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

合集下载

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

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
•14
上皮样囊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
• 神经肠源性囊肿:属少见的先天性肿瘤, 可发生于硬膜囊内、外及髓内,但以硬膜 下居多
• MRI表现:在T1W囊肿稍高于脑脊液信号, T2W等同于脑脊液信号,囊肿信号均匀, 边界光滑、锐利,脊髓明显受压变薄,脊 髓与囊肿呈锐角关系
•16
神经肠源性囊肿
•17
• 脂肪瘤:占硬膜下肿瘤的1%,大部分发生 于颈胸段
2、根据肿瘤与硬脊膜及脊髓的关系分为:髓外硬膜 下肿瘤(占椎管内肿瘤53.0%-68.6%)、硬膜外 肿瘤(占椎管内肿瘤25%,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 为恶性)和髓内肿瘤。
•2
硬膜外肿瘤脊髓及 蛛网膜下腔均受压 狭窄,压迫硬膜囊 连同脊髓一起向一 侧移位
髓外膜下肿瘤脊髓受 压向一侧移位,肿瘤 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呈小杯口状,
• MRI能清楚显示肿块,T1W等或稍高信号,边缘 光滑清楚,脊髓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增宽, 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7
发生在腰段椎管神经鞘瘤
•8
•9
神经纤维瘤病
•10
• 脊膜瘤好发于胸段,其次为颈段,腰骶段少见, 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并出现脊膜增厚;有 时见钙化或邻近骨质增生为特征
• MRI:T1W等或低信号,T2W轻度高信号,钙化 均为低信号
• 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持久强化
•11
发生在枕大孔脊膜瘤
•12
•13
• 上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为缓慢、膨 胀性生长,因此,造成受累部位椎管的扩 大,椎体前后径变小,囊肿边界尚清
• MRI表现:因其囊内含有角蛋白和胆固醇, 在T1W囊内呈云雾状高信号,T2W呈高信 号,C+无强化
•5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柱脊髓腔内的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和临床诊断,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一、椎管内肿瘤概述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柱脊髓腔内的肿瘤,主要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等。

这类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症状与检查椎管内肿瘤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蔽,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症状。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之前,医生会首先关注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

三、影像学诊断1、MRI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于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CT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显示骨质变化和钙化灶更为敏感。

在某些情况下,如神经鞘瘤的钙化或脊膜瘤的骨质压迫变形,CT检查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3、脊髓造影:脊髓造影是一种直接观察脊髓内部形态的方法。

通过向椎管内注射造影剂,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和位置。

4、病理学检查:在手术切除或穿刺取样后,医生会对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细胞类型和恶性程度。

这对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四、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肿瘤的性质,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大多数椎管内肿瘤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以减轻压迫和改善症状。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可能需要结合放疗和/或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五、预防措施目前没有特定的方法可以预防椎管内肿瘤的发生,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定期随访和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椎管内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椎管内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课程目标
掌握磁共振影像在椎 管内肿瘤诊断中的应 用和原理。
了解如何根据磁共振 影像制定护理计划和 实施护理措施。
熟悉常见的椎管内肿 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和鉴别诊断。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椎管内肿瘤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和椎 管内各种组织的肿瘤,多为良性 或恶性病变。
SUMMAR Y
04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 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缓 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 及手术耐受性,为手术做 好充分准备。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如血 常规、心电图等;指导患 者术前禁食、禁水等。
术中护理
核对患者信息
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 及手术方式。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椎管内肿瘤的影像 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进一步优化磁共 振影像诊断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
探索磁共振影像技术在椎管内肿瘤治 疗中的应用,如手术导航、治疗效果 评估等。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
加强护理人员对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知识 水平。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协助医生操作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如固定患者体位、传递手 术器械等。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 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疼痛护理
预防并发症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 血等,确保患者安全康复。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19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
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3
星形细胞瘤
76%为I~II级。 以胸、颈段增多。 38%可发生囊变。 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在T2 上病变范围较大。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
室管膜瘤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 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脊髓圆锥 和终丝。易发生囊变。 多见于30~70岁 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已经很大。
2
室管膜瘤的CT表现
脊髓呈不规则膨大。 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 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大。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囊变部分无 强化。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 后外侧 2 神经鞘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 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形
32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洪焱讲课文档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洪焱讲课文档
脊髓增粗,其内
见条状或串珠状 水样异常信号影
第六十一页,共63页。
脊髓空洞征MRI表现
脊髓增粗,其内 见条状或串珠状
水样异常信号影
第六十二页,共63页。
MR诊断学全部结束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
不足之处望能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第六十三页,共63页。
1 椎管内各种病变 2 椎体病变 3 椎间盘病变
第九页,共63页。
第一节 概 述
二; 检查方法
1 线圈选择:脊椎表面线圈;阵列线 圈可全脊椎成像
2 扫描层面:矢状. 横扫. 冠状 3 扫描参数:层厚/层距=5-8mm
T1WI/ T2WI 4 增强扫描:
第十页,共63页。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病理: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可多
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后外侧,
肿瘤直径通常仅几厘米,有时较大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椎管外而呈哑铃状。由于肿瘤生长 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
有水肿软化等。
第三十一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63页。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5 脊髓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第十五页,共63页。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6 脑脊液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7 硬膜外脂肪
T1WI高信号
T2WI高信号
第十六页,共63页。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颈椎横扫 T2WI所见
第十七页,共63页。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腰椎横扫
神经鞘瘤MR表现--T1WI

