进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对减肥和塑形有一定的帮助 。
头发护理
中药药熨能够改善头皮血液循环,对头发干枯、脱落等有辅助治 疗作用。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2)药饼: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根据患者病情, 酌取面糊,水、酒、醋等调剂制成大小厚薄不等 的药饼备用。
(3)药膏:将药物研为极细末,加入饴糖、黄蜡 等赋形剂调制成厚薄适度的药膏备用。
此外,还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制成药酒,或将 药物煎汤取汁,趁热用纱布熨引患处,等等。
2021/10/10
8
四、【实施程序】
2021/10/10
1
一、【概述】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
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
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
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
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有熨脐、
熨目、熨腧穴、熨癥等不同的方法 ,除了
以药物熨引之外,还可盐熨、膏熨、水熨、 砖熨、壶熨等各种熨法。
熨剂的药味可随宜增损,原则上专治一证者, 药味宜少而精;病情复杂或兼证较多、虚实夹杂
者,也可酌情多选配几味,但不宜过多过杂。
2021/10/10
7
制剂方法
熨剂的配制调剂主要有药袋、药饼,药膏三种剂 型。
(1)药袋:将药物打碎或制成粗末,装入缝制好 的药袋中备用。药袋的大小应备置多种规格,以 便按照熨引的部位、范围择用。
(一)健康估计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及心理状
况,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女患者 评估月经期;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 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 必要时备屏风。 (三)常用体位
60~70℃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用大毛巾保温。 4、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5、局部皮肤涂少量凡士林,将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回

药熨法

药熨法

(2009-01-20 18:59:24)【概述】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难以考证。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古代名医扁鵲巧用熨法救治虢太子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历代医家如华佗、葛洪、孙思邈、张从正、李时珍、吴师机等无不重视之,尤其是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地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症,影响深远。

该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既古老又新兴的外治方法。

一、原理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

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

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

二、药熨疗法的分类及常用方法(一)按熨法所用的材料分类1.药熨法:根据所用药物的剂型分为药散熨法、药饼熨法、药膏熨法。

(1)药散熨法:将选定的药物碾成粗末,鲜品捣烂。

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局部;或先装入布袋,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放在治疗部位上熨烫;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布包裹或直接将药末撒于穴位或患处,用熨斗、热水袋、烫壶或炒热的盐、沙、麦麸等加热物体热熨。

中药热熨敷技术

中药热熨敷技术

1.干热熨法。
• 1.干热熨法。这是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将60~70℃的热水灌满 热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气体,旋紧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将热 水袋装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于患部,一般每次热敷20~30分钟, 每日3~4次。如无热水袋,亦可用金属水壶(注意用毛巾包好), 或用炒热的食盐或米或沙子装入布袋来代替。
香子散包
(四)颈肩腰腿痛等痹症
• 【治则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活络、补肾强骨 • 【熨敷验方】 • 药酒:川乌、草乌、天南星、桂枝、麻黄、豨莶草、半夏、
土元、蜈蚣、全虫、川断、伸筋草、透骨草、肉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入75%酒精中浸泡10后备用,患处覆盖纱布,将药酒
中药热熨敷技术
定义
• 中药热熨敷技术是将中药加热后,热熨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 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通过药 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 祛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主要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及各 种关节炎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
• 热熨必须在伤后2天后方可使用,情况严重者至少在5天后方可使 用。 热熨法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 1.干热熨法。 • 2.湿热熨法。
2.湿热熨法。
•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放入锅中加热 煮沸或蒸20余分钟。把两块小毛巾、纱布趁热浸在药液内,轮流 取出并拧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 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 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亦可将药 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二、常见疾病的中药热熨敷治疗技术
• (一)骨折后关节活动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熨疗法的注意事项及按语
注意事项
1.在进行药熨治疗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治疗部位,采取适当的体位。

由于患者在治疗时要充分暴露患处或治疗部位,寒冷季节应有取暖设备,以免着凉感冒。

2.医生在操作时要严格掌握热熨的温度和熨引手法力量的大小。

热熨温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熨剂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皮肤,过低则影响药效的渗透。

熨引手法有推、揉、擦、按等,力度应恰当,温度高时手法宜轻快;温度稍降,手法可稍重一些。

3.在操作过程中,医生要经常检查熨剂的温度,询问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呕恶及皮肤烫伤、擦伤等现象,应及时停止治疗。

4.皮肤感染、破损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得施以本疗法。

5.治疗后应避风保暖,静卧休息。

按语
由于本疗法是变内服为外治,主要通过体表热罨将药力导人肌腠,产生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理气活血、调理脏腑机能等治疗效应,因此其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对痈疽疮疡、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体表局部病变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某些脏腑机能失调或全身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故吴尚先有“统治百病”之说。

此外,本疗法尚有操作较为简便,一般无药物治疗的毒副反应,病人(尤其是小儿)乐于接受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在医生指导下的家庭保健疗法而加以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