椎管内疾病CT、MRI诊断

椎管内疾病CT、MRI诊断
脊髓和椎管内疾病
一、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占神经系统肿瘤的 15%,可发生在各个脊段。按生长来自位分为脊髓内15%
★脊髓外硬脊膜内 60-75%
硬膜外
15%
首先要进行定位诊断!
髓内占位
髓外硬膜下占位
髓外硬膜外占位
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硬膜外肿瘤
肿瘤 与脊 髓的 关系
脊髓增粗
为脊髓(或马尾神经) 受 “硬膜外征”,脊髓
吸收
板内骨质破坏
一、髓内肿瘤
1、室管膜瘤 ependymomus
•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 起源: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及其残余或终丝的
终室细胞 • 好发部位: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病理
起源于脊髓中央管 脊髓终丝室管膜
生长缓慢
常见出血
影像
病变多位于脊髓中央
边界清楚,易囊变及 伴脊髓空洞 常见含铁血黄素帽
• 室管膜瘤:多发生于30岁以后;脊髓圆锥、终丝多 见;多位于脊髓中央;强化界限清晰;
• 急性脊髓炎:发病急、病史短;病变范围长、外缘 光整;不合并囊变及空洞;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3、神经鞘瘤
• 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29% • 发病高峰在20-40岁,无性别差异 • 起源于神经根鞘的雪旺氏细胞,是一种生长缓慢
鉴别诊断
• 神经鞘瘤:均具有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共同 表现,与神经鞘瘤容易混淆。
• 脊膜瘤钙化出现率高,是鉴别的主要征象 之一;很少引起神经孔扩大,哑铃形肿瘤 明显少于神经鞘瘤。
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常累及 脊神经的感觉根(恶性神经鞘瘤少见) • 部分肿瘤沿神经根生长穿破硬脊膜到脊膜外或通 过椎间孔到椎管外,使椎间孔扩大或相邻骨质破 坏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2018新)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2018新)
① MS脊髓病变通常不超过2个椎体节段 ② 病灶多在脊髓的后方或侧后方 ③ 病灶的最大横截面小于脊髓的1/2 ④ 且通常不伴脊髓肿胀或萎缩
许贤豪.多发性硬化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3-6.
脊髓型MS
增强
髓外硬膜下肿瘤
• 髓外硬膜下肿瘤占椎管内肿瘤60% ,绝大部分为良性, 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最常见。多见于20— 60岁。 • 典型症状为神经根性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 感觉减退。
肿瘤MRI特征:
a b c d 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方式; 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 近50%病例可囊变; 发生脊髓空洞几率及范围均小于室管膜瘤。
女,60岁,左下肢感觉减退4年
T6-7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增强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鉴别要点
①年龄:室管膜瘤多发生于30岁以后;星形细胞瘤多 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②部位:室管膜瘤多见于中下段脊髓、圆锥及终丝; 星形细胞瘤多见于颈髓及上部胸髓。 ③增强:室管膜瘤边缘锐利、境界清楚,横断面多累 及整个脊髓;星形细胞瘤不规则强化,境界欠清晰, 多位于脊髓后部。
2 感觉障碍:
• 早: 感觉过敏、异常。麻木,蚁行感。 • 中:感觉减退。髓外肿瘤由下向上发展,髓内由上向下。 • 晚:感觉消失。平面以下消失。
3 运动障碍:
• 无力,持物不紧,肌肉萎缩,肌肉痉挛
• 先在病变同侧,反射均消失。
• 病变平面以下:浅反射减退或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反 射+
• 2.按解剖部位分类
①颈段肿瘤,占13%~26%; ②胸段肿瘤,占42%~67%;
③腰骶段肿瘤,占12%~28%。
• 3.按解剖层次分类
髓内肿瘤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常见椎管内髓外肿瘤mri表现

常见椎管内髓外肿瘤mri表现
出血灶的形态和分布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良恶性,例如,恶性程度 较高的肿瘤常表现为多灶性出血,而良性肿瘤则可能表现为单灶性出血。
出血灶的大小和数量也是评估肿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大量出血 可导致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 状。
肿瘤钙化
肿瘤钙化是椎管内髓外肿瘤的另一种常 见并发症,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 信号影,通常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
上均呈低信号。
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对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有一定帮助,例如,良性肿瘤的钙化通 常比较均匀,而恶性肿瘤的钙化则可能
不均匀或呈斑点状。
钙化的程度和数量也可以作为评估肿瘤 病情的重要指标,钙化程度越高、数量 越多,通常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
肿瘤囊变
肿瘤囊变是指椎管内髓外肿瘤内部出现囊性病变,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信号影,通常 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脊膜瘤
总结词
脊膜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 化。
详细描述
脊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脊膜细胞。在MRI上,脊膜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 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 化。
脂肪瘤
总结词
脂肪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无强化。
详细描述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在MRI上 ,脂肪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02 髓外硬膜外肿瘤
骨肿瘤
总结词
骨肿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强度, 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形成明显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轻度增高。增强:肿瘤显著强化,界限清楚。
6
7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8
第一节 概 述
一; 适应证
1 椎管内各种病变 2 椎体病变 3 椎间盘病变
9
第一节 概 述
二; 检查方法
1 线圈选择:脊椎表面线圈;阵列线 圈可全脊椎成像
2 扫描层面:矢状. 横扫. 冠状 3 扫描参数:层厚/层距=5-8mm
2 在T1WI上病变区呈低信号,在T2WI上 呈高信 号,且信号不均匀
3 增强扫描肿瘤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并有延迟增 强现象,有时可呈连续性多个节段增强
4 分化好的肿瘤在T1WI上可呈等信号,增强后无 明显强化
25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26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27
在T2上病变范围较大。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
4
神经鞘瘤
•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 • 以颈、胸段为多。 • 常见与20~40岁,无性别差异。 • 平扫肿瘤呈圆形实性肿块。 • 密度较脊髓略高。 • 脊髓受压移位。 • 椎管扩大,椎间孔扩大。 • 肿瘤穿过硬膜囊神经根鞘向硬膜外生长时,肿瘤呈哑铃状。 • 增强肿瘤呈中等均一强化。 • MR表现:T1呈略高于或等于脊髓的信号。边缘光滑。T2呈高信号。
20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关以及脊髓终丝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为多,60%发生在延髓和终丝。病变以位于脊髓 后部为多,绝大多数为良性,仅少部分为恶性, 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邻近脊髓组织的压迫,骶尾 部肿瘤可沿终丝进入神经孔向髓外和硬膜外生长, 而此处已无脊髓组织,故有时判断肿瘤位于髓内 或髓外十分困难。
T1WI/ T2WI 4 增强扫描:
10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11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12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13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1 脊椎序列 2 生理曲度 3 椎体信号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14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4 椎间盘 T1WI 等信号 T2WI 高信号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28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29
--
颈 段 脊 髓 内 增星 强形 扫细 描胞 瘤
30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一) 概述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
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大。 •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囊变部分
无强化。
3
星形细胞瘤
• 76%为I~II级。 • 以胸、颈段增多。 • 38%可发生囊变。 • 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 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
增强: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5
脊膜瘤
• 起源于蛛网膜细胞。 • 70%发生在胸段,颈段次之,腰骶段极少。 •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2~3.5cm. • 肿瘤广基底与硬脊膜相连。 • 多为实质性,有完整包膜。 • 密度高于脊髓。瘤体内可见不规则钙化。 • 相邻骨质可有增生性变化。 • 增强:肿瘤中等强化。 • MR:T1肿瘤呈等信号,少数低于脊髓信号。T2肿瘤信
病理: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可多
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后外侧,
肿瘤直径通常仅几米,有时较大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6 囊性部分由肿瘤坏死液化和脊髓继发性空洞两部
分组成
22
MR
室 管 膜 瘤
表 现
23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一) 概述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25%,常发生在20~50 岁之间,男性稍多。发病部位以胸颈段最多(占 75%),肿瘤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甚至可累及 脊髓全长。
5 脊髓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15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6 脑脊液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7 硬膜外脂肪 T1WI高信号 T2WI高信号
16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颈椎横扫 T2WI所见
17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腰椎横扫 T1WI所见
18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病理:肿瘤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性
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解,肿瘤可发生囊变形 成空洞(占38%),空洞可向上延伸至延髓。脊髓 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低于脑内,76%为Ⅰ~Ⅱ级, 但其恶 性程度与肿瘤范围不成比例。
24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脊髓呈梭形增粗,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构成, 两端脊髓内常并发脊髓空洞
21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 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 实际大小
5 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
•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19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概述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 瘤的55~65%,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 起病缓慢,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 出现肿瘤以上节段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截瘫等。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
室管膜瘤
•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 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
位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脊髓 圆锥和终丝。易发生囊变。 • 多见于30~70岁 • 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已经很大。
2
室管膜瘤的CT表现
• 脊髓呈不规则膨大。 • 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 • 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